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静脉铁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凌 《右江医学》2009,37(6):654-655
目的观察口服与静脉铁剂对尿毒症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52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血液透析,使用EPO治疗,对照组26例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组26例采用右旋糖酐铁静脉注射,疗程均为10周。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10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观察指标值的改善幅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静脉铁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比口服铁剂好。  相似文献   

2.
王玉华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140-140
目的:比较静脉用铁剂蔗糖铁(森铁能)和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速力菲)与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36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根据公式计算总补铁量,治疗组将蔗糖铁100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100ml于血液透析后静滴,3O~60滴/分,2次/周,直至完成补铁总量。对照组口服琥珀酸亚铁100mg,3次/日。两组均联合EPO,10000U/次。1次/周皮下注射,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结果:两组治疗前Hb、HCT、RBC、SF、TSAT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b、HCT、RBC、SF、TSAT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用蔗糖铁联合EPO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疗效优于口服补铁,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蔗糖铁与口服右旋糖酐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铁缺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血透患者分为口服补铁组(对照组)和静脉补铁组(治疗组)。观察1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蔗糖铁治疗组1个月后患者Hb显著上升,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同时蔗糖铁治疗组血清铁蛋白显著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无显著性差异:转铁蛋白饱和度上升,蔗糖铁组明显高于口服铁组(P〈0.01)。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比口服铁更有效,应用E-PO的尿毒症患者应首选静脉补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静脉和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本院84例肾性贫血患者分为两组,静脉组注射蔗糖铁,口服组口服琥珀酸亚铁片。两组均应用EP0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周、12周后病人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HB、HCT、RBC、SF及TSA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静脉注射铁剂组HB、HCT、RBC、SF、TSAT升高水平明显高于口服铁片组(P〈0.05)。结论:静脉用蔗糖铁剂疗效明显优于口服铁剂,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更为理想的补铁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静脉用铁剂蔗糖铁(静脉组)和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口服组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静脉组与口服组各20例均给予EPO3000IU/次,3次/w,皮下注射,疗程8周。在此基础上,根据公式计算总补铁量,静脉组将蔗糖铁100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48mL于血液透析后缓慢微泵,2次/w,直至完成补铁总量。口服组口服琥珀酸亚铁100mg,3次/d,直至完成补铁总量。结果治疗后4周及8周静脉组Hb、Hct及SF均高于口服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不良反应静脉组1例,口服组5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用蔗糖铁联合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优于口服琥珀酸亚铁联合EPO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蔗糖铁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正启 《海南医学》2008,19(5):79-80
目的比较静脉用铁剂蔗糖铁(森铁能)和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速力菲)分别与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6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静脉治疗组和口服对照组,治疗组18例,根据公式计算总补铁量,应用蔗糖铁进行补铁治疗。对照组18例,口服琥珀酸亚铁(速力菲)100mg,每日3次。两组均联合EPO治疗6周,EPO使用方法,3000U/次,每周2次皮下注射。结果治疗后静脉组和口服组血红蛋白(Hb)均较治疗前提高,静脉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静脉用蔗糖铁联合EPO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疗效优于口服补铁,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脉用铁剂蔗糖铁和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维铁缓释片分别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 P O)联合应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尿毒症、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1组、2组,三组均联合EPO治疗,EPO使用方法,3000IU/次,3次/周于血液透析结束时皮下注射,并根据血红蛋白上升情况调整用量.静脉组给予蔗糖铁100mg静脉滴注,口服1组给予琥珀酸亚铁口服,口服2组给予维铁缓释片(每片含硫酸亚铁525mg)口服,疗程均16周.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静脉组和口服组血红蛋白(H 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均较治疗前提高,静脉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组.口服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 静脉注射蔗糖铁可有效地纠正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铁缺乏,提高EPO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口服补铁和静脉铁剂对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所致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临床证明有铁缺乏的肾性贫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口服组(33例)与静脉组(33例),分别给以口服铁剂硫酸亚铁和静脉右旋糖酐铁,疗程8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球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e)、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结果共62例完成本研究,其中静脉组31例,口服组31例,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贫血程度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无统计学差异。治疗8周后,静脉组血球压积(HCT)、血红蛋白(Hb)上升幅度高于口服组(P〈0.01);两组血清铁蛋白(sFe)、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均较前升高,静脉组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静脉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1例出现药物相关性皮疹,停药后消失,1例出现心悸不适;口服组有9例出现胃肠道反应。静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组(P〈0.01)。结论静脉铁剂能有效改善血液透析病人的铁缺乏所致肾性贫血,疗效优于口服铁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推注蔗糖铁和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中重度肾性贫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静脉推注蔗糖铁)与对照组(口服琥珀酸亚铁),2组患者均同时常规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共治疗8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静脉注射和口服用药对于贫血治疗同样有效,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静脉注射后疗效明显比口服用药好,指标提升比较快,可在短时间内接近正常值。结论静脉推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与口服琥珀酸亚铁分别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存在肾性贫血的患者分成两组,静脉组应用蔗糖铁注射液,口服组应用琥珀酸亚铁片,两组均同时用EPO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4周及第8周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铁蛋白(SF)、转铁饱和度(TSAT)、EPO用量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出现。结果:治疗后Hb、HCT、血清铁、SF、TSAT两组均有升高,静脉组比口服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升速度快于口服组;不良反应少于口服组。结论:静脉用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旋糖酐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6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常规透析基础上口服左旋多巴100mg,睡前2小时口服,右旋糖酐铁50mg,每天3次,饭后口服;对照组在常规透析基础上仅口服左旋多巴1...