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175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翔  高小平  梁辉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8):1178-1179
利用股动脉穿刺进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现将本科2001年6月至2005年1月的175例脑血管疾病造影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节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62-8462
目的探讨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操作时严重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结合2007-01-2009-10所进行的140例操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操作中未出现血栓、栓子脱落,动脉夹层形成等严重的脑血管造影操作并发症。结论良好的操作习惯及工作流程可以避免严重的操作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血管疾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结果,探讨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65例脑血管病患者DS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病症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65例DSA检查结果显示:颅内外血管异常58例,阳性检出率为89.23%;其中穿刺部位血肿、皮下出血1例、血管痉挛1例、癫痫样发作1例、小脑梗死1例.结论 DSA检查在脑血管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一项有创但相对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的经验和方法并对所见血管造影病变加以分析。方法:所有44例患者均行全脑血管DSA检查,对可疑血管和病变血管进行多角度造影。结果:所有造影患者44例,发现病变26例,占总造影人数59.1%,出现并发症2例,占4.5%。结论: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能准确评估血管病变,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缩短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时间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110例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按人院顺序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手术前晚正常进食,手术当天早晨开始禁食水.观察组手术前晚正常进食,手术当日早晨仍可进食半流质饮食,进食量为平日的70%.2组术后进食水的时间相同.比较2组术前口渴、饥饿、低血糖、腹部不适的发生情况,及术中误吸、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前口渴、饥饿、低血糖、腹部不适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误吸、术后恶心呕吐等情况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择期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术前2 h仍可进半流饮食,可减少低血糖、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DSA)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7例,行超选择性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结果;117例患者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诊断,其中脑动脉瘤62例,动静脉畸形14例,烟雾病7例,未发现异常34例,总阳性率70.94%。结论: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阳性率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应常规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  相似文献   

7.
徐力扬  李京雨  张强  刘明  陈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450-5451,F003
背景: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存在病变血管与周围血管重叠问题,应用旋转DSA(rota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RDSA)及三维重建(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ed im-ages by use of rota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是否能解决这一问题?目的:评价RDSA及3D-DSA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诊断的应用意义。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非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2002-05/2002-07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8-70岁,平均43岁。干预:所有患者均应用传统DSA,RDSA及3D-DSA技术进行检查。血管造影机使用GE公司Adventx LC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及Mark VProvis高压注射器。用于图像后处理的计算机为采用Sun Spare UNIX系统的AW4.0三维处理工作站。图像的采集和处理通过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e and eolnnlunication system,PACS)连接。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技术方法获得的血管造影图像质量、颅内病变血管位置及病变结构显示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常规正侧位DSA能显示存在动脉瘤病变或可疑存在动脉瘤,仅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形态(2/8)和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1/8)。RDSA显示病变复杂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8例3D-DSA图像都清晰显示了脑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结论:RDSA结合3D-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病变结构显示极佳。有助于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及康复介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桂花 《全科护理》2011,(4):296-297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2例行DSA病人在加强心理护理同时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一般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穿刺部位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22例病人均成功完成DSA,1例主诉肢体疼痛,2例主诉头痛,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DSA病人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系统性健康教育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住院行DSA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宣教,2 d内共进行3次。观察组成立由2名主管护师和2名护师组成的健康教育小组,制订系统性健康教育计划表和时间表,根据DSA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基础护理知识确定DSA前的教育内容,并制成小册子和图片,根据患者的身心状况,面对面地对患者和家属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和疾病健康指导,2 d内共3次,并对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提问,直到患者和家属掌握为止。结果: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观察组术前教育后和术后S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DSA患者术前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病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经股动脉行DSA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手术顺利,术后发生并发症22例,经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未出现相关后遗症,无一例死亡。[结论]针对DSA术后常见并发症,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丁爱聪  常红 《护理研究》2007,21(26):2414-2415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在数字减影机下,采取血管介入的方法,将造影剂注入大脑的供血动脉后摄片,经过计算机系统处理后而得到的一组脑血管影像。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介入血管一般为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对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的100例病人进行术前排尿功能训练,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诊断为脑血管狭窄病人200例,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平均年龄50.4岁。均无泌尿系疾患病史,正常方式如厕排尿功能无异常,无手术卧床排尿及导尿史。随…  相似文献   

