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汉忠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5):391-391,I0012
患者女性,56岁。右下腹包块6年,左下腹胀半年入院。妇科检查:外阴婚产型,阴道畅,宫颈滑,子宫后位,稍小于正常,质较硬,右附件可触及约6cm×5cm×5cm大小包块,表面光滑。病理检查巨检:切面灰黄色,部分多囊性,部分实性;囊壁厚约1cm,实性区域质脆。镜检:肿瘤由岛状类癌及甲状腺组织组成,类癌成分与甲状腺成分混杂,类癌成分呈小梁状侵入甲状腺肿组织(图1),癌细胞呈实体巢状排列,可见一些管腔和菊形团样结构,癌细胞小而规则,呈多角形,胞质含嗜酸性颗粒,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大小相仿,核分裂很少见(图2)。免疫组化:NSE(+)。病理诊断:卵巢甲状腺肿…  相似文献   

2.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 2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进行病理分析 ,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主要由类癌和甲状腺肿两种成分构成。免疫组化 :类癌细胞CgA、Syn( ) ,Tg和降钙素 (CT) (- )。结论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生殖细胞肿瘤 ,伴有甲状腺滤泡分化  相似文献   

3.
卵巢甲状腺肿癌变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 ,39岁。腹胀不适 2周。查体 :甲状腺未见明显增大。妇科检查 :左附件触及一拳头大、形状不规则包块。B超示左附件混合性包块 ,右卵巢增大 ,大量腹水。肿瘤标记物CA 12 5 30 8 14u/ml(正常 <35u/ml) ,CA5 0、CEA和CA199均正常。术前诊断 :卵巢癌。后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灰黄色腹水 30 0 0ml,左卵巢 8cm× 7cm× 7cm大 ,表面光滑 ,右卵巢 4cm× 3cm× 3cm ,行左附件切除 +右卵巢肿瘤剥离术。术中冷冻报告 :左卵巢恶性卵巢甲状腺肿 ,右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腹水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即行全子宫切除 +部分大网膜切除 +盆腔…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2岁.因超声体检发现卵巢囊肿6个月入院.术前妇科检查:左侧附件区触及大小4.0 cm×6.0 cm包块,无压痛,右侧附件区未触及包块,无压痛.术前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大小5.2 cm×4.8 cm×4.8 cm,子宫内膜厚1.0 cm,肌层回声欠均匀.前壁宫底部可见大小0.9 cm×0.6 cm和0.7 cm×0.5 cm低回声结节.宫内O型节育器回声、位置正常.宫颈内可见多个囊性无回声区,其中一个大小0.5 cm×0.8 cm.右侧卵巢大小正常,左侧卵巢内可见大小5.7 cm×4.2 cm囊实性团块(图1),囊内充满细小点状回声,实质部分内见条点状血流信号,盆腔无液性无回声区.超声诊断:(1)左卵巢囊实性团块.(2)子宫多发小肌瘤.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性,58岁。体检发现左附件包块2个月,左下腹间歇性疼痛3天。查体:腹部左侧附件区触及鸡蛋大包块,轻压痛,无反跳痛。B超示左侧附件区囊性肿物,大小7cm×6.3cm×5.7cm。实验室检查:血CEA6.97ng/ml(正常0~4.6),CA12511.79(正常0~35)U/ml。行全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类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张掖市人民医院1999年至2009年3例卵巢原发性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及免疫表型结果 ,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巨检肿物均有完整包膜,2例为实性,1例为囊实性,镜检细胞多有不同排列方式,容易与其他类型的肿瘤混淆。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常表达CD56、突触素(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蛋白(CgA),细胞角蛋白(CK)常呈不稳定性表达。结论卵巢原发性类癌发病率极低,临床上常无症状,其恶性程度低,预后好。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卵巢的占位性病变,确诊需要病理学诊断,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follicular adenoma,FA)、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的超声特征,以提高超声对FTC的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相似文献   

