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盐酸川芎嗪对大鼠在体鼻粘膜吸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盐酸川芎嗪的鼻粘膜吸收特性。方法:采用盐酸川芎嗪进行鼻腔灌流实验。结果:随着盐酸川芎嗪的浓度增加,其吸收速度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在pH值4.70~7.00范围内,随pH值的升高,其吸收速度逐渐增加。结论:盐酸川芎嗪鼻腔灌流液的pH为7.00时,鼻粘膜吸收最佳。  相似文献   

2.
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鼻粘膜吸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鼻粘膜吸收规律。方法:建立大鼠鼻腔重循环模型,用HPLC 法测定循环液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鼻粘膜的吸收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吸收存在饱和现象。结论:在开发补骨脂鼻腔给药制剂时,要控制恰当的浓度。  相似文献   

3.
提高药物鼻粘膜吸收的途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常情况下,大分子多肽类和蛋白类药物鼻粘膜吸收量很少,故介绍几种提高该类药物经鼻吸收的途径。方法:对近几年来的国内外与鼻粘膜吸收有关的文献进行检索,综述。结果:通过加入吸收促进剂,改变给药剂型,改变药物结构,加入肽酶和蛋白酶抑制剂可提高大分子多肽类和蛋白质药物鼻粘膜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结论: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大分子多肽类和蛋白类药物的经鼻吸收量可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丁香苦苷的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吸收部位、药物质量浓度、pH以P-糖蛋白抑制剂对丁香苦苷吸收的影响。结果:丁香苦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2 55,0.006 30,0.009 00,0.007 99 min-1;不同的药物质量浓度0.090,0.180,0.360g·L-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3 70,0.007 08,0.006 94 min-1;不同的pH 7.4,6.8,5.0时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7 33,0.007 47,0.003 62 min-1。P-糖蛋白抑制剂对丁香苦苷肠吸收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丁香苦苷在肠道下部吸收较好;药物浓度低时,吸收速率常数小,中、高浓度时,吸收速率常数增大;在pH 5.0~7.4,pH 5.0吸收速率常数较小,pH 6.8,7.4吸收速率常数增大,丁香苦苷为P-糖蛋白底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灯盏乙素-聚乙二醇(PEG)酯在大鼠各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的药物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对吸收的影响,以探讨PEG修饰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对小分子药物口服吸收的影响规律。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法。结果灯盏乙素-PEG400酯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32 6,0.079 9,0.081 9 h-1;不同浓度的灯盏乙素(30,100,200 mg·L-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29 2,0.033 8,0.030 6 h-1;不同浓度的灯盏乙素-PEG400酯(40,130,260 mg·L-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57 7,0.162 4,0.170 8 h-1;灯盏乙素,灯盏乙素-PEG200,400,1000酯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33 8,0.154 7,0.162 4,0.068 0 h-1。结论灯盏乙素经PEG化后,口服吸收明显增加,但随着PEG片断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其PEG化物的吸收相应减少;灯盏乙素-PEG酯在十二指肠吸收较好;药物浓度对吸收速率常数无影响,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6.
基于单向灌流法的艾片大鼠在体鼻黏膜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艾片的大鼠在体鼻黏膜吸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GC对艾片中有效成分龙脑进行检测,分别研究药物质量浓度、灌流速度、pH对艾片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对艾片的吸收速率常数(Ka)有显著性影响;药物质量浓度和pH对Ka无显著性影响.结论:艾片的鼻黏膜吸收良好,艾片的吸收速率不受药物质量浓度的影响,其在鼻腔按照一级被动方程进行吸收.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3,(5):1023-1025
目的:研究射干提取物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的含量。结果: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在胃内停留90 min时吸收率均已经达到90%以上;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428 h-1、0.0349 h-1、0.0351 h-1、0.0362 h-1和0.0436h-1、0.0375 h-1、0.0353 h-1、0.0360 h-1;吸收百分率分别为32.82%、26.44%、27.75%、23.72%和32.28%、27.87%、27.84%、25.13%。结论: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在胃和十二指肠均有较好的吸收,适合于制备缓、控释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一种能够快速吸收、生物利用度高的褪黑素鼻喷剂。方法采用大鼠在体鼻循环法研究褪黑素的体外吸收规律,计算吸收速率常数;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进行3×3拉丁方实验,分别给予受试制剂T1,T2和参比制剂R,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清洗期为1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受试制剂T1,T2大鼠鼻腔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6 8,0.002 7 min-1,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比制剂R和受试制剂T1,T2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ρmax分别为(676.9±133.1),(296.6±135.4)和(155.8±82.8)μg·L-1,t1/2β分别为(15.2±2.0),(14.6±1.3)和(16.3±3.0)min,AUC0-60分别为(6 329.5±681.3),(5 307.6±1 424.9)和(2 736.4±620.0)μg·min·L-1;受试制剂T1,T2的tmax分别为(4.29±2.32)和(6.40±3.46)min,Ka分别为(0.622±0.280)和(0.320±0.150)min-1,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85.2±26.3)%和(44.2±14.2)%。统计学结果表明,吸收速率常数Ka,绝对生物利用度在受试制剂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褪黑素鼻喷剂给药后快速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高;大鼠在体鼻循环法与体内试验结果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3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并考察不同的药物浓度和常用的吸收促进剂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方法:进行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研究人参皂苷Rb3在肠道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人参皂苷Rb3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人参皂苷Rb3在低、中、高3个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分别为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结论:小肠整个肠段是人参皂苷Rb3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十二指肠段吸收速率最快。人参皂苷Rb3在小肠中吸收速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推测被动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为影响人参皂苷Rb3吸收的主要转适机制。  相似文献   

