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属较少见病例。其细胞往往呈多态性的大细胞或组织细胞样表现,常表达CD3 0 抗原[1 ] 。1 999- 2 0 0 3年,我科共收住4例ALCL患者,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女,39岁。发热伴咳嗽1个月余,胸闷气促1 0d ,于2 0 0 1年3月1 9日入院,外院血常规示WBC、NC升高,胸片示“双下肺感染”,3月1 0日外院胸片示“右下肺感染,右上肺块影”,胸部CT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后腹膜淋巴结肿大”,3月2 1日左颈部淋巴结活检术,病理示CK(+) ,LEA(- ) ,Vimentin(- ) ,LCA (- …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9岁.因"确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b 3个月余,左耳痛伴听力明显减退1周"于2001年5月24日入我科.2001年2月3日因"发热、肉眼血尿半个月"首次入院,当时血常规:WBC 41.1×109/L,RBC 2.08×1012/L,Hb 73 g/L,Pt 16×109/L,DIC筛选:PT 17.5 s,APTT 29.8 s,Fbg 1.654 g/L,Pt 13×109/L,D-dimer 4 mg/L,肝、肾功能正常.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以病理性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为90.5%,该细胞大小不一,形态较不规则,胞浆有伪足,胞浆内充满细小或粗大的紫红色颗粒,细胞核扭曲折叠,该细胞POX强阳性,红、巨两系增生受抑.B超示脾大,厚44 mm,长138 mm.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前内基底段、后基底段均见片状高密度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两肺纹理增强,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左胸腔见条状水样密度影,右胸膜肥厚、粘连,提示左肺下叶炎症、左胸腔积液、右胸膜肥厚粘连.  相似文献   

3.
例1,女,67岁,左鼻腔肿块、出血。切除肿块活检病理切片HE镜下:肿瘤细胞多形性,以椭圆形、肾形等细胞居多,部分圆形、卵圆形细胞呈弥散性分布,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LCA(3 ),EMA(-),CD3( ),CD20(-),CD45R0(2 )。病理诊断:(鼻腔)弥漫性小T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MR I示上颌窦黏膜增厚,胸、腹MR I未见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CHOP方案化疗一疗程后CR,间断施行局部放疗5000 cGy,B-CHOP、COEP、CHOP等方案巩固化疗,持续CR。病程第49月,贫血渐进性加重,WBC:3·8×109/L,Hb:62g/L,BPC:168×109/L,…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85岁,因"反复纳差、乏力1个月"于2011年12月30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否认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及氯霉素、苯等物质接触史.对"青霉素"、"磺胺"、"血塞通"、"生脉"过敏.入院查体仅见贫血貌,余未见特殊.入院后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WBC)4.5×109/L,中性粒细胞(N) 0.56,红细胞(RBC) 2.16×1012/L,血红蛋白(Hb)74 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105.6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43 g/L,血小板(Plt)206×109/L,网织红细胞0.0187.尿常规、粪常规正常.叶酸、维生素B12正常.胃镜检查:食管多发静脉瘤,胆汁反流性胃炎.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尚活跃,粒系增生活跃,红系增生减低(粒细胞0.785,红细胞0.010,粒细胞∶红细胞78.5∶1),巨核细胞未见.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率增高.复查WBC4.5×109/L,N 0.55,RBC 2.05×1012/L,Hb 75 g/L,MCV 108.3 fl,MCHC 363 g/L,Plt 205×109/L,网织红细胞:0.0231.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50岁,因“反复心悸、胸闷1年余,再发1d”人院.有高脂血症病史.入院时体温36℃,脉搏168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血压100/70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界不大,心率16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全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发病前心电图和发病时心电图见图1,2. 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75×109/L,中性粒细胞0.739,余正常.凝血四项、电解质、肾功能正常.发病18h查肌钙蛋白示:0.42 μg/L.心肌酶示:肌酸激酶24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正常.发病25 h复查肌钙蛋白示:0.40μg/L.心肌酶示:肌酸激酶203 U/L,肌酸激酶同工酶正常.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主因"血红蛋白降低18d,浮肿伴心悸10d"于2002年11月5日入院。