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三切口和传统左开胸切口治疗中上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采纳我院2013年1月~2016年9月治疗的中上段食管癌患者40例,随机抽取20例采用三切口术式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左开胸切口。分析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年内,患者生存率100%。结论与传统左开胸切口相比,中上段食管癌患者采用三切口术式效果较优且其术后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的手术方式较多,合理的术式应尽可能满足肿瘤的彻底切除及淋巴结的彻底清扫,手术安全可靠及低手术并发症。文献报道约60%~70%的食管癌好发于食管中上段,而中上段食管癌的切除率及5年生存率均低于下段食管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应用改良Ivor-Lewis术(右胸、上腹两切口)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采用改良Ivor-Lewis术治疗26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切缘阳性发生.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0.8%,2/265),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1个月出现吻合口狭窄9例(3.4%,9/265),经胃镜扩张后进食情况明显改善,术后胃排空障碍3例(1.1%,3/265),经保守治疗3~5周后恢复.术后随访196例,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4%(138/196)、51.5%(101/196)和40.8%(80/196).结论 改良Ivor-Lewis术具有良好的胸腹腔显露.具有切除率高、手术操作方便、吻合可靠、对呼吸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较为理想的术式.完善的术前检查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癌微创手术下颈胸腹三野和二野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 60例食管癌患者依据淋巴结清扫方式分为二野组和三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 三野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均数、胃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二野组(P<0.05),2组的转移率、转移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二野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三野组为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野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6.67%、46.67%、30.00%,三野组患者分别为96.67%、60.00%、4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能够有效降低淋巴结转移风险,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但术后并发症较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更多,临床上应加强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胸腹腔镜Ivor-Lewis术与Mc Keown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21年1月在河南省周口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9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Mc Keown组(n=47)与Ivor-Lewis组(n=62)。Ivor-Lewis组患者采用Ivor-Lewi术治疗。Mc Keown组患者采用Mc Keown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进食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 d的免疫功能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及免疫球蛋白G(Ig G)水平;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食管癌生活质量量表(QLQ-OES18)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至随访3个月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以及术后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ovr-Lewi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Mc Keown组,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Mc Keow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1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前应用彩色超声加CT对下颈部进行探查,有选择地分为三野淋巴结清扫(三野组)31例,二野淋巴结清扫(二野组)77例.结果 三野组手术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9%(13131),高于二野组的18.2%(14/77)(P<0.05);胸上段食管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47.6%(10/21),高于胸中段的21.3%(13/61)及胸中、下段的19.5%(17/87)(P<0.05);胸上段食管癌行i野淋巴结清扫占57.1%(12/21),高于胸中段的23.0%(14/61)及胸中、下段的21.8%(19/87)(P<0.05);三野组3年生存率46.2%(6/13),二野组42.9%(15/35)(P>0.05).结论 胸段食管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区域性转移为主;术前应用彩色超声加CT判断下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方法是可行的;胸上段食管癌主张行二野淋巴结清扫,胸中、下段食管癌则视彩色超声加CT对下颈部的探查结果,有选择地行三野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左胸切口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方法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213例,采用左胸第6肋间切口,对纵隔左右两侧同时进行淋巴清扫,并切除左右两侧纵隔胸膜,腹野清扫1—5组,7—12a组,16al、19组淋巴结,颈野仅做食管系膜内淋巴结摘除。结果213例共检出淋巴结14197枚,平均(66.65±24.73)枚;淋巴结转移105例,转移率49.29%(105/213),转移淋巴结423枚,转移度2.97%(423/14197),术后病理检查食管标本上下切缘均无癌残留。手术时间2.92~4.67(3.37±0.42)h,术中术后输红细胞0—6^u(1.08±0.93)^u;术中术后输血浆0—1400(103.77±184.89)ml;住院时间14—39(17.64±4.12)d。无喉返神经损伤,无吻合口瘘。1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0.04%(1/213)。