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检测在HCV单独感染和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9例HCV感染者检测抗-HCV、HCVRNA和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并对其中的HCV、HBV合并感染(HBV+HCV组,27例)和HBV单独感染患者(HBV组,50例)检测HBVDNA。结果:129例HCV感染患者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者占68.2%,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者占27.9%。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者占3.9%。肝硬化和肝癌组的HCVRNA阳性率84.2%(32/38)较慢性肝炎组的67.0%(61/91)升高(P〈0.05)。ALT和(或)TBiL均异常的HCV患者HCVRNA阳性率79.8%(71/89)较ALT和TBiL均正常者的55.0%(22/40)升高(X^2=8.42,P〈0.01)。在HCV和HBV合并感染组,HCVRNA阳性率55.6%(15/27)低于单纯HCV感染组的76.5%(7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的阳性率29.6%(8/27)低于单纯HBV感染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HCVRNA检测的同时,结合多项血清病毒学和一些生化相关指标分析,对HCV感染的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死亡病例,以提高对该病的防治认识。方法对33例肝炎后肝硬化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死亡病例33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7.6%(19/33),肝性脑病51.5%(17/33),肝肾综合症33.3%(11/31),感染21.2%(7/33),肝癌0.19%(3/33)合并两种以上并发症75.7%(25/33)。结论肝炎肝硬化死亡原因以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由于消化道出血为诱因,诱发其他并发症者最多见)。因此,抢救、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应用国产ELISA试剂盒对157例肝癌、肝硬化病人血清中抗-HCV及HBV-M进行检测,101例肝癌10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9.9%;56例肝硬化6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10.7%;肝癌组抗HCV与HBsAg双阳性率79%(8/101),HBsAg阳性率为723%(73/101),明显高于HCV感染率,说明HBV仍是乙肝流行地区的主要相关因素。14例抗-HCV阳性(包括可疑阳性),肝癌外周血中8例(57.1%)HBsAg阳性,推测HCV可单独作用但更常与HBV形成混合感染参与慢性肝病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慢性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之一,血清流行病学显示,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率居各类感染性疾病前列。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流行率为80.9%,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流行率为57.6%,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75%(约1.2亿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为3.2%犤1犦。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在我国也有较高流行率。除HCV以外各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在急性期均为自限过程,尤其是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可以自愈。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却有显著慢…  相似文献   

5.
HIV感染者合并HBV、HCV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并分析HIV感染者中HBV、HCV的混合感染状况。方法 对122例确诊的HIV感染者进行HBV、HC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 HIV感染者中HCV的感染率为75.4%;HBV的总感染率为58.9%,但HBsAg阳性者仅25%、未发现HBeAg阳性病例;HIV、HCV、HBV三重感染率为42,6%。结论 HIV感染者中HCV共感染现象十分常见,HBV主要为病毒非复制指标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4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 HIV抗体阳性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HIV合并HCV、HBV、TP的感染率。结果145例 HIV抗体阳性者中,合并 HCV感染6例(4.14%)、合并 HBV感染9例(6.21%)、合并T P感染44例(30.34%);合并 HCV/T P感染1例(0.69%)、合并HBV/T P感染4例(2.76%)。性接触感染HCV、HBV和T P分别为3、8、43例,吸毒感染HCV、HBV和T P均为1例。结论 HIV/T P合并感染率高于 HIV/HCV和 HIV/HBV合并感染率。性接触是H IV/T P合并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戊型病毒性肝炎在五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构成比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应用ELISA法和PCR法对1996-1999年诊治338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了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原体检测和临床特点的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戊型病毒性肝炎32例,占受检人数的8.2%。