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制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60例: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制剂治疗为观察组,仅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为对照组,治疗10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血液指标、治疗效果、生存质量。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2)血液指标: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总铁结合力(TIBC)、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改善(P<0.05,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对照组除Hb、HCT、TIBC改善明显(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存质量: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应对压力等评分均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除运动、营养2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几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制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助于促进造血、改善贫血、提高整体生存质量,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铁代谢指标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研究静脉用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62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维铁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蔗糖铁静脉滴注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铁、铁蛋白等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蔗糖铁静脉给药方法应用于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中,起效快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贫血症状,并且通过精心、细致临床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口服补铁联合罗沙司他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97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口服补铁剂硫酸亚铁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罗沙司他胶囊治疗,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铁蛋白(SF)]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Hb、Hct、SF、TSA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周后,两组Hb、Hct、SF、TSA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口服补铁联合罗沙司治疗可改善肾性贫血病情,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蔗糖铁注射液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口服铁剂联合促红素治疗不理想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治疗组)改用静脉滴注蔗糖铁100 mg,2次/周,总量达1 000 mg,后改为100 mg,1~2次/周;16例(对照组)继续口服速力菲0.2 g,3次/d,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剂量和方法两组相同,总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红蛋白显著升高(P<0.001),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P`<0.001),血清铁蛋白显著增加(P<0.001);患者精神、食欲、体力、生活质量等均明显改善。偶有恶心、呕吐、皮肤刺痒,均无明显副作用;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上升幅度有限,多数有恶心、上腹不适,影响食欲。结论: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优于口服铁剂联合促红素治疗,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刘莉华  马胜银  高军  宫峰 《安徽医学》2012,33(10):1305-1306
目的观察静脉制剂蔗糖铁和口服制剂琥珀酸亚铁分别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各26例。静脉组患者于血液透析时使用蔗糖铁100 mg,直至完成总预计补铁量。口服组患者服用琥珀酸亚铁200 mg,每日3次,共12周。全部病例都合并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剂量为120~150 U.kg-1.w-1,皮下或静脉应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贫血的效果、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血清铁蛋白均较治疗前升高,但口服组升高不明显,升高幅度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静脉组有1例出现皮肤瘙痒,口服组偶有恶心、腹胀。结论蔗糖铁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静脉补铁比口服补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陈彤  林冬芳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8):897-898,912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效果。方法:将慢性尿毒症患者3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联合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血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β2-微球蛋白(2-MG)等指标,并观察两组皮肤瘙痒、睡眠障碍、血压等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联合组β2-MG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β2-MG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的BUN、Scr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的BUN和Scr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联合组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毒素,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可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与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铁缺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4例慢性肾衰竭HD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组(静脉组)与口服琥珀酸亚铁组(口服组),静脉组21例,口服组23例,总疗程8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铁、红细胞相关指标及生化指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共40例完成本研究,静脉组20例,口服组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贫血程度、血清铁指标及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相当;(2)治疗8周后贫血均有改善,静脉组血红蛋白(Hb)上升(61.45±25.58)%,红细胞压积(HCT)上升(67.22±31.66)%,口服组Hb上升(31.77±13.37)%,HCT上升(34.41±21.81)%,静脉组显著高于口服组(P<0.001);(3)静脉组血清铁蛋白(SF)上升(272.38±502.54)%,口服组上升(186.78±304.55)%,静脉组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上升(45.6±33.6)%,口服组上升(11.4±12.11)%,静脉组明显高于口服组(P<0.001)。静脉组rHuEPO的用量低于口服组;(4)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白蛋白升高,静脉组血肌酐下降,其他指标无改变。(5)静脉组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1例出现低血压,退出实验,2例出现药物相关性皮疹,给予抗过敏后完成治疗;口服组9例出现明显的胃肠道反应,3例不能耐受退出。静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3/21),口服组为39.1%(9/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治疗肾性贫血疗效优于口服琥珀酸亚铁,且不良反应低,适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的长期补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曾巧  黎琦  钟庆荣  石宏斌 《海南医学》2013,24(23):3457-3459
目的观察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MHD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EPO皮下注射,治疗组静脉给予100 mg蔗糖铁注射液,每周2次至完成补铁预计量。对照组不使用铁剂。观察12周,比较两组患者观察前后贫血、铁代谢指标、CRP变化,并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透析龄、体重、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Kt/V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29例患者完成治疗,总有效率为75.86%。治疗后两组患者Hb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93.77±20.12)g/L vs(70.47±12.46)g/L,P〈0.01]和[(78.65±11.50)g/L vs(72.01±7.88)g/L,P〈0.05],而治疗组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CRP较观察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蔗糖铁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疗效确切,但可加剧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应尽可能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