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肾病综合征患者常用凝血-纤溶项目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肾病综合征患者常用凝血-纤溶项目,探讨其在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例正常人和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记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b)、凝血因子Ⅺ、Ⅹ、Ⅸ、Ⅷ的活性和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结果Fgb、PLT、D-D增多,TT延长;Ⅹ、Ⅺ、Ⅷ因子的活性增强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APTT时间缩短,AT-Ⅲ、t-PA减少,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T、Ⅸ与正常对照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凝血活性亢进,纤溶活性减弱,测定凝血-纤溶系统的项目,对肾病综合征易出现高凝状态形成血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于大海  毛士龙 《药学实践杂志》2008,26(4):272-273,298
目的:刺五加总皂苷对家兔血小板、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TYXN-96多功能智能血液凝聚仪和LBY-N6B型自清洗旋转式黏度计测定刺五加总皂苷对家兔血小板数和血小板聚集功能、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的影响.结果:家兔静脉注射刺五加总皂苷0.5 mg/kg、1 ms/kg和2 mg/kg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具有抑制作用,可显著降低家兔全血黏度(P<0.01);对家兔血液APTT、PT、TT均无显著影响.结论:刺五加总皂苷具有改善家兔血液流变性、抑制血栓形成作用,而此作用是通过解聚红细胞聚集性、降低全血黏度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3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了凝血状态和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检测。结果发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的血液普遍存在着高凝状态和高粘滞状态。相关分析表明,血液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粘度分别与反映高凝状态的指标与抗凝血酶Ⅲ蛋白含量和因子Ⅷ相关抗原含量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病变,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多呈高凝状态,肾小球内凝血、血栓形成,导致肾功能衰竭进展加剧。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改善肾小球内高凝状态,修复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明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比较普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入阿霉素(2%的阿霉素,6.5 mg·kg-1)制作肾病综合征模型,观察普伐他汀、低分子肝素及联合用药对血浆凝血与纤溶分子标志物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结果普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均可使血浆D-二聚体含量下降,普伐他汀可使肾病模型大鼠的抗凝血酶Ⅲ水平明显升高,而低分子肝素组抗凝血酶Ⅲ水平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个治疗组的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液生化指标与模型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综合征可出现明显的高凝状态,普伐他汀明显升高血浆ATⅢ水平,改善肾病综合征大鼠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方法:采用Liang-100型血液流变仪检测62名肾病综合征患儿及28名健康儿童血液流变的各项指标;服用藻酸双酯钠治疗组28例及未服用组18例的各项血液流变指标。结果: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液高切比粘度、低切比粘度、血浆粘度均明显升高(P<0.01);服用藻酸双酯钠治疗组在低切比粘度恢复正常、水肿消失、尿蛋白转阴的时间上均明显少于未服用组(P<0.01)。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常存在血液的高凝状态,藻酸双酯钠在肾病综合征的抗凝治疗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HES)200/0.5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拟在全麻下行择期骨科手术2型糖尿病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后H组先以15 mL.kg-1.h-1速度给予乳酸钠林格液500 mL,继之等速输入HES 200/0.5 500 mL,R组以同样速度输入乳酸钠林格液1000 mL,分别于AHH前即刻(T0)、AHH结束后即刻(T1)采集静脉血样5 mL,测定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输液量和出血量。结果:AHH前、后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R组比较,H组AHH后即刻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P<0.01)。结论:HES 200/0.5术前AHH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血液流变学的状态优于乳酸钠林格氏液,可改善该类病人血液流动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凝血象的检测,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数量,聚集性在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采用美国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贝克曼ACL-ELIIT进行测定,检测临床8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几项常用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测定;用迈瑞五分类全自动血球仪测定血常规,观察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直方图,同时进行血液涂片检查,观察血小板的聚集情况,并对各项结果与正常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肾病综合征患者各项指标有显著变化。显示PT,APTT时间缩短,FIB含量升高,血小板减低,聚集增强。结论结果表明,肾病综合征发病过程中常伴有高凝状态存在,是导致肾内或肾外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中度或重度OSAS患者给予nCPAP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5,30,90 d时的临床表现,早晨(6:00)检测血细胞比容(HCT)、全血黏度高切变、全血黏度低切变、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OSAS患者nCPAP治疗前与治疗15,30 d时的HCT、全血黏度高切变、全血黏度低切变、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但PT及APTT明显延长,90 d时以上各项指标均正常,临床表现明显缓解。结论:OSAS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nCPAP治疗对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的7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121.25±8.17)g/L、血浆黏度(1.63±0.31)m Pa/s、红细胞压积(0.41±0.09)%、血小板凝集率(0.65±0.21)%、纤维蛋白原含量(3.29±0.51)g/L、PT(13.08±3.14)s、APTT(33.42±6.07)s以及TT(14.97±3.52)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38.95±9.32)g/L、(1.84±0.46)m Pa/s、(0.46±0.11)%、(0.74±0.26)%、(3.58±0.64)g/L、(11.26±2.71)s、(30.15±5.17)s、(13.05±3.2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可显著改善患者高凝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蚯蚓提取物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对3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给予口服蚯蚓提取物的治疗,观察其凝血与抗凝及血流变学变化。