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对2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患者与3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对照组)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比较。结果: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两组血管狭窄程度存在着差异(X2=31.57,p<0.05),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中,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患者明显多对照组(X2=30.34 P﹤0.05)。②2组中,血管病变均以颅内动脉病变为主,最易受累血管为大脑中动脉,但2组无统计学意义(X2=0.02 P﹤0.05).③2组均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但糖尿病组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05%:53.56%),且以弥漫性血管病变(64.63%)和无侧枝血管代偿(71.18%)为主,而对照组以非弥漫性血管病变和无侧枝血管代偿为主。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特点为血管狭窄程度更重,以颅内动脉受累为主,常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血管病变并且侧枝代偿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选取26例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和24例不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将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在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和侧支循环代偿上,其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可导致颅内外广泛而严重病变,且侧支循环代偿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方法采取连续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对120例成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其中40例青年组,40例中年组,40例老年组,对脑血管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进行观察。结果 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为85.0%,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青年组发生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占较大比重,其高发于大脑动脉;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颅外动脉病变发生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且脑动脉狭窄分布具有年龄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情况及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病变特点。方法以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DM)81例为DM组,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314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心电图ST段改变及冠脉造影的病变特点。结果 DM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电图ST段改变分别为37.0%、34.4%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冠脉造影DM组受累血管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弥漫性病变及小血管病变与对照组比较,χ2分别为18.7、35.7、35.7、5.82(P均<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累及范围广,狭窄程度严重,病变特征多以弥漫性和小血管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结果及CISS病因分型,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脑血管特征及发病原因。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内科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DSA资料及CISS分型。结果:1.38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9例。2.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示:38例患者中颅内外动脉狭窄27例,动脉瘤3例,Moyamoya病2例,脑血管畸形1例,未见异常者5例;单纯前循环受累最多,为20例。3.38例患者中存在动脉狭窄病变的血管共有55支,其中大脑中动脉最多,为18支。5.38例患者中,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20例,穿支动脉疾病4例,其他病因8例,病因不确定6例。结论:1.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男性为主。2.青年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病变以动脉狭窄为主,其中单纯前循环受累最常见。3.大脑中动脉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4.青年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0例无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冠脉造影以三支病变及多支多节段弥漫病变为主,对照组患者的冠脉造影则以单支病变及双支病变为主,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轻度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重度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以三支病变、多支多节段弥漫病变为主,可累及较大范围。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DSA与B超诊断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与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势。方法对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以及B超观察及对比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的情况,分析影像结果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DSA检出颅外颈动脉病变者69例(检出率86.67%),受累动脉132支,颈动脉狭窄伴斑块75支,颅内动脉狭窄32支,其他颅外动脉狭窄25支,颈动脉狭窄高于非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不同受累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布:狭窄1级52支,2级41支,3级26支,4级13支。B超检出颈动脉狭窄(斑块)61例(检出率76.7%),CCA16例,BIF35例,ICA20例,管腔确定为管腔狭窄23例,管腔明显狭窄30例,血管完全闭塞8例。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利用DS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比B超具有检查广泛性、确切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刘玲  杨欢  李双成  汤朝晖  李建霞 《河北医药》2013,(13):1947-1949
目的分析75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超声提示有动脉狭窄的脑血管造影特点,观察支架置入术治疗脑动脉狭窄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脑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的59例神经内科75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共有狭窄或闭塞162处,颅内动脉狭窄22处,颅外动脉狭窄150处,其中单一动脉狭窄5例,54例(91.5%)合并2处以上狭窄(狭窄程度≥30%);颅外动脉重度狭窄(NASCET)的标准(>70%)占46.9%,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占6.1%,造影发现合并未破裂动脉瘤5例(8%),有症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支架治疗的46例,占77.9%,其中发生并发症3例(6.1%),1例合并高灌注综合征,1例颅内出血,1例脑梗死。结论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具有较好临床效果,技术操作可行,但常多发血管病变,需较高的手术技巧和综合的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好发部位,分析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355例广州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利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分组。同时按照脑血管造影(DSA)结果分组。记录年龄、家族史、吸烟、饮酒等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无血管狭窄70例,不同程度血管狭窄285例。青年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中年以颅内血管狭窄及合并颅内外血管狭窄为主,老年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颅内外动脉狭窄常见部位为:大脑中动脉163条,椎动脉156条。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变为脑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年龄组动脉狭窄部位分布有差异,ESRS评分能有效预测脑动脉狭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变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影像学表现特点,讨论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脑血管形态学改变在探讨脑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预测临床表现及选择治疗方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0月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并明确诊断为脑血管病变的病例140例,观察各种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探讨病变血管的形态学特点与脑血管病变的发生、临床过程、治疗方式等的关系.