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疗效及LISS的内涵与操作原则。方法2002年2月~2005年12月应用IASS治疗103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其中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58例,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45例。术后4周内每周随访1次,以后每个月随访1次,观察有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或其它并发症。结果103例患者获6~27个月(平均16.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95例患者下肢力线满意;8例患者成角有所改善,其中5例患者矢状面上成角8°,3例冠状面上成角6°。仅1例患者出现断钉、拔钉并发症,其余患者均无感染、断钉及拔钉等并发症发生。HSS评分:优84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1%。结论LISS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方式,但应正确认识和掌握LISS的内涵及操作原则,术中确保钢板位置及锁钉方向正确,术后避免过早负重。应用13孔胫骨近端LISS时,远端应切开皮肤、解剖出腓浅神经后再锁定锁钉。  相似文献   

2.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 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5年6月对15例干骺端闭合性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左侧9例,右侧6例),分别应用股骨远端LISS或胫骨近端LISS行内固定治疗。结果15例随访5~26个月,平均13.2月。完全负重时间为12~26周,X线骨愈合时间11~24周,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浅表感染1例,皮肤水疱2例,经换药后愈合。无深部感染及皮肤坏死,无骨筋膜室综合征。Johner-W ruhs方法评价功能优11例、良3例、中1例,以优良为满意标准,本组满意率为93.3%(14/15)。1例C3型胫骨平台骨折在术后2周出现胫骨内侧骨块明显移位伴髁间分离,二次手术在胫骨平台内侧加以支撑钢板固定,术后20周骨折愈合,功能评价为良;1例C3型胫骨平台骨折在术后8周出现膝内翻(胫骨平台内翻角为82°),术后20周骨折愈合,功能评价为中。结论LISS适用于单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及骨质疏松性股骨干远端骨折的治疗;对于胫骨平台C3型骨折内侧平台粉碎严重时,不能过分依赖LISS系统,或将接骨板置于内侧,而应该考虑在内侧辅助支撑钢板。  相似文献   

3.
通过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葛勇  张弛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6):364-366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优点及手术要点。方法分析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2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胫骨近端骨折16例,股骨远端骨折8例。术后每2个月随访一次,观察骨折愈合进程。结果全组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6~19个月),1例于10月复查时发现骨折处已有骨痂形成,但近端4枚锁钉中最近端1枚已断裂,其余3枚已拔起;1例股骨远端骨缺损患者于术后11月行二期植骨,术后19月随访已骨愈合。其余病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无钢板断裂、关节面复位丢失发生。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对于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具有刨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类骨折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肢体缩短少,且手术总有效率高(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疗效确切,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骨折),尤其是复杂性骨折,是创伤骨科临床的一大难点,多需手术治疗及骨移植,但疗效难尽如人意,易出现畸形愈合、骨不连、关节僵硬、感染等并发症。合理解决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及骨折周围软组织覆盖问题,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预防措施. 方法 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对42例(44侧)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患者分别应用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LISS接骨板固定.回顾出现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及处理结果 ,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 结果 42例患者获20~176周(平均52周)随访.骨性愈合时间12~25周,平均14周.11例患者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2例复位不良,2例骨折再移位,1例内固定失效,1例腓浅神经损伤,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伸膝装置粘连.无骨不连、内同定激惹及内固定取出困难等发生. 结论 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肢体损伤的严重程度、术者对LISS技术的理解程度及操作的熟练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由国际AO组织最先设计开发并开始应用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distal femur/proximal tibia,LISS—DF/PT)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以来,经过十几年的临床应用,结果显示早、中远期疗效令人满意。与传统的内固定方法相比,[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疗效和特点。方法: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应用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45例,其中股骨远端25例,胫骨近端20例。结果:所有45例伤口均一期愈合,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1.5月。术后无皮肤坏死、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HSS评分,股骨远端骨折优良率92%,胫骨近端骨折优良率90%。结论:H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固定可靠、术后膝关节功能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评价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4年2月~2005年2月应用LISS治疗63例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其中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9例,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34例,手术均严格按照LISS操作程序进行。