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致强 《河北医药》2005,27(7):489-490
目的 提高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2003年5月收治的肾上腺偶发瘤4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12例,肾上腺囊肿10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7例,肾上腺皮质癌4例,肾上腺转移癌3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3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例。结论对于肾上腺偶发瘤,均应常规行内分泌检查,CT对确诊肾上腺占位病变有较高价值。对于确诊为恶性肿瘤、功能性肿瘤及直径大于3.5cm的肿瘤,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应警惕偶发性嗜铬细胞瘤的潜在危险性,对非功能性、直径小于3.5cm的肿瘤可行CT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病例8例。结果6例行根治性切除,2例行姑息性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治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偶发瘤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上腺偶发瘤是指无明显临床症状,由于其他原因进行腹部影像学检查或手术时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瘤。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肾上腺偶发瘤的发现率逐渐增加。我院自1982~2000年4月收治肾上腺偶发瘤5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1987~2005年收治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0例,其中肾上腺瘤者24例(80%),肾上腺皮质增生者6例(20%),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术后肾上腺瘤者24例,血钾均恢复正常,21例血压恢复正常,3例仍高,肾上腺皮质增生者6例,血钾恢复正常5例.结论 原醛症定性诊断主要靠症状和生化测定,定位靠B超、CT,开放性或腹腔镜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90例的临床诊治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年龄及部位、临床表现、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9年来住院病人资料,分析经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9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诊治方法、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胃肠道间质瘤男女发病比例为1.5∶1.发病年龄范围为21 ~ 86岁,60岁以上患者比例最高.所有患者的胃肠道间质瘤主要起源于胃(55.6%)和小肠(27.8%).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首发症状主要为呕血、黑便或便血,腹痛、腹胀等.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是困难的,其正确诊断依赖于手术或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确定,免疫组化检测CD117阳性率94.05%(79/84),CD34阳性率92.86%(78/84),两者同时为阳性者78例(92.86%).本病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病变为唯一有效的方法,格列卫对不能手术者或对预防术后复发有一定的作用.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未定的多潜能的间叶源性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须依赖大体标本或免疫组化病理结果,CD117和CD34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高俊峰  韩朝彬 《天津医药》1992,20(8):478-480,F003
本文报告52例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9例(55.8%)为良性,21例(40.4%)为间变性,2例为室管膜母细胞瘤。天幕上区19例,天幕下区18例,脊髓内10例,马尾部5例。分析了患者的年龄、肿瘤的部位和其它临床特征与组织学特点之间的关系。结合文献就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诊断、鉴别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9.
对9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本组占同期断子宫体恶性肿瘤的8.57%,好发于经色后的老年妇女,平均59岁。该肿瘤属于子宫恶性苗靳氏管混合瘤的1个亚型,病程程,恶性度高。由于含有多种复杂成分,常因诊刮标局限而误诊。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20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雷嘉 《河北医药》2001,23(6):409-410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观察分析2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镜下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或以其中一种为主,免疫组化为四个亚型;平滑肌型55%,Desmin阳性;神经源型5%,S-100阳性;双向分化esmin和S-100均阳性;未分化型25%,Vimentin和CD34阳性,后二型肿瘤性质为交办性或恶性,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具有一系列临床病理特征的独立肿瘤,具有多种免疫表型,肿瘤的性质与分化表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恶性蝾螈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蝾螈瘤 (MTT)又称为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伴横纹肌肉瘤 ,为较罕见神经源性肿瘤 ,由Masson于1932年首次报道。笔者现报道1例 ,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组织发生。1资料和方法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 ,49岁。因左腹部肿块伴疼痛1月余 ,于1996年1月27日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腹间歇性隐痛 ,不久发现左下腹一巨大肿块 ,无消化道症状及其他不适。体检 :左腹部扪及20cm×15cm大小肿块 ,质硬 ,有触痛 ,表面光滑 ,边缘清楚 ,肝脾未扪及。B超检查 :腹腔有实性肿块。X线胸片 :…  相似文献   

12.
38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方法:观察38例胃肠道间质瘤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5.8%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胞浆嗜酸性较弱,免疫组化表型为CD34+、CD117+。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有较独特免疫组化表型,免疫组化可协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小汗腺汗孔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小汗腺终末导管的良性附属器肿瘤,由Pinkus等[1]于1956年首次描述.本病的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由于小汗腺汗孔瘤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为加深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了解,现统计我院37例小汗腺汗孔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唐平  刘丹 《河北医药》2007,29(4):311-312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近5年临床确诊的52例PA患者的生化检查、体位试验、影像学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超阳性率61.5%(24/39),CT阳性率92.3%(24/26),MRI阳性率90.9%(30/33).52例行体位试验均阳性,29例手术患者中,腺瘤17例,增生12例.醛固酮瘤(APA)患者手术后大部分效果良好,12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者(IHA)术后效果良好占33%(4/12).结论 体位试验、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联合有助于PA的定性、分型诊断,手术是PA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乳头状汗腺瘤(hidradenoma papilliferum,HP)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因该病少见对其研究较少,临床与病理诊断常易误诊为皮肤其他肿瘤或恶性肿瘤,发病机制不清,组织发生尚存争议。我们观察4例HP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免疫表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胃肠道黏膜下肿瘤,临床上少见,仅占胃肠恶性肿瘤的0.8%。GIST是一种独立的消化道非上皮性肿瘤,于1983年由  相似文献   

17.
刘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35(12):1104-1105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独特的胃肠道问叶性肿瘤,对GIST认识的不足常常给其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本研究对20例GIST的详细观察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总结和讨论此类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和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胃神经鞘瘤较少见,仅占胃良性肿瘤的10%左右。我院近10年发现7例,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发展缓慢,病程可达20余年,其临床表现中并症有关,肿瘤多位于胃底、胃体部的粘膜下,肉眼与其它良性肿瘤无法鉴别,合并大溃疡者易误为胃癌。肿瘤切面呈灰红色或灰白色,交易下瘤细胞呈旋涡状、栅栏状或编状排列。若胃有巨大肿瘤,而临床上无明显转移征象,应想到胃神经鞘肿瘤。本病预后良好,即便恶变转移到这区域淋巴结,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5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曼云  徐波  何澜  陈厚才 《贵州医药》2005,29(2):153-15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以高血浆醛固酮水平和低血浆肾素活性所致高血压、低血钾为特征的综合征。共有七个亚型,分别为肾上腺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IHA)、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上颌窦炎性假瘤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住假瘤(inflammatoryPseudo-tUmor简称IPT)是眼眶慢性炎性肿块,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临床表现类似眼眶肿瘤,病理形态学改变却系眶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多为非肉芽肿性炎0'.而原发于上颌窦内的炎性假瘤较为少见,由于发病率低,教科书及国内外文献均很少记述,未经病理诊断前很容易误诊。本文旨在总结该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l临床资料1.l典型病例患者,男,27岁.一年前自觉右侧上牙及面部麻木,逐渐加重,未经任何治疗,近10d右侧眼球向前突出,于1997年11月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