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对于危重冠心病患者进行不同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该次研究的103例危重冠心病患者中,均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针对他们的治疗分为3组。有42例患者进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31例进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播冠脉搭桥,其余30例患者进行体外循环心脏停搏冠脉搭桥,经过治疗,分析3组患者进行搭桥手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进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无死亡病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博冠脉搭桥组术后死亡1例,体外循环心脏停搏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死亡3例。非体外循环组、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组和体外循环心脏停搏组搭桥支数分别为(2.81±0.70)、(3.75±0.45)和(3.26±0.40)。3组患者在搭桥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前要明确患者的心肌状况,减少手术创伤,根君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搭桥方式,这是对危重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杜晓琴 《中外医疗》2011,30(18):83-8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功脉搭桥手术是在病人跳劝的心脏表面完成动脉搭桥手术,与传统方法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相比,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受到患者欢迎.特别适合高龄,危重,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病人.我院从2009年8月至210年10月共做87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即心脏在不停跳状态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配合。方法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220例,利用心脏稳定器和二氧化碳吹管以及冠状动脉分流栓使吻合处的局部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下做血管吻合。结果220例患者中只有1例因心律失常、心衰死亡,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OPCAB手术要求护士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格无菌观念,通过和手术医生、麻醉师、机组人员的密切配合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7年4月至2003年12月进行的3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男性2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2岁,平均体重64kg,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28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7例;同期行瓣膜置换术6例。结果医院内死亡3例,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动脉无死亡,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无死亡。结论精细、熟练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江汝健  付立  李勇  陈有东 《四川医学》2007,28(12):1375-1376
目的 总结9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2年4月~2007年4月,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91例,男83例,女8例,年龄36~80岁,其中二支血管病变13例,三支血管病变78例,合并左主干病变15例,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搭桥4支,67例搭桥3支,16例搭桥2支。89例应用左乳内动脉吻合前降支,15例应用桡动脉吻合后降支,其余均采用大隐静脉吻合。8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结果 全组91例共行冠脉搭桥265支,平均2.91支/人,全组死亡1例,全组无出血和脑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避免体外循环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尹键  曲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8):2859-2859,286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冠心病人实施了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冠脉内分流器及吹雾器,心脏不停跳下行搭桥手术。结果 对27例患者均使用了左侧乳内动脉(LIMA)。搭桥1~5根。患者均短期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方法可行,较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有一定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或联合瓣膜置换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对73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另外2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然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在心脏有节律的空跳中完成主动脉瓣或联合瓣膜替换,1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有8例患者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结果: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全组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前辅助呼吸、IABP OPCABG者死亡.结论: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简便、安全、损伤轻、并发症少;同时行心瓣膜置换避免心脏停跳,极大程度地减少缺血缺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王维强 《四川医学》2010,31(9):1243-1245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33例年龄〉70岁患者,行择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麻醉维持用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和七氟醚,监测12例多支搭桥手术打开心包时(基础值)、前降支(LAD)搭桥、回旋支(LCX)搭桥、右冠状动脉(RCA)搭桥、血管吻合完成时循环参数。结果 33例手术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与基础值比较,LCX、RCA搭桥均出现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增加,平均动脉压(MAP)下降。结论高龄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术前要完善准备,术中要维持循环的稳定和心肌氧供需的平衡,在心脏上操作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告 11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并探讨其优点。方法 行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11例 ,使用心肌表面局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内分流管 ,连续缝合搭桥共 2 6支 ,平均 (2 .3± 0 .5 )支。结果 全部手术成功 ,术后并发心律失常 3例 ,急性心包填塞 1例 ,左心功能不全 1例。 11例病人均痊愈出院 ,除 1例心绞痛症状无明显缓解外 ,余患者心绞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 ,优点多 ,避免了心肌再灌注损伤及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艳  辛梅  邵继凤 《医学争鸣》2003,24(3):256-256
