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眶上裂沟通眼眶-中颅窝的脑膜瘤手术的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自2007-01至2012-05采用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72例通过眶上裂沟通眼眶-中颅窝底的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类肿瘤颅底重建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颅底硬脑膜及骨缺损修补效果满意,肿瘤全切率为90.3%.术后无脑脊液漏、局部脑膨出、脑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皮下积液12例.结论 对于该类颅眶沟通性脑膜瘤行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是较好的手术方式,颅底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
报告了自1983年以来收治的20例岩尖斜坡区肿瘤,其中脑膜瘤9例,神经鞘瘤6例,胆脂瘤5例。肿瘤位于幕下9例,向幕上生长侵及颅中窝11例,侵及海绵窦3例。手术入路:枕下开颅9例,颞下经小脑幕手术9例,颞枕枕下联合开颅1例,另有1例颞下入路手术后3周行二期枕下开颅手术。手术结果: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1例。并着重就岩尖斜坡区肿瘤的手术入路等问题进行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CT静脉造影(CTV)对镰幕脑膜瘤手术方案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5例镰幕脑膜瘤患者术前行脑CTV检查,在工作站重建二维和三维图像,对脑膜瘤进行分型并判断邻近静脉的狭窄程度和代偿情况,据此选择能够安全避开主要回流静脉的手术入路.结果 根据镰幕脑膜瘤与邻近静脉(窦)关系及肿瘤生长方向,将镰幕脑膜瘤分为前、后、上、下和侧方5种类型.本组属前型者5例,后型4例,下型者3例,上型6例,侧方型7例.肿瘤与静脉(窦)的关系均与术中情况吻合,手术全切肿瘤19例,次全切除6例,主要的回流静脉均予保留.术后3例出现象限盲或偏盲,术后3个月随访时均完全恢复.结论 CTV可对镰幕脑膜瘤进行分型,有助于镰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操作体会。方法从2008年7月─2009年11月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4例,对比术前、术后症状和头颅MRI检查。结果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动眼神经损伤1例,短暂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麻痹各1例。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结合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可较好切除岩斜区肿瘤,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5.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特点,作者对1992年5月-2001年9月的29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23例,年龄27-68岁,平均46岁,肿瘤直径2.0-8.5cm,平均3.4cm。首发症状为力障碍21例(72.4%)头痛7例(24.1%)、癫痫1例(3.4%)。13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的翼点入路,11例采用额下入路;3例采用额下眶上联合入路,2例采用双侧额下入路。全切26例(89.7%)(Simpsons grade D,大部切除3例(10.3%)(Simpsons grade Ⅱ)。本组无手术死亡。作者认为对于鞍结点脑膜瘤的手术,除了要熟悉鞍区的解剖之外,还要有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手术中要注意区分正常的结构和肿瘤的包膜,以保护周围的重要血管、视神经和下丘脑等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翼点眶内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球后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例球后肿瘤患者在全麻下经翼点眶内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手术疗效,并根据病理指导治疗。结果4例均肿瘤全切,其中转移瘤1例,神经鞘瘤1例,脑膜瘤1例,眶内脓肿1例。视力2例恢复正常,1例好转,1例未恢复。结论经翼点眶内入路是切除球后肿瘤的有效入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探讨改良翼点、颅颧或颅眶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及巨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技术要求及效果。方法 :本组男 7例 ,女 13例 ,临床症状和体征为典型的蝶骨嵴内侧脑膜瘤表现 ,行CT或MR检查确诊。肿瘤体积为 5cm× 4cm× 4cm~ 11cm× 9cm× 7cm。采用改良翼点入路 11例 ,颅颧或颅眶颧入路 9例。行肿瘤全切 12例 (6 0 % ) ,次全切除 5例 (2 5 % ) ,大部切除 3例 (15 % )。结果 :本组无死亡。术后 14例恢复良好 ,保持术前状态 3例。随访 6月~ 5年 ,有 4例肿瘤复发。结论 :根据肿瘤大小及生物学特征 ,采用这三种入路能够较好地处理这类病变  相似文献   

8.
报道一例跨越颅中窝与颅后窝之间呈哑铃形生长的三叉神经鞘瘤。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行显微手术一期全切,疗效满意。复习有关文献,对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外科手术治疗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分析。方法从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22例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进行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疗效。结果按Simpson 手术分级评定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8例,Simpson Ⅱ级切除4例,Simpson Ⅲ级切除10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复发1例。结论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保护上矢状窦及中央沟静脉,提高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的经验与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改良乙状窦后入路,全程神经内镜下切除肿瘤。评价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结局。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20~300 min,中位时间180 min;住院时间7~10 d,平均8.5 d。完全切除22例(95.6%),次全切除1例(4.4%)。术后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级20例,Ⅱ级2例,Ⅲ级1例。所有患者中,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5例,症状减轻6例,颅神经损害同术前2例,所有患者面神经解剖保留。随访结果:无后组颅神经障碍;出现永久面神经损害1例;出现三叉神经障碍1例和面神经障碍1例,半年后完全恢复。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无迟发性颅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具有明显的优势,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血管神经的牵拉,提高肿瘤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11.
嗅沟脑膜瘤起源于筛板及其附近的硬脑膜,是前颅底很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8%~18%[1]。女性稍多于男性,肿瘤多呈球形生长,并沿前颅窝向后上生长,其具有特定的生长部位、生长方向,目前手术方式已较为成熟。以额叶微创为特点的单纯脑外入路已是嗅沟脑膜瘤手术的发展趋势[2]。从2008年9月~2012年2月,我院采用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9例大型嗅沟脑膜瘤,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巨大跨中、后颅窝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笔者采用低颞瓣小脑幕入路治疗6例患者,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6例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18~64岁,平均43岁;脑膜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胆脂瘤1例,脊索瘤1例.临床表现,见表1.术前经CT、MR Ⅰ或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二、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颢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 2010年4月收治的43例中上岩斜区肿瘤,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23~64岁,平均42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4个月,均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对肿瘤与中上岩斜区毗邻结构关系进行评估,分离肿瘤与天幕及岩斜部脑膜的近端粘连,...  相似文献   

