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对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阿司匹林和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45例,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再加用银丹心脑通胶囊4粒,每日3次,疗程4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缺血改善程度,同时检测两组血浆GMP-140浓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冠心痛心绞痛均有效,心绞痛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P<0.01),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6.6%、80.0%,心电图明显改善,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血浆GMP-140浓度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并能明显降低血浆GMP-140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97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美托洛尔及他汀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舒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服用益心舒胶囊1个月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均有明显好转(P0.01),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心舒胶囊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益心舒胶囊治疗劳力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病例325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65例,对照组160例。对照组给予规范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试验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心舒胶囊3粒,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血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0%,对照组总有效率66.9%,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地改善症状,协助降低血清LDL-C,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症状改善作用及其对血清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6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UAP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心舒胶囊;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效果,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包括发作频次、持续时间、模拟视觉评分法(VAS)评分〕、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指数(CI)〕、血清NF-κB、MMP-1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D、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CI高于对照组,LVEDD短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F-κB、MM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F-κB、MM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头晕、乏力、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可有效改善UAP患者心电图表现、心功能,减轻心绞痛症状,降低血清NF-κB、MMP-1水平,有利于减轻炎性反应并降低不稳定斑块破裂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舒心益脉胶囊治疗冠心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舒心益脉胶囊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疗效。方法120例SMI患者被随机分为舒心益脉胶囊组(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治疗),各用药3个月。两组均在用药前、后做Holter检查,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结果治疗组心电图ST段下移次数、持续时间缩短,血浆GMP-140水平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心益脉胶囊可改善SMI患者心肌缺血,有抑制血小板活化,预防心肌梗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口服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他汀类、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硝酸甘油静脉持续泵入等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丹参多酚酸盐治疗15 d为一个疗程,比较用药前后及两组间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和血清炎症因子改变。结果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心肌缺血情况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心肌缺血的改善及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益心舒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益心舒胶囊,疗程为28 d.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血脂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心电图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心电图有效率为4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降低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论 益心舒胶囊是一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脑舒通胶囊,疗程均为4周,观察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程度及心电图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可明显降低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LG)和内皮素(ET-1)水平(P0.05)。结论心脑舒通胶囊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纤溶系统及抗心绞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评价心可舒片对冠心病病人焦虑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40例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门诊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可舒片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舒宝片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入选206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舒宝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ECG)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后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除外)和血液流变学明显好转(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舒宝片可有效防治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可能与降低血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对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给予冠心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心可舒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及cTnI、GMP-140和D-D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TnI、GMP-140和D-D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cTnI、GMP-140和D-D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分别为[(0.07±0.02)ng/ml vs.(0.15±0.07)ng/ml]、[(19.60±2.43)ng/ml vs.(23.81±5.20)ng/ml]和[(0.70±0.14)mg/ml vs.(1.37±0.92)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平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明显,并能降低血浆cTnI、GMP-140和D-D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益心舒胶囊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对冠心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心电图及硝酸甘油用量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益心舒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口服治疗,疗程4周.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心电图及硝酸甘油用量.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硝酸甘油用量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能改善心电图指标,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益心舒胶囊对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惠者的治疗具有改善冠脉血流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更年期女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更年期女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益心舒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片,每次100 mg,每天3次.疗程均为4周.对临床症状和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结果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比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动态心电图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心律失常均显著减少(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少(P<0.01).结论 益心舒胶囊对更年期女性出现的功能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活心丸(浓缩丸)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对131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活心丸(浓缩丸)或安慰剂进行治疗8周,其中48例进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停减率、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总运动时间、运动诱发ST段下降0.1 m V或出现心绞痛的时间、诱发心电图ST段最大下移程度、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下移超过0.1 m V的导联数、运动代谢当量)、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总评分、中医证候变化情况、炎性因子以及血脂。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心绞痛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硝酸甘油停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试验组的ST段下降≥0.1 m V导联数较治疗前的减少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V4、V5、V6导联ST段最大下移幅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炎性因子与血脂指标组间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结论活心丸(浓缩丸)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酶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诊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口服,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2 w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及心电图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对治疗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组内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观察组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组内比较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CK、CK-MB、LDH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治疗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有助于临床症状的快速改善,促进心肌酶水平下降及异常心电图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肝益心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疏肝益心汤,两次口服150mL,2次/日,分别于早餐及晚餐半小时后服用,4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临时服用硝酸甘油停减量、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心电图、临时服用硝酸甘油停减量、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等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显效率、临时服用硝酸甘油停减量及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益心汤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痰瘀证)的安全有效方剂之一,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宁片改善老年稳定型心绞痛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心血瘀阻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冠心宁片, 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等分子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2.2)分和(11.8±2.3)分, t=0.184, P=0.856],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1.8)分和(8.4±2.0)分, t=4.230, P=0.000];观察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均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vWF、TM、GMP-140)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冠心宁片能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 并有效改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患者心功能、内皮功能及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7月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试验组(n=44)与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上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经不同方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内皮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心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CO、SV、CI、EF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O、SV、CI、EF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而试验组CO、SV、CI、E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内皮功能指标:ET、NO、TXB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TXB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试验组ET、TXB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试验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改善:试验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发作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阿司匹林肠溶片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心功能和内皮功能改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心衰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水平。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明显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心肌缺血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hs-CRP、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气虚血瘀络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心衰,疗效显著,明显缩短心肌缺血时间,改善心功能,并有效降低血清hs-CRP、BNP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内皮素(ET)和血小板α-膜颗粒蛋白(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 1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79例)和复方丹参滴丸组(89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硝酸酯类、美托洛尔(或钙拮抗剂)及阿司匹林治疗,复方丹参滴丸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日3次,连用8周.观察统计两组治疗前1周和治疗结束后1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自拟的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记分值,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ET和 GMP-140水平的变化.结果 复方丹参滴丸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疼痛发作频率、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记分均有明显减少,而复方丹参滴丸组的降低程度比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 两组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ST段的偏移,而复方丹参滴丸组的疗效比常规治疗组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ET和GMP-140水平均明显减低,而复方丹参滴丸组的疗效比常规治疗组显著(P<0.01).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