1 临床资料1.1 病例 西京医院 2 0 0 0 0 6 / 2 0 0 2 0 5 ,完成 110 (男 86 ,女2 4 )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平均搭桥3.9根 ,其中 3例因搬动心脏等原因出现室颤 ,被迫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手术 .1.2 手术配合  (1)用物准备 除常规心脏手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所需器械、物品外 ,另备 :①Medronic真空吸盘式心脏固定系统 ;②气雾喷射装置 ;③冠状动脉血管分流管 .(2 )巡回护士配合 ①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②建立外周静脉通道 ,协助麻醉医生进行术前操作 ;③调节手术床上的变温水毯维持患者体温在 36℃以上 …  相似文献   

1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C)是在心脏不停跳的基础上,利用心脏表面稳定器,创造一个相对静止、相对无血的环境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由于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避免了体外循环的风险等特点,成为目前冠心病手术治疗的一种重要选择[1].目前的冠心病病人,高龄、危重、不能耐受体外循环者较多,所以为了减少手术时间,减少创伤,需要尽快完成搭桥步骤.这给手术的护理配合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取我院2011年6月~2011年12月所施行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病人80例,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17例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手术配合。方法:选择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我院在非体外循环即心脏不停跳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共17例,术中控制血压、心率的变化,保证有效循环血量,充分利用CTS局部心肌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使吻合口局部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结果:17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术后8d~15d均痊愈出院。结论:护士了解病人、熟悉手术步骤,配合技术娴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4月~2010年7月,61例冠心病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均采用胸正中切口,55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巡回护理配合。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2月我院在非体外循环即心脏不停跳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 11例的巡回方法进行总结 ,主要是术中控制血压、心率的变化 ,保证有效循环血量的药物管理 ,与麻醉医师的配合。结果 :本组病例无 1例死亡 ,术后 10 d~ 18d均痊愈出院。结论 :巡回护士熟悉手术步骤、抢救药物的使用、娴熟的配合技术 ,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对52例冠心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在全麻、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其中双支血管病变12例,三支血管病变40例;平均每例搭桥2.7支。结果全组死亡1例,其余病人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巡回护理配合.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在非体外循环即心脏不停跳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11例的巡回方法进行总结,主要是术中控制血压、心率的变化,保证有效循环血量的药物管理,与麻醉医师的配合.结果:本组病例无1例死亡,术后10 d~18 d均痊愈出院.结论:巡回护士熟悉手术步骤、抢救药物的使用、娴熟的配合技术,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42例的临床措施。方法: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2例。均在全麻经胸正中切口,采用左乳内动脉和/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材料,心表特殊固定牵开器用于暴露心脏后壁冠状动脉。平均手术时间213m in。8例搭桥2根,27例搭桥3根,7例搭桥4根(2.98根/例),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为(3.2±0.6)个。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心肌梗死发生,手术后所有患者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48个月,所有患者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对有适应证的患者,OPCABG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罗勇  张力  王伟  袁武  黎新建  陈剑  曹安强 《西部医学》2013,25(3):357-359,362
目的探讨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的手术技术、安全性和近中期手术效果。方法 2004年3月~2012年4月接受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包括微创冠脉搭桥)患者35例,人均搭桥2.7支(1~4支)。其中常规开胸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30例,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脉搭桥5例。同期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化冠脉搭桥8例,同期行一根乳内动脉和静脉做常规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248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死亡率、并发症、桥血管数目和近中期疗效等。结果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仅1例患者因胸骨感染死亡,34例症状明显改善顺利出院,随访效果均良好,无心绞痛发作,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体外循环下搭桥少,总的风险更低,但因患者病变、病情及各种因素,本术仍不能完全取代冠状动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告13例冠状动脉旁路术的临床体会。方法 体外循环下手术9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4例,其中3例同期行心肌激光血运重建术,单支病变2例、双支病变3例、三支病变7例、左主干病变1例。平均每例搭桥2.3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绞痛消失11例,减轻2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术是安全的手术,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术可减少术后输血及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国产HK—心脏稳定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8月,12例冠心病人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均采用胸正中切口,8例病人使用国产HK—心脏稳定器,3例病人使用进口CTS心脏稳定器,1例病人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12例病人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病人心绞痛症状全部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国产HK—心脏稳定器可靠性好,使用方便,能完全满足手术者要求,可以代替进口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