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黄帝内经》中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饮食的五味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若调配得当,可强体益寿,若食之过量则会危害健康。酸酸味入肝。适当吃些酸食可促进食欲,能健脾开胃,增强肝脏功能,促进食物中钙质的分解,提高钙、磷元素的吸收率。但过量食用酸性食物会引起肝气偏  相似文献   

2.
五味,即酸、甘(甜)、苦、辛(辣)、咸五种食物滋味。正常情况下,人的口腔一般感觉清爽舒适,没有异味,味觉正常,饮食能知酸、甜、苦、辣,食有“口福”。但五味入口要适量,不能偏嗜,如果长期偏嗜某种食味,或食味过浓,对人体就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甚至致病。如平时喜好辛辣食物,即容易诱发口疮、发生便秘或痔疮等病症;进食咸味过度可以引起哮喘咳嗽等;嗜食甘甜,往往引起脘腹胀满,泛酸等症,甚则可见脱发等……因过食五味致伤,古籍《医便·饮食论》:“五味入口,不欲偏多,多则随其脏腑各有所损,故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辛多伤肝,苦多伤肺,酸多伤脾。《内经》日:多食咸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正食有五味,酸甜苦辣咸。人们每日辛勤劳作,就是为这五味而奔波,五味里有美好记忆,五味里有人间烟火。要问酸甜苦辣咸中,哪一味让您避之唯恐不及?恐怕大多数人都会首选"苦"味吧。饮食习惯上,有人嗜甜、有人嗜酸,也有人无辣不欢,但少有人喜欢"苦"味。在人们的印象里,苦味食物基本和美味绝缘,由于生病时吃  相似文献   

4.
<正>不少人的饮食口味有所偏嗜,有些人嗜酸成性,有些人素爱甜食,而有些人则无辣不欢。中医理论认为,饮食有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味对应五脏,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然而,对其中某一味有偏嗜,可能反映出身体某个脏器出现了健康问题,同样,过食五味也会影响五脏的健康。所以,想要吃出健康,五味偏嗜则要有度。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认为,咸、甜、酸、苦、辣分别与人体的肾、脾、肝、心、肺相对应,各有其特殊的作用。五味适量,对五脏有补益作用,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但是如果五味过量,便会打乱人体平衡,损伤脏器,招致疾病。《彭祖摄生养性论》中说:"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  相似文献   

6.
正有些人的饮食习惯过于偏食,对于酸甜苦辣咸各有偏爱,有的是无辣不欢,有的是嗜甜如命,还有些人从不吃苦。殊不知,在任性满足自己味蕾的同时,五脏也可能受伤。中医认为,酸、甜、苦、辣、咸,对应的是肝、脾、心、肺、肾,各有其作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记载:"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彭祖摄生养性论》中强调:"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说明五  相似文献   

7.
在人们日常饮食中,以(辛、甘、酸、苦、咸)等五种口味最为多见。但这五味并不是不管其宜忌而乱用乱食的。大体说来,善于饮食养生的人,多以淡食为主。人的五脏六腑虽由饮食五味来滋养,但如果用之不当,常可为五味所伤而引发病痛。 水 古今多以井水、泉水、自来水(清晨须去掉开始一段时间所汲的水)为最好,味淡,益于人。日用此类水  相似文献   

8.
五味与健康     
五味与健康文/沈武飞饮食中的五味指的是甜、酸、苦、辣、咸,若调配得当,则有利于健康,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利于健康,而且对身体有害。1甜味由糖产生,吃甜食有补充气血,解除肌肉紧张和解毒的功能。但食之过量,不仅会引起血糖升高,胆固醇增加,使人发胖,诱发心...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个知味、善调的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调味养生历史。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已十分流行“五味”和“五味调和”的养生益寿学说。所谓“五味,酸、苦、辛、咸、甘也”(《礼记》。不同的民族对味道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印度人认为味分八种(即咸、酸、甜、苦、辣、淡、涩和无味),欧美认为有六味(即咸、酸、甜、苦、金属味、  相似文献   