入院查体:T37.8℃,P90次/min,R18次/win,Bp110/70mmHg(1mmHg=0.133kPa);贫血貌,左颈后三角及2个0.5cm大小淋巴结,质软,无压痛,心肺未见阳性体征,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11月3日血常规:WBC5.5×109/L,P0.42,L0.34,RBC1.73×1012/L,Pt98×109/L。入院后查生化:ALB33G/L,略低,CK-MB49.9U/L,LDH949U/L,HBDH1104U/L,均升高。肝炎病毒系列阴性。CD334.4%,CD419.49%,CD812.26%,均下降。腹部B超、超声心动图正常,肺CT示双侧胸膜肥厚。末梢血涂片:原粒0.09,晚幼红0.01;NAP:阳性率0.5,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87岁,因"胸闷、心悸10余年,加重1周"于2011年10月31日入院.入院后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房颤、心功能Ⅱ级;(2)高血压病;(3)脑动脉供血不足;(4)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5)胆囊炎、胆囊结石.入院治疗,经治疗后心衰缓解,血压平稳.但住院期间因饮食不当出现中、右上腹疼痛,恶心、呕血现象.经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0.53×109/L;红细胞计数4.26×1012/L;血红蛋白132.0g/L;血小板计数213 ×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4.900%;血淀粉酶456U/L;尿液淀粉酶1640U/L;全腹部CT: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壁水肿.急性胰腺炎,胰周渗出及少量腹水.血吸虫性肝硬化.诊断: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家属拒绝手术及内镜治疗.予禁食,罗氏芬抗炎,善宁抑制胰腺分泌,奥美拉唑抑酸护胃止血及补液支持治疗两天后复查血淀粉酶65U/L;尿液淀粉酶258 U/L.5d后复查全腹部CT:急性胰腺炎,胰周渗出较前片(CT:47750)略吸收,少量腹水,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血吸虫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8.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39岁,因发作性头痛、大汗、心悸、伴晕厥,持续数十秒后缓解,不伴抽搐及二便失禁.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频度渐增,最多时3~4次/d.门诊测血压160/109mmHg,拟诊"嗜铬细胞瘤"收入内分泌病房.查体:BP 155/100mmHg,神清,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肝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除双侧膝腱反射减低外,余均正常.入院后查血尿儿茶酚胺均正常,结合其它相关检查除外"嗜铬细胞瘤".腰穿示压力200mm H2O,白细胞16u/L,蛋白117mg%,糖85mg%,氯化物120mg%,未见瘤细胞.胸腹部CT未见异常,头颅MRI示双侧顶枕区白质,胼胝体压部,右侧颞叶异常信号,呈不规则,不均匀明显强化,考虑颅内肿瘤可能性大,1999年6月24日,行开颅手术,术后病理示脑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为主CD20(+++).大细胞性无裂细胞型.患者男性,62岁,因头晕,走路不稳3月于1999年7月20日入院.患者于1999年7月20日无诱因出现头晕,自觉走路不稳,似踩弹簧,伴视物晃动,旋转,严重时不敢转头,恶心、呕吐,有高调耳鸣,无尿便失禁.门诊以"头晕待查、脑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综合症?"收入院.查体BP 140/90mmHg,神清,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肝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回答切题,双眼球外展不到边,约差2~3cm,双眼均可见水平旋转眼震,双侧肢体、腱反射活跃,指鼻及跟膝胫试验均差,闭目难立征阳性,余均正常.胸腹部CT未见异常,头颅CT示左顶叶小圆形略高密度影,有水肿带,不除外肿瘤.头颅MRI示项叶、小脑均见长T1长T2信号,考虑"多发性硬化"予白蛋白、激素(地塞米松15mg鞘注6次)治疗头晕稍缓解.以后症状时轻时重,1999年10月9日头晕再次加重,呈发作性、伴视物不清、倒立,有恐惧感、惊厥,1d发作10余次,每次约30秒,能自行缓解,于1999年11月2日行开颅手术,术后病理示"小脑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为主,CD20(++)、CD79α(++)大细胞性裂细胞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6岁,因"咳嗽咳痰伴气促3d"于2010年11月24日入院.查体:左颈部可触及2枚肿大淋巴结,约黄豆大小,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可,边界清.两肺底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腹膨隆,肝脏肿大,深达盆腔,双下肢中度浮肿.患者17年前因"反复上腹部饱胀不适"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本次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49×109/L(手工分类以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为主),Hb 90 g/L,PLT 149×109/L.肝功能:AST 137 U/L,白蛋白26.1 g/L.淋巴细胞表型分析报告:B细胞比例升高,NK细胞比例减少,CD4+T细胞比例减少,且其第二信号受体( CD28)表达比例减少,CD4+ T/CD8+T比例降低.外周血白细胞β-葡糖苷酶活性为1.9 nmol/h/mgPr(正常范围6.5~ 20.6 nmol/h/mgPr,北京协和医院检测结果).外周血NAP积分141分,NAP阳性率69%.多部位骨髓穿刺干抽.  相似文献   

10.
