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体外周血造血于细胞移植(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APBSCT)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患者外周静脉血中采集造血干/祖细胞进行移植的方法。近年来APBSCT发展极为迅速,大有代替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ABMT)的趋势。APBSCT与ABMT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迅速,减少了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了移植相关死亡率,同时也缩短了治疗时间,节减了移植费用;(2)外周血中混人肿瘤细胞的机会较骨髓移植少;(3)采集造血干细胞方法简… 相似文献
2.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经用环磷酰胺(CTX)2000mg/m^2静脉注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50ug/d皮下注射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预处理CTX48mg.kg^-1.d^-1,连续静脉滴注3d,回输干细胞后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3.5mg/kg,体内去细胞,分3d静脉滴注,用G-CSF刺激升高白细胞,观察APBSCT前后免疫指标与临床表现,结果:APBSCT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消失,免疫指标正常,抗体转阴,结论:APBSCT治疗SLE有较好的疗效,远期疗效还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4.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自体骨髓移植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 (ABMT)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ABMT治疗 2 1例 ,用 APBSc T治疗 2 0例。预处理方案包括全身照射 (TBI) 6 .6~ 8.8Gy加环磷酰胺 (CTX) 10 0~ 12 0 m g/ kg或 TBI 2 .0 Gy加全淋巴照射 (TL I) 4 .0 Gy加 CTX 10 0~ 12 0 m g/ kg加 Vp- 16 6 0 0~ 10 0 0 m g/ m2加环己亚硝脲 (CCNU ) 2 0 0 m g方案或卡氮芥 (BCNU ) 2 0 0 mg/ m2 加 CTX 12 0 mg/ kg加 VP- 16 80 0 m g/ m2 方案或 MAC方案 (马法兰 140 m g/ m2 加 Ara- C 2~ 4g/ m2 加 CTX 12 0 m g/ kg)。结果 :ABMT组造血重建 2 0例 ,移植相关死亡 2例 (9.5 % ) ,复发 4例 (2 0 % ) ,2年无病生存率 (DFS) 6 8.5 0 %± 10 .87% ;而 APBSCT组均获造血重建 ,无移植相关死亡 ,复发 5例 (2 5 % ) ,2年 DFS为 6 2 .34 %± 14.2 6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APBSCT与ABMT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淋巴瘤(ML)包括霍奇金氏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组织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近年来,尽管化、放疗技术已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对中度或高度恶性的ML,特别是临床中、晚期和有B组症状的患者,即使能够完全缓解(CR),多数最终复发或产生耐药而不治。因而,越来越多的ML患者,选择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尤其是复发和难治耐药的病例。异基因移植无肿瘤细胞的污染并具移植物抗肿瘤(GVT)作用,有移植后复发率低的优点,但HLA相合供者的缺乏和较高的移植相关死亡率,使得它… 相似文献
6.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2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自 2 0 0 3- 112 0 0 4 - 0 7解放军第 4 6 3医院对 2 6例自愿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给予rhG -CSF每天 4 5 0 6 0 0 μg ,皮下注射 ,第 6天用COBE 6 1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干细胞 ,总量 82 14 8mL。将干细胞悬液按 3cm×3cm距离进行缺血肢体移植术 ,移植后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 移植后 314d 2 3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 ,2 7d2 4例患肢冷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4 12周 4例溃疡明显好转 ,踝压指数 (ABI) 6例患者改善。 2例DSA下肢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新侧支血管形成明显增加。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继自体骨髓移植(ABMT)之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作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和某些实体瘤的又一有效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进展很快,已成为血液学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我院自1996年11月以来应用APBSCT治疗10例恶性肿瘤患者,报道如下。1 病例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0例均系住院患者,经临床、血象、骨髓象、淋巴结活检病理,纤支镜活检病理及其他有关检查确诊。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例,均为L3;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中M2a2例,M31例,M5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B中高度恶性、B细胞性;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对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15例难治性白血病患者均为髓性白血病,行Auto-PBSCT。