10.
苦味食品让癌吃苦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间五味--酸、甜、苦、辣、咸,最不受欢迎的莫过于苦味。然而,史书《周礼》记载"凡和,春多酸、夏多苦、冬多咸……以甘养气",即大凡调配饮食,春多酸味,夏多苦味,冬多咸味……以甜味的食品滋养气血。《本草备要》也指出:"苦能泻热而坚肾,泻中有补也"。中药学认为苦能"清热燥湿",可用于痈疮、肿瘤等症的治  相似文献   

11.
五味与健康     
五味,指咸、甜、苦、辣、酸。五味与人体的肾、脾、肝、心、肺五脏有着关联,各有其特殊作用。日常生活中任一五味偏重的不合理饮食习惯,都会打乱人体内分泌平衡,损伤五脏,影响健康。咸:过度食咸易诱发高血压、缺钙、鼻咽癌等病症。由于过量的钠分子会伤害人体循环系统。钠在胃里的潴留过多会使血压上升,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甜:吃糖过多,大脑就会分泌一种叫做"五羟色胺"的物质,它会直接抑制  相似文献   

12.
食品的味道,是通过人的味觉器官——舌头上的味蕾,经过味觉中枢的分析而产生的,俗称“滋味”。我国早在周代便有了“五味”这个名词。《周礼·天官·疾医》中说“: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当时的“五味”,指的是醋、酒、饴蜜、姜、盐。“醋则酸也,酒则苦也,饴蜜即甘也,姜即辛也,盐即咸也。”此后才出现了“甜、酸、苦、辣、咸”为“五味”的名词。这五种味道存在于食品之中,五味令人口爽”(《老子》),如果调配得当,则能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促进身体健康。所以,常以“精调五味”来赞誉厨师技艺的精湛。甜味多由糖类产生。吃甜食有美…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把食物分为五味:辛、咸、酸、甘、苦五味饮食对五脏六腑有很大影响,直接关系到身心健康。五味疗法的机理是:饥血如云,雉一受气,知味之爽,对人脏腑无烟火之害,各蒸其性。 (1) 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灵枢经》中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咸,先走肾”。  相似文献   

14.
五味与养生     
按照祖国医学的传统说法,人类食物可分酸、苦、甘、辛、咸五味,而这五味分别对肝、心、脾、肺、肾五脏起作用。五味调和适度,对五脏有良好的滋补作用,有助于安康延年;反之,五味不足与过量,对五脏都将产生伤害,有损于健身益寿。  相似文献   

15.
酸、甜、苦、辣、咸等饮食五味是人们每天都要遇到的问题之一。五彩缤纷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中的五味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调配得当则可健体益身。  相似文献   

16.
在生活中,人们的饮食离不开五味——酸、甜、苦、辣、咸。利用五味滋补身体,要懂得五味的平衡和恰当增减。就每个人的口味而言,更各有所爱。但五味之品不可过食或偏嗜。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对吃颇有讲究,最早的美食家可追溯到奴隶社会的商朝。商朝开国元勋伊尹是厨师出身,他曾著有《伊尹书》,书中就发表了一通烹调宏论,认为调味之炒,正在于甘、酸、苦、辛、咸五味的巧妙配合。伊尹之后,孔子提出了十三个“不食”,大都符合现代的饮食卫生标准。中国豆腐驰名中外,创始人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刘安谙通烹饪,著有《准南王食经》等书。他说:“古人味而  相似文献   

18.
正忌口一般是指在疾病治疗中注意饮食禁忌,以免影响治疗效果。饮食忌口是中医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正如名医张仲景所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关于饮食忌口古人早有论述,《黄帝内经·灵枢·五味》就提出有关饮食的五禁忌问题:"肝病禁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肾病忌甘苦",明确地提出了饮食的禁忌;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亦  相似文献   

19.
大蒜作为调味和保健食品,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然而若食用不当,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专家建议吃大蒜也要讲科学,要“三因制宜”。因人而异中医认为,药食同源。中药有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之性能,食物也同样存在着这种特性。中医将人分为阳脏人、阴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球约有1/3人口的盐摄入量超标,嗜咸已成了现代人的一个通病。细想下来,其实不仅是喊味,五味中的其余四味——酸、甜、苦、辣,因其味道独特,各有爱好人群的长期追捧,致使这支队伍日益壮大,而川菜和黔菜的大行其道便是明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