结论经左胸第6肋间切1:3,扩大了标准三野清扫术中的胸野淋巴结清扫范围,缩小了颈野淋巴结清扫范围,上腹部和胃周围淋巴结清扫达到选择性队水平,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改良式胸膜剥脱术在结核性脓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对手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经病理诊断及手术证实为结核性脓胸82例患者,其中改良式胸膜剥脱术44例,全脓胸胸膜剥脱术28例,胸廓成形术10例,回顾性分析总结几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内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1年内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改良式胸膜剥脱术患者术中出血量(56.23±15.56) ml,显著少于全脓胸胸膜剥脱术患者的(78.65±23.14)ml及胸廓成形术患者的(66.92±19.83)ml,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式胸膜剥脱术患者无并发症发生,而全脓胸胸膜剥脱术患者术后2例(7.1%,2/28)肺复张不全,胸廓成形术患者术中1例(10.0%,1/10)广泛渗血术野模糊不清,被迫择期手术;改良式胸膜剥脱术患者术后6个月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呼气峰流速(PEF)恢复正常的患者分别占95.5%(42/44)、93.2%(41/44)、97.7%(43/44),均优于全脓胸胸膜剥脱术患者的75.0%(21/28)、78.6%(22/28)、85.7%( 24/28)和胸廓成形术患者的80.0%(8/10)、90.0%(9/10)、80.0%(8/1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胸膜剥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肺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在治疗结核性脓胸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并探讨术后感染情况,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4例,其中50例患者予Ivor-Lewis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另44例予Sweet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和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56±1.71)d,明显优于对照组(6.16±2.3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9.8±4.6)个,明显优于对照组(6.5±3.2)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患者2例,发生率为4.00%,优于对照组的5例,发生率11.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7,P<0.05);观察组脓胸患者1例,发生率2.00%,优于对照组的4例,发生率9.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43,P<0.05).结论 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预后,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撕拉法开腹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4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进行两种术式比较,撕拉法开腹改良式剖宫产术组84例为观察组、腹部纵切子宫下段剖宫产组120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切皮至娩胎时间观察组为(6.4±0.5)min,对照组为(10.2±1.7)min;总手术时间观察组为(30.3±5.7)min,对照组为(45.2±7.2)min;术后出血量观察组为(150.0±50.5)mL,对照组为(250.0±80.5)mL;术后镇痛药使用率观察组为53.6%,对照组为75.0%;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为(20.1±5.9)h,对照组为(42.5±9.0)h。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撕拉法开腹改良式剖宫产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提倡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手术操作中行腹腔镜游离胃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从2014年01月至2015年10月因食管癌进入我院接受手术的患者中,选取32例进行分组对照,其中对照组16例行腹部开放方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手术,而治疗组16例则行腹腔镜游离胃方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手术,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及一年生存率.结果:对照组16例住院时间(14.00±3.97)d,治疗组16例(10.28±3.00)d(P<0.05),且两组排气时间、出血量、引流量等相对照(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施以Ivor-Lewis手术时,通过腹腔镜游离胃安全可行,能够完成腹部手术野淋巴结清扫,可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剖宫产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行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和对照组(行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疼痛率、重度疼痛率、术后病率、术后感染率[ 90.0%( 27/30)、3.3%(1/30)、13.3%(4/30)、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22/30)、16.7%(5/30)、40.0%(12/30)、13.3%(4/30)](P<0.05)。结论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操作方法简便安全,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非洲马里马尔格拉医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中央性前置胎盘52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术后2h阴道流血量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手术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手术时间52.7±15.8min、68.7±17.1min,术中出血量495.2±164.6ml、742.7±215.8ml,子宫切除病例0、7例(7/23),术后2h出血量52.4±6.3ml、63.5±8.9ml,发生并发症1例(1/29)、6例(6/2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量低,并发症少,减少子宫切除病例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胡爱莲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233-2234
