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杨超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13-114
目的探讨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及致敏药物与药物性皮炎类型的关系。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药物性皮炎80例,分别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的药物性皮炎患者的构成比及致敏药物与药物性皮炎类型的关系的构成比。结果不同性别组的药物性皮炎患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以40~59岁年龄组的构成比为最多,达45.0%,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段药物性皮炎的构成比(P0.05)。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导致药物性皮炎的药物类型主要为抗生素类,占40.0%;抗生素类中尤其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及喹诺酮类构成比较高,分别为16.25%、13.75%、10.00%,但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构成比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解热镇痛类药物,其构成比达31.25%,其余常见的致敏药物类型为镇静催眠类、生物制剂及中药制剂,其构成比分别为12.50%、8.75%、7.50%。结论药物性皮炎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药物、镇静催眠类、生物制剂及中药制剂,临床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激素与非激素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粘膜的反应。在致敏药物中抗菌素占有较大比例,其中以青霉素为多见。在临床中很多患者由于各种感染而应用抗菌素治疗,在感染未能完全控制时,又出现药物性皮炎。自1983年至1993年我们采用清热凉血解毒法配合抗组织胺药、激素治疗药物性皮炎合并感染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0.5岁;其中红斑类药疹24例,水疱类药疹4例,皮炎类药疹2例。全部病例均有高热,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增高等不同程…  相似文献   

3.
李萍 《中国医药导报》2014,(15):118-120
目的 探讨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特征、致敏药物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3~8月收治的23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重症药疹的主要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同时根据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将患者分组,总结不同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15例(65.21%),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致敏9例(39.14%)为发病最高类型及致敏药物。不同发病类型及不同致敏药物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接受治疗时间、内脏受累程度、血常规白细胞、空腹血糖、白蛋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症药疹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为主,且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为主要致敏药物,年龄、接受治疗时间、内脏受累程度、血常规白细胞、空腹血糖、白蛋白、AST、ALT均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274例药物性皮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探讨治疗经验. 方法 门诊及住院病人274例患者,进行皮疹类型及药物类型分类、统计及治疗. 结果 患者的皮疹发生类型依次为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型、荨麻疹型、固定性药疹型等,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占第1位,解热镇痛类占第2位,中药类占第3位.治疗体会治疗关键一是要准确诊断,二是果断停用可疑药物,三是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结论对此类疾病要积极预防和诊治,并努力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减少药物性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赵亚君 《中外医疗》2009,28(14):63-63
目的探讨药疹患者的诊断标准、皮疹类型及治疗方法,从而指导临床,尽可能减少药物性皮炎的发生。方法总结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收治的住院病历完善的48例患者资料。结果48例志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中青年病例较多,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痛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3类,皮疹类型主要是猩红热样型、荨麻疹型、多形红血型等。在治疗过程中,对较重的药疹,及时并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皮肤科会诊院内发生的药疹18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科住院病人在院内发生药疹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药疹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185例经科间会诊确诊为院内发生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皮疹类型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院内药疹大多见于内科系统,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致敏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最多,其次为中药中成药、碘造影剂、激素和生物制品等;药疹类型以发疹型最常见,其次为荨麻疹型、湿疹型、痤疮样型、同定型和多形红斑型药疹等。结论:对住院病人在用药时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合理用药,尽可能减少药疹的发生。完善的会诊制度有助于院内药疹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激素依赖性皮炎应用皮炎汤结合激素递减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划分为使用西药结合皮炎汤治疗的对照组以及激素递结合皮炎汤实施治疗的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对照组的相应值分别为80.0%、20.0%.以上数据说明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皮炎汤结合激素递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可促进疾病治愈率的提高,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张赤  吴宁 《中外医疗》2008,27(24):56-57
目的 了解儿科药物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分析总结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探讨药物性皮炎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47例小儿皮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致敏药物中,以抗生素最多见,占61.9%,其次是解热镇痛药,占13.0%,磺胺类,占12.5%,生物制品,占7.3%,中成药,占2.8%,,抗癫痫药,占2.0%.结论 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为主),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1989~1992年间,我们用清肤过治疗神经性皮炎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陆床资料本文共观察病人8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60例,对照1组10例,对照2组10例。治疗组60例中,男性18例,女性42例,年龄20~50岁;局限性神经性皮炎46例,泛发性神经性皮炎14例;病程短则1年,长则12年。3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长短和皮炎类型、皮损程度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清肤膏,即肤轻松软膏10g与清凉油屹调匀而成。对照1组单用肤轻松,对照2组单用清凉油。对病程短、皮炎轻的直接外涂皮损处,病程长、皮损…  相似文献   

10.
重症药疹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近9年住院重症药疹患者的诊治情况。方法:对3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位居前位为抗癫痫药,次为甲状腺治疗药。病种类型中重型多形红斑最多见,占66.67%,剥脱性皮炎次之,占27.27%,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占6.06%。结论:早期诊断和足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的关键,引起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中以抗癫痫药居首位,其病种当中重型多形红斑是最常见,其次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剥脱性皮炎。  相似文献   

