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与阿托伐他汀对不同类型高脂血症的降脂疗效及耐受性。方法109例高血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200mg.d-1,po;对照组54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1,po;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和肝、肾功能,血尿酸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降低三酰甘油(TG)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稍优于对照组;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高血脂伴高尿酸血症效果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P<0.01)。结论微粒化非诺贝特与阿托伐他汀均是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可分别用于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治疗,短时间内使血脂达标,减少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04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54%(45/52),对照组总有效率69.23%(36/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TC、TG、LDL-C及HDL-C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提高调脂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240例,根据随机量表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0mg,每晚1次)、非诺贝特组(200mg,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晨起口服非诺贝特100mg,晚上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分别下降27.49%.27.72%,9.5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6.83%;非诺贝特组分别下降10.78%,8.64%,34.92%,HDL—C上升22.21%:联合用药组分别下降30.71%,31.92%,38.13%,HDL—C上升27.74%。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77.50%,高于阿托伐他汀组(62.50%)和非诺贝特组(60.00%)。3组血清肌酸激酶(CK)、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无明显变化,未出现肌病症状,无退出或终止病例。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具有临床可行性,但应该注意掌握适应证和服药方法,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4.
血脂代谢紊乱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动脉硬化又是心脑血管的基本病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病逐呈低龄化,血脂增高在40岁以上人群呈多发、常见症相当一部分为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升高者,笔者参照任景怡实验法,应用小剂量阿洛伐他汀钙与非诺贝特合用对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 Med、CBM、万方、CNKI及维普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中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1980例患者。联合治疗组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相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ADR);剂量分组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安全性均良好[SMD=1.13,95%CI(0.57,2.24),P>0.05;SMD=1.50,95%CI(0.94,2.39),P>0.05]。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组对TC、TG和HDL-C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SMD=-11.10,95%CI(-18.44,3.77),P<0.05;SMD=-1.20,95%CI(-1.28,1.12),P<0.05;SMD=0.694,95%CI(0.587,0.801),P<0.05]。结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3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1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2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患者用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及血脂水平进行分析,同时计算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hs-CRP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TC、TG、LDL-C显著下降(P<0.05),HDL-C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67% VS 71.2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和hs-CRP炎症因子水平,从而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混合性高脂血症实施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2月东莞市黄江医院收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3)和治疗组(n=53),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两组TG、TC、LDL-C、HDL-C等血脂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TG、LDL-C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79.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性高脂血症实施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治疗效果确切,协同作用良好,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调脂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IS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及日常生活评分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DL-C、TC、TG水平较对照组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阿托伐他汀及拜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可改善血脂水平,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与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55例高血脂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200mg/d;对照组2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两组患者均给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降低血尿酸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非诺贝特与阿托伐他汀均可用于高血酸症及高脂血症治疗,短时间内使血脂达标,减少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reprotein,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对血脂和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LDL-C和TC水平,同时能够明显降低CRP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60例,在常规检查治疗的基础上,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d,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比较两组入院24h内及治疗12周后血脂水平及hs-CRP.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及hs-CRP水平均比治疗前低,HDL水平比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TC、TG、LDL及hs-CRP水平比低剂量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水平与低剂量组相比,变化不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机体内血脂水平,对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80mg/d的给药剂量临床效果明显优于20mg/d,可能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早期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且早期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d进行治疗,观察组早期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脂、hs-CRP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出血发生率和脑梗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hs-CRP水平,抑制炎症因子,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致残、致死率,对于临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尹柏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4):104-106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5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1.13±0.04)mmol/L、总胆固醇(4.02±0.0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33±0.05)mmol/L低于对照组的(1.67±0.05)、(4.76±0.22)、(3.05±0.0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0±0.06)mmol/L高于对照组的(1.37±0.0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用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45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1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 患者在用药4周后,其血清C反应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浓度脂蛋白明显上升.结论 阿托伐他汀是一安全、高效的降脂药物,可在短时间内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阿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值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即阿托伐他汀组(20例)和辛伐他汀(18例)组,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脂及hs-CRP的变化。结果患者在用药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hs-CRP均显著降低(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在短时间内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hs-CRP值,从而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缺血性卒中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75)和对照组(n=73),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天晚上睡前服用1次,连续服用18周,观察血脂改变、缺血性卒中复发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对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 阿托伐他汀20 mg能更有效地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达标,同时对降低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具有较好的效果,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缺血性卒中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75)和对照组(n=73),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天晚上睡前服用1次,连续服用18周,观察血脂改变、缺血性卒中复发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对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 阿托伐他汀20 mg能更有效地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达标,同时对降低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具有较好的效果,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缺血性卒中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75)和对照组(n=73),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天晚上睡前服用1次,连续服用18周,观察血脂改变、缺血性卒中复发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对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 阿托伐他汀20 mg能更有效地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达标,同时对降低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具有较好的效果,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