目的 悬吊式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卵巢囊肿手术中的优劣对比效果比较,评价悬吊式腹腔镜手术在卵巢囊肿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 通过对116例卵巢囊肿患者行悬吊式腹腔镜手术(60例,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56例,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等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失血量(75±31.6)ml,肛门排气时间(21±2.5)h,导管留置时间(13士2.1)h,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7±0.9)d,术后住院时间(5.3±0.9)d均低于开腹组术中失血量(130士45.6)ml,肛门排气时间(41土4.0)h,导管留置时间(25±2.4)h,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3±1.3)d,术后住院时间(11.4±2.9)d,统计学分析,P值均小于0.05.术后镇痛药使用百分比低于开腹组(15%比43%),P值小于0.05,且腹部瘢痕不明显.结论 悬吊式腹腔镜手术在卵巢囊肿手术中应用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治疗食管癌的合理术式.方法 收集开胸术治疗食管癌患者2226例(开胸组),非开胸术治疗食管癌患者196例(非开胸组),并对两组患者年龄、术前伴发病、肿瘤部位、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与非开胸组比较,开胸组肿瘤浸润深(T3、T4期较多)、TNM分期晚(Ⅲ、Ⅳ期比例高)(P<0.01).非开胸组术前有伴发病,肿瘤位于颈段、胸下段的患者居多(P<0.01),非开胸组老年患者比例高(P<0.05).开胸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但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生存率非开胸组高于开胸组(P<0.01),但5年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开胸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开胸术,且为不能耐受或不宜开胸的食管癌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撕拉法开腹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4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进行两种术式比较,撕拉法开腹改良式剖宫产术组84例为观察组、腹部纵切子宫下段剖宫产组120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切皮至娩胎时间观察组为(6.4±0.5)min,对照组为(10.2±1.7)min;总手术时间观察组为(30.3±5.7)min,对照组为(45.2±7.2)min;术后出血量观察组为(150.0±50.5)mL,对照组为(250.0±80.5)mL;术后镇痛药使用率观察组为53.6%.对照组为75.0%;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为(20.1±5.9)h,对照组为(42.5±9.0)h。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撕拉法开腹改良式剖宫产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提倡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及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TAH 50例(TAH组),行改良TVH 46例(改良TVH组),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改良TV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TAH组[(50±10) min比(80±11) min,(80±31)ml比(128±41)ml,8.7%(4/46)比90.0%(45/50),(28±2)h比(41±10)h,4.3%(2/46)比16.0%(8/50),(5.0±0.2)d比(9.2±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改良TVH具有术后不良反应小、恢复快、肠胀气及肠粘连等并发症少、腹壁不留瘢痕等优点,尤其对于腹壁脂肪肥厚、下腹有皮肤病及非脱垂大子宫的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局部阴茎背浅静脉麻醉在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阴茎背浅静脉麻醉组(试验组,60例)及阴茎根部阻滞麻醉组(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评价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中顺利.试验组术中无痛感、缝合时局部疼痛感、术后出血及术后系带水肿发生率[100.00%(60/60)、16.67%(10/60)、5.00%(3/60)、20.00%(12/60)]与对照组[90.00%(18/20)、30.00% (6/20)、20.00%(4/20)、70.00%(14/20)]比较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麻醉药用量平均40mg,麻醉持续时间为(6.84±0.39) min,对照组分别为125 mg、( 43.67±9.25) 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茎背浅静脉麻醉下行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具有麻醉药用量小、痛苦少、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使用方便、易于掌握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剖宫产术分别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和纵切口子宫下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组;观察组(n=50)产妇接受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而对照组(n=50)接受腹式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比两组产妇的住院时间、剖宫产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新生儿的阿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综合评价两种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住院时间为2.0±0.6d、剖宫产术时间为31±4.6min、手术出血量为189±23.6ml、新生儿的阿氏评分为9.2±0.6、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产妇的住院时间为4.6±1.3d、剖宫产术时间为43±5.3min、手术出血量为256±26.9ml、新生儿的阿氏评分为8.7±0.2、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创伤性小及并发症少,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同时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30例符合保乳手术指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均行保乳手术,再分别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观察比较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88.0±18.0)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68.0±1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上肢水肿发生率[6.7%(1/15)]及肋间臂神经损伤发生率(0)较对照组[60.0%(9/15)、40.0%(6/15)]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22),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术后总引流量、术野残留癌细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12.2) ml比(21.3±9.0) ml;( 14.6±5.0)枚比(16.4±3.6)枚;(87.9±25.1) ml比(86.3±13.8) ml;6.7%(1/15)比13.3%(2/15)](P>0.05).结论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能获得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相当的淋巴结清除数目,术后不良反应少,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