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泉州市白内障复明手术人工晶体度数配置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的人工晶体(IOL)置入情况,从而优化人工晶体配置.方法 统计2012~2013年在福建省泉州市进行的2692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记录人工晶体置入前度数测量值、术中置入度数和患者置入后1 d的5 m远视力,计算置入人工晶体与测量值的差值,置入后1d的视力与术前视力的差值.分析人工晶体度数的分布状态,植入人工晶体度数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及其对术后术前视力差值的影响.结果 白内障复明手术人工晶体测量值的分布状态:最小值-9 D,最大值34.5 D.<10 D频率为0.6%;10 D≤IOL<15 D频率为2.4%;15 D≤IOL<18 D频率为3.2%;18 D≤IOL<20 D频率为15.1%;20 D≤人工晶体度数<22 D频率为41.3%;22 D≤IOL<24 D频率为30.6%;24 D≤IOL<26 D频率为6.2%;26 D≤IOL≤34.5 D频率为0.6%.其中以21.0 D,20.0 D和22.0 D最多,频率分别为12.5%,11.6%,和10.7%.术中置入人工晶体度数与置入前测量值的差值完全符合(差值为0)者2340例,占87%,术后视力平均提高4.342行;0.5 D≤相差值≤2.0 D者300例,占11%,术后视力平均提高3.125行,>2.0 D者52例,占2%,术后视力平均提高2.010行.结论 人工晶体植入度数的准确性影响白内障术后的恢复视力.在泉州市白内障复明手术中人工晶体总量及常用度数晶体量的配置基本合理,但大部分≤10 D及≥27 D的人工晶体缺如,应根据人工晶体测量度数的频数分布进一步改善人工晶体的配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阿斯匹林对平阳霉素诱导培养兔晶体白内障形成的抑制作用 ,研究阿斯匹林对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兔晶体体外培养方法 ,观察阿斯匹林对不同培养时间 (2 4h ,4 8h ,72h ,96h)平阳霉素诱导兔晶体混浊形成的影响。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 P染色检测不同培养时间 (12h ,2 4h ,36h)晶体上皮细胞Bcl 2表达的情况。结果 :阿斯匹林可延缓和减轻平阳霉素诱导的兔晶体混浊的形成。培养 2 4h透射电镜下平阳霉素组和平阳霉素 +阿斯匹林组均检测到凋亡细胞。阿斯匹林 +平阳霉素组和平阳霉素组Bcl- 2染色的积分光密度在 12h分别为 2 5 1.0 1± 75 .2 7和 12 2 .2 3± 4 0 .74 (P <0 .0 5 ) ,在 2 4h分别为 178.6 3± 16 .84和 96 .15± 15 .76 (P <0 .0 5 ) ,在 36h分别为 114 .14± 2 9.86和 6 4 .71± 15 .5 3(P <0 .0 5 )。结论 :阿斯匹林可抑制平阳霉素诱发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凋亡 ,延缓和减轻平阳霉素诱导的兔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体外晶体培养诱导兔白内障模型是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晶体脱位原因及手术方式.方法 依据34例(34眼)人工晶体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对人工晶体脱位原因进行分析,采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取出、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并联合玻璃体视网膜等进行手术.结果 人工晶体脱位的主要原因是悬韧带断裂,且玻切术后患者易发生人工晶体脱位;28眼人工晶体稳定固定,2眼轻度偏位,4眼未植入人工晶体,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或保持不变.结论 人工晶体脱位的主要原因是悬韧带断裂,且玻切术后患者易发生人工晶体脱位,人工晶体脱位患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或联合手术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家兔晶体后囊膜细胞在柔红霉素作用下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 :家兔 2 0只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实验组术前于晶体前囊下注入 8mg·L-1柔红霉素 0 .2mL ,对照组同量乳酸林格液 ,作用 5min .术后 7,14和 2 8d处死家兔 ,18只眼球行后囊膜、角膜、虹膜睫状体显微镜观察 .2只行后囊膜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7d时两组后囊晶体上皮细胞增殖 ,14d时实验组后囊膜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降低 (7.6± 2 .8,12 .8± 4 .8,P =0 .0 39) ,2 8d时实验组后囊膜细胞退变 ,密度进一步降低 (3.5± 0 .9,9.3± 1.3,P =0 .0 0 1) .电镜下对照组细胞结构完整 ;实验组细胞退变 ,核质溶解 .结论 :柔红霉素在 8mg·L-1剂量下 ,采用术前晶体前囊下注入的方法 ,短期内能够抑制家兔晶体后囊膜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曹征  陈硕  叶锦华 《微创医学》2002,21(2):160-161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外伤性白内障因后囊破裂不能按常规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而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23例人工晶体位置正常,2例人工晶体轻度倾斜;5例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经散瞳、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后逐渐吸收,术后视力达0.2~0.6.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因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外伤眼行玻璃体和晶体切除手术后二期推注式人工晶体缝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对8例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的无晶体眼行二期推注式人工晶体缝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结果 巩膜隧道切口确保了二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过程平稳;全部(100%)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采用自闭性的角、巩膜隧道切口对玻璃切除术后的无晶体眼行二期推注式人工晶体缝线内固定术,手术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自组装寡肽分子T2在凝胶载体中对牙釉柱晶体结构进行体外模拟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在自组装寡肽分子作用下凝胶载体中磷酸钙沉淀的形貌,并利用电子衍射分析沉淀的晶体结构,与牙釉质中的晶体进行对比.结果:在自组装寡肽影响下:(1)凝胶载体中先形成片状及针状的磷酸八钙晶体.2~4周后片状和针状的磷酸八钙晶体逐渐转变为棒状的羟基磷灰石晶体;(2)棒状羟基磷灰石晶体可以排列或生长为束状,与人牙釉柱中的晶体在形态和尺寸上相似;(3)棒状羟基磷灰石晶体具有多晶结构,而人牙釉质中晶体更多为单晶结构.结论:自组装寡肽分子在凝胶系统中,调控了羟基磷灰石晶体的成核速度、晶粒大小和晶体形态.