例1女,33岁,因"怕冷、乏力6年,头昏2d伴晕厥1次"入院.患者6年前因产后大出血,行子宫全切手术.产后无乳,并逐渐出现怕冷、乏力、脱发、纳差、性欲下降、腋毛及阴毛脱落.多次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提示"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曾间断服用"泼尼松"治疗.2个月前患者出现行动迟缓、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1周前就诊于华西医院,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GB) 98 g/L,血小板计数(PLT) 57×109/L.凝血全套示:凝血酶原时间(PT) 14.5 s(9.6~12.8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46.5 s (20~40 s);凝血酶时间(TT)18.7 s(14~22 s);纤维蛋白原(FIB) 2.43 g/L(2~4 g/L);血块收缩试验示血块收缩完全.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占63.0%,红系占28.5%,铁染色示铁粒幼红细胞下降.  相似文献   

11.
余波 《工企医刊》2005,18(3):50-50
1病历摘要 患者32岁,住院号56038,因"停经40+3周,外阴瘙痒3天"于2005年03月10日入院.入院检查:T、P、R、BP均正常,轻度贫血貌,心肺无特殊,腹膨隆,全腹无压痛,宫高32cm,腹围97cm,无宫缩,左枕前位,胎头浮,胎心正常.肛诊:宫颈软,颈管部分消,宫口未开,辅助检查:Hb97g/L,RBC4.0×1012/L,WBC6.9×109/L.白带常规示:霉菌阳性.B超提示:单胎头位,胎儿脐带绕颈两周.入院诊断,孕产1孕40+3周,待产.妊娠贫血.霉菌性阴道炎.脐绕颈?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45岁 ,水泥厂工人。 10年前因发热、咳嗽、头昏、乏力 2月第 1次入院。入院前 2个月 ,受凉后出现上述症状伴面色苍白。查血红蛋白 70g/L ,胸片示“慢支炎” ,予青霉素、洁霉素静滴治疗无好转 ,1个月后症状加重入院。既往史 :入院前4年开始易“感冒” ,反复口腔溃疡、鼻衄 ,常用解热镇痛药。查体 :T3 8 5℃ ,重度贫血 ,皮肤粘膜无出血 ,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双肺呼吸音粗糙 ,散在干湿锣音 ,肝脾不大 ,血常规示 :Hb3 9.0 3g/L ,WBC1 0 2× 10 9/L、Plt66× 10 9/L、Sg11/2 5、Stl/2 5、L9/2 5 ,M4/2 5 ;骨髓涂片 :增…  相似文献   

13.
