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MSCT测量胆囊周围间隙在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储备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肝硬化并行腹部CT检查的101例患者为观察组,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57例,B级27例,C级17例;并收集同期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健康体检者或者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CT扫描并重建肝、脾、胆图像,测量各组患者的肝、脾体积及其比值和胆囊周围间隙,按不同的肝功能分级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肝体积、肝脾体积比值均与肝功能分级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患者的胆囊周围间隙明显宽于对照组(P<0.05),其宽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肝体积、肝脾体积比和肝功能储备状态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胆囊周围间隙是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储备状态的简单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的发病机理及发病原因和病情轻重与肝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对36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害的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检测,分析探讨不同类别的发病机理。结果:轻、重症胰腺炎合并肝损害者肝功能损害指标无差异性,胆源性与非胆源性相比其肝功能损害指标无差异性。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中肝酶上升与AP轻重无关,与胆源性诱因亦无关。胰腺水肿造成胆道梗阻使肝脏结构与功能受损;炎症组织释放的细胞因子和感染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在肝损害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EPIC评分与肝/脾CT值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于我院的经临床确诊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80例,并行腹部CT平扫。根据EPIC评分标准进行盲法评分,测量所选患者的肝脏、脾脏CT值,得出肝/脾CT值比,并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EPIC评分与肝/脾CT值比的相关性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肝/脾CT值比1的患者39例(48.75%),急性胰腺炎(AP)患者EPIC评分与肝/脾CT值比的关系为负相关(r_s=-0.217,P=0.013)。结论肝损伤是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AP患者的EPIC评分越高,肝损伤发生率越高,损伤程度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110例急性胰腺炎(AP)合并肝脏损害情况,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统计分析110例急性胰腺炎各项临床检验指标及转归。结果110例AP中伴肝脏损害者72例,其中轻症58例,占80.54%,重症14例,占19.46%;重症者肝功能损害程度较轻症者重,肝功能恢复时间延长。结论AP大多伴有肝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的程度呈正相关;胆道梗阻压力升高、各种破坏因子、体内氧自由基(0FR)水平增高等因素,在AP伴肝损害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急性胰腺炎常并发胰外器官损害,肝是其常累及的器官,肝损害会恶化病情.文中探讨急性胰腺炎(AP)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征. 方法:利用医院病案检索系统随机检索病例156例对AP合并肝损害的102例患者进行分析,共分为2组:重症AP(SPA)组,44例;轻症AP(MAP)组58例.比较2组患者肝损害程度及病情恢复情况. 结果:半数以上的AP患者发生肝损害,与轻度AP相比,其肝损害更严重、肝功能恢复更慢、病程更长.结论:AP肝损害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与胰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胰腺炎(AP)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6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肝损害的发生率,肝损害的程度对病程的影响。结果:106例AP患者中有63例合并肝损害,其中重症胰腺炎(SAP)35例,轻症胰腺炎(MAP)28例;胆源性胰腺炎(BAP)54例,非胆源性胰腺炎(NBAP)9例。SAP较MAP肝损害发生率高(分别为100%和39.4%),BAP比NBAP肝损害发生率高(分别为80.6%和23.1%)。SAP肝功能损害较MAP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SAP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其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MAP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明显延长(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可影响病情的发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合并肝损害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对诊断明确的AP伴肝损害3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P时,伴肝损害较为多见,其病因以胆石症最多。表现为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和(或)总胆红素升高。通过积极治疗,大多可恢复正常,部分需保肝、降酶治疗方可正常。结论AP伴肝损害的病因以胆石症最多见,胆道梗阻压力升高在AP肝损害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同时,应重视不明原因的胰腺炎伴肝损害的诊断。经治疗原发病,大多肝损害可恢复。