其中单纯HIE、HEV+HAV、HEV+HBV、HEV+HAV+HBV、HEV+HCV感染率分别占46.9%、18.8%、15.6%、9.4%、9.4%。临床分型主要是急性黄胆型,其次是急性无黄胆型及瘀胆型。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症状为:纳差、厌油(93.8%),乏力(81.3%),发热、头痛(71.9%),恶心、呕吐、黄胆(59.4%),肝肿大(53.1%),腹胀(37.5%),可有心肌损害(12.5%),ALT几乎均有升高(96.9%)。结论 HEV可单纯感染,也可与HAV、HBV、HCV混合感染,总混合感染率为53.1%,混合感染较单纯感染病情重、黄胆深,且病情恢复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与乙、丙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HBsAg、抗.HBs、HBeAg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抗-HBe、抗-HBc、AFP测定用酶联免疫法;HBV、DNA检测采用PCR法:抗HCV采用ELISA法。结果肝癌患者血清HBVDNA、HCVRNA及HBVDNA、HCVRNA双阳性者各占63.89%、12.50%及15.28%。其中8.33%的肝癌患者HCV、HBV标志物均为阴性。结论原发性肝癌与HBV、HCV的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何杰  周根法 《江苏医药》1999,25(6):460-461
收集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16例肝炎后肝硬化(HLC)失代偿期患者的资料,讨论HLC患者继发感染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116例HLC患者中男72例,女44例,年龄13~72岁,平均SO岁。单纯HBV感染者78例,HBV与HDV重叠感染者15例,与HAV、HCV、HEV重叠者分别是5例、2例和7例,另有9例有血吸虫感染史。腹水常规检查均未达到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诊断标准,但临床上有早期继发感染的征象。二、病例分组与治疗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早治和晚治两组。早治组72例,当存在有继发感染先兆时就选用抗生素物治疗;晚…  相似文献   

10.
张顺斌 《淮海医药》2002,20(5):389-389
目的 对HAV、HBV、HCV合并感染TTV感染肝炎发生率进行初步观察。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方法结合有关免疫与生化检测及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观察4个月内(包括4个月)发生慢性重症肝炎的病例数并统计分析。结果 50例HBV抗-TTV阳性27例,占54%,26例HCV抗-TTV阳性14例,占53.8%,10例HAV抗-TTV阳性2例,占20%,在43例抗-TTV阳性患中观察4个月发生慢性重症肝炎15例,占34.9%。结论 TTV合并感染可“加速”重症肝炎的发生并与重症肝炎发病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院五年内住院死亡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历作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调查对象系我院1988年6月至1993年5月住院的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死亡病历118份,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6例,年龄平均44.6岁(12~63岁)。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将病历逐项登记。按《医院感染监测指南》为诊断依据,对无明显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48小时后的感染定为院内感染。肝炎分型按第六次全国肝炎会议计的标准。结果一、118例肝炎死亡病例共发生院内感染58例,总发生率49.15%。慢性活动型肝炎20.00%(1/5),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化50.00%(23…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刚启动子(BCP)双突变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关系。方法:针对BCP双突变的特点,设计一条通用捕捉探针,一条野生型和一条双突变显色探针。待测标本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分别与野生型和双突变显色探针杂交,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显示杂交结果.判定BCP突变与否。结果:87例经证实为HBV-DNA阳性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中共有46例双突变,其中38例有单纯双突变。8例为混合突变(双突变和野生型皆为阳性)。25例慢性肝炎,有5例单纯双突变,1例混合突变。32例肝硬化有20例单纯双突变,3例为混合突变。30例肝细胞癌有13例单纯双突变,4例混合突变。结论:BCP双突变可能与慢性肝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死亡与并发症的关系,改善预后。方法分析230例肝硬化患者的年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常见死亡原因。结果其中以50~59岁和40—49岁年龄组患者发病率高达33%、30.9%。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166例(72%),血吸虫性肝硬化23例(5%)。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8例(12%),肝昏迷15例(6%),感染29例(13%),原发性肝癌16例占7%。230例患者中院内死亡25例,死亡率11%,死因中:上消化道大出血17例(34%);肝昏迷13例,感染20例,占死亡病例80%。结论预防和治疗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是提高肝硬化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HCV同HBV一样,可引起急性肝炎,并可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其转变率显著高于乙型肝炎。