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痛时间、肌钙蛋白水平及心电图ST段下移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本科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而收入住院治疗63例患者.根据患者病史、查体,胸痛发生时间分成3种情况:<0.5 h,0.5 h~,≥2 h,并完成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患者入院时心电图ST段下移幅度分成3种情况:<1 mV,1 mV~,≥2 mV,同时抽静脉血做肌钙蛋白Ⅰ(TnI)检测.据TnI水平将患者分成3种情况:TnI定量值<0.02 μg/L,0.02 μg/L~,≥0.04μg/L,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结果 随着胸痛发生时间延长或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显著升高.随着ST段下移幅度加深,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没有升高.结论 胸痛时间及TnI水平对非ST段抬高(NSTE-MI)的ACS患者的预测均有价值,但心电图的ST段变化对于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唐小翠 《中国校医》2004,18(3):281-28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依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而将其分成ST段抬高的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和无ST段抬高的ACS,后者又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本文收集了在院外进修期间收入ICU病房47例ACS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心电图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演变,注意ST段抬高的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症状的关系。根据患者情况做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等其他相关性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并明确其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的其他原因。结果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的病历资料中,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综合征和迷走神经高张力共97例,占53.0%,而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左室室壁瘤、肺栓塞等共86例,占47.0%,心电图有其各自的特征。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但急性心肌梗死并不是引起ST段抬高的惟一原因,其他常见原因依次是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室壁瘤和变异型心绞痛等,这些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在心电图演变、范围、ST段特征、T波等方面均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根据患者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而将其分成ST段抬高的ACS和无ST段抬高的ACS,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下面报道的6例贫血患者均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心电图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演变,注意ST段抬高的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症状的关系。根据患者情况做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等其他相关性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并明确其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的其他原因。结果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的病历资料中,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综合征和迷走神经高张力共97例,占53.0%,而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左室室壁瘤、肺栓塞等共86例,占47.0%,心电图有其各自的特征。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但急性心肌梗死并不是引起ST段抬高的惟一原因,其他常见原因依次是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室壁瘤和变异型心绞痛等,这些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在心电图演变、范围、ST段特征、T波等方面均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6.
心电图ST-T改变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引起的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其中非ST段抬高型又分为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梗,而ST段抬高型主要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上ST-T改变只是非特异性心肌复极异常的共同表现,在作出心肌缺血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之前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现对近些年我院收治的108例患者通过常规静息心电图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在冠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邓宏伟 《现代医院》2006,6(7):79-80
目的观察血浆C-反应蛋白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126例住院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做心电图、常规生化、C-反应蛋白(hs-CRP)与肌钙蛋白T(TNT)检测,通过病历记录或门诊、电话随访。结果与hs-CRP正常组比较,hs-CRP增高组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TNT增高的患者比例较高,均p<0·05;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非致死心肌梗死、非致死心力衰竭、复合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比例较多,均p<0·01,心脏性死亡的患者比例也高,p<0·05。结论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之一,被认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CRP水平越高,预示患者的临床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系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急性破裂、出血而释放大量促凝物质,导致血栓形成,最终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闭塞,使心肌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新近认为ACS分为两大类:(1)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2)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1,2].心肌标志物联合心电图在ACS诊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根据患者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而将其分成ST段抬高的ACS和无ST段抬高的ACS,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下面报道的6例贫血患者均属于后者。一、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1例,女5例。年龄54~78岁。合并有高血压病史3例,糖尿病病史2例。血红蛋白为68~81g/L,均符合贫血的诊断标准。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例;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胸痛发作时心电图都有明显的ST段动态改变,提示严重心肌缺血。6例患者…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系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急性破裂、出血而释放大量促凝物质 ,导致血栓形成 ,最终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闭塞 ,使心肌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新近认为ACS分为两大类 :(1)不稳定型心绞痛 (UA)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 ;(2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EMI) [1,2 ] 。心肌标志物联合心电图在ACS诊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1 心肌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1 1 CK—MB 数十年来 ,血清酶的动态变化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三大要素之一。