肝功能严重异常时,常提示预后不良,需积极保肝、降酶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脾体积变化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近期经病理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因乙肝导致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共41例,肝纤维化病理分期S1期7例、S2期10例、S3期4例、S4期5例、肝硬化15例,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6例,B级11例,C级14例,以及对照组15例,行上腹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运用CT机自身携带的软件,分别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肝脾体积进行测量;并计算肝脏各叶体积占总肝体积百分比、肝脾体积之比,将上述指标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进行对照。结果肝右叶、左内叶、总肝体积从正常肝脏到轻度肝纤维化(S1-2期)逐渐增大,从重度肝纤维化(S3-4期)到晚期肝硬化减小;肝左外叶、尾状叶体积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大;脾脏体积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大。从肝功能A级到C级,肝右叶、肝左内叶及总肝体积逐渐缩小,而左外叶和尾状叶体积及脾脏体积逐渐增大。结论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脾体积的变化有一定规律,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及探讨水肿型急性胰腺炎(AP)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方法:92例水肿型AP,45例肺部感染对照组,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比较两组异常肝功能指标增高比值和数值。内科常规治疗后第4周,比较两组异常增高的肝功能指标治愈率。结果:①AP组GGT、TBA、SB、SB'增高人数均多于对照组;②AP组中ALT、AST、GGT、SB、SB'增高值显高于对照组;③治疗后第4周AP组增高的ALT、AST、GGT、SB、SB'指标治愈率较对照组低。结论:水肿型AP合并肝功能损害较非肝胆系统感染性疾病所致程度稍重,但预后多良好、加强原发病的治疗是防止肝功能进一步受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肝损害与IL-18、TNF-α、NO变化的关系.方法 87例AP患者分轻、重型(MAP、SAP)两组,设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ELISA检测IL-18、TNF-α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ALB、LDH、AKP、γ-GT).结果 87例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者54例(62.06%).A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SAP组与MAP组比较,血清各肝功能指标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SAP组血清ALB较治疗前升高(P<0.01),SAP组和MAP组肝功能其他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IL-18、TNF-α、NO水平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AP合并肝损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肝损害组(P<0.0);AP肝损害患者血清IL-18、TNF-α、NO与血清ALT、AST呈正相关,IL-18与TNF-α、NO呈正相关.结论 AP患者肝损害发生率高,SAP肝损害程度明显高于MAP,AP肝损害患者血清IL-18、TNF-α、NO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血清IL-18、TNF-α、NO可作为AP肝损害诊断、判断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肝损害肝脏CT值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收治1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肝脏CT值变化进行追踪观察、分析.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发生肝损害,重症胰腺炎肝损害CT值较轻症胰腺炎大,胆源性胰腺炎肝损害CT值较非胆源性胰腺炎大.结论 急性胰腺炎并发肝脏损害CT值变化较多见,损害程度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肝脏CT值变化(与脾脏CT值比较)也是肝功能损害一项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11年2月以来收治的176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6例AP中合并肝损害患者114例,占64.8%,其中轻型胰腺炎(MAP)占60.6%(94/155),重型胰腺炎(SAP)占95.2%(20/21),SAP发生肝损害较MAP高,且损害的程度较MAP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AP肝功能恢复时间较长。结论急性胰腺炎易合并肝功能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的病情轻重有关,其机制可能与胆道压力、氧自由基水平、细胞因子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郭佳  张树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1):1297-1298
目的:回顾221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害情况,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统计分析221例急性胰腺炎各项临床检验指标及转归。结果:221例AP中伴肝脏损害者154例,其中轻症124例,占80.52%,重症30例,占19.48%;重症者肝功能损害程度较轻症者重,肝功能恢复时间延长。结论:AP大多伴有肝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的程度呈正相关;胆道梗阻压力升高、各种破坏因子、体内氧自由基(OFR)水平增高等因素,在AP伴肝损害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78例合并肝功能损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以了解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和对病程的影响。结果:重症胰腺炎较轻症胰腺炎并肝功能损害的程度重(P<0.01);胆源性AP肝功能损害比非胆源性AP严重程度重(P<0.01);重症胰腺炎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其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轻症胰腺炎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明显延长(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程度呈正相关,胆源性AP合并肝功能损害明显,肝功能损害延长胰腺炎的病程。  相似文献   

15.