例1女,26岁,以"孕8个月,腹痛、腹胀、呕吐1 d"入院.体检:上腹部有明显压痛,宫高脐上30 cm,胎心正常,白细胞计数1.7×109/L,中性粒细胞0.83,入院2 d后腹痛加剧,抽血呈奶酪样,三酰甘油(TG)10.0 mmol/L,胎心180次/min,血淀粉酶1280 U,尿淀粉酶256 U,B超示胰腺轻度肿大,急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胎儿已死亡,行剖宫产术,入院第13天,经各种抢救无效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17岁,因平卧后心慌,气促7 d来院。查体:T37℃,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左肺呼吸音低,闻及散在性干罗音,心率92次/min,律整,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 )。B超示:左胸腔积液(大量),心包积液(少量),腹腔积液(少量)。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7×10~9/L,Hh 112 g/L,PLT 59×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病理性原幼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占91%,胞体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部分细胞可见核仁,退化细  相似文献   

15.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性,48岁.头面部、躯干部皮损伴发热20天.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有密集的淋巴样细胞浸润,瘤细胞大、呈多形性或不规则形,核分裂象易见,可见瘤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D30阳性、CD45Ro阳性,而S100、CD20、CD3、EMA、ALK、TIA-1菌为阴性.骨髓穿刺报告:瘤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7%.瘤细胞大,细胞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较粗,可见核仁,浆量丰富,呈深灰蓝色,可见多核细胞.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1岁。该患因自觉右上肢疼痛呈持续性加重并肿胀,屈侧面呈扁平样肿物增大来院就诊。以右上肢恶性淋巴瘤收入院。入院后重度贫血,肢体高度肿胀伴低热。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瘤侵犯肌组织,继而出现周身不适、头晕、头痛。骨髓穿刺,查末稍血象见全血细胞减少,瘤细胞占80%以上。确诊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Ⅳ期B型并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脑膜白血病。给予骨髓穿刺注药,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83岁,以"反复胸闷、胸痛5d,加重8h"为主诉于2012年8月24日入院.5d前于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位于心前区,呈紧缩感,伴后背部及左上肢放射痛,持续约20 min,自服"硝酸异山梨酯片"后,上述症状好转.入院前8h于活动时再次出现胸痛,性质、部位同前.入院后心肌酶示肌酸激酶(CK)7.0 U/L,超敏肌钙蛋白Ⅰ(hs-TnI)0.028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1.75 μg/L;心电图未见ST-T改变.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无吸烟史.入院后再次出现胸痛症状,心电图提示V1~ V4导联T波正负双向.复查心肌每示hs-TnI 0.401 μg/L,CK-MB 1.67μg/L,CK 38.70 U/L.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以阿司匹林100 mg/d、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d口服,替罗非班以3ml/h泵入及低分子量肝素4000U每12h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25岁,因"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半年,再发5 d"收住我科,曾经拟诊"肾病综合征"收住外院,予正规治疗后好转,但拒绝行肾穿刺术,半年来再次复发收住我院.入院时查体示颜面浮肿,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浮肿,双肘关节屈侧可见较多针眼.入院时辅助检查示:尿蛋白(++++),血白蛋白12.5 g/L,甘油三酯7.17mmol/L,总胆固醇15.90 mmol/L,初步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入院后查24 h尿蛋白为3.61 g/L,纤维蛋白原9.54 g/L,乙型肝炎三系阴性,HIV-Ab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可提取的核抗原抗体阴性,补体C3正常.  相似文献   

19.
王丽娟 《中国保健》2008,16(15):732-733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贫血患者的血液直方图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红细胞平均值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和MCV/RDW分析法,分别对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并将两种分析方法加以比较.结果:红细胞平均值形态学分类示:正细胞性贫血21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7例,单纯小细胞性贫血7例,大细胞性贫血5例,无法分类者30例;MCV/RDW分类示:3例患者(占4.3%)的MCV增高/RDW正常,为大细胞均一性贫血;2例患者(占2.9%)的MCV正常/RDW正常,为正细胞均一性贫血;14例患者(占20%)的MCV增高/RDW增高,为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37例患者(占52.9%)的MCV正常/RDW增高,为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14例患者(占20%)MCV降低/RDW增高,为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结论:本组患者肝硬化性贫血的原因主要为缺铁性和(或)叶酸缺乏性,用血液分析仪对肝硬化患者进行RBC、血小板参数测定及其直方图分析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做好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与佝偻病的防治工作,降低其发病率,了解患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含量情况及与贫血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防治探索更多、更有效的途径.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JT-IR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系列;采用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生产的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试剂盒进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对照组350例,>250 U/L者29例,占8.3%;贫血组104例,>250 U/L者30例,占28.8%.缺铁性贫血患儿血红蛋白与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含量有直线关系且成负相关.讨论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患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250 U/L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x2=29.97,P<0.001).并且缺铁性贫血患儿血红蛋白与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含量成负相关(r=-0.315 9,t=3.363,P<0.001).探讨缺铁性贫血与佝偻病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