10.
罗格列酮马来酸盐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分别考察罗格列酮马来酸盐在大鼠各肠段 :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的药物浓度和pH值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结果 罗格列酮马来酸盐在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46 8,0 .0 76 6 ,0 .10 45h-1;不同的药物浓度 :2 0 ,30 ,45 μg·mL-1在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76 6 ,0 .0 714,0 .0 782h-1;不同的 pH值 :7.4,7.1,6 .8,6 .5时在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76 6 ,0 .0 798,0 .0 86 8,0 .0 888h-1。结论 罗格列酮马来酸盐在肠道中下部吸收较好 ;药物浓度对吸收速率常数无影响 ;在 pH6 .5~ 7.4范围内 ,随药物溶液 pH值的减小 ,药物吸收速率常数逐渐增加 ,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 ,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栀子苷溶液的鼻黏膜吸收规律.方法:以大鼠在体鼻循环法为实验模型,考察在不同循环液的体积、流速、药物浓度等条件下栀子苷溶液的鼻黏膜吸收规律.结果:栀子苷在鼻黏膜洗出液中稳定性良好,当循环液体积为5 mL,流速2.5 mL·min~(-1)时栀子苷溶液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不随药物浓度发生变化.结论:栀子苷溶液鼻黏膜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点,吸收速率常数K为4.20×10~(-3).  相似文献   

12.
李爱群  王洪彪 《中草药》2000,31(8):602-603
目的:研究甘草提取物对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鼻粘膜吸收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鼻腔重循环模型,用HPLC法测定加与不加甘草提取物的循环液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加甘草提取物后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鼻粘膜的吸收有显著增加,在起始阶段的增加速度尤其明显,结论:在一定pH条件下,甘草提取物具有促进补骨脂素鼻粘膜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丹参素异丙酯的经鼻吸收特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鼠鼻腔循环灌流法,考察丹参素异丙酯鼻腔给药的吸收性能,以及溶液p H值、吸收促进剂和P-gp抑制剂对吸收的影响。结果丹参素异丙酯质量浓度在100~1 000μg/m L范围内,鼻黏膜的最大吸收速度常数为5.2×10-3/min;溶液p H对鼻腔吸收速度常数无显著影响;0.50%、1.00%β-环糊精和2.00%泊洛沙姆能显著提高鼻腔吸收(P<0.05),0.25%~1.00%去氧胆酸钠和0.50%~2.00%吐温-80对丹参素异丙酯的鼻腔吸收无明显影响;0.10%维拉帕米可提高丹参素异丙酯的鼻腔吸收(P<0.05)。结论丹参素异丙酯能够透过鼻黏膜吸收;β-环糊精维拉帕米可提高丹参素异丙酯的鼻腔吸收速度常数。  相似文献   

