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分析第一磨牙缺失,采用双端固定桥修复,作为基牙的下颌第二磨牙倾斜不同角度时,基牙牙周膜等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与Marc软件结合的方式,分别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下颌第二磨牙向近中倾斜时,行双端固定桥修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计算并分析牙周膜支持组织中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当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24°时,其近中牙颈部牙周膜的应力值达到0°时的2倍,同时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周膜受力也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固定修复时,当牙齿倾斜达到或超过24°时,应慎重作为双端固定桥的基牙。  相似文献   

2.
目的:下颌第一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修复的条件下,分析近中倾斜不同角度的第三磨牙作为基牙后受力时修复体、牙体组织及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已建好的第一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将第三磨牙近中倾斜0°、10°、20°、30°和40°,通过Ansys软件分析修复...  相似文献   

3.
固定义齿倾斜基牙牙周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近中倾斜的下颌第二磨牙单独受力及作为固定桥基牙后受力时牙周支持组织中的应力分布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薄层CT扫描技术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 3 0°、行双端三单位固定桥修复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施加载荷计算并分析牙周支持组织中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 :修复前 ,第二磨牙近中牙槽嵴顶、根尖处应力值较大 ,修复后 ,第二磨牙根周应力值减小 ,第二前磨牙颈部及根尖应力值增大 ,应力分布得到改善。结论 :在一定的倾斜角度内 ,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评价固定修复有利于倾斜基牙的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两基牙双端固定桥修复的应力分布。方法:采用CT扫描获取健康成人上、下颌牙及其支持组织二维图像,通过计算机重建技术获得右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后的双端固定桥桥体颊舌径分别为正常时的100%、90%、66.7%和50%与右下颌双端固定桥桥体及右下颌第二磨牙颊舌径均分别为正常时的90%、66.7%和50%的7个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相同垂直载荷和斜向载荷下分析了基牙牙槽骨高度及桥体大小对固定桥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当双端固定桥桥体颊舌径分别为正常大小的66.7%和50%时,固定桥两基牙中的第二前磨牙在垂直向加载时均出现明显应力集中;当下颌第二磨牙牙槽骨吸收程度等于及大于35%时,下颌第二前磨牙在其垂直向加载与斜向加载时均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下颌第二磨牙在其垂直向加载时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结论:固定桥受载的Von Mises最大应力集中于连接体表面。对于下颌567双端固定桥,当桥体变窄,颊舌径小于正常大小的66.7%时,有可能会对基牙中的第二前磨牙造成损害。当下颌第二磨牙牙槽骨吸收程度等于及大于35%时,可能对双基牙都造成损害,并可能促使并加速牙槽骨的进一步破坏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双端固定桥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对基牙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取健康人下颌骨、牙齿、牙周支持组织的二维图像,通过图像合成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并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生成下颌后牙三单位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在相同垂直和水平载荷情况下,分析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时固定桥各基牙的应力分布。结果:当前磨牙端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达25%、磨牙端基牙牙槽骨无吸收时,前磨牙端基牙开始出现应力集中;当磨牙端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达35%、前磨牙端基牙牙槽骨无吸收时,磨牙端基牙开始出现应力集中。结论:下颌后牙双端固定桥基牙应力分布与基牙牙槽骨吸收形式密切相关,但二者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临界区,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的程度对基牙应力分布的影响弱于多侧吸收。  相似文献   

