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颅内迟发性及不典型脑损伤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CT查颅脑外伤180例,发现17例首诊表现不典型或阴性,随诊复查确诊。结果:脑挫伤5例,脑肿胀2例,少量硬膜下血肿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硬膜下积液4例。结论:CT对颅脑损伤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对不典型表现要仔细分析,并作及时复查。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性分析3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急诊CT检查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及处理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认为做好接诊工作、水平体位搬动、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镇静、保持呼吸道畅通、给氧和对症处理等措施等为护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性分析3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急诊CT检查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及处理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认为做好接诊工作、水平体位搬动、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镇静、保持呼吸道畅通、给氧和对症处理等措施等为护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性分析3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急诊CT检查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及处理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认为做好接诊工作、水平体位搬动、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镇静、保持呼吸道畅通、给氧和对症处理等措施等为护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脑对冲伤的CT表现特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选择颅脑对冲伤的患者60例,在CT图像上追踪观察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应临床表现变化加以分析,复习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60例病例中数分钟-72小时内复查CT示病灶变大,加重,出现迟发性多发性脑内血肿者55例(占总数93%),硬膜外血肿和/或硬膜下血肿明显增大者48例(占总数80%),脑挫裂伤病灶增大者57例(占总数95%),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多者59例(占总数99%),病灶无明显变化者1例(占总数1%),72小时后,病灶进展不明显者55例(占总数93%),两周后病灶开始吸收变小者58例(占总数98%).本组60例病例中有58例病情加重<72小时,存在随病情增长而递增的分布趋势(x2=7.47,P<0.05),本组60例中有59例病灶趋向稳定>72小时,存在随病情增长而递减的分布趋势(x2=6.60,P<0.05).结论 颅脑对冲伤CT具有特征性表现,与临床病情表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脑对冲伤的CT表现特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选择颅脑对冲伤的患者60例,在CT图像上追踪观察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应临床表现变化加以分析,复习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60例病例中数分钟-72小时内复查CT示病灶变大,加重,出现迟发性多发性脑内血肿者55例(占总数93%),硬膜外血肿和/或硬膜下血肿明显增大者48例(占总数80%),脑挫裂伤病灶增大者57例(占总数95%),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多者59例(占总数99%),病灶无明显变化者1例(占总数1%),72小时后,病灶进展不明显者55例(占总数93%),两周后病灶开始吸收变小者58例(占总数98%).本组60例病例中有58例病情加重<72小时,存在随病情增长而递增的分布趋势(x2=7.47,P<0.05),本组60例中有59例病灶趋向稳定>72小时,存在随病情增长而递减的分布趋势(x2=6.60,P<0.05).结论 颅脑对冲伤CT具有特征性表现,与临床病情表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脑对冲伤的CT表现特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 方法 选择颅脑对冲伤的患者60例,在CT图像上追踪观察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应临床表现变化加以分析、复习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组60例病例中数分钟-72小时内复查CT示病灶变大,加重,出现迟发性多发性脑内血肿者55例(占总数93%),硬膜外血肿和/或硬膜下血肿明显增大者48例(占总数80%),脑挫裂伤病灶增大者57例(占总数95%),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多者59例(占总数99%).