结果: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上升;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明显延长;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和解产物明显上升,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中,全血粘度比,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均明显改善。从而提示:蚯蚓提取物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不同部位骨折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治疗的60例老年骨折患者,分别为髋部骨折20例(A组),膝关节以远骨折20例(B组),桡骨远端骨折20例(C组),各组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生效后即刻(T2)、术中(T3)、术毕即刻(T4)、术后6 h(T5),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细胞比容(HCT)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 1老年患者膝关节以远及下肢骨折围术期血液高凝状态较髋部骨折患者低;2老年患者上肢骨折围术期血液的高凝状态较下肢骨折患者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血栓前状态的干预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9例。两组均以抗感染、止咳化痰、强心利尿、吸氧等常规治疗;葛根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两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除不用葛根素注射液以外,其余治疗均与葛根素组相同。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抗纤溶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39例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葛根素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ηbH)、全血低切黏度(ηbL)、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比积(HCT)、纤维蛋白原(FIB)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1,P<0.05),其血液流变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葛根素组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纤溶酶原(PLG)活性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改善肺心病的抗凝及纤溶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血栓前状态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4,(28):2623-2625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脑心通胶囊每次4粒,tid。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纤维蛋白原)指标,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8.75%和89.0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梁劲松  吴艳  宋文林 《贵州医药》2011,35(5):441-442
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常合并高凝状态,它的发生主要与凝血、抗凝及纤溶因子的变化相关,同时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可以导致血液浓缩、血液黏滞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87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缺损组、中度缺损组和重度缺损,另选取我院同期健康志愿者50名。测定所有研究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结果随着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患者PLT持续降低,MPV、PDW、Fib及D-D持续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PT、APTT及TT在健康对照组及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均持续上升,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凝血指标,了解患儿体内高凝状态,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于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及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59例为病例组,以2008GINA制定的指南作为诊断依据。检测内容包括患儿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血流变学包括全血黏度测定和血浆黏度;检测凝血功能包括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采用同期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查体儿童1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年龄(6±2.3)岁,无肥胖及任何器质性疾病。结果病例组WBC和RBC平均值与正常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LT平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儿童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儿童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儿体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不同程度存在儿体内高凝状态,采用抗凝或活血化瘀在内的不同的治疗方法,为患病儿童提供个性化治疗,对缩短病程、缓解症状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许进福  曹梅  程世平 《中国药房》2006,17(23):1805-180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48例PN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8例、对照组20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液流变学、尿素氮(BUN)、血肌酐(C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血浆白蛋白上升程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血浆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及高凝状态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LMWH治疗PNS患者可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增强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临床疗效,缩短疗程,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甘油果糖滴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滴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将273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慢滴组(20%甘油果糖250mL,静脉滴注120min滴完)、快滴组(20%甘油果糖250mL,静脉滴注60min滴完),检测2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如全血比黏度(ηb)、全血还原比黏度(ηLr)、血浆黏度(ηp)、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甘油果糖治疗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慢滴组的下降程度优于快速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油果糖慢滴组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效果明显优于快滴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中AT-Ⅲ、TT变化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抗凝血酶III(AT-III)、凝血酶时间(TT)。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着高凝倾向,其血浆中AT-Ⅲ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TT指标明显比健康对照组延长(P<0.01)。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AT-Ⅲ、TT,可了解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凝血活化状态与血栓形成状况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的疗效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