因此近年来国内外专家非常重视丙型肝炎的研究。为探讨HCV的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点,我院自1992年1月起对各型住院肝炎患者进行抗—HCV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本组皆为住院患者,共918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250例,慢性迁延型肝炎340例,慢性活动型肝炎178例,慢性重型肝炎2例,肝硬化144例,原发性肝癌4例。HB_3Ag、HB_cAg、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自愿戒毒医院海洛因依赖者HBV、HCV感染状况,为相应的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入院的1642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HBV、HCV血清学检测并分类。结果:HBV抗体阳性率7.32%,其中男性阳性率(6.99±2.32)%,女性(6.12±2.41)%;P〉0.05。HCV抗体阳性率41.38%,其中男性阳性率(42.14±3.94)%,女性(45.96±9.57)%;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海地区自愿戒毒医院海洛因依赖者HCV感染率也远远高于普通人群,但男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分子杂交法、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检测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观察HBcAg和HBV DN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各种方法优缺点。方法 将PCR扩增的HBV DNA探针用点样仪点于玻片介质上,处理后制成基因芯片,收集肝炎后肝硬化组织标本99份,分别用原位分子杂交法,基因芯片检测HBV D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cAg。结果 HBcAg阳性67例(67.7%),原位分子杂交HBV DNA阳性53例(53.5%),基因芯片检测阳性46例(46.5%)。32例三种方法检测HBcAg及HBV DNA均阴性。HBcAg颗粒和HBV DNA颗粒在肝组织中呈浆膜型高表达分布,其肝组织病变是活动的。结论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有较高的HBV复制率,HBcAg及HBV DNA高表达与肝组织病变活动有关,基因芯片对肝组织中HBVDNA检出率与原位分子杂交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对33例经聚合酶链反应(PT-PCR)法检测HGV-RNA阳性的庚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现经血传播10例(30.3%),散发性病例23例(69.7%)。单纯HGV感染6例(18.2%),HGV与HAV、HBV、HCV二重、三重感染者27例(81.8%)。临床诊断急性肝炎16例,慢性肝炎9例,重症肝炎1例,肝硬化5例,肝癌2例。单纯HGV感染症状较轻,有轻重黄疸、ALT轻度增高,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果提示输血是HGV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还有其他传播途径,有待进一步研究。HGV与HBV重叠感染时可能引起重症肝炎、肝癌,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了解HBsAg阳性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81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及其中14例急性、亚急性暴发型肝炎患者中HBsAg阳性率,比较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两组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在结核病化学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患者,HBsAg阳性者占48%(39/81);急性、亚急性暴发型肝炎患者中,HBsAg阳性者占64%(9/14)。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较,HBsAg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结论HBV感染或携带者肝脏更易受到抗结核药物的损害,甚至可引发致死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19.
促肝细胞生长素(nromotlnshenatocvtegrowthfactor,PHGF)对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评价不一,我院1996年以来先后对32例患者进行观察,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l.1一般资料32例全部为1996年1月~1997年12月间的住院患者,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23岁,诊断均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HBsAg、HBeAg、抗一HBC、HBV-DNA-P、抗一HBe的5项指标3项阳性,其中16例HBV-DNAPCR(+),在丙型肝炎患者中抗HCV(+)6例,HCV-RNAPCR(+)4例,乙、丙肝合并感染3例。全部病例有腹…  相似文献   

20.
袁立新 《淮海医药》2005,23(2):133-133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各地相继对HCV感染病例及病毒重叠感染进行了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明显高于HCV,慢性肝炎仍以HBV感染为主,HCV感染在肝炎的慢性化和肝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BV与HCV重叠感染对肝癌的发生似有相加作用。为了解本地区各类肝病中HCV的感染情况及甲、乙、丙三型肝炎的重叠感染,本对545例肝病患的血清学检测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