病灶无明显变化者1例(占总数1%),72小时后,病灶进展不明显者55例(占总数93%),两周后病灶开始吸收变小者58例(占总数98%).本组60例病例中有58例病情加重<72小时,存在随病情增长而递增的分布趋势(χ2=7.47,P<0.05),本组60例中有59例病灶趋向稳定>72小时,存在随病情增长而递减的分布趋势(χ2=6.80,P<0.05). 结论 颅脑对冲伤CT具有特征性表现,与临床病情表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李伟频 《广西医学》2012,34(7):878-880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7例颅脑外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7例颅脑损伤依次为硬膜下出血69例(21.10%)、脑挫裂伤66例(20.18%)、硬膜外出血60例(18.35%)、蛛网膜下腔出血49例(14.98%)、脑室内出血32例(9.79%)、脑内血肿31例(9.48%)、弥漫性轴索损伤4例(1.22%)、脑疝16例(4.89%).随访1周~3年,恢复良好278例(85.02%)、中等残疾23例(7.03%)、重度残疾12例(3.67%)、植物生存3例(0.92%)、死亡11例(3.36%).CT复查显示后遗症38例,其中脑软化灶14例,硬膜下积液10例,局限性、弥漫性脑萎缩分别为6例、2例,脑积水、脑梗死各3例.结论 CT检查的分辨率高,能显示常规X线检查无法显示的病变,检查方便、成像快,不仅能显示病变,而且可以确定颅脑损伤部位、范围及程度,对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CT影像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不同CT影像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96例患者中,急性硬膜下血肿33例,死亡9例,病死率27%,较其他颅内血肿明显增高(P<0.05)。颅内血肿容积>30 mL者,其病死率明显高于<30 mL患者(P<0.05);>50 mL者,其病死率71%。中线结构移位>10 mm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10 mm者(P<0.05),>15 mm者,其病死率达75%。环池、四叠体池重度受压闭塞患者病死率高达82%。结论 CT显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颅脑改变与临床预后有关,这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特征,评价CT诊断它的价值。方法:对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轻度昏迷2例,中度昏迷10例,重度昏迷20例。23例见弥漫性脑肿胀,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处小出血灶16例(直径<2cm),脑干小出血灶7例,胼胝体出血灶3例,脑池及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脑室出血4例,脑室、脑池普遍受压变小、消失2例,中线移位13例,单一病灶损伤5例,多处病灶损伤27例。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颅脑损伤类型,其病情急,症状重,病死率高。诊断主要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CT具有特异性,是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印为武 《中原医刊》2007,34(8):86-86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损伤穿孔的CT表现。方法搜集具有完整cT资料并经手术证实的上消化道损伤穿孔患者27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全面回顾分析,总结上消化道损伤穿孔的CT表现特点。结果十二指肠损伤19例,胃损伤8例。直接征像:胃内容物外溢6例,见游离气体11例。间接征像:后腹膜腔间隙增宽、积液,脂肪密度索条样增高19例。上消化道管壁增厚12例,受累肠壁及附近出现高密度血肿5例。合并征像:多伴有复合伤。其中肝脏、脾脏、肾脏、胰腺挫伤共21例、肺挫伤5例,肋骨及胸、腰椎骨折共17例。结论CT检查能对上消化道损伤穿孔作出定性或提示诊断。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特重型颅脑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志勇  刘建平 《当代医学》2009,15(18):55-56
目的总结特重型颅脑损伤的CT表现特征;利用CT影像评估患者钻孔开颅术后预后及其临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119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CT表现与钻孔开颅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CT表现脑挫裂伤88例,脑肿胀100例,硬膜下血肿78例,硬膜外血肿45例,硬膜外/下混合血肿9例,脑内血肿21例,颅骨骨折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9例,脑梗塞9例,大脑镰下疝22例,枕骨大孔疝2例,小脑幕裂孔疝64例,脑干损伤28例,小脑幕裂孔疝合并脑干损伤13例。经钻孔开颅术后患者存活61例,其中完全治愈22例,均为单纯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死亡58例,主要死因为CT表现小脑幕裂孔疝合并脑干损伤、合并脑梗塞和全身其它多脏器损伤。结论CT能正确诊断特重型颅脑损伤及其合并症,及时发现脑疝及脑干损伤可为临床及时抢救提供依据。一  相似文献   

13.
