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液反应是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 ,一般出现在药液注入人体 1h后 ,使人产生发冷、寒战、体温升高、出汗、恶心、呕吐等 ,有时体温升至 >40℃ ,严重者甚至昏迷、虚脱 ,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安全。笔者根据临床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如下。1 热原反应与所患疾病有关多数患者具有发热或发热倾向 ,输液中的热原刺激 ,诱发了反应的发生。或因疾病引起患者体质虚弱 ,尤其是年老体弱[1 ] ,免疫功能失调者 ,对热原耐受力差所致。2 配伍其他注射液特别是中药注射液加入输液中[2 ] 或输液中加入多种药物配伍混注时易产生不良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临床输液反应15例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凤雏 《中国药业》1999,8(7):34-35
目的:探讨连续发生的15例突发性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抽取输液反应病人残留药液及输液器材,分别按照《中国药典》及卫生部有关标准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的无菌和热原检查项目不符合规定。结论:这15例输液反应主要是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灭菌不严,含有细菌、热原等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对汕头市中心医院的输液反应39例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采取医师呈报及药师下临床收集资料,对发生反应的输液器具进行热原检查及质量检查,并对同批号主要输液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热原复查.结果所有输液反应的同批号药品及器具热原检查均阴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下①玻璃瓶、PVC袋破裂引起污染14例.②护士操作污染,引起季节性反应10例.③病人体质差,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9例.④多种药物配用,引起内毒素叠加作用4例.⑤药物不良配伍引起反应2例.另外,本组病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输液药品质量及一次性输液器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问题.结论输液反应涉及医师、药师、护士、病人4方面的问题,发生原因复杂,应进行监测分析,尽量减少其发生,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对汕头市中心医院的输液反应39例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采取医师呈报及药师下临床收集资料,对发生反应的输液器具进行热原检查及质量检查,并对同批号主要输液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热原复查.结果:所有输液反应的同批号药品及器具热原检查均阴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下:①玻璃瓶、PVC袋破裂引起污染14例.②护士操作污染,引起季节性反应10例.③病人体质差,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9例.④多种药物配用,引起内毒素叠加作用4例.⑤药物不良配伍引起反应2例.另外,本组病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输液药品质量及一次性输液器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问题.结论:输液反应涉及医师、药师、护士、病人4方面的问题,发生原因复杂,应进行监测分析,尽量减少其发生,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我院输液反应监测3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对汕头市中心医院的输液反应39例进行监测分析。方法:采取医师呈报及药师下临床收集资料,对发生反应的输液器具进行热原检查及质量检查,并对同批号主要输液药品及输液器具进行热原复查。结果:所有输液反应的同批号药品及器具热原检查均阴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下:①玻璃瓶、PVC袋破裂引起污染14例。②护士操作污染,引起秀节性反应10例。③病人体质差,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9例。④多种药物配用,引起内毒素叠加作用4例。⑤药物不良配伍引起反应2例。另外,本组病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输液药品质量及一次性输液器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问题。结论:输液反应涉及医师、药师、护士、病人4方面的问题,发生原因复杂,应进行监测分析,尽量减少其发生,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闫双银 《中国药事》2003,17(10):636-637
替硝唑是一种强力抗厌氧菌及抗原虫感染的药物 ,临床上常与其他抗生素同时应用 ,以治疗和预防术后感染 ,尤其是厌氧菌和需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所以 ,与其他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 ,并进行了很多研究 ,本文对此作一综述。1 与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 (见表 1 )2 与注射用头孢菌素配伍后的稳定性 (见表 2 )3 与其他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 (见表 3)4 与其他抗生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 (见表 4)表 1 替硝唑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情况配伍输液配伍方式配伍稳定性5%葡萄糖注射液1 0 %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  相似文献   

7.
173例临床输液热原反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临床输液热原反应的一般规律,特点和预防对策。方法:收集门诊,病区发生的输液热原反应173例,对相关输液作内毒素,微粒和澄明度检测,并考察配伍药物,病人因素,环境及气候影响。结果:发生热原反应的输液残液,其细菌内毒素和不溶性微粒均显增加,且配伍药物种类,操作是否规范,病人年龄,环境及季节因素等对热原反应的发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结论:输液治疗的规范化操作及配伍药物的合理性是减少输液热原反应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367例输液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上解引起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方法:通过对本院1992~1999年10月有完整记录的367例有输液反应的病例,按性别、年龄、季节、科别、输液反应类型、输液种类、所加用药物种类及输液反应发生后药品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中以热原反应为主,占270例,其次为过敏反应,占65例;所使用的输液,以5%葡萄糖注射液(GS)最多,其它依次为0.9%氯化钠注射液(NS)、20%甘露醇注射液(甘露醇);所加用的药物,以中成药制剂、生化制剂及配伍混合用药最为多见,分别为176、56和40例;残余输液热原检查有296例出现阳性,细菌培养有28例出现阳性,不溶性微粒检查有212例超标。结论:药品质量、输液器具、联合用药、环境污染、操作不严及患者特异性体质均是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联合输液对治疗疾病有许多优点,也有不少弊端,本文将概述于后,期望引起临床注意,以便更加合理,安全用药。1联合输液导致输液反应增加1.1联合输液导致热原果加,引起热原反应。由于目前大输液及注射剂的热原检查采用限量检查,当联合输液时,各种热原检查合格的药物配伍,  相似文献   

