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冠心病(CHD)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iatest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22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D-二聚体阳性发生率与含量在UA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UA组(P<0.01),SA组的D-二聚体无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中D-二聚体浓度(D-dimer,DD)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对7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31例和23例健康人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结果:AMI组、UA组和SA组DD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各组患者血浆中DD浓度明显升高,DD可作为冠心病的诊断参考指标之一,并为临床上治疗和预防上述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冠心病(CHD)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痛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iatest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22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D-二聚体阳性发生率与含量在UA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UA组(P<0.01),SA组的D-二聚体无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120例确诊患者,分为3组,即稳定性心绞痛35例(SA组)、不稳定心绞痛51例(UA组)及急性心肌梗死34例(AMI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行hs-CRP、Fib、LDL-C检测,并以5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CHD组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AMI组、UA组高于SA组(P<0.01,P<0.05),AMI组明显高于UA组(P<0.01);AMI组和UA组Fib均高于对照组和SA组(P<0.05),AMI组高于UA组(P<0.01),对照组和S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组LDL-C均高于SA组(P<0.05),AMI组和UA组间及对照组和S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Fib、LDL-C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预测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神安煌 《吉林医学》2013,(27):5575-5575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指标评价冠心痛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情况,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律变异性(HRV)与室性心率失常之间的关系以及了解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心律失常的变化。方法:将100例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分组临床试验,并且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和UA组HRV明显减低。心律失常发生率AMI最大(P<0.01),UA次之(P<0.01),SA和OMI较小(P<0.05)。结论:HRV指标与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6.
D-二聚体监测对冠心病患者诊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静芳  沈国荣 《右江医学》2009,37(6):665-666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探讨D-二聚体含量与CHD危险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11例不同类型的CHD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43例,稳定型心绞痛(SA)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6例和58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AMI与U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而SA患者未见明显升高(P>0.05)。结论各种类型的CHD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不同,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PAMP)与缩血管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6例被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与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对照组为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PAM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内皮素(ET)含量.结果 对照组、SA组、UA组与AMI组PAMP血浆含量(ng/L)依次为5.55±0.97、9.25±2.95、13.07±1.29、15.52±4.60,冠心病患者PAMP血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ngⅡ与ET在UA组与AM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A组与AMI组血浆PAMP水平与AngⅡ、ET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PAMP浓度增高,并且和缩血管物质AngⅡ、ET明显相关,可能与拮抗AngⅡ、ET的缩血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变化和血浆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活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918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三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18例为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290例为UA组,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10例为SA组,1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D-二聚体、Fg、PC、PS检测。结果 AMI组、UA组D-二聚体、Fg含量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C、PS活性明显低于SA组和对照组(P0.01);AMI组D-二聚体、Fg含量明显高于UA组,PC、PS活性明显低于UA组(P0.01);SA组D-二聚体、Fg含量和PC、PS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Fg含量升高及PC、PS活性降低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CHD)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CRP对CHD的发病及病情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冠心病(CHD)患者按国际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2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入院或体检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含量,观察其CRP的变化。结果SA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UA组与对照组血清CRP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而AMI组与UA组的CRP含量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RP水平与CHD的病变程度有相关性,检测CHD患者CRP水平,对于疾病的早期评估和控制有重要作用,并可减少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与冠心病(CHD)发病的关系及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CHD患者178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60例、不稳定心绞痛(UA)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2例]及健康对照者80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hs-CRP含量检测.结果 SA组、UA组、AMI组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为(5.12±1.44)、(22.82±9.16)、(46.34±28.26)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4±0.76)mg/L( P <0.01);经治疗2个月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UA组及AMI组)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01),而SA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ACS患者2个月,发生心脏事件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脏事件发生者( P <0.05).结论 炎症在CHD,尤其是ACS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s-CRP可作为CHD严重程度的有效评价指标;hs-CRP对ACS患者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凝血纤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3例冠心病患者及 4 0例非冠心病者被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 (17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组 (2 0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2 0例 )、稳定性心绞痛组 (16例 )和对照组(40例 )。用一期法测定血浆FⅦ凝血活性并同时测定血浆tPA ,PAI,FG和D -二聚体值。结果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纤溶因子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异常。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发病后FⅦc持续维持较高水平 ;陈旧性心肌梗死组FⅦc水平较急性心肌梗死组有所下降 ,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发病后FⅦc急剧增高后迅速下降 ,两者回落后仍持续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Inrecentyears,muchresearchonangiography,pathologyandhematologyshowedthatthrombosisplayedaveryimportantroleinthepathogenesisofcoronaryheartdiseases(CHD).ItwasreportedthathypercoagulablestateexistedinCHD.However,littleresearchwasconductedtoobservethedifferenceincoagulationandfibrinolysisamongthedifferenttypesofCHD.AstheclinicalfeaturesofSA,UAandAMIarequitedifferent,itisnecessarytodo'amoreprofoundresearchonthedifferenceincoagulationandfi.brinolysisamongthethreegroupsandthiswillbehelpfulforb…  相似文献   

13.