6.
基于松动牙作基牙的固定桥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松动牙作基牙时,固定桥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方法:在POWERSHAPE及ANSYS软件的帮助下,建立右下第一磨牙缺失及局部固定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第一双尖牙II度松动,观察并对照3个实验固定桥模型中基牙应力的变化,最大应力值的部位和大小。结果:模型一和模型二的最大应力均出现在第二双尖牙处,模型三最大应力出现在第一双尖牙处。结论:在松动基牙侧增加基牙数目,可以有效改善固定桥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三种不同桥体龈端形态的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探讨固定桥支持组织的生物力学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对健康成人牙列及牙槽骨进行CBCT扫描,利用Mimics 10.01、Geomagic studio 12、SolidWorks 2012软件,建立左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前磨牙及磨牙为基牙的固定桥模型,再模拟三种不同的桥体,即改良鞍式,改良盖嵴式,船底式桥体.最后利用A nsys 14.0对所建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成功的建立了三种不同桥体龈端形态的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由修复体,牙本质,牙髓,黏膜(0.8mm),牙周膜(0.2mm),皮质骨(1.0mm),松质骨组成,所得模型的几何形态及生物力学性能相似性良好.结论:CBCT扫描结合Mimics、Geomagic studio及SolidWorks软件可以快速精确建立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后期生物力学分析提供数字化模型.  相似文献   

8.
用光弹性方法对固定桥基牙牙槽骨受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平面光弹性方法对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两基牙双端固定桥、半固定桥、三基牙双端固定桥、有邻牙的两基牙双端固定桥以及未修复牙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固定桥基牙垂直支反力的分配比例和各类修复体基牙牙槽骨的应力条纹图。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探讨不同桥体龈端形态对固定桥基牙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利用健康成人牙列的锥形束CT(CBCT)原始数据,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第二前磨牙与第二磨牙为基牙的双端固定桥,并模拟三种不同桥体龈端形态,即改良鞍式、改良盖嵴式、船底式。利用Ansys 17.0对已建立的三种不同龈端形态的固定桥有限元模型加载垂直向载荷,分析固定桥基牙牙本质、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①三种龈端形态的固定桥在相同载荷条件下第二前磨牙牙周膜应力均较第二磨牙应力值大;②桥体龈端形态均不会影响单个基牙应力分布的规律;但与其他两种形态的修复体相比,船底式龈端形态的单根基牙综合应力值更小,且双根牙综合应力值更大;③固定桥受垂直载荷时三组桥体基牙牙周膜综合应力分布大小依次为:改良鞍式<改良盖嵴式<船底式,但三者应力均未超出基牙牙周储备力,只是随着桥体龈端面积减小,基牙动用的牙周储备力增加。结论 ①磨牙是比较理想的基牙,在修复时,应首先考虑的是前磨牙的牙周支持力是否充足;②船底式固定桥修复后更有利于保护单根基牙,改善固定桥应力分布;③三种龈端修复形态下基牙牙周支持组织都能承担日常咬合力,对基牙牙周膜健康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下颌侧切牙缺失固定桥设计基牙受力情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耀阳  魏斌  郑元俐 《口腔医学》2006,26(5):331-332
目的比较双端及单端固定桥修复下颌侧切牙缺失时基牙的受力情况。方法应用ANSYS软件,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建立4种固定桥模型,分别以中切牙和尖牙、中切牙、尖牙、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为基牙模拟下颌侧切牙缺失,分析基牙最大受力部位和大小。结果单端固定桥修复模型中,以中切牙作为单一基牙时,基牙根尖受力值最大;双基牙单端桥基牙根尖受力最小;双端固定桥两基牙根尖受力分布最均匀。结论下颌侧切牙缺失患者以双端固定桥修复时,基牙受力最合理;单基牙单端桥设计,中切牙受力大于尖牙,而双基牙的单端桥修复形式较单基牙理想。  相似文献   