10.
鲎试验法在解决输液反应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液中引起热原反应。目前不少国家药典已逐步以鲎试验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取代家兔法作热原检测。在出现输液反应时 ,可以应用鲎试验进一步判明引起反应的原因 ,有的放矢采取措施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现以我院工作实例报告如下。1 方法与结果我院病区出现散发性输液反应 ,其中 1例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G .N .S) 5 0 0ml,内加 10 %氯化钾注射液 10ml,肌苷注射液 2ml× 6支 ,维生素B6注射液 2ml× 1支。我们将检品分两部分取样 :从输液瓶中取样称A液 ;从输液管道中近终端取样称B液 ,同时对中国药典要求做热原检查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与呼吸科常用药物(注射液)间的配伍禁忌。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及对医院信息系统(HIS)的住院患者医嘱中与痰热清注射液配伍的心血管药物品种及混合配制情况进行归纳,按临床操作规程配置输液,采用光阻法,用GWF-8JA型激光微粒分析仪对不溶性微粒进行测定。结果在测定的不同配伍输液和药物不溶性微粒中,各配伍液中不小于25,10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有大幅增加。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与10%果糖、10%转化糖、甘露醇、甘油果糖氯化钠、混合糖电解质、钠钾镁钙葡萄糖等溶剂,以及除维生素c、地塞米松、复方苦参注射液以外的16种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不溶性微粒增加幅度很大,超过2010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在临床使用中应给予重视,痰热清注射液应单独输注,且在榆注前后应有冲洗输液管措施。  相似文献   

12.
赵晓风  吴友良  彭尧  张浩 《中国药师》2010,13(11):1681-1682
目的:探讨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方法:对本院2006~2009年临床发生的33例输液反应残留液、同批号原包装输液及空白输液器的热原及不溶性微粒监测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输液反应残留液的不溶性微粒不合格率为63.6%,热原不合格率为6.2%;同批号原装输液热原及不溶性微粒复查结果均符合规定;同批号空白输液器热原复查符合规定。结论:临床输液配伍后多种因素所致不溶性微粒超标而引起的输液热原样反应已成为我院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炎琥宁注射液与6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平  LIU Jing 《中国药房》2008,19(23):1801-1803
目的:了解炎琥宁注射液在6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考察炎琥宁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玻璃或塑料容器)配伍后的外观、pH值、含量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炎琥宁注射液与6种输液配伍后4h内,其输液的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显著性改变;但在4h内,除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外,其余5种输液与炎琥宁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均不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最好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群 《安徽医药》2001,5(2):150-151
目的 探讨目前临床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方法 通过对比临床输液中加液方式、加入输液中药物的总剂量、药物的配伍变化以及病人的体质、个体差异等,观察临床输液。结果 加入输液中药物的剂量愈大,品种愈多,发生热原反应的机会愈多;病人体质差,输液时的环境及方式也是输液反应的一方面。结论 绝大部分输液反应与输液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小针剂配伍输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分析方法,减少临床热原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动态浊度法检测混合药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并对18组临床输液残液进行检测。结果:混合药液经稀释后能排除干扰。结论:动态浊度法测定此类混合药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输液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赵玉兰输液反应指由患者静脉滴注输入大剂量注射液时的一种临床反应,症状为寒颤、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心悸、恶心、哮喘、紫绀等,严重时引起休克.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各种药物与输液混合静脉滴注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防止或减少输液...  相似文献   

17.
《中南药学》2019,(5):734-737
目的了解舒肝宁注射液在3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考察舒肝宁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含量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舒肝宁注射液与3种输液配伍后6 h内,其输液的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的改变,但除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外,其余两种输液与舒肝宁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均不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最好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院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药物种类及发生原因。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08年8月我院上报的输液反应报告101份,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1份报告中,发热75例,过敏反应14例,心血管反应5例,消化道反应5例,其他2例。其中,配伍大容量注射液类输液不良反应55例;抗生素类25例;生物生化药及酶类9例;中药7例;其他5例。结论输液反应引发因素众多,以发热反应为主,其中配伍大容量注射液类药物发生率最高,临床医护人员应熟悉药学性质,合理配伍并正确操作。  相似文献   

19.
因输液瓶口松动,瓶身裂痕和输液器不洁或输液操作不当引起输液反应临床偶有发生,成批输液反应实属少见,笔者在实践中连续3次遇到成批输液反应,现将反应的临床症状和原因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及热原反应的确定:3批输液经按药典热原检查合格后均用于传染科肝炎病人,每批应用十几位病人,少数病人只用过1批,多数病人用过2批,个别病人3批都用过。病人一般早8h开始输液,每人每天输液500ml,约经90min输完,上午病人无何不适,下午1h开始感到四肢酸痛,全身乏力,体温升至37℃~38℃,约持续60~90min,症状自行消失,每批的输液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与苦碟子注射液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模拟临床常用药物浓度,按照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观察依替米星与苦碟子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pH值及微粒数的变化。结果:依替米星与苦碟子注射液配伍混合后生成紫褐色不溶颗粒;苦碟子与依替米星注射液配伍混合后溶液pH值升高;苦碟子与依替米星注射液配伍混合后溶液微粒数显著性升高,远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标准。结论:依替米星与苦碟子注射液两者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