吕顽 《医学文选》2004,23(5):562-564
目的探讨CT对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脾损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58例均做了平扫,其中28例平扫加增强性扫描28例。结果根据CT表现将脾损伤分为Ⅰ型(包膜下积血)31例;Ⅰ型(脾实质破裂)23例;Ⅰ型(混合型)4例。结论CT诊断脾损伤准确可靠,并可做出明确分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4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潜  李光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2):1255-1256,1259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PHI)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46例PHI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距首次CT检查时间、血肿类型与PHI发生的关系,PHI部位分布情况及治疗、预后等因素分析PHI的临床特点。结果:颅脑原发损伤越重,伤后首次CT抢救时间越早,PHI的发生率越高;PHI类型中,颅内血肿25例,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痊愈和恢复良好20例,轻残12例,重残8例,病死6例。结论:对于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尤其伤后2 h以内首次CT检查者,要在之后的6 h内行CT复查,以便及时发现PHI,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100例临床拟诊为脊柱损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与CT扫描检查,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单椎体骨折58例,多椎体骨折42例。骨折累及二柱或三柱椎体爆裂成多块,易致椎管狭窄(P<0.001)。且对二者进行敏感性比较,得出χ2=17.21,P<0.01,显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CT检查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CT能明确创伤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为临床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较单纯的X线平片更多的信息及可靠的依据,是脊柱损伤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胰腺损伤的CT征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胰腺损伤的CT征象,评价CT在胰腺损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1997.5-2001.7间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经手术证实伴胰腺损伤的病例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在7-50岁之间,平均年龄25.6岁。结果 在21例胰腺损伤中,7例首诊CT显示无明显异常,另14例胰腺损伤的CT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1)胰腺炎型:局限水肿型(6例),弥漫性急性胰腺炎型(3例)。(2)胰腺断裂型(4例);CT平扫可见胰腺缺口和横行的低密度影;(3)胰腺血肿(1例)。在未进行手术处理的患者(4例),在随访CT见胰腺炎伴假性胰腺囊肿形成,胰周渗出表现17例,合并胰腺以外损伤15例,5/7例在早期CT影像中难以识别有无主胰管损伤。结论 胰腺损伤的CT征象包括;(1)直接征象;创伤后的胰腺弥漫性和局限性肿大,胰腺低密度裂口,胰腺内高密度影,随访中可见胰腺内假性囊肿形成,(2)间接征象;胰腺周围积液是重要的间接征象,主胰管损伤的CT诊断是困难的,胰腺创伤后立即CT检查可表现“正常”,合并伤也易导致诊断困难。对可疑病例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枕部着力致颅脑损伤的CT特征。方法154例患者经手术后,回顾其CT改变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有局部头皮损伤,颅骨骨折98例,脑肿胀9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9例,跨颅内或跨幕上/下硬膜外血肿25例,小脑挫伤3例,小脑半球出血2例,幕上对冲性脑挫裂伤127例,硬膜下血肿119例,脑内血肿67例,硬膜外血肿49例,原发性脑干损伤2例,小脑幕裂孔疝41例及枕骨大孔疝6例。结论枕部着力致颅脑损伤以弥漫、多发伤为主,且多以迟发或复查时加重为特点。充分认识迟发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早期CT改变及枕骨大孔疝的CT征象,可以降低病人猝死率。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5年3月~2000年3月共收治老年人颅脑损伤54例,因老年人各器官在生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衰老改变,因而颅脑损伤后,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评价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例经手术或CT复查随访证实的外伤车祸患者肾上腺损伤的CT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后急性期(1~7d)CT扫描,显示。肾上腺血肿8例,CT表现为肾上腺区圆形、类圆形高密度影;肾上腺周围组织损伤6例,其中4例。肾上腺周围脂肪内条纹状、斑片状高密度模糊出血影,3例膈肌增粗,密度增高,本组中8例在外伤后亚急性期(8d-1个月末)和慢性期(1个月后)CT复查,表现为肾上腺血肿密度从边缘开始缓慢降低,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CT检查反映了肾上腺损伤的病理解剖改变,是诊断肾上腺损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或随访证实的肾上腺损伤的CT检查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2例,14例均行CT常规扫描,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9例CT随访。结果单侧肾上腺损伤13例(右侧12例,左侧1例),双侧肾上腺损伤1例。其CT主要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或卵圆形血肿11例,肾上腺区弥漫出血3例,肾上腺周围脂肪内出血呈条束状或局限性密度增高10例,膈脚增粗2例,单纯肾上腺损伤1例,余均合并其他脏器损伤。CT复查表现为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降低,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CT检查能显示肾上腺损伤的多种病理改变,对肾上腺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