其中CK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情况,分析心电图检查对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以及预后影响.方法 收集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资料,统计心电图诊断正确情况及住院期间患者死亡情况.结果 收集患者97例,其中心电图检查判断正确82例.住院期间,28例死亡,其中ST段抬高幅度前壁≥10mm的患者9例.结论 心电图改变有助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ST段抬高幅度对于患者预后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研究急诊胸痛患者心电图ST抬高快速下降的意义.方法 收集加州大学Davis医学中心(UCDMC)急诊科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胸痛患者6782例,首诊心电图发现定位ST段抬高疑诊急性心肌梗死,但短时间内ST回落的患者资料,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肌钙蛋白,并对这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患者就诊30d和60d后进行随访.结果 二年共6782例胸痛患者,首次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175例,其中16例首诊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但ST-T依次在1~3h内恢复正常,男11例,女5例,患者首诊心电图检查后作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测均正常.30 d后随访,3例因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再次入院,其中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出院90 d内随访2例发生胸痛再次入院.3个月内共有5例(31.25%)发生冠脉事件.结论 急诊胸痛首诊心电图ST抬高后,快速下降的患者为ACS高危人群,需引起重视,加强预后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以及心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2006年6月.2008年8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并收入心内科住院且资料完整的ACS病例146例,患者就诊后立即行12导心电图检查,入院后2h内取静脉血测肌钙蛋白,肌酸肌酶同工酶。结果ACS患者sT段抬高组中CK—MB和cTnI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ACS患者中sT段抬高者心肌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大于非ST段抬高者。  相似文献   

14.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近年来,国内外心脏病医生根据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把急性心肌梗死(AMI)采用ST段抬高型(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NSTEMI)进行分类。这就预示着及时心电图检查对AMI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由于STEMI的心电图改变往往是典型的,容易诊断,而NSTEMI的心电图多数不典型,特别是发病早期单凭心电图难以区别。现将我院3年来收集的10例(资料完整的)NSTE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关系。方法对107例由急诊科收入院的ACS患者的ECG及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复杂,单支、2支、3支病变均占一定比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左前降支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左前降支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右冠状动脉病变。(2)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单支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28%,P>0.05),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4%vs63%,P>0.05)。(3)<65岁组单支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65岁组(46%vs18%,P<0.01),<65岁组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明显低于≥65岁组(48%vs78%,P<0.01)。(4)ECG诊断ACS相关病变血管的特异度为100.0%,敏感度为33.3%。结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CG能基本确定相关病变血管,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CG不易确定相关病变血管,应尽早行CAG检查明确诊断;年龄越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越复杂,亦应尽早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16.
李清 《现代保健》2009,(21):191-192
冠心病主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UAP、NSTEMI、STEMI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CS又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NSTEACS包括UAP、NSTEMI,是由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相关动脉的不完全闭塞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107例由急诊科收入院的ACS患者的ECG及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复杂,单支、2支、3支病变均占一定比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左前降支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左前降支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右冠状动脉病变。(2)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单支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28%,P〉0.05),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4%vs63%,P〉0.05)。(3)〈65岁组单支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65岁组(46%vs18%,P〈0.01),〈65岁组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明显低于≥65岁组(48%vs78%,P〈0.01)。(4)ECG诊断ACS相关病变血管的特异度为100.0%,敏感度为33.3%。结论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CG能基本确定相关病变血管,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CG不易确定相关病变血管,应尽早行CAG检查明确诊断;年龄越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越复杂,亦应尽早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18.
陈娆  宋荣海  常静 《中国保健》2009,(18):812-812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Tn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ACS患者的血清TnT和CK-MB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ST段抬高组34例中血清CK-MB异常升高29例,阳性率为85.3%;TnT阳性32例,阳性率为94.1%。非ST段抬高组36例中血清CK-MB异常升高4例,阳性率为11.1%;TnT阳性13例,阳性率为36.1%。ST段抬高组的CK-MB和TnT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组(P<0.05)。在非ST段抬高组中,TnT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同组CK-MB的阳性率(P<0.05)。结论:TnT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敏感性高,可用于微小心肌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朱秋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735-473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栓形成所导致的急性心脏缺血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MI)。ACS患者的危险分层对该综合征的治疗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近10年来大量研究报道了多种生物标志物在ACS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本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电图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症状患者有38例,且部分伴随胸骨后疼痛症状。有11例患者上腹部疼痛、表现出恶心、呕吐、腹泻;另外5例患者表现出精神不振、意识模糊等。均未出现ST段提高和Q波异常情况,仅ST-T改变,30例表现为单纯T波改变,24例患者表现为ST水平型、下斜型。54例患者中肌红蛋白水平增高35例,肌钙蛋白异常35例,其中4例患者在发病10d后恢复正常。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结果为不典型的Q波,诊断应结合患者临床特征、血清酶学及心电图动态进行综合应用,以保证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