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经过多年的以检疫、免疫、淘汰病畜为主要措施的综合防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基本控制了人畜问布病疫情。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布病疫情出现回升,特别是2000年以后,布病新发病例逐年上升,白音库伦牧场是锡林浩特市布病重灾区,为了控制我场人间布病的发生,掌握我场布病职业人群的布病防治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布病健教工作,2009年我院对我场的部分职业人群进行了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我市实施连续十多年监测,掌握布病疫情动态.材料与方法:根据〈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监测,按照W S 269-2007 标准执行.结果与分析:2009年对全市12县区28392人监测.重点接触人群、疑似病例做个案调查、试管凝集试验检查4890人,阳性779人,阳性率15.93%,患病率2.71%.结论: 从2001年开始榆林市布鲁氏菌病疫情逐年上升,从结果提示榆林市布鲁氏菌病仍呈现高发大范围流行态势.应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有效控制人、畜间布病流行与蔓延.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全身性传染病,我市从2000~2009年,布病疫情呈上升态势,经流行病学调查,与地域相关性不大、与季节相关、与从事的职业相关。今后要提高认识、加强疫情监测、开展宣传和培训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掌握畜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以把握、制定对该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整理该县历史以来相关疫情资料并加以对比。结果:具有以下流行特点:布病呈点状爆发和流行,为传入疫区。以国营牧场和牧区的羊、牛感染、流行为主;经过多年反复的尤其是对羔羊和犊牛的检疫和免疫,采取"查、免、分、管、治"等措施,控制了疫情,并于九十年代初达到国家"稳定控制布鲁氏菌病"的标准。结论:跨世纪后,布鲁氏菌病疫情活跃,阳性率恢复达七十年代初期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甲状腺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进行生化免疫检验过程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收治的156例甲状腺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两份血样,均进行生化免疫检查。血样1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血样2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患者均进行穿刺活检,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检测价值。结果 病理学结果表明,156例甲状腺检查患者中,有91例患者检出甲状腺肿瘤,检出率是58.33%,其中良性肿瘤50例、恶性肿瘤41例。血样1的阳性率、阴性率与血样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样2的准确度94.87%、敏感度94.51%、特异度95.38%、阳性预测值96.63%、阴性预测值92.54%均大于血样1的准确度78.21%、敏感度78.02%、特异度78.46%、阳性预测值83.53%、阴性预测值7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样2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抗甲状腺球蛋白...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波状热,俗称懒汉病、羊杆菌病等.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它主要的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如羊、牛、猪、马等)及其产品、排泄物,或者排泄物污染的土壤、水源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查明本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原因,为今后预防控制类似事件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手足口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该小学共发生手足口病19例,罹患率8.64%,采集10名患者粪便标本检测,有6份标本结果阳性,为EV71肠道病毒,发病有班级聚集性.结论这是一起由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病情况分析,找出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8—2007年发病的布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7年共发病964例,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1.47%,发病年龄集中在30~55岁组,占70.44%,男女发病性别比为3.23:1,发病呈春夏季高发的特点,占发病总数的76.45%。结论:目前白城市布病发病集中在农村,防治措施应以加强畜间检疫、免检,提高广大农民自我防病意识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米脂县2008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动态及趋势,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最终达到布病的及时控制.方法:对确定的调查对象进行布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近期有接触史和疑似布病体征者,以及皮变阳性者采静脉血做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结果:我县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传染源仍存在.结论:布病监测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它不仅需要各级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更主要的是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时,我们还应广泛宣传布病防治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黑河市爱辉区一起布氏杆菌病暴发情况。为布病防控工作积累经验。方法采用《布氏杆菌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对发病者进行个案调查,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天丰食品有限公司工人2005年12月10日至2006年5月23日之间共发生布病病例18例,罹患率达40%。病例潜伏期较长,其中11例病例潜伏期在4-6个月之间,病人症状多数出现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痛等症状,特异性不明显,病例初诊时容易误诊。