术后4周内每周随访1次,以后每月随访一次。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5个月(6~1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需石膏外固定,第1天始渐进膝关节主、被动功能训练,完全负重时间为14.3周(11~17周)。A、C型骨折术后4周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分别为113°(90°~140°)和101°(60°~130°)。X线所见:52例(82.5%)于术后3周左右可见骨痂形成,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2.1周(10~14周),63例中57例术后骨折对线满意,6例出现成角畸形,其中4例在矢状面上成角10°,2例在冠状面上成角9°。全组无感染、延迟愈合、断钉、断钢板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为45min(30~60min),切口长度平均为5.5cm(4~6cm)。按照HSS评分:优47例(74.6%)、良14例(22.2%)、可2例(3.2%)。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该法确系膝关节周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最佳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膝周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行LISS内固定。结果21例均随访4~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7个月,平均3个月。无伸膝功能障碍,膝关节平均曲度112°。无断钉、骨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按HSS评分:优18例,良2例,可1例。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忠  刘永平 《中国骨伤》2013,26(3):435-437
目的:观察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上段、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6例胫骨骨折,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22~67岁,平均41.3岁;左侧25例,右侧31例;34例为摔伤,22例为车祸伤;从受伤到手术时间平均1.7 d;中上段15例,中下段41例;临床表现小腿疼痛肿胀,活动受限.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术后采用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56例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平均46 min,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所有钢板螺钉位置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表浅或深层感染.随访时间8~23个月,平均14.2个月;1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经自体髂骨植骨后骨折愈合,其余55例患者骨折在术后15~20周愈合,无固定失败;术后4~6个月均下地行走,7个月后行走无跛行,膝、踝关节功能与伤前一致且双下肢对称.按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结果优46例,良9例,中1例.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结合了传统正骨手法与现代骨科的优点,既保护了软组织,将手术程序简化、创伤降到最小,又能获得坚强的内固定,保证膝、踝关节的早期功能活动,具有软组织创伤小、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胫骨近、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也符合微创生物学内固定观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接骨板倒置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其适应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采用LISS接骨板倒置治疗的72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资料,男33例,女39例;平均年龄为73.4岁(45 ~87岁).记录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术后随访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术后关节功能.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41.4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38.1 mL.围手术期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肺炎1例,消化道出血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患者死亡1例,术后谵妄1例.65例(90.3%)患者术后获平均22.1个月(18 ~4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2个月(3~8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73.7分(20 ~100分),其中优8例,良19例,可25例,差13例,优良率为41.5%.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4% (10/65),包括螺钉断裂6例,骨折不愈合1例,钢板断裂1例,螺钉松动1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 结论 LISS接骨板倒置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宜作为常规方法,其适应证为AO分型31A2.2型以上的复杂骨折、髓腔过小或前弓过大者、病理性骨折、假体周围骨折及多发伤需控制创伤者.  相似文献   

13.
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行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2~66岁,平均37.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9例,高处坠落伤14例,挤压伤5例.骨折类型按Tile分型:B1型4例,B2型3例,C1型25例,C2型14例,C3型2例.48例患者分别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其中耻骨支螺钉固定16例、耻骨联合螺钉固定4例),重建钢板(其中耻骨支螺钉固定20例、耻骨联合螺钉固定8例)微创内固定治疗.术后通过X线观察患者复位情况并根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7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骨不愈合等并发症.解剖复位29例,满意复位18例,复位不满意1例.根据Majeed功能评价:优29例,良15例,可4例,优良率为91.7%.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固定可靠,患者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骨盆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对操作者要求高.  相似文献   

14.