14.
芎归鼻用喷雾剂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与在体吸收特性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芎归鼻用喷雾剂,并研究其体外释药及在体鼻黏膜吸收特性。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芎归鼻用喷雾剂进行处方筛选;通过动态透析法考察其在Ringer液中的释药特性;通过在体大鼠鼻黏膜吸收试验考察其在体吸收特性。结果:最优处方为Pemulen TR-1 0.35%,EDTA 0.2%,PEG400 1%,黄原胶0.2%,三乙醇胺适量(调处方pH 7.0)。其体外释药及在体吸收均符合Higuchi分布模型。结论:芎归鼻用喷雾剂的制备工艺基本可行,其体外释药与在体吸收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胰岛素和吸收促进剂合用时在肠道各段的吸收特点,寻找促进胰岛素肠道吸收的最佳位置。方法 采用在体原位肠袢法比较单用胰岛素和合用甘氨去氧胆酸纳、乙二胺四乙酸钠(Na2EDTA)、溶血卵磷脂、癸酸钠、水杨酸钠等促渗剂时在大鼠回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等各段的降血糖效果。结果 吸收促进剂能提高胰岛素在肠道内的吸收水平,促渗强弱顺序为:1%Na2EDTA>1%水杨酸钠>1%癸酸钠>1%甘氨去氧胆酸钠>1%溶血卵磷脂;回肠是生理状态下胰岛素体内吸收的主要部位;结肠黏膜较小肠黏膜对吸收促进剂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因此结肠是吸收促进剂促进胰岛素肠道吸收的最佳位置,并且在升结肠和横结肠处的促渗作用高于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结论 吸收促进剂的促渗作用和胰岛素在肠道内的吸收均具有明显的区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该实验筛选了芍药苷经鼻给药制剂的吸收促进剂,建立了HPLC测定灌流液中芍药苷的方法,采用改良的大鼠鼻腔灌流模型,筛选吸收促进剂的种类和用量。为了避免鼻腔的分泌和吸收对灌流液体积的影响,采用体积校正法计算剩余药量,各时间点剩余药量的百分率取对数后与对应时间进行回归,回归直线的斜率即为吸收速度常数。结果显示,羟丙基-β-环糊精和水溶性氮酮能够显著提高芍药苷的鼻腔吸收,其中水溶性氮酮吸收速度常数最大,对芍药苷的促渗效果最好。当灌流液中水溶性氮酮的质量浓度由5 g·L~(-1)逐渐升高为20 g·L~(-1)时,吸收速度常数逐渐变大,20 g·L~(-1)时达到峰值;当其质量浓度增加至30 g·L~(-1)时,吸收速度常数变小,表明水溶性氮酮质量浓度为20 g·L~(-1)时促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该实验研究了丹酚酸B在大鼠的鼻腔吸收特性,建立了HPLC测定灌流液中丹酚酸B的方法,考察了丹酚酸B的不同p H缓冲液对鼻腔的刺激性以及在鼻灌流液中的稳定性,并系统研究了丹酚酸B在体鼻黏膜吸收特性。采用改良的大鼠在体鼻循环模型,通过测定鼻灌流液中总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定量评价p H 4.0,5.0,6.0丹酚酸B磷酸缓冲液对大鼠鼻黏膜的刺激性及其在鼻灌流液中的稳定性,比较低、中、高质量浓度(200,400,800 mg·L-1)的p H 5.0丹酚酸B缓冲液中丹酚酸B大鼠鼻腔吸收特性。结果表明,鼻腔刺激性:p H 4.0p H 5.0p H 6.0,p H 6.0丹酚酸B缓冲液24 h内变化的RSD为3.1%,稳定性差。优选刺激性小,稳定性好的p H 5.0丹酚酸B缓冲液,其大鼠鼻灌流试验显示,丹酚酸B的鼻腔吸收符合一级吸收模型,为被动扩散。p H 5.0的丹酚酸B缓冲液对鼻腔刺激性小,稳定性良好,在大鼠鼻灌流试验中吸收良好,对丹酚酸B鼻用制剂的开发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