自组装寡肽分子T2可以初步实现牙釉柱晶体形成的体外模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有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近视度数在-10~-22 D的18眼行有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前后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镜、透明晶体情况,并对上述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18眼均成功植入人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裸眼视力术前0 01~0 1,术后一天83 33%≥0 4,50 00%≥0.6,术后1年88 88%≥0 4,77.77%≥0 6.术前眼压(12 68±0 46)mmHg; 术后眼压(13 59±0 81)mmHg,无显著性差异.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 381±289)个/mm2;术后:(3 107±278)个/mm2,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硅凝胶、水凝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三种人工晶体细菌粘附性研究 ,探讨人工晶体细菌粘附机理 ,指导临床正确选择人工晶体。方法 :用电镜观察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三种人工晶体表面细菌粘附情况并计数。结果 :硅凝胶的细菌粘附数最多、水凝胶次之、PMMA最少(P<0 .0 1)。绿脓杆菌粘附数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P<0 .0 1)。结论 :选择 PMMA人工晶体可减少人工晶体术后眼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彩色高频超声在白内障人工晶体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运用彩色高频超声指导人工晶体移植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0只白内障患眼人工晶体移植术前进行超声检查、测量、推算屈光度 ,指导选择人工晶体 ,并与 30只人工晶体移植术前未经彩超检查的患眼进行术后对照。结果 前组术后视力恢复 >0 .5者占 77% ,后组术后视力恢复 >0 .5者占 33% ,前组明显优于后组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彩色高频超声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人工晶体移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立体视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立体视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3 0名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裸眼视力≥ 0 .5患者进行立体视锐度、抑制暗点、双眼屈光度差和视像不等的检查。结果该组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立体视锐度为 40 7.67″± 3 90 .19″,双眼屈光度差为 1.5 3 D± 1.96D,视像不等为 3 .93 %± 3 .5 1% ,抑制暗点为 3 .17°± 1.98°。立体视锐度与双眼屈光度差或视像不等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立体视锐度与抑制暗点呈正相关。结论 人工晶体植入可较大程度减小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的双眼屈光度差、视像不等 ,从而减轻对立体视觉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温·冷·温灌注技术在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价值。方法 应用温血停跳液诱停 ,终末再灌技术及传统 4℃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技术进行瓣膜置换术各 18例 ,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温血停跳组自动复跳率 88.9%,冷晶体组 3 3 %(P <0 .0 0 1)。围手术期正性肌力药 (多巴胺 )用量 (P <0 .0 0 1)。术后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 (P <0 .0 5 )。温血组明显少于冷晶体组 ,监测cTn -I变化 ,温血组少于冷晶体组 (P <0 .0 0 1)。结论 温血停跳组诱停及终末再灌技术较冷晶体灌注有更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草酸钙晶体黏附肾小管上皮引起紧密连接(TJs)损伤与TRPV5变化的调节机制.方法 利用一水草酸钙晶体(COM)暴露犬肾小管上皮细胞(MDCK)及TRPV5稳定过表达HEK-293细胞,2 mmol/L EGTA处理构建细胞TJs损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荧光免疫、偏光显微镜等手段,分别检测TJs主要结构蛋白、Na+-K+-ATPase、TRPV5、晶体黏附量等指标,评估草酸钙晶体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TJs损伤及TRPV5表达的变化.结果 COM呈下调MDCK细胞TJs蛋白Occludin和ZO-1表达水平(P<0.01).TJs损害后,COM黏附增加(P<0.05);Na+-K+-ATPase介导TJs修复,在1 min时表达最强,随着TJs修复完成而逐步减弱,晶体黏附力也逐渐减弱(P<0.01).COM与TRPV5稳转HEK-293细胞株共培养,下调TRPV5总蛋白及膜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草酸钙晶体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的TJs受损,促进草酸钙晶体黏附;细胞极性破坏,TRPV5膜蛋白转运失调,最终引起TRPV5膜蛋白表达减少.尿钙增加,负反馈激发Na+-K+-ATPase表达使TJs进入修复环节;随着TJs的自我修复,草酸钙晶体黏附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判断超声乳化及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程度.方法:将30只青紫蓝家兔随机分3组,即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组、晶状体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和正常对照组.于术后1、3、7、14和28 d抽取房水;测定钙离子、IL-8.在术后第28天,取出植入的人工晶体,HE染色后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手术两组术后房水中IL-8含量在1、3、7和14 d均升高(P<0.05),在术后第3天达到高峰(P<0.01),28 d恢复正常(P>0.05);但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组房水中IL-8含量在术后第1、3和7天明显低于晶状体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手术两组房水中钙离子浓度在1、3、7 d均降低(P<0.05),在术后第3天钙离子浓度最低(P<0.01),28 d基本恢复正常(P>0.05);钙离子浓度在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组与晶状体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28天植入晶体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晶体表面附着一些吞噬细胞;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组比晶状体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吞噬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IL-8、Ca2+参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症反应;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炎症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5.