结论由于天丰公司管理不够严格,对检出的布病疫畜没有淘杀,使疫畜进入生产车间被屠宰加工;再加上本地多年没有人间布病病例的发生,工人个人防护意识淡薄,因此造成本次布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轮台县重点人群布鲁菌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为制定布鲁菌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对凡有布病可疑临床症状、体征或与牲畜及畜产品接触密切的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查。全部样品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SAT)、SAT可疑和阴性样品做抗人球蛋白凝集试验(Coomb’s试验)。结果用布鲁菌虎红平板凝集反应初筛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19%,查出布鲁菌病人1l例。有必要在全县开展布鲁菌病监测,在重点职业人群中开展布鲁菌病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以控制布鲁菌病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溶血对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临床科室送检的不合格血样与检验科采集的合格血样各25份同时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溶血标本的11项生化指标与正常标本测得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果升高或降低,在酶类、电解质类和胆红素影响最大(P〈0.01)。结论:溶血对较多的生化检验项目有明显的干扰和影响,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谢标  黄绍满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152-153
目的:分析此次流感病例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措施.方法:对此次全部流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20份鼻咽拭子进行病原学检验.结果:流行病学调查,此次共215例诊断为甲型流感.其中学生214例,教职员工1例.年级分布为:初中一年级4例,初中二年级17例,初中三年级6例,高中一年级146例,高中二年级40例,高中三年级1例.患得患病率最高的高一年级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7.91%;病例分布在36个班中,发病年龄在11~22岁之间,最小年龄11岁,最大年龄22岁(教师),12~18岁占98.60%.病原学检验结果:经read-time RT-PCR试验检测21份鼻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0份,普通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7份.结论:此次疫情系甲型H1N1流感和普通季节性甲型流行性感冒混合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蒙医认为乃系新“赫日忽”病。该病是在人畜间广泛传染的急性传染病。据锡盟牧区1955~1965年间调查,人的平均感染率为15.15%,患病率最高年份达6.44%;羊的平均感染率为7.68%,牛的平均感染率为13.59%。以上数...  相似文献   

15.
张梅  潘冬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3):124-125
目的:调查本地区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1123份疑为NGN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情况。结果:1123例送检标本中支原体阳性481例,解脲支原体(Uu)阳性372例,人型支原体(Mh)阳性26例,uu合并Mh感染阳性83例。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而四环素类(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敏感性较高。结论:我市NGN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支原体检出率较高,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溶血三项试验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送检的248例母婴血样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新生儿脐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新生儿脐血采集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明确母婴血型不合HDN 230例,可疑3例,排除15例。溶血三项试验均阳性210例。溶血三项试验均阳性的患儿HDN发生率高于1项阳性的患儿,采血时间在3 d内者HDN检出率明显高于3 d后采集血样者。结论新生儿脐血的尽早采集对提高HDN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3年3月5日~8日扬州市广陵区一幼儿园发生多名幼儿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留样食物和相关人员的呕吐物、肛拭子进行病原菌、诺如病毒的检测。结果:11份患儿肛拭子中7份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2份患儿呕吐物中检出同种蜡样芽胞杆菌,由于证据不充分,最终此次疫情确定为诺如病毒引起。结论:应立即加强对诺如病毒的学习与认识,落实有效预防控措施,减少此类群体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历年来我们用蒙医理论将布病视为“新赫如乎病”(痹病)〔1〕进行了观察、治疗、研究。而且对用西药治疗慢性布病(“白赫如病”)所达不到显效之处,经专用蒙医药探索和治疗,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近几年曾以蒙医药治疗慢性布病90例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来源1...  相似文献   

19.
对1993-1997年南通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妇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五年来我市发生传染病共计150302例,年平均发病率383.44/10万;死亡63例,死亡率0.16/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所占比重较大,平均占93.58%;主要发生的传染病有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等,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我市近几的来采取的“预防为主”的综合性传染病防治措施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高原地区的疑难杂症“真布病”(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或中医“痹证”范畴)的基本概念与临床分型、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进行研究,对藏医药古籍文献《四部医典》《秀多医学汇集》《八支集要·如意宝》《零星秘诀集》等十多部经典文献中记载的基本概念与临床分型、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等进行统计与归纳、分析。分型主要有热性真布病和寒性真布病,病因主要有寒、热之分;病机为三大基因物质在外因与内因的影响下发生失调、胃火衰竭、饮食精微不化、代谢失常,导致体内黄水紊乱偏盛,病变扩散聚于周身与关节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