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8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主观幸福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和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康复期分裂症病人主观幸福感的不同影响。方法: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查8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主观幸福感,其中利培酮组25例,经典药物组61例,同时经患者自行评定并记录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的药物副作用。结果:利培酮组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分值高于经典药物组。结论: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利培酮可以改善病人的主观幸福感,从而增进生活质量,应作为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内观心理疗法联合利培酮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紫琅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6月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内观心理疗法,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阳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po-sitive symptoms, SAPS)、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 SANS)、个体与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 PSP)、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 WM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29%)与对照组(76.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PS、SAN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PSP、WM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利培酮治疗基础上予内观心理疗法效果显著,可减轻症状,提高记忆力,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观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女性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服药的基础量上给予连续4周,3 h/d的日常内观治疗;对照组患者维持原有药物治疗,观察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100例女性患者,4例脱落,最终研究组49例,对照组47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ANSS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CL-90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ACESⅡ-CV量表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观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和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观幸福感的不同影响。方法 :用总体幸福感量表 (GWB)测查 8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主观幸福感 ,其中利培酮组 2 5例 ,经典药物组 6 1例 ,同时经患者自行评定并记录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的药物副作用。结果 :利培酮组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分值高于经典药物组。结论 :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相比 ,利培酮可以改善病人的主观幸福感 ,从而增进生活质量 ,应作为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69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内观认知治疗组和对照组:内观认知治疗组(n=30)在服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给予连续7d集中内观认知疗法(NaiKan Cognitive Therapy,NCT);对照组(n=32)只给予原有药物治疗,观察1周.在人组时和1周后分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护士观察量表(NOSIE).结果 ①NCT组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总分、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复合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反应缺乏因子分以及偏执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2.672~7.370,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ANSS总分、阴性量表分、复合量表分、反应缺乏因子分、思维障碍因子分均差异有显著性(t'=2.696,P=0.009;t=5.186,P=0.000;t=3.757,P=0.001;t=2.634,P=0.011;t'=2.376,P=0.021);②NCT组患者治疗后NOSIE量表总消极冈素、激惹因子和迟缓因子得分[分别为(10.43±9.24)分,(3.13±0.43)分,(1.07±1.64)分],低于治疗前[分别为(13.87±8.03)分,(8.53±4.98)分,(2.20 ±2.85)分],差异有显著性(t=3.463,P=0.002;t=6.139,P:0.000;t=2.067,P=0.048;).结论 内观认知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康复期精神分症患者精神症状,特别是阴性症状,但需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s of Naikan cognitive therapy on improving clinic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a. Methods The 69 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convalescent clinical state were consecutively recruited.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aikan cognitive therapy ( NCT) group an control group at random and were pretreated with antipsychotic agent therapy. In NCT group,the patients received NCT for successive 7 days. In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only received antipsychotic agent therapy. Pre-and post-treatm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 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 (NOSIE) were administered to all subjects. Results ①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ccurred in PANSS total score, negative symptom score, positive symptom score, compound scale score, general psychopathology score, reaction retardation score and paranoid score in NCT group ( t = 2. 672~7. 370, P < 0. 05). In the post-treatment, PANSS total score, negative symptom score, positive symptom score, compound scale score, reaction retardation score and thought disorder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NCT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 t ' = 2. 696, P = 0. 009; t = 5. 186, P=0.000; t = 3.757, P = 0.001; t = 2.634,P = 0.011; t ' =2.376, P = 0.021). ②A significant decrease occurred in NOSIE total negative score( 10.43 ± 9. 24 vs 13. 87 ± 8. 03, t = 3. 463 , P = 0. 002) , irritation score(3. 13 ±0.43 vs8.53 ±4.98, t = 6. 139, P=0.000) and retardation score(1.07 ± 1.64 vs 2. 20 ±2.85, t = 2.067, P = 0.048) in NCT group. Conclusion NCT can possibly improve part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a to a certain extent,especially negative symptom,but need to further prove the effect of NaiKan cognitive therapy.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100人,非精神病患者家属100人,用总体幸福量表(GWB)测试主观幸福感水平,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总体平均幸福感指数为76.37±11.38,非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总体平均主观幸福感指数为93.57±12.03,对其主观幸福感与身心健康关系在&=0.30水平上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抑郁、焦虑、强迫、其它6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偏低水平,与非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抑郁、焦虑等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等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了内观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NOSIE)、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经内观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NOSIE的社会能力、兴趣分值较对照组明显提升,精神病表现有所下降;SDSS、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内观疗法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7,(1):63-65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组,对照组按照精神分裂症治疗常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内观疗法,治疗6周。在入组时和出组时分别对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防御方式问卷(DS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结果:第6周研究组掩饰型因子分、消极应对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第6周掩饰型因子分、消极应对因子分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第6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内观疗法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社会功能干预效果。方法:收集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5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正常服药+内观认知疗法干预;对照组患者则单独服药。