预处理方案:BU/CY(马利兰+环磷酰胺)(10例)或联合IA(去甲氧柔红霉素)(2例)或联合HD-Ara—C(大剂量阿糖胞苷)(3例)。移植后治疗:常规方案巩固化疗维持1a。结果15例患者Auto-PBSCT后全部获完全缓解,除1例移植后死于肺部真菌感染外,其余14例均好转出院,1例半年后复发,其余13例无病存活至今。结论Auto-PBSCT是治疗难治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用APBSCT治疗4例难治性SLE。干细胞动员应用环磷酰胺(CTX)4g/m2,分两天应用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10μg/kg·d-1;预处理方案包括CTX(50mg/kg·d-1,-6、-5、-4、-3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5~20mg/kg·d-1,-2、-1、 1、 2d)。结果: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数时间分别是9d,10d;SLE的临床表现明显减轻,尿蛋白减少或消失,自身抗体转阴或滴度减低,泼尼松用量<10mg/d;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APBSCT治疗难治性SLE近期疗效显著,造血重建恢复迅速,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及其移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2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三种动员方案、采集方法及移植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数量与造血重建关系,进行了研究。22例中急性白血病11例,多发性骨髓瘤6例,非何杰金淋巴瘤4例,晚期乳癌1例。三组动员方案:化疗十四氢叶酸+氟美松;化疗+rhGM-CSF(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氟美松;化疗+rhG-CSF(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氟美松。用流式细胞计双染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rhG-CSF方案组中7例CD34+/CD33 ̄+细胞。结果表明:(1)rhG-CSF方案组的PBSC产率最高,平均每例MNC(单个核细胞)(8.29±6.14)×10 ̄8/kg,CFU-GM(粒单系祖细胞集落生成单位)(21.35±17.24)×10 ̄4/kg。(2)CD34+细胞数与MNC及CFU-GM数大致相关。CD34 ̄+细胞在动员前外周血中多为0或<0.5%,动员后约在用rhG-CSF后6~8天明显增多,就可连续每日采集,如达到≥5×10 ̄5/kg即可停止。(3)采集与回输的PBSC数量是决定造血重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受累野放疗治疗纵隔巨块型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初治患者经4~7个疗程CHOP方案等常规化疗后,CR10例、PR3例、SD2例、PD1例。之后进行1疗程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2疗程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1例,16例均联合受累野20-45Gy放疗。结果:中位随访26个月(7-72月)。生存11例,死亡5例,5年OS 68.7%。移植前CR+PR组5年OS 84%,而SD+PD组3例全部死亡;霍奇金淋巴瘤组5年OS 100%,非霍奇金淋巴瘤组5年OS 58%;B细胞组5年OS80%,T细胞组5年OS 50%;双次移植组5年OS 81%,单次移植组5年OS 60%;LDH正常组5年OS 71%,LDH增高组5年OS 66%;邻近器官无侵犯组5年OS 81%,邻近器官有侵犯组5年OS 60%;由于例数相对较少,统计学分析除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有显著差异外,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受累野放疗是治疗原发纵隔巨块型淋巴瘤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方法2000年8月~2006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白血病患者8例,预处理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例,自体骨髓移植1例,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例,异体骨髓移植1例,非血缘脐带血干细胞移植1例。移植后进行对症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结果8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2例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2例死于急性白血病复发,4例无病生存24~66个月。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可以提高白血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21例,其中非血缘脐血移植12例,同胞脐血移植4 例,同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 例,同胞骨髓移植2 例.预处理方案为白消安/环磷酰胺或环磷酰胺/全身照射.结果21例均完成移植手术,其中16例无病存活(76.19%),1 a生存率为79.2% ,预计5 a生存率为60.14 %.认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疗效可靠,其中脐血移植具有控制容易、搜寻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报告 7例恶性淋巴瘤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支持下接受超大剂量放、化疗的治疗经验 ,评价所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动员方案的动员效果 ,预处理方案的疗效和耐受性 ,以及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方法 :7例淋巴瘤患者中 ,1例霍奇金病 ,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动员方案为MOEP/CMOP化疗联合rhG -CSF ,预处理采用经典的超大剂量环磷酰胺 (CTX)化疗联合全身放疗 (TBI)。结果 :APBSCT动员后获得到单个核细胞 4.2 (2 .7~ 6 .1)× 10 8/kg,回输单个核细胞 3.7(2 .5~ 5 .3)× 10 8/kg ,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到 >0 .5× 10 9/L的时间和血小板 >5 0× 10 9/L的时间分别平均为第 11.6天和第 14.6天。