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 目的:比较鞘内注射布比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对妇科手术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86例择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A组蛛网膜下腔给予0.5%布比卡因3.0 mL+0.4 mL生理盐水;B组给予0.5%布比卡因3.0 mL+0.4 mL咪唑安定(2 mg)。观察2组躯体感觉/运动阻滞开始时间、持续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 B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较A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运动阻滞时间、持续时间及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鞘内注射布比卡因复合2 mg咪唑安定可延长麻醉镇痛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但不延长运动阻滞时间。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痉挛(VSP)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动脉在蛛网膜下腔走行部位的血液积聚到一定量是诱发VSP最重要的原因[1].SAH的治疗原则是制止继续出血,防治VSP及正常压力脑积水,Yasargil(1984年)分级法[2]Ⅲ级以上,CT示脑基底池侧裂池均有大量积血者为重度SAH,而重度SAH病人几乎均有严重VSP发生[1].我们采用鞘内注射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治疗SAH后VSP 2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行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林  赵兵  王建国  杜云翔 《东南国防医药》2009,11(2):107-108,13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60例,取L2-3间隙行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用药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根据药物浓度不同随机分为三组:Ⅰ组0.5%布比卡因、Ⅱ组0.5%罗哌卡因、Ⅲ组0.75%罗哌卡因,每组20例,经蛛网膜下腔导管给药,初次剂量均为3 ml,根据需要追加药量0.5-1 ml,使麻醉平面达T4水平,此为基础剂量,记录基础剂量后最高痛觉消失平面节段、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锐痛觉阻滞平面下降一节段时间、镇痛效果及肌松程度,记录各组给药后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值。结果Ⅱ组和Ⅲ组与Ⅰ组相比:除最高痛觉消失平面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差异显著,Ⅱ组和Ⅲ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慢(P〈0.05),而最高锐痛觉阻滞平面下降一节段时间明显增快(P〈0.01);镇痛和肌松效果方面,Ⅰ组和Ⅲ组相当,但显著优于Ⅱ组(P〈0.01)。结论0.75%罗哌卡因行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其镇痛及肌松效果与0.5%布比卡因相当,但对循环抑制轻,并发症少,可用于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4.
徐波  张兴安  邵伟栋  郑隽 《中国药房》2011,(44):4177-4179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最佳剂量。方法:将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给予0.75%布比卡因2.0mL(A组)、1.5mL(B组)、1.2mL(C组)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最大程度(Bromage评分),同时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5、10、15、30min时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和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产妇术后头痛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起效时间和痛觉恢复时间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痛觉消失时间、Bromage评分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A、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麻醉前及麻醉后5、10、15、30min的心率、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压在麻醉5min时出现降低,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时间3组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新生儿出生1、5、10min时Apgar评分均>7分,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恶心发生率较高,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呕吐和术后头痛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0.75%布比卡因1.5mL蛛网膜下腔麻醉进行剖宫产效果确切,既能保证麻醉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必铭  卢美萍  郑翔 《江西医药》2008,43(3):237-239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加入罗哌卡因对硬膜外腔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有效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级子宫切除病人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咪唑安定组硬膜外腔注入0.75%罗哌卡因15ml加咪唑安定2mg(2ml),对照组注入0.75%罗哌卡因15ml加生理盐水2ml。观察并记录注药后感觉神经阻滞平面达T8的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改良Bromage)、感觉神经阻滞(针刺法)及镇痛时间、术者和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等。结果(1)咪唑安定组硬膜外腔注药后感觉神经阻滞平面达T8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及有效镇痛时间显著延长(P<0.01);(2)咪唑安定组手术医生对手术过程中病人肌肉松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为6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2mg咪唑安定加入罗哌卡因可明显缩短其硬膜外阻滞的起效时间,增强硬膜外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李谊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60-60