14.
显微外科切除颅底脑膜瘤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长生  张蕴增 《武警医学》1999,10(11):650-651
颅底脑膜瘤解剖关系较复杂,手术暴露困难,全切率较低。我院自1992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脑膜瘤36例,全切率达86-3%,死亡率3-4%。通过几年的手术体会,颅底脑膜瘤可以全切达到治愈的目的。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8-3岁,病程1月~2a。分布在蝶骨嵴10例,鞍结节12例,嗅沟7例,斜坡4例,桥小脑角2例,枕大孔区1例。手术全切31例,大部切除5例,蝶骨嵴内侧2例(侵犯海绵窦),鞍结节1例,斜坡2例。死亡1例。1-2 临床表…  相似文献   

15.
腰池引流,注药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1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志明  周晓平 《人民军医》2000,43(7):383-383
1997~1999年,我们采用腰池持续引流、注药治疗颅脑术后感染16例,明显缩短了住院无数。豆!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8~56岁,平均27.4岁。术后感染≤3d1例,4~7d10例,8~12d3例,>13d2例。脑肿瘤和脑幕上出血6例,其中高血压病脑出血术后置管用尿激酶溶血治疗2例,蝶骨峙巨大脑膜瘤1例,额叶复发性胶质瘤术后1例,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1例,嗅为脑膜瘤1例。幕下肿瘤4例中,脑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1例,听神经瘤1例,小脑蚓部室管膜瘤1例,髓母细胞瘤1例。GCS昏迷记分7~12分,颅脑损伤6例中,开放颅脑损伤4例,…  相似文献   

16.
改良翼点入路显微直视手术切除海绵窦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总结海绵窦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经验,作者对1990年1月-2001年6月收治的26例海绵窦肿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手术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显微直视手术,其中6例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结果全切19例(73.1%)部分切除7例(26.9%)。术后14例(53.8%)颅神经症状逐渐改善,6例(23.1%)出现新的颅神经损害症状,无死亡。对部分切除的病人,术后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随访8个月-12年,未见肿瘤复发。作者认为,熟悉海绵窦区的显微解剖并具备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使该类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血管成像在老年脑膜瘤手术切除计划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实施次全切手术的12例老年性脑膜瘤血管成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通过三维血管成像模拟操作早期制定次全切手术方案,其中3例瘤体基底较宽,单纯入路难以顾及人路远侧结构,2例瘤体深度包裹颅内重要动脉,3例侵及脑干或脑实质(功能区),2例瘤体位置较深,颅内重要血管阻碍手术操作窗,2例窦旁脑膜瘤静脉窦部分被侵犯,侧支循环通路建立不完善,术中所见与三维血管成像图像高度一致,术后一致认为手术计划合理.结论 应用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对老年脑膜瘤患者进行术前风险度评估,能帮助临床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从而降低手术创伤及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窦玉明  郑广文 《人民军医》1997,40(6):320-321
起源于小脑幕,同时向幕上、幕下两侧生长的骑跨型小脑幕脑膜瘤,与静脉窦、脑干关系密切,手术切除有一定困难。现报告6例并对手术方法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例均为女性;年龄31~60岁;病程6个月~8年。病理分型:纤维细胞型1例,纤维母细胞型3例,内皮细胞型2例。1·2;临床症状及体征6例均以慢性头痛起病,均有颅内压增高和小脑体征。其中有上机受限、肢体轻瘫、偏盲,第'、W对颅神经受损及强迫头位各1例。l·3CT扫描普通扫描可见幕上下相连续、边界清楚、密度较脑组织稍高的团块状影,注射对比剂后呈均匀一致的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设计大型脑膜瘤个性化手术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6例直径>5cm的脑膜瘤患者术前行MSCTA检查,利用三维重建图像模拟手术操作设计个性化手术方案,包括手术入路、手术术式、全切方案及术前栓塞治疗与否,以术中所见为标准评价手术方案合理性.结果:通过MSCTA模拟操作后146例患者均合理设计了个性化手术方案,其中MSCTA显示19例颅内重要动脉明显阻碍手术操作窗而改变了常规入路途径,50例瘤体模拟单纯入路由于基底较宽或入路远侧瘤体暴露困难而改为联合扩大术式,35例瘤体侵及视神经、脑干走行区或包裹颅内重要动脉提示全切风险大而术前早期制定了次全切手术方案及放疗计划,14例窦旁脑膜瘤因窦腔闭塞而制定瘤体及静脉窦全切方案,42例富血供瘤体行术前颈外动脉栓塞治疗.术中所见与模拟操作所遇情况高度一致,瘤体暴露充分、合理,有效避免了颅内重要血管、神经功能区及静脉窦的损伤,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瘤体切除范围理想.结论:通过MSCTA模拟手术操作可充分、准确了解术中情况,评估手术方案的合理性和风险度,协助临床医生术前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进一步提高侧脑室肿瘤手术效果。方法 27例CT或MR Ⅰ确诊的侧脑室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入路包括额中回、顶上小叶、颞中回和三角区。结果 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4例,手术重残1例,死亡1例。12例经2~7年随访,肿瘤无复发。结论 只有根据侧脑室肿瘤大小和部位选择合适入路,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神经功能缺失和达到肿瘤的充分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