毒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结论 :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效果肯定 ,采用MOEP/CMOP联合rhG -CSF动员以及经典CTX加TBI方案预处理 ,安全可靠 ,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家兔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于2005-01~2005-04进行家兔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实验研究。建立家兔双后肢缺血动物模型,取经动员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制备成干细胞悬液,注射于右后肢缺血部位,分别于第2、4周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取双侧后肢内收肌和腓肠肌标本,病理切片观察血管新生程度,CD31免疫组化检测毛细血管密度。结果DSA动脉造影及病理切片显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家兔缺血右后肢较左侧肢动脉明显增多,CD31免疫组化标记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难治性SLE患者进行APBSCT治疗。采用环磷酰胺(CTX)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动员,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并保存于-80℃冰箱;用CTX50mg/(kg.d)×3~4d方案预处理后,解冻后回输冻存的干细胞的治疗方法。观察APBSCT前后临床表现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动员后获得单个核细胞数(MNC)(3.383~3.704)×108/kg;CD34 细胞数(4.4~11.12)×106/kg。3例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数时间分别是8.3d、10d。移植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1例并肾功能不全、难治性高血压和重度贫血的患者移植后恢复正常。3例患者自身抗体转阴或滴度减低,尿蛋白定性消失,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由移植前的平均15分下降为移植后6个月的平均4分。结论APBSCT治疗难治性SLE安全有效,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18.
目前 ,世界范围内已进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约80 0 0 0多例 ,且每年以 50 0 0例的速度增长。资料报道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 50 %以上的白血病得到治愈 ,是急性白血病最好的根治方法。1 造血干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的来源有四种 ,即骨髓、外周血液、脐带血及胎肝细胞。骨髓作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研究较早 ,临床应用早已成熟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BSCT)则是近 10余年发展起来的。由于化疗完全缓解 (CR)后患者外周血细胞数量比生理条件下要增加 2 5倍 ,且应用 ABSCT后造血功能重建的时间较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及自体骨髓移…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 ,16岁。 1998年 5月 15日起病 ,于 6月 8日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M5a) ,给予MAE(米托蒽醌、阿糖胞苷、足叶乙甙 )方案化疗一疗程达完全缓解 (CR1) ,此后分别给予MAE、HD Ara C(大剂量阿糖胞苷 )、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HAE(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足叶乙甙 )等方案进行巩固、强化治疗 ,患者一直处于缓解状态 ,无发热、出血、贫血等症状。患者于 1999年 2月 2 5日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方案 :CTX 12 0mg/kg,Ara C 3 0g ,全身照射(TBI ) 8 0Gy (分 2d照射 ) ,3月 15日… 相似文献
20.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62例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9,自引:0,他引:89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62例自愿接受自体PBSC移植的患者中糖尿病足34例,动脉硬化闭塞症2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结节性多动脉炎1例,雷诺病1例。发生足部溃疡或坏疽38例,合并感染14例。累及双下肢病变52例,其中3例患者移植前已行一侧肢体截肢术;单肢病变10例,共移植111条下肢。全部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450~600μg/d,皮下注射,行PBSC动员5d,第6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总量82~148ml,MNC数量(7182~2246)×109/L。将MNC悬液按3cm×3cm距离进行缺血肢体移植术,术后第1天至6个月定期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 PBSC移植后7~30d54例(871%)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7~30d56例(903%)患肢冷感明显改善,4~16周16例(400%)溃疡或足趾坏疽好转,感染得到控制;踝肱指数12例(343%)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6例(423%)经皮氧分压改善,5例数字减影下肢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新侧支血管形成明显增加。2例糖尿病足合并脑梗死患者在干细胞动员期间症状加重,经治疗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PBSC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尤其对于下肢动脉没有流出道的患者有特殊意义,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