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证型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6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结果风痰瘀阻型、痰热腑实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痰热内闭型、痰湿蒙神型等不同证型之间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蒙神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较为严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较大,风痰瘀阻型最轻。结论: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证型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
张杨  高颖  马斌  张华  王琪 《天津中医药》2012,29(2):124-127
[目的]通过比较气虚证出现频率不同分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探讨缺血性中风气虚证出现频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发病72h内患者605例,动态采集患者发病1-14 d及发病28、90 d时《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根据气虚证出现的时点频率将患者分为气虚证出现时点≤8个组(298例),气虚证出现时点>8个组(307例)。比较气虚证出现频率不同分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结果]各时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内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时间的延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逐渐降低。两组发病14 d与入组当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证出现时点≤8个组发病14 d与入组当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大。[结论]缺血性中风气虚证出现时点多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气虚证出现时点少的患者更重,且气虚证出现时点多的患者发病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无气虚证出现时点少的患者明显,积极扶助正气治疗对改善中风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各证型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的关系。方法:对220例患者,在发病的1~3天,通过中医辨证分为7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风痰瘀阻型,痰热腑实型,痰湿蒙神型,气虚血瘀型以及阴虚风动型;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分析其中医证型与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指数的关系。结果:缺血性中风早期不同证型间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蒙神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高、生活依赖程度最高,风火上扰型次之,阴虚风动型最低;各证型中Barthel指数以痰湿蒙神型最低、生活依赖程度最高,风火上扰型次之,风痰火亢型最高。结论: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证型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相关,其二者可作为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脑血管病。现有研究大都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甚为密切。1999年Ross提出“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的概念,指出AS是具有慢性炎症反应特征的病理过程,其发展始终伴随炎症反应,是对各种不同损害的过度的炎症一纤维增生反应的结果,其实质是包括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等遭受各种有害物质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过程在内。  相似文献   

5.
张根明 《光明中医》2010,25(7):1129-1130
目的观察星蒌承气汤对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化痰通腑法的疗效机制。方法将5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星蒌承气汤,对照组予开塞露纳肛通便,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风证、火热证、痰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治疗组火热证积分减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结论星蒌承气汤能有效降低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血清Hs-CRP水平,推测其疗效机制可能与减轻脑缺血后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的证候演变特点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从数据库中提取67例5个时点(住院第1、2、3、7、14天)均进行了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证候要素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的痰热证患者的临床信息。采用频数统计、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证的演变特点及不同演变形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证的演变过程中,每个时点均以70%左右的概率保持原证候不变;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始终保持不变组与某个时点发生证候变化组相比,其NIHSS在入院第7、14天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证维持时间较长,不易发生证候变化;痰热证的消失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有关,提示中风病急性期针对痰热证积极治疗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眼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理.方法选取自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起病3天内的9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眼针加基础治疗组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疗效;应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眼针组总有效率82.22%,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提示眼针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眼针组由28.24±6.02mg/L降至12.79±3.87mg/L,对照组27.98±5.74mg/L降至18.65±4.26mg/L,治疗后两组水平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结论眼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脑血管病.现有研究大都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甚为密切.1999年Ross [1]提出"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的概念,指出AS是具有慢性炎症反应特征的病理过程,其发展始终伴随炎症反应,是对各种不同损害的过度的炎症-纤维增生反应的结果,其实质是包括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等遭受各种有害物质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过程在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与常规西药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日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CRP含量.结果 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前血浆CRP的含量较健康成人对照组明显增加.经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常规西药对照组治疗后血浆CRP的含量明显下降,但仍然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常规西药对照组相比,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CRP下降更为明显.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可能与使患者血浆CRP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钩芍降压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风火上扰证)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6例加用钩芍降压颗粒。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积分,组间无差异;在改善感觉功能与面瘫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改善语言功能积分均不明显;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钩芍降压颗粒能改善缺血性中风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的中医辨证属痰证、血瘀证者与缺血预处理的关系,以及对缺血性卒中的远期预后影响。方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179例)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情况调研;记录发病时中医辨证分型、颅内血流情况(TCD);以3月后的BI(barthal index)评估预后情况。