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对翼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5w龄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各分为7个时间段,其中实验组大鼠佩戴可摘式上颔斜面导板功能矫治器。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测定大鼠翼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结果:自矫治器佩戴第1-42d,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a+泵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Na+泵活性自第1d开始上调,第21d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回落,在第28d、42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生长发育对Na+/K+-ATPase功能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功能矫形治疗使翼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产生了适应性增高。  相似文献   

2.
安氏Ⅱ类错(牙合)发病率高,且多源于下颌后缩或下颌发育不足.临床上常用功能性矫治器调整上下颌骨的矢状向关系.本文从功能性矫治器的作用机制、矫治时机以及治疗后患者颞下颌关节的适应性改建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了解功能性矫治器前伸下颌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矫形前伸下领对青春期大鼠咬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mphin-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3d组、7d组、14 d组、21 d组和正常同步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佩戴功能矫治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RT-PCR检测大鼠咬肌NT-3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对青春期大鼠咬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3d组、7d组、14d组、21d组和正常同步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佩戴功能矫治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RT-PCR检测大鼠咬肌NT-3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3d、7d组咬肌纤维NT-3免疫阳性染色与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实验14d、21d组NT-3免疫阳性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NT-3基因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功能矫形下颌前伸可致大鼠咬肌NT-3的表达发生改变,并且随着下颌前伸时间的延长,NT-3的表达量逐渐增加,NT-3表达改变提示咬肌在下颌前伸过程中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建活动。  相似文献   

5.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幼年SD雄性大鼠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颞下颌关节盘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关节盘胶原纤维束排列致密,前后向排列明显,纤维束粗大,关节盘后分软骨细胞增多,糖胺多糖及强硫酸化氨基己糖含量增加;未发现关节盘有病理性改变。提示关节盘随的翼外肌张胃衣髁突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功能矫形前伸大鼠下颌对青春期大鼠咬肌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大鼠佩戴自制的上颌功能矫治器,对照组不戴,分别在实验第3、7、14、21 d处死大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两组大鼠咬肌中TrkB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3 d组、7 d组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和mRNA的表达虽有增强,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实验14 d组、21 d组TrkB免疫组化阳性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其mRNA表达结果亦同样高于对照组。结论:随着功能矫形前伸下颌时间的延长,TrkB表达含量逐渐增加,TrkB参与了咬肌在下颌前伸中的适应性改建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定量分析大鼠下颌持续前伸对颞下颌关节窝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模拟临床固定功能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制取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组织切片,采用LeicaQ550IW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在下颌持续性前伸条件下,其颞下颌关节窝后份有明显的新骨沉积。第3天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新骨沉积无明显差异,从第7天开始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区别,在第21天时达到高峰,接近30天,二者间的差别趋小。结论:前伸大鼠下颌后,颞下颌关节窝有新骨形成,并可采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功能前徙下颌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盘-突-窝位置关系的改变,探讨功能矫治对TMJ结构产生的影响。方法2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男性10例,女性15例),平均(11.1±1.1)岁(8.1~13.0岁),接受Activator功能矫治,平均疗程10.9个月,矫治效果满意。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TMJ进行MRI扫描检查并用配对t检验进行盘-突-窝位置关系的定量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左侧TMJ髁突前缘与关节窝拐点的距离(Ca-Tm)[分别为(-0.1±1.5)mm和(-0.6±0.9)mm]、右侧TMJ关节前间隙(Ca-Ca′)[分别为(2.3±0.8)mm和(1.8±0.5)m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髁突向前移位。反映双侧关节盘在关节窝中位置的各测量项目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双侧关节盘相对于髁突位置的各测量项目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在促进下颌发育、改善患者[牙合]-颌一面畸形的同时,不会对TMJ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治疗前存在的不良的TMJ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青春期大鼠下颌功能性前伸后翼外肌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青春期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配戴固定的前伸下颌矫治器。对照组不配戴矫治器。分别于下颌前伸3 d、7 d、14 d、28 d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取大鼠左右侧翼外肌,制作电镜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翼外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下颌前伸3天时,实验组大鼠翼外肌肌细胞内部分肌丝溶解;下颌前伸7 d和14 d时,肌丝方向紊乱,肌小节宽度不规则。下颌前伸3 d、7 d和14 d时,翼外肌肌细胞内肌丝间及肌膜下线粒体增多、形态改变。下颌前伸7 d和28 d时,翼外肌肌细胞内肌浆网多见。下颌前伸28 d时,翼外肌肌细胞内肌丝方向基本一致。结论青春期大鼠下颌功能性前伸后翼外肌的超微结构发生改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颌间Ⅲ类矫形力对颞下颌关节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6 只,分为3月、6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戴用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对照组不戴。实验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和CT断层扫描片,采用计算机头影测量系统进行X线测量分析;电子游标卡尺、图像分析系统对颞下颌关节间隙进行测量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头影测量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位发生改变,上颌骨呈生长加快趋势,下颌骨呈生长减慢趋势,下颌骨长度未见变短。②CT片测量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关节后间隙减小,前间隙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实验组位发生改变,上颌生长加快下颌生长减慢;颞下颌关节间隙发生改变,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