11.
磨牙半切术后修复治疗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设计对磨牙应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螺旋CT扫描的方法 ,采用图像处理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 |5 67及其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垂直载荷和斜向载荷下计算出各种修复设计时牙体组织的应力。结果 :双端固定桥设计优于单端固定桥和单冠修复。垂直向载荷应力集中于牙颈部 ;斜向载荷应力集中区移向根尖部 ,且牙体组织应力明显增大。结论 :磨牙半切术后修复应首选双端固定桥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上颌第一磨牙及其支持组织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上颌第一磨牙及其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分析各种载荷下上颌第一磨牙的生物力学性质提供精确的数学模型.方法: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55副上颌第一磨牙的断层图像,在计算机中读取CT图像,提取轮廓,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上颌第一磨牙及其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所建的上颌第一磨牙由175447个单元,34257个节点组成.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上颌第一磨牙及其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是对正畸治疗过程中上颌第一磨牙进行生物力分析的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为进一步力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建立下颌单侧后牙游离端缺失种植固定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这类设计的种植固定桥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学模型基础。方法:利用ATOS流动式光学扫描仪技术和Imageware软件,CATIT软件的实体建模技术,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不同位置种植体支持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成功建立了具有良好几何相似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将ATOS流动式光学扫描仪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一系列计算机软件相结合,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可提高模型的仿真性和建模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三维扫描仪(3DSS)辅助建立下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利用3DSS扫描正常第一磨牙获取所需的三维表层点云图像,再利用Solid Works软件对其进行实体化操作,获得三维实体模型;最后在ALGOR软件中进行模型单元划分。结果:建立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的下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总节点数为209636个,四面体单元数为215238个。结论:利用3DSS、Solid Works、ALGOR辅助建模,大大提高了建模的精度、速度,为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研究提供了一种更为精确、简便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可  王桃  张晓  张朋  刘瑶 《口腔医学》2015,35(12):1028-1031
目的 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分根术后单冠和联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冠修复的生物力学分析奠定基础。方法通过CBCT扫描获取断层图像,利用Mimics软件读取图像并进行初步处理, Geomagic软件精修,造型软件UG装配各模块及有限元软件Ansys划分网格。结果 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分根术后联冠与单冠修复下颌第一磨牙以及牙周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 利用CBCT扫描结合逆向工程软件Mimics、Geomagic,造型软件UG,有限元软件Ansys能够快捷有效的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具有不同牙槽骨高度的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压力载荷下,计算分析其牙周膜应力的大小和分布,为正畸治疗提供力学参考。方法:采用CT对上颌第一磨牙进行扫描,建立牙槽骨发生不均衡水平吸收的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数字模型,计算加载垂直向的压低力时,牙周膜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结果:当牙槽骨从正常高度降低3.5 mm时,加载产生的牙周膜应力增加平缓,高应力集中部位在根分叉处;而牙槽骨降低超过6.0 mm,根分叉部分暴露时,牙周膜应力明显增加,应力集中的部位转移至根尖及根1/3处。结论:当牙槽骨高度降低未超过6 mm时(牙槽骨吸收未超过根长的48%),应根据牙槽骨的丧失程度来减小矫治力值;当牙槽骨高度降低6 mm以上时(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48%),磨牙的根分叉完全暴露,则应显著减小矫治力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种植体位置变化时,6颗种植体支持的上颌无牙颌固定义齿的应力分布.方法:选择一名牙列缺失、牙槽骨中度吸收的志愿者,对其头颅部进行CBCT扫描,并利用一系列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完成上颌骨三维实体模型的重建.设计8种不同位置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义齿,建立8个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种植体、上颌骨和固定义齿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远中没有悬臂的模型比有悬臂的模型的应力差值小;8种位点设计的模型都是应力集中在磨牙区种植体,种植体的应力集中点都是种植体颈部,且是偏向于颊侧.种植体的应力都是磨牙>前磨牙>前牙;在8种位点设计的模型中,种植固定义齿和颌骨位移都是集中在前牙区,种植固定义齿的位移是从前牙区向后牙区逐渐变小;8种模型的种植体应力都表现为以压应力为主.模型Ⅰ种植体(位点13、15、17、23、25、27)分散型排列,避免了远中悬臂的设计,6颗种植体的应力分布最均匀.结论:种植体植入位点于13、15、17、23、25、27,是8种方案中最佳的植入位点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