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46岁,住院号为477935,6年前超声发现子宫肌瘤(直径为2 cm),定期复查肌瘤逐渐增大。近1年来扪及下腹一拳头大小包块,无月经改变及其他症状,于2005年1月3 日入住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手术治疗。病史采集:孕1产1,7年前患原发性高血压,舒张压为95 mm Hg-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3月60例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对患者的术后实施舒适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在妇科疾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及40例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经腹组(P<0.01)。结论: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切口瘢痕小、术后恢复快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4.
5.
杜晓青 《现代保健》2009,(20):141-141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通过腹腔镜观察子宫及其附件的情况,利用精密的腹腔镜器械举宫器、双极电凝、钛夹等将子宫切除,并利用子宫切除器将其切割成条索状逐条拉出体外。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现将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2年行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中转开腹2例,手术时间110~210min,术中出血80~150ml,术后住院时间4~7天,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结果: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等优点,适用于宫颈无明显病变的良性子宫疾病。掌握手术适应证可以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7.
8.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与同期52例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比较,研究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病人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且住院时间缩短,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适用于临床广泛开展应用的手术方式,适当的病例中可取代经腹手术。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1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左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手术护理,通过手术室护士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手术顺利成功,术后予以积极治疗恢复良好.住院9.5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其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郫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44例,采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72例为观察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7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手术前后的卵巢功能,以及不同时期的性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两组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较术前均显著上升,但观察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月、3月Olson性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卵巢功能与性功能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2011-01/2012-01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行子宫全切除术的310个病例,按其手术方式,即腹腔镜下非游离子宫动脉的子宫全切除术组160例(A组)、腹腔镜下游离子宫动脉的子宫全切除术组110例(B组)和开腹子宫全切除术组40例(C组),进行组间术中、术后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 A组、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和肛门排气的时间与C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输尿管损伤2例,高于A组和C组.结论 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非游离子宫动脉)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伴发副损伤小的优势,可以替代大部分开腹子宫全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蕾 《工企医刊》2013,26(1):60-61
通过回顾全子宫切除术(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 TAH)与次全子宫切除术(sub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 SAH)目前的研究,可知两种术式对患者术后性生活影响还不确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两种术式对术后性生活影响从解剖生理、内分泌及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手术范围不同对患者术后性生活影响,以便更好地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因子宫良性病变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术后发病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排气时间短,术后发病率低,恢复快,术后5天出院,腹壁疤痕小。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子宫次全切除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性化手术宣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效果,以供护理工作参考.方法 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60例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人性化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焦虑状态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我院人性化护理干预,手术后的焦虑状态降低,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给予人性化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更加符合手术需要,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开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性分析21例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时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探讨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方法和临床价值。结果表明,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根据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病种、科室分布等,探讨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 通过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统计该时间段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及科室分布。结果 通过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近2年间的27 406人次手术病例的统计分析,其中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病例有133例,发生率为0.49%;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有术后活动性出血33例,占24.81%,术后切口裂开30例,占22.56%,手术损伤、吻合口瘘及补充手术各11例,各占8.27%。结论 规范非计划再次手术,提高各级医师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重视程度,有利于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识别,探讨减少和避免其发生的方法。方法对剖宫产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17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再次手术9例,其次为胎盘因素5例,腹腔内出血2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1例。7例因术后按压宫底出血较多在手术室直接再次手术,6例发生于内科重症监护室、3例发生于病房,1例的再次手术分别发生于病房及内科重症监护室。再次手术的方式:8例行子宫切除,9例行B-lynch或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盆腔血管结扎术等保留子宫。结论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术前应详细评估高危因素,术中积极预防出血,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尽量避免术后发生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93.2±30.3)min,术中失血量(118±4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d。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但必须掌握熟练的镜下缝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