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目的:检测HIN-1(high in normal-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甲基化情况,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73例非小细胞肺癌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HIN-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分析HIN-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HIN-1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为68.49%,而正常对照组中未检出HIN-1基因的甲基化,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HIN-1基因甲基化情况与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分级及患者的预后相关(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HIN-1基因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检出率较高,其启动子高甲基化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启动子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的方法,对42例健康人和61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外周血中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42例健康人的血浆中均未检出DAPK基因的甲基化,而61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中,18例检测到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x^2=15.018,P〈0.05)。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但与病人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x^2=4.961、9.678,P〈0.05)。结论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相关性,有可能作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分期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KRAS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的耐药。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检测KRAS基因的可行性,以及对EGFR-TKIs治疗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120例NSCLC患者外周血标本和97例肿瘤组织标本KRAS基因突变情况,其中70例外周血标本和肿瘤组织相匹配。全组共55例接受EGFR-TKIs治疗,52例可评价疗效。比较外周血和组织标本突变一致性,分析KRAS基因突变和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外周血标本中检测出14例突变(11.7%),组织中11例(11.3%),两种标本一致性为75.0%。接受EGFR-TKIs治疗患者中,外周血标本35例,其中检测KRAS突变者2例,疗效评价均为疾病进展(PD);未突变者33例,客观缓解率(ORR)27.3%,疾病控制率(DCR)57.6%。组织标本45例,其中检测KRAS突变者4例,疗效评价均为PD;未突变者41例,ORR26.8%,DCR56.1%。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一致性较高,组织中检测KRAS基因突变和EGFR-TKIs...  相似文献   

4.
郭秀娟  沈莉 《临床荟萃》2008,23(15):1067-1070
目的 评价痰液标本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联合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 21-1)和癌抗原15-3(CA15-3)的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100例NSCLC患者痰液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联合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YFRA21-1和CA15-3的水平,评价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N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 NSCLC患者痰液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为61.0%;NZCLC患者血清中CYFRA21-1和CA15-3的实验敏感度分别为58.0%和38.0%;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NSCLC的检出率,敏感度79.0%,明显高于各种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结论 痰液标本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联合血清中CYFRA21-1和CA15-3的检测可明显提高NSCLC的检出率,为早期诊断NSCLC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ucin-1(MUC1)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MUC1 mRNA在NSCLC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结果NSCLC病人外周血中MUC1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t=2.01,P〈0.05);鳞癌与腺癌病人MUC1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NSCLC病人外周血中MUC1 mRNA表达与NSCLC的病理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F=25.62、34.61,t=2.05,P〈0.05)。结论NSCLC病人外周血中MUC1 mRNA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对判断NSCLC恶性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1000万例,死亡620万例,其中肺癌新发病例123.9万例,占13.92%,死亡110万例。由于肺癌患者不能在早期及时诊断出来而使肺癌的病死率进一步上升。因此,肺癌的及时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聚合(POLY)实验室的黏多糖抗原试剂对某一种硫酸黏多糖有特异性识别功能,如果患者血清中含有一定量的这种特异性肺癌抗原就会被检测出来,从而为肺癌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中p16基因甲基化的表达,分析p16基因甲基化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1例经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在术中提取新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冷冻保存,提取DNA后经重亚硫酸盐修饰,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组织中出现p16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分别为11.48%(7/61)和1.64%(1/61)(P>0.05)。不同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及吸烟指数间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p16基因甲基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贫血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分期、治疗方法、体重是否减轻、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共20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WHO 1997的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标准,以SPSS10.0软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贫血发生相关因素.结果:发生贫血患者共72例,未发生贫血患者共132例,贫血发生率为3513%(72/204).