钟凌  刘盛春  潘丽梅 《四川医学》2013,(9):1371-137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外伤性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9月~2012年7月住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的眼球挫伤晶体脱位病例17例(17只眼).观察其术前,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 15只眼(88.24%)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术前提高1行及以上;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眼压均正常;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手术前平均减少4.57%.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外伤性晶体脱位能够较大程度降低手术源性角膜内皮损伤,同时获得一个较为良好的术后视力与满意的眼压.  相似文献   

16.
佳乐施预充维持体外循环期间胶体渗透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临床资料  1999- 0 4 / 1999- 12我们对 90例患者采用不同的预充方法进行了比较 ,单纯晶体预充 (30例 )、晶体 +佳乐施 (30例 )和晶体 +白蛋白 (30例 ) ,3组患者在病种、例数、体质量上基本相同 .各组病种包括室缺 5例 ,法四 10例 ,单瓣置换 10例 ,双瓣置换 5例 ,体质量 15~ 78(平均 5 4± 12 ) kg.转流时间 :单纯晶体组 4 0~ 14 0 (平均 6 4± 18) m in;晶体 +佳乐施组 37~ 12 9(平均 5 8± 19) min;晶体 +白蛋白组 4 1~ 135(平均 6 0± 15 )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 :2 0~ 75 (平均 4 9± 16 ) min,2 5~ 5 0 (平均 4 8± 11) …  相似文献   

17.
汪丹 《重庆医学》2004,33(7):1087-1088
目的探讨表麻下经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各类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A组:经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传统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组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组.结论表麻下经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该手术不适宜于大核、硬核白内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肝素对表皮葡萄球菌 (表葡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和绿脓杆菌在不同材质人工晶体表面粘附的影响。方法 :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人工晶体、聚丙烯酸甲酯 (ACRY)人工晶体、水凝胶 (HEMA)人工晶体和硅胶(SI)人工晶体各六枚 ,分别置入菌液 (NS组 ,不含肝素 )和肝素菌液 (肝素组 ,含肝素 2 0 0 0IU/ml)中。 37℃ ,1小时后取出 ,分别进行细菌培养 ,定量计数 ,经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NS组相比 ,肝素对PMMA人工晶体表面细菌的粘附有明显减少 (P <0 .0 1) ;对ACRY表面细菌减少的程度随菌种的不同而不同 (P值均 <0 .0 5 ) ;对HEMA表面粘附的表皮菌和绿脓杆菌均明显减少 (P <0 .0 1) ;对SI人工晶体表面细菌的粘附择则有非常显著的减少 (P <0 .0 1)。结论 :肝素能显著减少表葡菌、金葡菌和绿脓杆菌在PMMA、ACRY、HEMA和SI四种人工晶体表面的粘附 ,为预防和减少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文收集1990~1994年,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出现不同意外情况均行前房留气处理的29例29眼病例,观察空气在眼内的变化及对术后疗效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9例29眼为白内障患者,均行晶体现代囊外摘除及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男21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百力特或狄奥宁滴眼 ,比较其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体前膜的疗效。方法 :2 4只成年纯系新西兰白兔的 4 8只眼 ,随机分为 3组 :百力特治疗组 (A组 ) ,狄奥宁治疗组 (B组 ) ,空白对照组 (C组 )。 4 8只兔眼均行晶体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 1,3,5 ,7,14 ,2 1及 30d定量动态观察人工晶体前膜的情况。结果 :A组的前膜低于B ,C组 (P >0 .0 5 ) ;B组前膜低于C组 (P >0 .0 5 )。结论 :百力特与狄奥宁滴眼均能有效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体前膜 ,百力特的疗效优于狄奥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