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亲密度、适应性、自尊、自知力、信任与容纳等社会功能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实际适应性、理想适应性、不满意程度、自尊、自知力、信赖他人、容纳与被容纳评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内观认知疗法对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社会功能干预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与其自尊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人幸福感量表和自尊量表对922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大学生自尊水平对其主观幸福感状况的影响。结果:922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最高分为125分,最低分为31分,平均分为(61.7±11.3)。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F=52.286,P〈0.001);决定系数癣=0.289。这表明自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模型能够解释其28.9%的变异量。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但程度不强,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力,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因素较多,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的自尊水平、主观幸福感及其自我和谐状况.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主观幸福感量表(GWB)及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6例强迫症患者(观察组)及5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两组受试者SES的得分、GWB的得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不和谐得分、刻板性得分及灵活性得分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强迫症患者的自尊水平较高,而主观幸福感较低,且自我和谐性差,此为强迫症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干预指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内观疗法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患者情绪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组,每组各128例.对照组按照精神分裂症治疗常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内观疗法,治疗6周.在入组时和出组时分别对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防御方式问卷(DS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结果 第6周研究组HAMD、掩饰型因子分、消极应对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 = 2.37、2.33、2.36,P<0.05);研究组第6周HAMD、掩饰型因子分、消极应对因子分值显著低于第0周 (t = 2.31、2.42、2.47,P<0.05) ;研究组及对照组第6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第0周 (P<0.05).结论 内观疗法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在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利培酮)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内观认知疗法。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简明成套测评量表(BACS)评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SQL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NSS、SQL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观认知疗法用于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效果良好,能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石晓梅  薛芳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5):604-604,606
1对“内观疗法”的认识 内观疗法起源于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末传人中国,目前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也正在逐步推广和开展中。所谓内观,是指观察自身的内心,经过深刻反省加以体察,从而获得拯救的一种治疗方法。开展内观治疗的内容是对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作三方面的情况回顾,即内观的三大核心问题(“所受到的照顾”,“所给予的关心”,“给人添麻烦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社会功能应用效果。方法:以2009年6月-12月间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0名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纽,研究组在服用原有药物基础上给予内观认知治疗4周,在入组时及4周末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tS)、自尊量表(SES)、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信赖他人量表、容纳他人量表评估。结果:89例进入结果分析,其中研究组40例,对照纽49例;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生活质量总分(t=10.00)、心理社会因子(t=7.79)、精力,动机因子(t=5.61)、症状/副反应(t=3.46)、自尊量表(t=3.65)、实际亲密度(t=9.02)、实际适应性(t=4.49)、理想适应性(t=2.80)、信赖他人评分(t=7.80)、容纳他人(t=-3.20)与被他人容纳评分(t=-6.48)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SQLS总分(t=-4.63)、SES(t=2.80)、实际亲密度(t=5.91)、实际适应性(t=2.96)、理想适应性(t=3.28)、信赖他人评分(t-6.99)、容纳他人(t=3.43)及被他人容纳评分(£=2.78)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药物合并内观认知疗法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自尊水平、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及对他人容纳度均有显著改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信心心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的影响。方法:将70例18~55岁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自信心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周进行两次自信心训练,持续5周,共10次;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干预前后两组分别进行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评定,了解患者自尊水平改善状况。结果:入组时两组SES评定无差异(t=-0.69,P=0.81),干预前后SES评分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P=0.00),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67)。两组干预前、后SE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2)。结论:自信心心理训练可以提升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格特质、自尊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自尊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573名中学生进行测量,应用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索其内在逻辑关系。结果人格特质的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维度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既可产生直接影响,效应系数分别为-0.11、-0.29和0.18;也可以通过自尊产生间接影响,效应系数分别为-0.09、-0.27和0.14。结论人格特质是影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自尊能够正向预测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并在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郑娟  赵黎萍  张展星 《海南医学》2020,31(17):2199-2202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74例处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内观认知疗法干预,治疗6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和一个疗程结束后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信赖他人量表(Rosenberg)、容纳他人量表(AO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症状/副反应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社会[(26.98±3.87)分vs (29.08±3.91)分]、精力/动机[(16.56±2.04)分vs (17.68±1.98)分]、症状/副反应[(16.36±1.92)分vs (18.21±2.35)分]、总分[(59.90±6.78)分vs (64.97±7.21)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师贫困生自尊、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关系.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快乐感量表对218名贫困生和216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 (1)高师贫困生的自尊、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27.56±4.13)分,(29.53±4.17)分,t =4.940,P <0.01;(15.53±5.10)分,(17.92±5.24)分,t =4.811,P <0.01;(23.96±5.97)分,(25.14±6.01)分, t =2.043,P <0.05],负性情感差异无显著性.(2)高师贫困生自尊、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差异,生活满意度年级差异有显著性,大一学生的生活满意度[(16.64±5.37)分]显著高于大二[(14.81±4.55)分]和大三学生[(14.76±5.09)分](F =3.547,P <0.05).(3)高师贫困生自尊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r =0.448,r =0.449,P <0.01),自尊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r =-0.514,P <0.01).自尊水平越高,幸福感越强.结论 贫困生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对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团体心理治疗的方法对其中16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用自尊量表(SES)进行测量,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周后干预组患者的SES得分(23.11±3.32)高于对照组(21.21±3.9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较,有助于消除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卑心理,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