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证类分布情况,血瘀证109例,既往发作过TIA的患者,辨证属痰证与血瘀证的比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既往发生过TIA者,左大脑中动脉、左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流速均低于既往无TIA者(P〈0.05)。预后方面,既往发作过TIA的患者,痰证、血瘀证预后无统计学意义;既往无TIA发作者,痰证、血瘀证预后也无明显差异。但既往曾发生过TIA者预后(35.7%)好于无TIA者(23.8%)。结论既往无TIA者,起病后症状较重,中医辨证以痰证为主,而既往TIA发作者,血瘀证居多,提示介于缺血预适应与卒中发生之间,存在着长期的血瘀状态,而痰证与血瘀证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中风痰证与NIHSS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缺血性中风痰证与神经功能缺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多中心4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动态采集中风病病程演变过程中的中医四诊及NIHSS量表信息。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从入院当日到发病14天,每天调查一次;发病28、90天各调查一次。NIHSS量表的采集于入院当日、发病3、7、14、28、90天各调查一次。结果:痰证与NIHSS在7个时间点均相关(P<0.05)。结论:痰证在缺血性中风的病情发展与转归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风病气虚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发病72 h内、发病第7、14、28、90天中风病证候要素(风、火、痰、血瘀、气虚、阴虚)诊断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发病第90天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的临床信息俱全的中风病患者706例,分为气虚证组(330例)及非气虚证组(376例)。采用两样本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比较气虚证组与非气虚证组不同时点NIHSS评分;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风病不同时点各证候要素与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各时点气虚证组患者NIHSS评分均高于非气虚证组患者(P〈0.01);两组组内各时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随时间的延后,NIHSS评分逐渐降低。血瘀证与痰证在各时点出现频次均较高。发病第90天,BI≥95分者427例(60%),预后良好;BI〈95分者279例(40%),预后不良。各时点气虚证均与发病第90天BI指数呈负相关,B值依次为-0.496、-0.714、-0.867、-0.567、-0.764。结论中风病气虚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非气虚证患者更重;中风病急性期气虚证与发病第90天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早期积极扶助正气治疗对改善中风病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栓通络颗粒早期干预对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患者康复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按SAS软件生成的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参照指南给予综合内科处理和康复措施。对照组给予针刺和推拿的中医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消栓通络颗粒,12 g/次,3次/d,温开水冲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28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评价;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价肢体的功能活动,致残/病死情况采用Rankin修订量表(mRS)评价;检测治疗前后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蛋白(S100-β),血管生成素(ANG-1)和内皮素-1(ET-1)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89.47%,优于对照组的77.03%(χ~2=4.182,P0.05);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F_(对照)=7.026,F_(观察)=7.683,P0.05),治疗后14 d和28 d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FIM和Fugl-Meyer(上、下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PRO量表症状、心理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经秩和检验,观察组致残/病死情况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ICAM-1,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100-β,ANG-1和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综合治疗方案中,消栓通络颗粒能减轻致残程度和提高患者和临床疗效,并能抑制SICAM-1,hs-CRP,IL-6和TNF-α炎症因子表达,调节S100-β,ANG-1和ET-1因子,起到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涤痰汤加减治疗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痰瘀互结证的疗效。方法:将14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涤痰汤加减,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AI),简易智力筛查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OSAHS痰瘀互结证的中医辨证量表(中医量表)的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连续7 h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_2),氧检指数(ODI)监测;比较两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完成试验65例,观察组完成68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6%(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AI,NIHSS和中医量表积分降低(P0.05),MMSE积分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5-HT含量升高(P0.05),NE,HCY和CRP含量降低(P0.05);观察组AHI和ODI降低(P0.05),LSaO_2和MSaO_2升高(P0.05)。观察组安全性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涤痰汤加减可有效改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OSAHS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可降低吡拉西坦片的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5-HT的含量,降低NE,HCY,CRP含量;升高睡眠期间的LSaO_2和MSaO_2指数,降低AHI和ODI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后认知功能减退证候要素及演变的特征。方法:对新发脑梗死非痴呆入院患者筛选后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动态多时点评定认知功能把握特征后分组,并进行组间证候要素比较。结果:组间比较火、痰、气虚、阴虚、肾虚出现显著差异。中风急性期火证突出,恢复期痰证、气虚证、阴虚证明显,肾虚贯穿始终。结论:火、痰、气虚、阴虚、肾虚很可能为中风后认知功能减退的主要证候要素。  相似文献   

17.
王家祥 《河南中医》2014,(4):638-639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检测患者血清CRP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清C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arthel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CRP含量、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针、头体针结合治疗改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脑卒中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对象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治疗组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标准采用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改良量表(MESSS)。[结果]治疗5周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综合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较单纯体针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风急性期证候与CRP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散射比浊法测定50例中风急性期(均在发病2周内入院)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中风急性期患者CRP水平与痰证积分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与证候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痰证积分对血清CRP阳性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0(SE:0.076;95%CI:0.550~0.849),其诊断界点为10.5分。结论:痰证积分可以预测中风急性期CRP阳性,有利于卒中的临床治疗,扩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1994)的临床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