11.
毕连红 《当代医学》2010,16(32):24-25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30例儿童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6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9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5例。致敏药物以解热镇痛药为首位。结论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儿童给药引起药疹的问题,糖皮质激素仍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2004年1月2006年6月,门诊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及临床分型。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6月间的药疹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致病药物及药疹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药疹病例186例,常见致敏药物中抗生素类占38.7%,中成药类占26.9%,多种药物合用致敏占19.9%,解热镇痛类占3.8%,生物制品和精神神经类各占2.1%,原因不明占6.5%。主要的药疹类型为麻疹及猩红热样发疹型占69.4%、荨麻疹型占18.8%、固定型占7.0%。引起麻疹及猩红热样发疹型、荨麻疹型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均为抗生素类,分别占34.9%和45.7%,其次是中成药,分别占27.9%和34.3%。重症药疹如重症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主要由抗生素引起,也可以由中药引起。结论本组病例中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和中成药。由中药引起的药疹比例大幅度增加,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疹的致敏药物及药疹类型.方法:按照一般情况、疹型和致敏药物分类等,回顾性分析107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7例患者由抗生素引起75例,其中最多的是由青霉素类引起,共34例,其次由头孢菌素引起.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药疹共19例,抗痛风药物、生物制剂和抗癫痫药物分别3例.107例药疹患者中麻疹样/猩红热样型...  相似文献   

14.
温婷祺 《中外医疗》2016,(34):145-147
目的:对住院药疹患者致病药物进行分析。方法整群该院在2014年1月_2016年3月收治的202例药疹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患者出现药疹的药物以及药疹的类型利用回顾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最常见的药疹致病药物是抗感染药物,其次为解热镇痛药物为102例、抗痛风药25例、抗癫痫药21例;生物制品12例、以及抗风消炎药。最常见的药疹类型是红斑型药疹,荨麻疹次之。呋喃唑酮以及生物制品导致的药疹多为荨麻疹型;固定型药疹则通常是由磺胺类药物引起的。结论不同的药疹类型以及不同的药物之间存在的一定的联系,导致患者出现药疹的治病药物主要是抗生素类以及解热镇痛类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物.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分析80例药疹患儿的临床特点、药疹类型及致敏药物的种类。结果药疹类型以麻疹样为多占50%,其次荨麻疹型占26.25%.致敏药物以抗生素为主占60%,解热镇痛药占15%.癫痫药物占12.5%。结论 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以氨苄青霉素为主.其次为头孢茵素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住院药疹的常见致病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1例患者,重型120例,非重型171例。主要药疹类型是多形红斑型,占27%,剥脱性皮炎型23%,发疹型20%。常见致病药物中,抗生素占28%,抗痛风药占15%,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占13%,中药占7%,解热镇痛药占6%。重型药疹26%由剐嘌呤醇引起,24%由抗生素引起。致病药物比较,青霉素类潜伏期最短,主要致非重型药疹;剐嘌呤醇主要致重型药疹,其潜伏期、病程均较长,激素使用量较大,皮疹难控制。重型药疹在平均年龄、潜伏期、病程、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激素用量及皮疹控制时间等与非重型都有显著差异。结论药疹最常见的类型是多形红斑型和副脱性皮炎型。抗生素、别嘌呤醇和镇静催眠抗癫痫药是引起药疹的最常见药物。引起重型药疹的主要为别嘌呤醇和青霉素类.  相似文献   

17.
报告109例药诊,其中固定型药诊68例;其它类型药诊41例。引起药诊的药物固定型为12种;其它类型为14种。有7例对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产生反应,其中,有3例药物间有化学结构相同点,为交义变态反应;有3例药物间无化学结构相同点,为多元性过敏;有1例药物间既有化学结构的相同点,又有不相同点。并对原有疾病的治疗矛盾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因出现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用药情况、用药合理性及住院费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预防药疹以及建立药害赔偿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因药疹住院的236例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信息、药疹类型、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明确致敏药物的患者192例,主要给药途径为口服给药97例,静脉给药63例。在致敏药物中前四位分别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和中成药。非重症药疹患者221例,重症药疹患者15例。236例患者人均住院时间为(10.75 ±9.56)d,人均总费用为(8 356.50±2 198.45)元。结论 合理用药能减少药疹的发生,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建立药害赔偿制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各型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常见致敏药物及治疗,为重症药疹的合理防治、减少其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6例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性分析。结果:126例重症药疹中,男女比例为1:1.38;住院时间为(12.7±9.8) d。最常见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最凶险的类型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死亡2例。抗生素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致敏药物类别;最常见的单一致敏药 物为卡马西平,其次为别嘌呤醇。结论:本地区重症药疹多见于中青年人群,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为最常见类型,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病死率最高,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住院时间最长。及时停用致敏药物,早期足量应用糖皮 质激素,适时联合使用非激素治疗手段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lin,IVIG)、血浆置换、血液透 析,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