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60岁或<60岁)、是否放疗的贫血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分期贫血发生率之间有统计学的明显差异(P<0.05);手术患者较未手术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增加(P<0.05);体重减轻患者、CRP≥10 mg/dL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均较相应对照组增加(P<0.05).进入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的因素为分期、手术、CRP.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贫血与分期、手术、体重减轻、感染性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细胞外游离 LUNX mRNA,探讨其在 NSCLC 辅助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NSCLC患者65例,将体检正常的5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外周血游离LUNX mRNA,评价该指标对NSCLC辅助诊断的价值。结果65例肺癌患者38例外周血游离LUNX mRNA 检出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分化以及晚期肺癌患者该基因检出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及早期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UNX mRNA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类型、发生部位及患者吸烟与否无关。结论外周血游离LUNX mRNA检测对NSCLC具有特异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其对NSCLC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术前血清SCC水平与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最大径、肿瘤分期、肿瘤类型、淋巴结转移、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的关系,研究血清SCC水平与NSCLC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清SCC异常组患者中男性居多,肿瘤最大径更大、有吸烟史居多、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P均0.05),与术前血清Cyfra21-1、CA125水平存在弱的相关性(r分别为0.128,0.173,P0.05)。SCC异常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50.0%,明显低于SCC正常组患者的72.3%(χ2=6.725,P0.05)。结论血清SCC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关;SCC是影响NSCLC预后的潜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CT影像学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接受胸部增强CT检查的101例周围型NSCLC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由2名医师盲法阅读术前CT资料,记录肿瘤的位置、大小、密度、增强CT值、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情况,纵隔淋巴结是否显示及显示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及边界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进行筛选.结果 纵隔淋巴结大小、边界、肿瘤大小、位置、密度、胸膜凹陷及肿瘤病理类型是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不仅与淋巴结大小相关,还与淋巴结边界、肺癌的大小、密度、位置及胸膜凹陷等多种CT表现相关,综合分析多种因素有助于提高CT诊断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定义的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性肺炎( RP)的相关性。方法入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NSCLC患者67例。在三维放疗计划系统中勾画每一位患者的双侧肺(BV)、患侧肺(IV)、健侧肺(CV)和功能肺(FV),分别作为计划评估的独立危及器官。依据DVH曲线,回顾性分析BV、IV、CV和FV接受5~60 Gy的相对肺体积(记为Vx,x=5,10,15?60)与≥2级RP(CTCAE 3.0)的相关性。结果 BV5~30、IV5~15、CV5~20和FV5~20在RP组和No-RP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上述参数均与RP的发生风险相关(P<0.05),且各参数间存在显著共线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证实BV5~25、IV5~15、CV5~20和FV5~20能够预测RP的发生风险,其曲线下面积范围相应分别为0.70~0.84、0.74~0.77、0.70~0.81和0.74~0.82。结论不同定义的肺DVH曲线前半部分参数均与≥2级RP的发生风险相关,各参数预测RP的ROC曲线下面积相近,约0.7~0.8。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及其编码基因(IL-1RN)多态性及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探讨IL-1Ra应用于临床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CR技术对9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130例健康对照的IL-1RN 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ELISA方法对9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1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CYFRA21-1、CEA、SCC以及IL-1Ra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对其中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及周边正常肺组织中 IL-1Ra 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IL-1RN*2在鳞癌患者与腺癌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中IL-1Ra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IL-1Ra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1)。其中,鳞癌患者组织中IL-1Ra含量为(302700±41250)pg/g,血清中IL-1Ra含量为(488.9±62.2)pg/ml。鳞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IL-1Ra含量显著高于腺癌(P<0.01)。IL-1Ra 与 CEA、SCC 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接近。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其是鳞癌患者IL-1Ra浓度显著增高,提示IL-1Ra有可能作为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鳞癌临床诊断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靶向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通过竞争性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导的自身磷酸化、调控细胞周期、阻碍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以及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起到放疗增敏的效果,同时不增加毒副反应的发生。目前放疗联合EGFR-TKI药物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转移灶的临床应用中已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优势,有望成为EGFR突变的NSCLC优势人群另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制芳香口罩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自制的芳香口罩治疗。采用中文版恶心呕吐干呕症状评估量表(INVR)、简明疼痛量表(BPI)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疼痛指标。结果化疗第3天,试验组患者恶心呕吐总分(11.00±5.46)分,平均疼痛得分(1.63±1.14)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35、-4.781;P<0.01)。结论自制芳香口罩疗法可以缓解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6.
