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宿主p53基因多态性(p53基因第4外显子72位密码子,rs1042522)与HPV16感染、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TaqMan SNP Genotyping Assays方法进行p53基因多态性(p53基因第4外显子72位密码子)分析.结果 p53基因第4外显子72位密码子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HPV16感染组、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与HPV16感染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924和0.870.结论 p53基因第4外显子72位密码子突变与HPV16感染无明显相关性,但是该突变与宫颈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肺癌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再进行生化试验、种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56例肺癌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13株,其中真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率居于前三位。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G-细菌等条件致病菌占多数,它们对常用抗生素存在多重耐药,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4.
HPV16,HPV18,HSV-2多重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PV16、HPV18、HSV-2多重感染在宫颈癌发病及其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宫颈癌标本及6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分别作为宫颈癌组及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进行HPV16、HPV18、HSV-2检测,比较两组HPV16、HPV18、HSV-2感染情况,并分析宫颈癌HPV16、HPV18、HSV-2感染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HPV16、HPV18、HSV-2单独感染及混合感染构成比高于对照组。HPV16、HPV18、HSV-2多重感染与宫颈癌FIGO分期及分化程度呈现相关关系。结论HPV16、HPV18、HSV-2多重感染同宫颈癌发病具有相关性,可能是宫颈癌发病及进展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在肺癌术前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 2 0例采用螺旋CT检查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肺癌分析其CT表现。结果 术前CT诊断与TNM分期符合率 90 % (1 8/ 2 0 ) ,CT较病理分期偏高。结论 CT与病理分期有较高的符合性 ,对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和设计治疗程序 ,如手术或放化疗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肺癌射频消融(RFA)是利用频率为460 kHz的电磁波直接灭活肿瘤组织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具有肿瘤灭活效果好、微创安全、可重复进行等优点。在早期肺癌,RFA可以使病灶完全灭活,达到无病生存;对于中晚期肺癌和肺转移瘤,RFA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瘤负荷,延长无疾病进展时间。RFA作为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并与放疗、化疗或生物靶向治疗相结合,以取得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7.
胃癌组织中HPV16感染与 P21基因失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HPV16的感染及P21基因突变是否存在协同致癌作用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46例胃癌组织标本中HPV16型感染,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胃癌P2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经近3年门诊或书信定期随访。结果:HPV 16感染19例(41.30%),P21阳性表达24例(52.17%)。随访发现46例有21例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其中HPV 16阳性者复发率为73.68%(14/19),P21基因阳性表达者复发率为66.6%(16/24)。值得提出的是两项同时阳性者8例中有6例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HPV16与胃癌发生有关,P21基因失活具有协同致癌作用,亦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im-3在肺腺癌A549细胞系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Pim-3蛋白在肺癌细胞系、不同类型肺癌组织和非肺癌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Pim-3蛋白在肺癌细胞系和不同类型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为100%,而癌周组织未见明显阳性表达;在正常支气管肺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不同类型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im-3蛋白有可能成为新的肺癌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分型情况,为HIV阳性人群中HP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荧光PCR方法和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HPV阳性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在HIV感染者中,利用反向点杂交分型方法对40例HPV阳性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其中单型感染有18例(45.0%),混合感染有19例(47.5%),共检出16种HPV型别,其中包括11种高危型(16、18、31、33、35、45、52、56、58、68、73型)和5种低危型(6、11、42、44、54型)。在16种型别中,感染率最高的为16型(25.0%),其次为52型(17.5%)、58型(15.0%)。结论感染HIV人群中生殖器部位HPV的感染率较高,在HIV阳性人群中检出性病相关的高危HPV 16/52/58亚型,对HIV阳性人群中HPV感染的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癌下呼吸道感染的现状,探讨肺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1999年11月~2001年6月住院的肺癌患者196例。结果:肺癌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61.7%(121/196)。高龄、Ⅲ~Ⅳ期肺癌、鳞癌、小细胞癌、中央型肺癌下呼吸道感染率明显增高;此外,与感染相关的可干预危险因素还有:吸烟史,营养状况,慢性非癌性肺部疾病,发病时间,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等。