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目的观察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与4种注射液(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地塞米松磷酸钠、10%氯化钾注射液、维生素C)在0.9%氯化钠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室温条件下放置6h内配伍液的含量及pH值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外观变化。结果在室温下6h内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与4种注射液配伍后含量稳定,pH值略有下降,外观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与4种注射液在0.9%氯化钠输液中的配伍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5 ℃下,观察配伍液在8 h内的外观、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两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8 h内各项变化均无显著性.[结论]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在室温下8 h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5℃下,观察配伍液在8h内的外观、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两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8h内各项变化均无显著性。[结论]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在室温下8h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4.
<正>注射用兰索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H+,K+-ATP酶的活性而抑制胃酸分泌。另外,通过升高胃内pH值而改善血液凝固与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而发挥抑制出血的作用。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为无色澄清液体。在临床我们应用中发现稀释后的注射用兰索拉唑和奥硝唑氯化钠有配伍禁忌。随即查阅《306种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未注明兰索拉唑和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注射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4种溶媒配伍后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数据参考。方法:将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分别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分别放置在5℃、25℃环境下,并分别在0、2、4、8、24 h取样,观察配伍溶液外观,测定pH值、头孢唑林钠含量,评估其稳定性。结果: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点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在不同溶媒中外观无明显改变,均为澄清溶液;在5℃、25℃条件下,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时,随时间延长pH值略微升高,且在5℃时各时间点pH值略微高于25℃时各时间点pH值;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时,溶液呈弱碱性,pH值偏高;不同温度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在不同溶媒中随时间延长头孢唑林钠含量均降低,在5℃放置时,与不同溶媒配伍后各时间点头孢唑林钠含量均>98.5%;在25℃放置时,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头孢唑林钠含量降低较为明显,与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各时间点头孢唑林钠含量均>97.5%。结论: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后外观无明显变化,pH变化较小,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2011年6月25日,我们在给1例直肠癌患者用药过程中发现,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诊断为直肠癌,术后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100 ml+注射用奥美拉唑钠42.6 mg静脉滴注和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在输液过程中发现当静脉滴注完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更换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后,输液管内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临床输液中发现,连续应用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时,输液管中会出现白色絮状物。为了进一步证实两种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我们对该两种药物进行了配伍实验观察。1实验方法将注射用夫西地酸钠用生理盐水250 ml稀释后,用10 ml注射器抽取稀释液5 ml再抽取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吡肟与注射用加替沙星在生理盐水中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1]测定注射用头孢吡肟和注射用加替沙星在生理盐水中配伍后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并测定pH值。结果室温条件下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吡肟与注射用加替沙星可以在生理盐水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9.
张竞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80-6680
1病历摘要男,22岁。主因臀部刀刺伤于2010-12-07收入我科。住院期间使用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同时使用奥硝唑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在输完0.9氯化钠注射溶液250ml,注射用夫西地酸钠500mg,更换奥硝唑注射液后莫菲滴管中立即出现白色絮状沉淀。更换0.9%氯化钠250ml,注射用夫西地酸钠500mg,更换复方氨基酸后莫菲滴管中也立即出现白色絮状物。可见,夫西地酸钠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0.
叶瑛 《临床医学》2013,(12):91-94
目的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冻千粉、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等配伍的稳定性,探索配伍禁忌的根源和性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注射剂不同比例配伍前后溶液的含量,并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微粒以及含量的变化。色谱柱:20RBAXEclipseXDB-C18(4.6mm×150mm,5“m);流动相:甲醇一磷酸(40:60);柱温:30℃;检测波长:205nm;流速:1.0ml/min;进样量:20¨l;检测器:DAD。结果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产生白色浑浊;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注射剂配伍后,24h内溶液的含量、pH值、微粒等均产生明显的变化。结论上述各药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稳定性较差,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不能与还原性谷胱甘肽等注射剂配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产聚桂醇注射液与5%鱼肝油酸钠胃镜直视下注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126例患者随机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3例,分别应用聚桂醇注射液及5%鱼肝油酸钠在胃镜直视下对食管曲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急诊止血率、再发出血率、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急诊止血率、再发出血率和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聚桂醇注射液组副作用明显低于鱼肝油酸钠组。结论聚桂醇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硬化剂,与5%鱼肝油酸钠相比,其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而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5%鱼肝油酸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热敏灸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单一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影响,探讨膝骨关节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玻璃酸钠组(A组),热敏灸加玻璃酸钠组(B组),玻璃酸钠组(C组),每组30例。(1)A组:针刺治疗穴位,内膝眼、外膝眼、梁丘等,针后行TDP治疗仪照射,1次/d ;一周后再予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治疗,1次/周。(2)B组:实施热敏灸,时间15分钟,1次/d ;一周后再予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治疗,1次/周。(3).C组: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1次/周。结果:(1).A、B、C三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83.33%和70%。A组与B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 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值比较,A组与B组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在症状的改善程度方面没有明显优劣(P>0.05)。