钟声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940-943
目的:研究CC10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并观察其与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C10蛋白在43例NSCLC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石蜡标本中的表达,并借助HPIAS-1000图像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应用TUNEL技术检测43例NSCLC中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CC10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率为46.5%(20/43),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的85.0%(P〈0.01);CC10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CC10蛋白阳性的肺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为(5.585±1.7822)%,CC10蛋白阴性的肺癌组织为(2.856±1.3990)%,差异有显著性,癌细胞AI与NSCLC中CC10蛋白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s=-0.0211,P〈0.05)。结论:CC10蛋白的表达下调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NSCLC细胞的凋亡与CC10蛋白的表达下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PET/CT显像中非增强CT对FDG摄取阴性病灶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2006年5~12月期间在本中心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具有病理结果的11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记录FDG低,无摄取病灶即FDG摄取阴性病灶,根据Ford研究中的标准,分为有显著价值组、有部分价值组及无显著价值组3种。结果:11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55.5%(66/119)为初次分期,44.5%(53/119)为治疗后再分期或疗效评价。283个FDG摄取阴性的异常病灶主要分布在头颈部(n=40)、胸部(n=97)、腹部和盆腔(n=128)、骨骼(n=18)。其中显著价值组n=9(3%)、部分价值组n=121(43%)、无显著价值组n=153(54%)。本次研究中检出9个有显著价值异常病灶,包插转移性肺结节4个、成骨性转移病灶1个、脑转移病灶1个、肝血管瘤1个和肾脏占位2个。结论:PET/CT中非增强CT扫描不仅可进行衰减校正和解剖定位,而且低剂量CT还可以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FDG摄取阴性的异常病灶中仅少数病灶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上需要进一步处理;诊断性CT无疑可得到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157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晚期NSCLC 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6 年1 月至2008 年1 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就诊的晚期NSCLC 患者纳入研究,分析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步骤:(1)统计一线治疗(化疗和靶向)的疾病进展时间(TTP),以性别、龄、卡氏评分、病理类型作为变量,探讨各变量对近期疗效的影响;(2)入组患者以生存期(OS)分成3 组,A 组OS <12 个月,组12 个月<OS <24 个月,C 组OS >24 个月.分别以性别、年龄、卡氏评分、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有无恶性胸腔积液、转移位数目、是否综合治疗为变量进行分层分析,探讨各变量对远期疗效的影响.结果 157 例患者,女53 例(33.8%),男104(66.2%);鳞癌46 例(29.3%),腺癌99 例(63.1%),其他病理类型12 例(7.6%);Ⅲb 期60 例(38.2%),Ⅳ期97(61.8%).一线化疗中位TTP 4 个月,一线靶向中位TTP 4 个月.中位OS 13 个月,12 个月生存率58.0%,24 个月生存25.5%.卡氏评分是一线化疗TTP 的影响因素,卡氏评分≥70 分的患者TTP 较长,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变量均未能影TTP.一线靶向治疗和一线化疗的近期疗效相近.性别、年龄和卡氏评分均是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年轻、女性、卡氏评分≥70 分的患者12 个月生存率及24 个月生存率较老年、男性、卡氏评分<70 分的患者高.病理类型和转移部位数目对OS 的响无统计学意义;Ⅲb 期和Ⅳ期在OS 是否大于12 个月分组中有统计学意义;157 例患者中有无恶性腔积液对OS 的影响亦统计学意义.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或不治疗.结论 (1)卡氏评分是一线化疗TTP 的影响因素;一线靶向治疗和化疗的期疗效相近;(2)性别、年龄、卡式评分是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3)Ⅲb 期和Ⅳ期在OS 是否大于12 个月分组中有统计学义;(4)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或不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个体化治疗是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新理念。肿瘤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可指导临床用药,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本文将对近年来指导个体化治疗的方法作一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