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是一所有1 000张床位的二级甲等医院.麻醉科共有医师12名,手术室共有层流手术间18间,设有麻醉恢复室.麻醉科于2008年成立科室质控管理小组,建立了以围麻醉期"质控点"循环监控为基础、麻醉中不良事件报告为切入点的反馈管理体系,对临床麻醉工作进行整体质量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取得了历年来麻醉病例无死亡、无纠纷、无投诉的好成绩.现将我们的做法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出现的100例各种不良护理事件进行研究分析,之后定期对其开展检查及评价,有效确保护理的安全性。结果:对比实施持续改进措施前后,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实施持续改进措施后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持续改进措施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实施持续改进措施前后护理安全质量各项指标状况,实施持续改进措施后护理安全质量各项指标状况显著优于实施持续改进措施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进,并制定出有效的方案,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实现零投诉护理区,减少或者是避免护理事故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安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综合医院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调动医务人员主动上报药物不良事件并持续改进,是医院安全文化面临的挑战.方法 通过采用PDCA循环医疗质量的管理方法,制定药物不良反应上报标准,分析我院2005年~2009年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结果 5年来,我院上报各种药物不良反应2 850例次,平均每年570例次,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8%.其中严重药物不良反应43例次,发生率为0.49‰,占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为1.51%.我院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数量和质量上逐年提高,初步形成了用药安全文化.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地改进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医务人员主动上报的自觉性.针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各个环节的持续循环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药物不良反应漏报及其改进措施将是今后医院做好此项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安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综合医院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调动医务人员主动上报药物不良事件并持续改进,是医院安全文化面临的挑战.方法 通过采用PDCA循环医疗质量的管理方法,制定药物不良反应上报标准,分析我院2005年~2009年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结果 5年来,我院上报各种药物不良反应2 850例次,平均每年570例次,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8%.其中严重药物不良反应43例次,发生率为0.49‰,占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为1.51%.我院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数量和质量上逐年提高,初步形成了用药安全文化.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地改进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医务人员主动上报的自觉性.针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各个环节的持续循环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药物不良反应漏报及其改进措施将是今后医院做好此项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与原因,并给出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上报的8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发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类型.结果:8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差错占30.0%、烫伤占5.0%、坠床/跌倒占15.0%、皮肤损伤占20.0%、液体外渗占20.0%、延误检查占10.0%.护士的工作时间越长、年龄越大、技术职称越高、护士学历越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次数越少(P<0.05).结论:增强儿科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科室定期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和流程执行各项护理工作,以降低科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不良事件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通病区收治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年份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其中常规组患者为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的1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为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155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优异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良事件管理中应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其效果显著,可以考虑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麻醉方式与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60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中30 min、术后60 min生命体征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30 min、术后60 min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效果良好,虽对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该院2019年度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对该院各部门2019年1-12月通过OA信息化平台上报的417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结果: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要是医疗和护理类事件,共占93.52%;不良事件分级主要是Ⅲ级,为320例,占比76.74%;不良事件前10位发生原因总共占85.13%;不良事件上报例数与床位数比值前10位科室的比值均在20%以上,比值低于10%的不达标科室病区共有8个。结论:医疗安全和质量的提高,不仅要进一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更要强化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结合细节管理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11月手术室收治的9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管理,观察组为PDCA循环管理结合细节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与手术室管理质量评分.结果:两组不良事件比较,观察组总发生率为6.52%,对照组总发生...  相似文献   

10.
在医院管理实践中,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PDCA、品管圈、根本原因分析法、追踪方法学等管理工具,加强院科两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完善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促进评审标准落实,持续改进医院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2020,(1):31-33
目的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为医院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笔者拟通过对2015-2019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的177例事件从等级、类型、原因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在非手术室科室101例(57. 06%)、手术室科室45例(25. 42%);从医疗不良事件等级划分,Ⅳ级事件最多,占53. 67%;Ⅲ级事件占43. 50%。医疗不良事件前三位的类型是错误事件、护理相关事件、设备器械使用事件;医疗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临床管理问题和诊疗问题。结论通过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梳理流程、完善制度,提升医疗质量,防范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开始我院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开展持续质量改进,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时间区间,统计2013、2014、2015、2016四年我院医院感染发生率情况,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2013年起,我院医院感染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我院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6%、1.44%、1.60%、1.26%,下降明显,(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升管理水平,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即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对照组(56例)与开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观察组(56例)。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手术室综合评分情况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针对性提高护理水平,加强护理管理,持续改进,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让患者得到满意的护理。  相似文献   

14.
李雪丽  汤盛兴  陈妙琴 《现代医院》2022,(11):1752-1754+1758
目的 探究信息化管理在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信息化管理实施前2020年的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为对照组,信息化管理实施后2021年的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为研究组,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例数、事件处置时效和事件发生率来验证信息化管理的效果。结果 实施信息化管理后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例数有所提高,事件处置时效缩短,事件发生率出现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实现实时收集、动态监控、信息双向互动反馈及统计分析,促进院科联动,有效提升员工主动上报不良事件依从性,及早发现隐患事件,提升事件处置时效,营造医患安全文化环境。而在事件发生率管控方面,有待引进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共促患者安全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根原因分析法对我院3年来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便找出根本原因,确立防范措施。方法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委员会成员进行根原因分析法相关知识的培训,应用该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三年来我院发生的57起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并确立根原因。结果通过采用该方法对3年来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57起中31起是由系统原因造成的,占总数的54.4%;26起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占总数的45.6%。结论应用根原因分析法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改进计划并落实,能有效规避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麻醉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为防治肺部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调查1100例患者,其中89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8.09%;检出革兰阴性菌65株,占73.03%,革兰阳性菌24株,占26.97%;分布最多的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4.72%、肺炎克雷伯菌占16.85%、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73%;肺部感染与麻醉方式、手术持续时间和年龄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患者肺部感染率较高,这与麻醉方式及多项围手术期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次研究分析麻醉复苏室安全隐患,并且寻求预防对策,降低安全隐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6年我院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的护理质量和投诉率,提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寻求预防对策.结果:根据安全隐患,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2016年之后护理安全隐患明显减少,麻醉复苏室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在麻醉复苏室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应当提高防范意识,针对隐患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外科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发生的64例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与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管路滑脱、给药错误、漏执行医嘱;主要原因分别是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安全管理不到位、临床带教工作不严谨。1周之内周三、周四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而在1d之内,A班和N班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鼓励护士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管理者要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麻醉后恢复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查找麻醉后恢复室感染控制持续质量改进需解决的问题并确立改进目标,寻求且落实PACU院内感染控制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建立科级管理小组,健全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医疗物品的消毒管理、污染物品的处置监控及不定时的细菌学监测等。结果每月进行的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细菌培养,均符合院内感染控制要求,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明显提高,理念不断更新,习惯逐步改变。结论对麻醉恢复室感染控制工作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不断发现问题、分析、监控,并对存在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使麻醉恢复室各环节的管理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最大限度地控制了麻醉恢复室的医源性感染,保障了工作人员和手术病人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0.
JCI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基于促进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持续性改进的原则,其中强调对影响患者安全的意外不良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使每个科室成员都能从不良事件中吸取经验,采取预防对策,使风险防御能力得以持续提升,以实现保证患者安全和提升医疗质量为核心的医院管理目标。本文通过探索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高个人、科室防范不良事件的能力,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同时通过推广、扩展至科间、院际的交流,找到危害的根源,累积经验,分析趋势,实现经验分享与交流,更大范围实现患者安全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