2个月后比较,A组与B组远期疗效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膝关节功能积分评分数值比较,三组均有效的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P<0.05),但是前两组比较没有明显优劣(P>0.05)。结论:(1)针刺或热敏灸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治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一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治疗。(2)针刺、热敏灸结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优于单一 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8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每日静脉滴注1次;均3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糖、TC、TG、SCr、ALT和足背动脉血流量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5);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0.65 ±0.16)、(0.61 ±0.10)(v·s)/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踝/肱血压指数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99±0.29)、(0.92±0.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结论 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有助于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家兔溶血试验、血管刺激性试验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观察注射用头孢美唑钠静脉注射用药的局部毒性和全身毒性。结果注射用头孢美唑钠浓度为0.5 mg/ml,未见兔红细胞溶血或凝集现象产生。兔耳缘静脉给药,没有发生家兔血管刺激性反应。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注射用头孢美唑钠致敏剂量0.05 mg/kg,激发剂量0.10 mg/kg,未见豚鼠有全身过敏反应。结论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在该实验条件下动物实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2种药物静脉推注(简称静推)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及静推时间,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以过敏性疾病就诊的患者共200例,按就诊日期单、双日随机分为硫代硫酸钠组和葡萄糖酸钙组各100例.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平均静推时间.结果 与葡萄糖酸钙相比,静推硫代硫酸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平均静推时间较短,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静推硫代硫酸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静推时间较短,且较少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serious degree of adverse reaction and the intravenous injection time of the two different drugs,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afe dosage of the drugs in clinic.Methods 200 patients from June 2009 to June 2010,who visited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because of allergic dermatitis were chosen.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odium thiosulfate group and the calcium gluconat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rugs which were injected intravenouly.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serious degree of adverse reaction and the intravenous injection ti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alcium gluconate group,the rate of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he sodium thiosulfate group is lower,and the average time needed is shorter,in addition,there is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 during injection.Conclusions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sodium thiosulfate has the advantage of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horter time needed,and fewer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which is worthy of wide spread.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生理盐水(NS)为对照,评估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SA)溶液作为黏膜下注射液,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1在新鲜离体猪食管及猪胃的黏膜下,注入不同浓度的SA溶液及NS溶液,观察并测量各注射液所致黏膜隆起高度,及此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在活体小猪的胃黏膜下注射SA溶液后,模拟进行ESD手术,观察SA溶液对ESD术的辅助作用。结果离体猪食管、胃实验中,注射相同体积SA溶液的实验组所致黏膜隆起高度明显高于注射NS的对照组。其中,食管黏膜下注射1%SA溶液与注射N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黏膜下注射3%SA溶液维持黏膜隆起高度与注射N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体小猪胃模拟ESD术的实验中,注射SA溶液可以明显地分离组织、隆起黏膜,且形成稳定的凝胶垫,促进术中快速剥离黏膜的同时保护下层组织。结论黏膜下注射SA溶液可以持久地维持黏膜隆起高度,有利于黏膜组织的剥离切除,且由于其黏性,可较好地在黏膜下形成保护屏障,并对创面起到一定的压迫止血作用,可减少ESD术中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因此,SA是可用于临床的较为理想的黏膜下注射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封管用两种枸橼酸钠注射液配方在体外对新西兰大白兔有无溶血、凝集作用. 方法 依照《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取规定量受试药加入2%兔血生理盐水混悬液中,观察溶血和凝集情况,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计算溶血率. 结果 Ⅰ型封管用枸橼酸钠注射液(含枸橼酸0.3%)与Ⅱ型封管用枸橼酸钠注射液(含枸橼酸4%)在药物浓度10%时的溶血率分别为3.3%与13.4%,在药物浓度2%时的溶血率分别为1.1%与8.3%. 结论 含枸橼酸0.3%的封管用枸橼酸钠注射液对兔红细胞无明显溶血和凝集现象,溶血率小于5%,符合注射剂要求;而含枸橼酸4%的封管用枸橼酸钠注射液的溶血率大于5%,静脉注射会有溶血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压迫穿刺点对注射部位局部出血的影响。方法:将69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按克赛治疗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注射拔针后压迫穿刺点3min,对照组不压迫。观察每次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情况,比较两种拔针方法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共注射476次,对照组共注射490次。实验组产生轻度瘀斑12次,中度瘀斑12次,重度瘀斑12次,血肿4次;对照组产生轻度瘀斑32次,中度瘀斑19次,重度瘀斑22次,血肿18次。两组比较,在轻度瘀斑、重度瘀斑、血肿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拔针后,穿刺点压迫3min可降低注射局部皮下出血的发生事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三种不同低分子肝素钠腹壁皮下注射方法在D-二聚体异常升高复发型流产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D-二聚体异常升高复发型流产患者150例,并将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A组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法,B组采用垂直皱褶注射法,C组采用45°皱褶注射法,观察3组患者注射疼痛、皮下瘀斑、皮下硬结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C组总不良反应低于A、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率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皱褶注射法优于传统注射法和垂直皱褶注射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注射用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1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2例。治疗组应用注射用阿魏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5.6±2.9)分,低于对照组的(18.4±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84/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78%(55/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脑梗死比较,使用注射用阿魏酸钠取得的治疗效果更好,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