黄飞雄  吴晓峰 《河北医学》2010,16(6):691-693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冠心病病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组,并另选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方法测定患者及健康者血清Cys-C浓度。结果: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按顺序血清Cys-C水平逐渐升高,而急性心肌梗死组相反血清Cys-C水平出现下降,但20d后又会升高。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随着血清Cys-C水平升高,冠心病患者病情逐渐加重,但急性心肌梗死则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36例(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8例(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0例(AMI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体检健康人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另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CHD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48例、双支病变组34例和3支病变组32例,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患者血浆DD及FBG水平。结果 AMI组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UA组、SA组和NC组(P<0.05);AMI组患者血浆FBG水平显著高于SA组和NC组(P<0.05),但AMI组与UA组患者血浆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患者血浆DD、FBG水平显著高于SA组和NC组(P<0.05),SA组与NC组患者血浆DD、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患者血浆DD、FBG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冠状动脉3支病变组患者血浆DD、FBG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患者血浆DD、FBG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血浆DD和FBG水平随着CHD的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并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有关;血浆DD和FBG可能在CH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经临床确诊的CHD患者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每组15例,以2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IL-18水平与幽门螺杆菌IgG抗体(Hp-IgG)阳性率。结果OMI组、UAP组和AMI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8水平在SAP组、OMI组、UAP组、AMI组中依次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Hp-IgG阳性率显著升高,而且IL-18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变化,对预测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判断预后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每组15例,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VEGF和hs-CRP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SAP、UAP、AMI和OMI4组患者之间两两比较,hs-CRP水平在SAP组与OMI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VEGF水平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升高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变化,联合检测对预测CHD的病变程度、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因子抗原(TF:Ag)含量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发展中的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81例老年ACS患者不同分型和稳定心绞痛(SAP)及健康老年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的TF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6例)和不稳定心绞痛组(UAP,45例)急性发作时TF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心绞痛组(SAP,38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P<0.01)。监测TF含量变化,其AMI组和UAP组治疗后第1周、第3周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至第3月、第6月AMI和UAP组TF含量下降较明显,虽仍高于SAP和对照组,但比较未显示有差异(P>0.05);不管是AMI组还是UAP组第3月、第6个月TF含量与急性发作期、发作后1周、3周比较均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对AMI和UAP组不同时间点TF含量动态观察并进行分析后发现,在ACS发生后3月,TF含量下降仍不明显者与伴有诸多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关。结论对ACS患者进行不同时间点的TF检测,可作为临床判定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止凝血与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活性、纤溶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134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4 9例、不稳定心绞痛 (UA) 19例、稳定性心绞痛 (SA)组 6 6例 ,应用ELISA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Ag)、P -选择素 (P -selectin)、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及D-二聚体 (D -D) ,应用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 (Fg) ,并比较各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 (n =4 0 )的差别。 结果所有冠心病患者的各项止凝血和纤溶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MI组和UA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A组除D -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 ,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AMI组与UA组比较 ,Fg、vWF :Ag、TFPI、TF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P -selectin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UA组与SA组比较 ,P -selectin、D D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而vWF :Ag、TFPI、TF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着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 ,且各项指标异常程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一致 (AMI>UA >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