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复杂踝部骨折5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昌坤  张斌  杨先武  程翔  戴伟  梁耘 《中国骨伤》2014,27(2):157-160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治疗复杂踝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53例复杂踝部骨折患者,男31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38.2岁。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32例,旋前外旋型Ⅲ、Ⅳ度13例,旋前外展型Ⅲ度5例,因腓骨骨折严重粉碎无法分类3例。Denis—Weber分类:A型4例,B型34例,C型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h-14d,平均5d。骨折复位固定顺序为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后踝骨折采用踝前切口间接复位固定,内外踝骨折采用经皮螺钉、接骨板或张力带固定,必要时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采用Baird-Jackson评价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8例获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2周。根据Baird-Jackson评价系统进行疗效评定,术后踝关节功能平均(94.7±4.2)分,其中优28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1例发生皮肤浅表性感染,经换药治愈;2例发生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断裂。结论:采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复杂踝部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保护骨折端血运及软组织覆盖,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与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并发症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12年2月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6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行微创内固定系统固定,男14例,女11例,年龄(56.3±4.2)岁,C1型14例,C2型8例,C3型3例,住院时间(15.6±1.7)d;21例行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男12例,女9例,年龄(53.8±5.1)岁,C1型13例,C2型6例,C3型2例,平均住院时间(17.8±2.2)d。从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侧膝关节功能评分3个方面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38个月,平均19.6个月。1例感染,3例内固定松动,1例骨折不愈合,1例患膝关节活动受限。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Evanic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及功能恢复好等特点,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理想内固定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杨傲飞  何承建  王庆  蔡贤华 《骨科》2012,3(2):83-87
目的对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采用微创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术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4月~2009年3月采用微创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共22例22膝,根据KSS评分标准,对术后随访患者进行评分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2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36.0~71.0个月,平均48.6个月,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膝关节假体松动、下沉等相关并发症。在最终的随访中,膝关节评分82~99分,平均90分;功能评分78~94分,平均85分;膝关节屈曲度95°~130°,平均115°;膝关节伸直度0°~5°,平均3°。结论对于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采用微创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术后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微创技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优点及手术风险。方法 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对54例患者(70膝)行小切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女48例(63膝),男6例(7膝)。年龄43-75岁,平均62.4岁。切口长度9—13cm,平均10.5cm。所有患者均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术前关节活动度为伸0°~25°(平均-10.5°),屈80°-135°(平均100°)。手术采用膝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不翻转髌骨,利用皮肤的可移动性和膝关节屈伸活动的特点,采用特殊手术器械,完成股骨和胫骨的截骨。通过改变手术操作顺序以尽快创造出操作空间,尽可能减少对髌上囊和后关节囊等软组织的切除和剥离。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或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为70min(55-150min)。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10.5cm(9~13cm)。前35膝术后平均引流530ml(200-800m1),后35膝引流为380ml(200-460ml),平均输血500ml(0-1000m1)。术后第2天即开始进行主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患者术后平均下床时间为5.6d(4-8d),术后9-14d出院,出院时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00°(90°~120°)。术后末次随访,关节活动度为伸5°-5°(平均0°),屈95°~125°(平均115°)。术前膝关节学会评分为46~69分[平均(51±7)分],术后为82-98分[平均(91±5)分]。结论 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最主要的优势在于股四头肌损伤小,膝关节主动活动的时间较早,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相对较快,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8.
由于胫骨特殊的解剖位置结构,胫骨干骨折是骨科的常见损伤,复杂的胫骨干骨折由于血供薄弱,力学不稳定,其治疗对于外科医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主要用于治疗股骨下端和胫骨近端骨折,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们使用LISS治疗11例复杂胫骨干骨折,发现LISS治疗复杂胫骨干骨折有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9.
李开静  李永斌  何忠 《中国骨伤》2009,22(3):187-188
膝部复杂骨折是指股骨髁粉碎骨折和(或)胫骨髁粉碎骨折及合并干骺端和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前者属AO/ASIF分类的C:、C,型,后者按Schatzker分类为Ⅳ、Ⅴ、Ⅵ型骨折,部分同时合并髌骨骨折和(或)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此类骨折复杂,具有治疗困难、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等特点。自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共收治此类骨折41例,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CPM锻炼、中药熏洗等综合方法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腔造影技术在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中对骨折复位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5月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医院下肢病区收治的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27~63岁,平均45.5岁;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Ⅱ型6例,Ⅲ型1例,Ⅳ型2例。术中所有患者均在关节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