结论:肺癌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诸多,对感染相关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加以预防和及时纠正,将有利于肺癌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DNA倍体、人乳头瘤病毒16/18、ras p21和p53蛋白表达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分子斑点杂交法、流式细胞技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宫颈癌DNA倍体、HPV、ras p21和p53蛋白表达,并对其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宫颈癌组DNA指数平均值明显高于正常组,且与肿瘤细胞分化有关;癌变组DNA异倍体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关系密切;在17例HPV16/18型阳性病例中,均有ras P21和/或P53蛋白阳性表达.说明宫颈癌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HPV16/18、ras p21和p53蛋白表达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纤维支气管镜的耐受性、并发症、纤支镜下表现及病理类型,探讨纤支镜检查在肺部肿瘤诊断上的价值。方法:经鼻腔插入纤支镜,直视下或电视透视下对病灶行活检、毛刷,并行检后痰检查。结果:咳嗽、痰血在中央型较多,周围型多无症状。小细胞癌、鳞癌以粘膜上型为主,腺癌以粘膜下型为主,或直视下无异常发现。活检阴性的病灶主要位于上叶及下叶背段。常规纤支镜(TBB)较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的活检、刷检阳性率高(P<0.05)。结论:纤支镜检查操作方便、病人痛苦小、安全性大、阳性率高,对影像学阴性的肺部肿瘤而言,纤支镜是唯一能获得诊断和正确定位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HPV感染亚型与血清CRP水平。方法收集单-HPV感染的89例宫颈癌患者,分析HPV的基因型并测定血清CRP水平,进-步分析HPV感染亚型和CRP水平的关系。结果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的基因亚型有:HPV-18,-16,-59,-31,-53,-39,-45,-33,-51,-52,-58,-11。此外血清CRP水平较高的HPV基因型为H18〉H16〉H59〉H31〉H53。结论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的基因亚型有:HPV-18,-16,-59,-31,-53,-39,-45,-33,-51,-52,-58,-11。此外CRP和宫颈癌相关,且可能和HPV感染基因型危险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进行分析。方法 以形态学、芽管试验、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API20CAUX仪对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感染的病原真菌主要是白念珠菌,其次是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结论 白念珠菌仍然是最常见的致病真菌,但其所占的比例己下降,而非白念珠菌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存在着菌种变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炎症与相当一部分肿瘤密切相关,近年来炎症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于肺癌中的炎症研究仍相对较少。炎症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促进血管生成、细胞增殖、转移,从而促进肺癌的进展。其主要通过炎性因子、炎性信号通路及上皮间质转化而发挥作用。现就近年来炎症及炎性微环境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前研究肺癌转移过程中最主要的切入点是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预测循环肿瘤细胞的存在自十九世纪末“种子,土壤”学说开始。就目前而言,对循环肿瘤细胞的分析已经建立了可靠的、重复性好的检测方法以及分析方法。就目前而言,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的是Cel Search检测方法。循环肿瘤细胞的计数可以有效的指导转移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分析。与此同时可以有效的反应出肿瘤药物的使用效果,同时对肿瘤的复发发挥着非常显著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肺部感染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谱、类风湿因子(RF)的表现特点。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对照分析90例肺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100例肺部感染患者及36例健康人血清抗核抗体谱、类风湿因子的表现特点。结果肺癌患者ANA谱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6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ANA谱阳性率显著高于同年龄段健康人群及肺部感染患者,同时,6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ANA谱阳性率显著高于60岁以下肺癌患者。肺部感染患者ANA谱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异,虽然数据表明随年龄增大阳性率增高,但未取得统计学数据支持。RF阳性率各年龄段无明显差异,肺癌患者与肺部感染患者及健康人群相比,亦无明显差异。结论肺癌与抗核抗体谱有关,肺部感染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DNA聚合酶β(DNApolymerasebeta,DNApolβ)基因在人肺癌,人正常肺组织中蛋 白水平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67例肺癌, 27例正常肺组织中DNApolβ进行定位及蛋白表达低下率的比较,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 行统计学分析,以揭示DNApolβ蛋白表达与肺癌发生的关系。结果:在肺癌组织中,有50.7%(34/67)的人 DNApolβ表达低下;正常肺组织中,有14.80%(4/27)的人表达低下,二者表达低下率存在显著差异,χ2= 10.31,P<0.05,OR=5.92,95%C.I为(2.00,17.51),提示DNApolβ表达低下是肺癌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且DNApolβ表达与暴露因素如:肿瘤家族史、性别、吸烟状况有关,吸烟可以抑制其表达。肺鳞癌,细胞癌的 低下率远高于其他组织类型,有依鳞癌、小细胞癌、腺癌和其他类型依次降低的趋势χ2trend=9.36,P=0.02。 DNApolβ蛋白表达与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的高低、有无淋巴结转移、3年生存率没有显著相关。结论: DNApolβ表达在肺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基因的表达低下可能是肺癌发生的一个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IOS)对肺癌患者呼吸阻抗的测定。方法:对46例健康者和53例肺癌患者进行IOS各项指标的测量,对所有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肺癌患者共振频率(Fres)、外周阻力(Rpc)、脉冲频率在5Hz、20Hz时的气道粘性阻力(R5、R2O)明显增加,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肺癌患者Rpc、R5、R20均有增加,肺癌患者呼吸阻抗的测定在鉴别肺癌的类型上无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