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瑕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27-2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连续2周透析的透析前、透析后的血压,分别计算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值,同时计算G-S指数(KT/V)值,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前、透析后的平均动脉压与其透析充分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P〈0.01);透析充分的患者(KT/V≥1.2)较透析不充分的患者(KT/V〈1.2),在透析前、透析后的血压控制良好(P〈0.05)。透析间期体重增加≥3kg者在透析前、透析后的血压控制不良(P〈0.05)。结论:透析不充分、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是维持性血透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年龄小于60岁终末期肾病患者124例,探讨死亡患者死亡原因以及同期患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15例(40.5%),脑血管疾病12例(32.4%),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透析开始时血肌酐水平显著,血脂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透析3个月时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胆固醇、低血浆白蛋白、低血红蛋白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邓洪 《医学综述》2013,19(18):3441-3443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影响因素自编问卷调查表,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长沙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收治的25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以及同期住院治疗的5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非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高容量负荷、高血压及贫血是其死亡的危险因素,而透析充分是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容量负荷和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透析充分是保护因素.结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死亡原因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死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透患者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心衰组与非心衰组病例,用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心力衰竭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肾衰竭基础病因等22项有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与心力衰竭发生有关的因素有年龄、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透析总持续时间、每周促红素人均使用量、尿素清除指数(KT/V值)、高血压、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高血肌酐、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快、并发感染、动静脉内瘘、并存有其他心脏器质性病变等。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的变量是年龄、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尿素清除指数、高血压、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快、并发感染、动静脉内瘘、并存有其它心脏器质性病变等。结论年龄、肾衰竭基础病因、透析不充分、高血压、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快、并发感染、动静脉内瘘、并存有其他心脏器质性病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莹  古英明  吕少芬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3):300-302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MHD)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近5年123例MHD患者中27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并与同期透析的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和感染是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时机选择过晚,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快,高血压,免疫功能低下是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透析、对病人进行血透知识的健康教育,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和建立个体化的充分的整体透析治疗方案是降低血液透析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间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间期发生心力衰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8260例次血液透析间期中发生心力衰竭316例次(3.83%),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透析不充分(44.94%)、感染(40.51%)、高血压控制不良(37.97%)、贫血未纠正(27.85%)和水钠未控制(12.66%).结论 透析不充分、感染、高血压控制不良、贫血未纠正、水钠未控制等是透析间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常见危险因素,以透析不充分为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1年5月维持性血透患者中57例死亡患者的死因并与同期透析的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和感染是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间隙体重增长过多、营养不良、高血压是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建立个体化的充分透析治疗方案,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对患者进行血透知识的健康宣教是降低血透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卫  高路  黄发琼  叶丽萍 《安徽医学》2005,26(5):366-368
目的进一步认识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死亡原因,从而采取一体化综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透析中心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MHD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在MHD患者的死因中,尿毒症并发心血管病变死亡占首位(42.85%),其次为并发脑血管病(17.14%)及感染(14.28%)死亡。死亡原因与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心衰、贫血、高血压、营养不良有关。结论早期充分透析、积极纠正贫血、营养不良、严格控制血压及防治并发症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尿毒症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以死亡患者(23例)为研究组,存活患者为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原发病、合并疾病情况和死亡原因,临床指标包括透析前及透析3个月时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结果(1)糖尿病肾病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主要病因。(2)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存在合并症的比例更高,尤其是有3种及3种以上合并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年龄、透析开始时BUN和Scr、P^(3-)、Ca*P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b、TC、TG、透析3个月时BUN和Sc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透析龄、Hb、HCT、C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年龄、糖尿病、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糖尿病、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监测血液透析患者超声心动图(UCG)的动态变化,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UCG对120例尿毒症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IVPWT),E/A值进行动态监测,并探讨UCG多次异常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高血压、营养不良、透析不充分等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 UCG多次异常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高血压、营养不良、透析不充分等密切相关.