马俊亮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601-1601,1603
目的 分析本地区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肝损害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收集自2003年3月-2006年2月共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699例。其中老年患者87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合并肝损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87例老年HFRS患者,合并肝损害者66例(75.86%),其中轻型HFRS患者合并肝损害7例(29.17%);中型合并肝损害47例(92.16%);重型合并肝损害12例(100.00%)。轻型HFRS患者肝损害较中、重型为轻,中、重型间无明显差别。轻型HFRS患者肝功能恢复时间较中型及重型者短,中型及重型患者肝功能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全部66例合并损害的老年HFRS患者,除1例死亡外(其直接死亡原因非肝衰),其余65例均在21d内痊愈出院,无慢性病例发生。结论 老年HFRS患者合并肝损害较常见,是老年HFRS特点之一,本组病例达75.86%(66/87),老年HFRS患者合并肝损害较普遍。注意肝功能变化情况,防止重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合并肝损害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对诊断明确的AP伴肝损害3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P时,伴肝损害较为多见,其病因以胆石症最多。表现为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和(或)总胆红素升高。通过积极治疗,大多可恢复正常,部分需保肝、降酶治疗方可正常。结论AP伴肝损害的病因以胆石症最多见,胆道梗阻压力升高在AP肝损害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同时,应重视不明原因的胰腺炎伴肝损害的诊断。经治疗原发病,大多肝损害可恢复。肝功能严重异常时,常提示预后不良,需积极保肝、降酶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肝损害与血清IL-6水平的关系。方法:96例AP患者分轻、重症(MAP、SAP)两组,设正常对照组34例。采集AP患者入院24 h内及出院前1 d空腹静脉血,对照组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ALB、LDH、AKP、γ、GT)及IL-6水平。结果:96例AP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58例(60.42%)。A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SAP组与MAP组比较,血清各肝功能指标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SAP患者的血清ALB较治疗前升高(P<0.05),SAP组和MAP组肝功能其他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IL-6水平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AP合并肝损害患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肝损害患者组(P<0.01)。AP肝损害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与血清ALT、AST正相关(r=0.64,P<0.01;r=0.58,P<0.01),与其他肝功能指标无相关性。对AP严重程度预测ΔALT=-20.50U/L、ΔAST=-8.50 U/L、ΔIL-6=-36.23 ng/L时灵敏度、特异度较高。结论:AP肝损害发生率高,SAP肝损害严重程度明显高于MAP,AP肝损害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AP严重程度预测,ΔALT及ΔAST指标灵敏度、特异度较显著,ΔIL-6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害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高峰  刘青光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1):1003-1006
急性胰腺炎 ( Acute pancreatitis,AP)合并肝损害在临床上比较常见。Isogai等 [1] 对 4 0 0多例 AP患者进行统计 ,发现其中 80 %的患者伴有肝功能损害。但 AP合并肝损害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虽然重症急性胰腺炎 ( 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 Mutipleorgan failure,MOF)时 ,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明显少于肺功能衰竭及肾功能衰竭 ,但肝脏却是 AP时功能受损最早的胰外器官。此外 ,由于其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肝脏在 AP病情发展中具有十分特殊的作用。因此 ,研究 AP并发肝脏损害的机制 ,对…  相似文献   

19.
骨髓纤维化与门脉高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骨髓纤维化合并门脉高压的特点。方法 对已确诊的 6例骨髓纤维化合并门脉高压患者进行胃镜、B超、CT、肝功能、核素心 /肝血流比、骨髓穿刺及活检等检查 ,并有 10例肝硬化患者作对照。结果  6例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 ,白细胞与血小板数升高 ,骨髓象见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胃镜 6例患者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B超及 CT示肝弥漫性损害 ,均有门静脉增宽及脾大 ,核素心 /肝血流比测门脉压为 32± 2 cm H2 O。结论 骨髓纤维化可致门脉高压 ,其特点是肝功能基本正常 ,脾大而无脾亢之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本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合并肝损害的特点及规律。方法观察并记录465例HFRS患者各期丙氨酸转氨酶(ALT)及白蛋白(ALB)变化情况,各型HFRS患者发生肝损害及肝损害恢复情况。结果465例合并肝损害307例,其中轻型患者肝损害发生率45.6%,中型患者发生肝损害83.4%,重型HFRs患者均发生肝损害。轻型HFRS患者肝损害较中、重型者轻,重型HFRS患者肝损害最重。发热期HFRS患者有83例出现肝损害。307例合并肝损害患者除13例患者死亡外(直接死因均非肝衰)肝功能28d内均恢复正常。轻型患者肝功能恢复较快,而重型HFRS患者肝功能恢复较慢。结论HFRS早期即可以出现肝损害,HFRS患者肝损害程度与病情相关,病情越重,肝损害恢复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