目的: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各种蛛网膜下腔用药配方。寻找最简单、有效又经济实用的药物。方法:选择下腹部、下肢手术病人240例,年龄20~60岁,ASAⅠ~Ⅱ级,全部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并留置硬膜外导管,行术后自控镇痛,在行腰麻时,把240例病人随机分成3组,每组80例,Ⅰ组和Ⅱ组:蛛网膜下腔用药分别用1%罗哌卡因、0.75%布比卡因各1ml,均加入10%葡萄糖1ml和3%麻黄素1ml配成的重比重液,Ⅲ组:蛛网膜下腔单纯用药0.5%布比卡因1.5-2.5ml。比较3组麻醉操作程序、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用药费用等情况。结果:3组在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上差异不大,其中Ⅰ组的运动恢复时间更短;Ⅲ组在操作程序上比Ⅰ组和Ⅱ组更简单;就费用而言,病人更容易接受远比Ⅰ组便宜的Ⅱ组或Ⅲ组。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用药选择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都实用.但单纯使用0.5%布比卡因操作更简单,费用更低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讨接受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剖宫产术产妇经鞘内注射芬太尼治疗对其寒战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14年12月~ 2016年8月选取106例剖宫产术产妇参与研究试验,并按随机非盲法标准进行组别划分,Ⅰ组53例接受5%罗哌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麻醉,Ⅱ组53例在使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芬太尼麻醉,观察该两种方案对产妇寒战的改善情况.结果 Ⅱ组术中、术后的寒战评测结果各为(0.84±0.23)分和(0.42±0.18)分,相比Ⅰ组的(1.92±0.35)分与(1.02±0.25)分均显著下降,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两组在接受研究试验期间均有产生恶心、呕吐等副反应,但总副反应率(15.1% vs 17.0%)相比,P>0.05,统计学不成立.结论 在剖宫产产妇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期间加用芬太尼进行鞘内注射,可有效减轻寒战反应,同时保障用药的安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正>左旋布比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它是现今麻醉中常用药物布比卡因的左旋体。国外研究表明,左旋布比卡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明显低于布比卡因,且具有几乎与布比卡因相同的临床麻醉效能。左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腔阻滞研究较多,但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腰麻)的报道少。为了了解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卢园园  李挺  曹亲亲  李军 《海峡药学》2010,22(10):130-131
目的比较蛛网膜下腔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对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 80例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成4组:A组、B1组、B2组、B3组,采用双盲对照观察,各组均为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留管持续镇痛。A组蛛网膜下腔给予芬太尼10μg,30min后硬膜外给予0.08%布比卡因加2μg.mL-1的芬太尼镇痛,首次剂量7.5mL后,7.5mL.h-1持续输注;B1-B3组为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10μg,布比卡因剂量分别为0.5mg、1.0mg、2.0mg,硬膜外维持用药同A组。观察VAS评分、运动神经阻滞评分、起效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各产程时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新生儿1min、5min评分。结果 4组产妇镇痛后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P〈0.01);5、10、15、30min VAS评分A组高于B2、B3组(P〈0.05);起效时间A组〉B1组〉B2组〉B3组;催产素使用情况和Bromage评分上B3组高于A组(P〈0.05);各产程时间、新生儿Apr评分及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芬太尼10μg复合0.5mg或者1mg布比卡因均可产生快速、良好的镇痛效果,几乎不影响母体和胎儿的生命体征,对运动系统和子宫收缩影响轻微,适合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评价国产0.75%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可行性。方法12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0.75%盐酸布比卡因作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试验组使用0.75%盐酸左旋布比卡因作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每组60例。药物有效性的观察指标包括:无创血压(NI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自用药后至出院前的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感觉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感觉阻滞上界略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均达到T3水平。试验组患者运动阻滞程度(2~3)分者占78.3%。而对照组则为90.0%,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质量差别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0.75%盐酸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而且具有与布比卡因相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病例]男,38岁.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法选择硬膜外阻滞.患者入手术室后测生命体征平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鞘内舒芬太尼对布比卡因腰麻效果的影响。方法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的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6组,每组20例。B6、B7.5、B9组分别用0.5%布比卡因6mg、7.5mg、9mg;SFB6、SFB7.5、SFB9组分别用布比卡因6mg、7.5mg、9mg的同时加用舒芬太尼5,ug。所有病人选择腰2.3间隙。腰麻成功后,观察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及腰麻平面到达胸8的时间、恶心呕吐、术中牵拉痛及术后出现疼痛的时间。结果各组间年龄、体重、身高无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消失平面达到胸8的时间.随着布比卡因的用量增大而增快。而且加用舒芬太尼组比不加用组有更快趋势。术后出现疼痛的时间随布比卡因用量的增加并延长。而且用舒芬太尼比不用舒芬太尼镇痛时间更长(P〈0.01)。B6、B7.5组均出现内脏牵拉痛病人,但SFB6与SFB7.5组均未出现内脏牵拉痛。各组间心动过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恶心呕吐发生率用舒芬太尼组比不用舒芬太尼组也无增加。结论腰麻时布比卡因中加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可以使起效更快、作用时间延长,具有明显的术后镇痛作用;对心率无明显影响,不增加恶心呕吐的发生。配伍中以布比卡因6mg.加用舒芬太尼5μg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团风县中医医院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50例和布比卡因组48例。