12.
常红  符倩男  岳鹏 《护理研究》2012,26(23):2166-2167
脑血管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被认为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1],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术后可能出现穿刺点出血及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平卧位排尿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择期手术的住院患者按住院时间的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行为干预平卧位排尿)和对照组50例(常规术前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排尿方式(自行排尿、诱导排尿或导尿)及首次排尿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均能自行排尿,排尿方式差异有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术前实施个体化排尿训练对肾穿刺术后患者的排尿方式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64例肾穿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81例,实施个体化排尿训练;对照组83例,常规术前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排尿方式和舒适度。结果术前实施个体化排尿训练组患者术后自行排尿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舒适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个体化排尿训练可有效促进肾穿刺术后患者自行排尿,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王玲  常红  帅冬梅  张晓蕾 《护理研究》2007,21(4):342-343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指使用造影导管在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显示脑动脉或静脉系统的结构和病变的一种脑血管造影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确脑血管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确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等[1]。由股动脉入路行DSA术是传统的入路途径,目前临床中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工作记忆训练对脑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记忆、思维能力、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迁移效应。 方法:将28例患有工作记忆障碍的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14)和对照组(n=14)。训练组患者参与4周的工作记忆训练,训练内容采用“工作记忆训练系统”。对照组患者未进行认知康复训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均进行数字/空间记忆广度测试、n-back测试、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瑞文推理测试、选择反应时测验、Stroop 测验、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第3版等进行训练疗效及转移效应评定。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差值,并对工作记忆与日常生活记忆、思维、注意等能力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①训练组在所有的测试项目中较训练前均有提高(P<0.05);对照组只有数字正背较训练前有提高;②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第3版中训练后成绩训练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③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及瑞文推理测验中训练组较对照组均有提高(P<0.05);④在Stroop测验、选择反应时测验中训练组和对照组在训练前后均无明显差异;⑤工作记忆成绩训练前后差值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总应答数、RBMT量表分及记忆指数、瑞文推理测验得分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19—0.650,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工作记忆与选择反应时、Stroop测验相关系数范围为﹣0.002—0.258(P>0.05)。 结论:工作记忆强化训练疗效可以向日常生活记忆抽象思维推理能力迁移,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记忆水平思维概括能力,但向注意力迁移作用不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控尿功能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康复训练,使其恢复控尿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35例,对其中14例发生尿失禁患者进行术后控尿功能康复训练,经过1~6(1.15±0.87)个月的训练,恢复完全控尿。结果与继往同种术后发生尿失禁未做康复训练的患者进行比较,缩短了尿失禁发生的持续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发生尿失禁患者控尿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脊柱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脊柱手术患者改善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7年9月拟行脊柱手术患者50例,术前1~4周指导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观察训练前后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训练后患者的肺活量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又称时间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最大通气量百分比(MVV,%)及血氧饱和度(SaO2,%)较训练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均〈0.01)。结论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有利于患者手术后的及时康复。  相似文献   

20.
吴玉静  李建民  陈长香  赵雅宁 《护理研究》2012,26(11):1000-1002
[目的]观察娱乐作业训练对颅脑损伤病人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画钟测验选取颅脑损伤执行功能障碍病人68例,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娱乐作业训练。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分别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蒙特利尔认知评分量表(MoCA)进行评测。[结果]干预后3个月,两组病人WCST测评中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数、持续性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WCST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数、持续性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MoCA各项指标评分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注意、语言流畅、抽象思维,其他指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流畅、抽象思维、延迟回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娱乐作业训练可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的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