结论 尿毒症患者存在UCG的异常,动态监测UCG对指导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透析患者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104例经临床透析及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患者中有51例患者在透析后发生感染,感染部位发生较多的部位分别为肺部感染31例次(46.9%),尿路感染21例次(31.8%);将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进行对比,两组间患者的平均年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透时间等指标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及血白蛋白为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及血白蛋白是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透析患者并发症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病死原因及危险因素,为提高MHD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06年3月—2020年1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肾病科血液净化中心接受MHD治疗的患者,其中病死患者40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5年间病死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400例MHD病死患者,男219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温州市18家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特点和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大于3个月死亡患者269例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3组:20~44岁(青年组),45-64岁(中年组)和≥65岁(老年组),分析3组间透析龄、原发病、死亡原因、首次透析时及死亡前1年内实验室检查的差别。结果:透析龄在青年组最长,平均(49.4±60.3)月,老年组透析龄最短,平均(34.1±26.8)月;死亡患者中原发病以糖尿病最多,占39.4%。脑血管疾病为首要死亡原因,3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血管疾病为第二位死亡原因,在中年组多见:全身衰竭死亡在老年组患者中最多,占23.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入透析时及死亡前1年内血肌酐、尿素氮和血白蛋白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老年组患者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患者。结论:温州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绝大多数为老年患者,原发病以糖尿病最多见,主要死因为脑血管疾病,其次为心血管疾病,全身衰竭死亡在老年组中较多见,且营养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密度(BMD)与骨矿含量(BMC)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DEXA进行腰椎、股骨BMD与BMC检测,同时按年龄、性别分组调查身高、体重、进入MHD时间等资料,进行血生化及IPTH检查。结果不同性别老年组股骨及腰椎BMC、BMD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性别中青年组股骨及腰椎BMC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女性股骨及腰椎BMC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股骨及腰椎BMD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及腰椎BMC、BMD均与年龄及校正总钙、KT/V呈负相关(P<0.05),与身高、体重及透析前血磷呈正相关(P<0.05)。与进入MHD时间及血清IPTH、血镁、血清清蛋白无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血液透析患者随增龄骨量丢失较男性明显。低体重、矮身材是骨密度低的危险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是影响骨密度与骨矿含量的重要相关因素,其特点与健康人群及腹膜透析患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06~2013—06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85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住院原因,比较住院和非住院患者的年龄、透析龄、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透析前血肌酐、透析前血钾、血浆白蛋白(Alb)、透析前血钙、透析前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尿素氮下降率(URR)和尿素清除指数(KT/V)等临床指标,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4个月中,85例患者中33例有住院记录,共住院79次。住院的主要病因是心血管疾病、感染和脑血管疾病。住院组患者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住院组[BMI:(20.91±2.10) vs (22.95±2.80)kg/m^2;Hb:(94.94±12.95) vs (108.51±7.80)g/L;Alb:(29.91±3.48) vs (36.88±2.25)g/L]。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低体重指数和低白蛋白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β=-0.323和-0.736)。结论心血管疾病是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首要原因,其次感染和脑血管疾病。低体重指数和低自蛋白是住院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在我院肾内科接受MHD治疗的患者,收集了患者首次透析时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到2011年10月。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因子筛选结果显示,NLR与死亡风险呈正相关[HR=0.452(0.223~0.916);P=0.027];中性粒细胞数目与死亡风险呈正相关[HR=3.981(1.443~10.984);P=0.008];其他风险因素还包括高龄、低白蛋白水平,而未发现淋巴细胞数目与患者死亡风险存在相关性。结论在接受MHD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NLR及中性粒细胞数目是预测患者生存预后的指标。本研究提示对具有较高的NLR值(≥3.88)及中性粒细胞数目(≥4.37×109/L)的首次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需要给予更密切的观察监护,以及投入更多的精力纠正可改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脂代谢紊乱的患病率和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5例MHD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其临床资料和血脂指标。结果205例MHD患者中有145例(70.7%)存在脂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和三酰甘油(TG)增高,患病率分别为53.2%、28.3%和26.8%。②以45岁为界,将患者分为青年组(51例)和中老年组(154例)。青年组脂代谢异常患病率(36/51,70.6%)与中老年组(109/154,70.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脂代谢异常者透析龄、性别和移植肾衰竭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脂代谢异常者;而2组在年龄、血白蛋白、脂蛋白a、原发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透析龄和移植肾衰竭是MHD患者并发脂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脂代谢紊乱的患病率高,主要表现为HDL-C降低、LDL-C增高和TG增高。青年透析患者脂蛋白紊乱的患病率与中老年透析患者相似。男性、透析龄和移植肾衰竭是MHD患者并发脂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背景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死亡率较普通人群显著升高,酸碱平衡紊乱是造成蛋白质能量消耗、炎症、内分泌紊乱和骨代谢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更好地控制并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前的研究更多的聚焦于血透析前HCO3-水平,其他影响酸碱平衡的指标,如透析前后血pH值变化及其对MHD患者临床预后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MHD患者透析后与透析前血pH值变化程度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3年6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透中心病情稳定的162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透析龄、随访时间、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B型脑钠肽、肌酐、尿素氮、尿酸、尿素清除指数(spKt/V)、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收缩压、舒张压、透析前后pH值、透析前后CO2、透析前后HCO3-。根据ΔpH中位数,将患者分为ΔpH<0.099 5组和ΔpH≥0.099 5组。对患者进行随访,1次/3个月,随访终点事件为患者死亡(包括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分析患者ΔpH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 最终入选142例患者,全因死亡患者39例,心血管死亡26例。ΔpH≥0.099 5组血磷、肌酐、尿素氮、尿酸、SpKt/V、透析后pH值高于ΔpH<0.099 5组,透析前pH值、透析后CO2、透析前HCO3-、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低于ΔpH<0.099 5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s-CRP〔HR=3.736,95%CI(1.699,8.213),P=0.001〕、舒张压〔HR=0.372,95%CI(0.182,0.760),P=0.007〕、ΔpH〔HR=0.496,95%CI(0.252,0.974),P=0.042〕与MHD患者全因死亡相关;hs-CRP〔HR=2.464,95%CI(1.063,5.711),P=0.035〕、ΔpH〔HR=0.412,95%CI(0.178,0.955),P=0.039〕与MHD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ΔpH≥0.099 5组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累积生存率均低于ΔpH<0.099 5组(P<0.05)。结论 MHD患者ΔpH较大,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更低,更充分的纠正血pH值可能有助于提高MHD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65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遗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施行个体化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