罗哌卡因组给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布比卡因组给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两组感觉阻滞情况(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及维持时间),运动阻滞情况(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到BromageⅠ级时间、达到BromageⅡ级时间、达到BromageⅢ级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维持时间比较,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到BromageⅠ级时间、达到BromageⅡ级时间、达到BromageⅢ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布比卡因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效果相当,但罗哌卡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时辰剖宫产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时效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拟接受子宫下段剖宫产的健康临产妇480例,选择予0.5%重比重布比卡因2.5~3 mL蛛网膜下腔(L2-3)阻滞,记录产妇术后疼痛显著开始的时间(VAS评分>3分)以及24 h内自觉疼痛最为剧烈时刻的VAS评分,计算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有效镇痛时间(术后自觉疼痛显著开始的时间点-麻醉平面固定时间点)。分析患者自零点起24 h期间12个时段(时段/2 h)、6个时段(时段/4 h)和3个时段(时段/8 h)等划分条件下其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及术后镇痛时效的变化特点。结果:2 h分段结果显示,22:00至24:00时辰内产妇自觉疼痛最为剧烈时刻VAS评分显著低于其他时段组,14:00至18:00时辰内产妇蛛网膜下腔阻滞有效镇痛时间显著短于其他时辰组;4 h分段结果显示,20:00至24:00时辰内自觉疼痛最剧烈时刻VAS评分显著低于其他时段组;12:00至20:00时辰蛛网膜下腔阻滞有效镇痛时间显著低于其他时辰组;8 h分段结果显示疼痛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时段患者自觉疼痛与术后镇痛时效均呈现了显著的时辰变化特点,其中,晚间实施剖宫产的产妇,术后24 h内自觉疼痛最为剧烈时刻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其它时段产妇;下午实施剖宫产的产妇,其蛛网膜下腔阻滞有效镇痛时间(min)显著短于其他时段产妇。  相似文献   

15.
布比卡因是一种传统的局部麻醉药,在临床中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但其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以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一直为临床麻醉医师所关注.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心脏和中枢神经毒性小、中毒后易复苏、低浓度时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等特点[1].但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老年人的麻醉效能与安全性国内报道不多,为此笔者对60例老年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氟美松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价值。方法:将住院的SAH患者106例随机开放式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44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行腰穿放脑脊液6~10ml后鞘内注入氟美松5~10mg,每24~72h重复1次,共4~6次。结果:治疗组头痛消失时间426±232,对照组610±302天(P<005);治疗组发生脑血管痉挛者22例,对照组25例(P<005),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9677%(60/62),对照组为7955%(35/44)(P<005);3周内治疗组发生再出血1例,对照组3例。结论:鞘内注射氟美松治疗SAH可提高治愈显效率,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少脑血管痉挛及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对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70岁以上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Ⅰ组为重比重布比卡因10mg(0.75%布比卡因1.3mL+10%葡萄糖0.7mL),Ⅱ组为等比重布比卡因10mg(0.5%布比卡因2mL),Ⅲ组为轻比重布比卡因10mg(0.5%布比卡因2mL+0.9%氯化钠溶液3mL)。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观察临床麻醉效果及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完成手术,3组的麻醉优良率均达100.0%。阻滞起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和Bromage评分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Ⅲ组显著短于Ⅰ、Ⅱ组(P〈0.05)。面罩吸氧下3组的SpO2均达到99%以上,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在给药后5、10min出现BP下降、HR增快,与基础值和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血液循环稳定,麻醉效果满意。结论:高龄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应用轻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对循环系统影响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左旋布比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其敏  苗民  陈庆一 《安徽医药》2005,9(4):255-256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脊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及以下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左旋布比卡因(L组)和布比卡因(B组),分别将左旋布比卡因15 mg和布比卡因15 mg加0.3ml 50%葡萄糖,用腰-硬膜外联合穿刺法施行麻醉,于1、3、5、10、15 min测Bp、HR、SPO2、运动神经阻滞程度、阻滞平面及平面消退时间和麻醉消失时间,术后24 h观察其并发症.结果麻醉5 min后,B组血压下降明显,阻滞平面达到消退时间和运动神经达到阻滞Ⅲ级的时间,L组较B组慢.尿潴留发生率L组明显少于B组,两组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脊麻效果良好循环功能稳定,尿潴留发生率明显少于布比卡因,比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氟美松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价值。方法:将住院的SAH患者106例随机开放式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44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行腰穿放脑脊液6-10ml后鞘内注入氟美松5-10mg,每24-72h重复1次,共4-6次。结果:治疗组头痛消失时间4.26±2.32,对照组6.10±3.02gd ;icubxeg nttgeyb tld tp uca yor ftj 2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血液流变的影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程桥阳泉市矿务局医院张振赵淑华以前的研究已经证实,椎管内麻醉与全麻相比,可明显地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造成这一结果的原理除椎管内麻醉可以增加下肢血流,改变凝血与纤溶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