8.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恶变率较低,卵巢甲状腺肿,为一种高度特异性畸胎瘤,恶变率更低,现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畸胎瘤伴继发甲状腺滤泡癌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卵巢甲状腺肿是一种单胚层高度特殊化的畸形瘤,在临床病理检查中并不少见,但卵巢甲状腺肿伴乳头状癌则很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4岁.月经经期延长3个月.彩超提示右侧附件包块.患者无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颈部未触及甲状腺肿大. 1.2 方法 标本经4%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SP法.所用抗体包括TG、CK19、galectin-3、CA125、CDll7、Oct3/4和Ki-67,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0.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生殖细胞肿瘤。根据WHO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甲状腺肿类癌(strumal carcinoid)属于单胚层或高度特异型畸胎瘤,兼有甲状腺肿的形态特征和类癌的神经内分泌特征。我科1996年8月-2006年1月,共收治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患者5例,总结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 ,4 4岁。因下腹痛两天 ,加重一天急诊入院。妇科检查 :子宫正常 ,脐下可触及一 1 0 cm× 9cm× 8cm的包块。活动 ,触之不清 ,压痛。以卵巢囊肿蒂扭转 ,接收住院。B超检查所见 :膀胱适度充盈 ,子宫大小、回声未见异常 ,于子宫右上方可见大小为1 3.8cm× 7.5 cm的椭圆形囊性包块 (图 1 ) ,壁尚光滑 ,囊内见少许分隔细光带 ,光带上还可见约 1 .7cm× 1 .5 cm团状不均匀高回声 (图 2 ) ,子宫直肠陷窝可探及少量积液。超声提示 :右侧卵巢囊肿 (多为囊腺瘤 )。手术中所见 :盆腔少量淡黄色积液 ,子宫正常大小 ,右侧卵巢增大 ,为 1 5 cm×…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8岁,反复小腹疼痛2个月,加重2次,伴午后低热。近日加剧疼痛,急诊入院。妊娠史孕2产1,人工流产1次。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未见异常;子宫正常大小,右侧可扪及肿块6cm×6 cm×4cm,略有压痛。B超示:右侧卵巢包块5.4cm×4.5cm,诊断为右侧卵巢炎性包块。盆腔CT示:右侧卵巢囊实性肿块。  相似文献   

13.
14.
患者女性,26岁。因腹胀伴左下腹痛1月余入院。既往有7年余甲状腺功能亢进,口服“他巴唑”5年,进行I131治疗,现已停药。外院B超示左附件占位,大小9.5cm&#215;5.6cm。妇科检查:宫旁、子宫上方扪及8~9cm大小肿物,活动度可。实验室检查:CA-12570.71U/ml(参考值〈35U/ml),β-HCG、T3、T4和TSH均正常。行剖腹探查术及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左卵巢囊实性肿物9cm&#215;7cm&#215;6cm大小,分叶状。冷冻送检。  相似文献   

15.
例1:女性,66岁。十一年前出现腹部胀大且进行性加重,偶有气急,但无腹痛、发热、乏力、消瘦及尿量异常。曾多次就诊并住院。早年疑为“肝硬化并腹水”,给予利尿、护肝等治疗无效,且多次检查肝功能均正常,腹水李凡他试验阴性。七年前外院因腹水原因待查行剖腹术,仅放出大量淡黄色微混液体,无其它异常发现。此后腹部又渐进性胀大,并出现脐膨出,又被传染科医生怀疑为结核性腹水,住院行抗结核治疗亦无效。三个月前就诊于妇科,B超发现右卵巢有一肿物,遂于1985年10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59岁,体检发现盆腔肿物20天入院。患者自然绝经11年,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无恶性、呕吐,近半年偶感下腹胀痛,无阴道流血。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子宫不大,右侧附件区可触及一约5 cm×4 cm大小包块,有轻度压痛,活动度差。盆腔彩超:右附件区可见囊实性占位,大小44 mm×28 mm×26 mm。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肿瘤标记物(SCC、CA19-9、CA125、CEA、AFP、β-HCG)、肝功、肾功、甲功等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颈部、腹部超声或胸部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行腹腔镜下双附件切除术。切除标本经4%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μm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患者术后未进行其它治疗,门诊随访观察9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1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病例的诊治过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物主要由类癌、甲状腺滤泡及少许鳞形上皮组成.免疫组化示类癌细胞NSE(+)、Syn(+)、CgA(弱+);滤泡上皮细胞Tg(+).结论:卵巢甲状腺肿类癌起源于内胚层,低度恶性,诊断主要依赖病理和免疫组化,需要与颗粒细胞瘤、卵巢恶性甲状腺肿、卵巢类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类癌(primary ovarian carcinoid tumours,POCT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技术,对11例POCTs患者进行临床病理检查分析。结果:11例POCTs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54岁,临床表现均为下腹部疼痛,组织学上呈岛状、梁状生长或伴有甲状腺肿成分。免疫组化示癌细胞突触素(Syn)、嗜铬素A(Cg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阳性、甲状腺球蛋白(TG)和抑制素α(α-inhibin)阴性、超微结构显示癌细胞胞质内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11例中1例患者伴有类癌综合征,表现为面部潮红、慢性腹泻;1例伴成熟性囊性畸胎瘤。11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1%。结论:POCTs是一种少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形态上应与卵巢转移性类癌、粒层细胞瘤及Sertoli-Leydig细胞瘤等鉴别,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有助于其确诊。  相似文献   

20.
卵巢甲状腺肿是一种单胚层高度特异的成熟型卵巢畸胎瘤,据文献报道该肿瘤的发病率差异较大,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且术前往往不能确诊,究竟采取何种治疗方案最为适宜尚无定论。作者就7例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