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组中,A1优势征26例(占68.42%),随机选取293例非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病例作为对照组.A1优势征1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脑动静脉畸形组中单支引流静脉的出血率比3支或以上引流静脉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数量供血动脉组中出血率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组中前交通动脉或后交通动脉代偿在单、双侧病变中出现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1优势征是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高危因素.脑动静脉畸形单支引流静脉的出血率明显高于多支引流静脉,供血动脉的数目则不是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相关因素.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经过前交通动脉或后交通动脉的侧支血流代偿,而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主要是通过后交通动脉的侧支血流代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青年缺血性卒中50例全脑血管造影进行分析。方法符合标准的50例已行全脑血管造影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入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mRS评分。结果入组患者女性20例,占40.0%,平均年龄(39.80±4.14)岁,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占24%,小动脉卒中占26%,心源性脑栓塞占16%,原因不明占16%,其他原因占18%。患者头颅DSA结果与头颅非DSA影像结果进行比较,DSA组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动脉瘤、肌纤维发育不良检出率呈现优势,但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动脉夹层方面非DSA影像有优势,但两组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侧支循环评估方面,一级代偿DSA与非DSA未有差异(P>0.05),二级侧支代偿及三级侧支代偿,两组有统计学差异(14%vs 2%,P=0.027;10%vs 0%,P=0.022)。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仍是主要病因,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侧支循环评估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7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尿病组)和68例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体重指数、血压及血脂等指标,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与未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组相比,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组存在有更明显的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多为多支病变,并发冠状动脉血管三支以上病变发生率高,且血管狭窄程度重,左主干受累程度比例高。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血脂异常明显,冠状动脉病变较未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我院2011年0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情况,分为观察组(合并2型糖尿病)52例和对照组(单纯冠心病)48例,对两组患者冠脉造影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冠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多支多节段弥漫性病变(42.3%),其次为三支病变(28.8%),对照组冠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单支病变(41.7%),其次为双支病变(33.3%),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变的血管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脉造影的特点以多支、弥漫病变、狭窄程度高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类型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部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影像分析,判定责任血管,分析侧支代偿是否存在及其代偿类型,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侧支代偿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意义。结果所有患者病变累及血管共47支,其中锁骨下动脉14支(29.8%),颈内动脉13支(27.7%),大脑中动脉7支(14.9%),颈总动脉2支(4.3%),颈外动脉1支(2.1%),大脑前动脉2支(4.3%),大脑后动脉1支(2.1%),基底动脉4支(8.5%),椎动脉3支(6.4%)。经W illis环开放代偿14例,软脑膜动脉吻合代偿14例,颈内-颈外动脉代偿4例,颈外-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肌间支吻合代偿1例,颅底异常血管网2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11例,未见明确侧支代偿1例。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时,颅内可形成多种类型的侧支循环,部分病例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侧支代偿共同向缺血区供血;临床症状与侧支循环建立速度、类型、完善程度密切相关;侧支循环的存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及预后意义深远,存在双面性,应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4例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颅内、外动脉病变分布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结论颅内血管病变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颅外血管病变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6.
谭强  李广平  王伟  赵凯  张承宗 《天津医药》2007,35(5):348-34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冠状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93例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n=44)和非糖尿病组(n=49)。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两组冠脉病变的特点,采用侧支动脉记分法评估两组侧支循环的发育。结果:糖尿病组病变血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钙化病变、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也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P〈0.05);糖尿病患者侧支血管记分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侧支循环发育不良,糖尿病妨碍冠脉侧支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4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资料,并与本院同期收治的45例单纯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冠脉造影资料之间的异同,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支持。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在各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多支血管病变及弥漫性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支和双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受累明显较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严重,且病变更为弥漫。  相似文献   

18.
程美芸 《临床医药实践》2002,11(11):829-830
目的 :探讨脑出血或脑缺血的基础病因。方法 :使用数字减影技术进行全脑血管造影 ,发现病变行神经介入血管内疗法。结果 :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4例 ,分别采用电解离可脱铂金弹簧圈 (GDC)栓塞脑动脉瘤 2例 ,导管注入IBCA胶堵塞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团 2例。本组缺血性脑血管病 15例 ,9例颈内动脉有不同程度斑块形成 ,其中 1例同时有椎动脉狭窄 ,1例椎动脉闭塞 ,5例脑梗死 ,颅内一支大血管堵塞。并观察到梗死后颅内 Willis环的开放和颅内外血管侧支循环的代偿。结论 :只有早期发现颅外血管颈内和椎动脉病变 ,及时使用神经介入疗法 ,才能有效地避免脑梗死发生 ,有效地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本文揭示神经介入治疗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螺旋CT血管造影(CTA)情况,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5例,经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脑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结果 45例患者中,CTA检出各种斑块(钙化斑、软斑、混合斑)33例(73.3%),22例(48.8%)有动脉狭窄,血管闭塞5例。颅外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起始部,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1段。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前循环发生率高于后循环,Ⅲ、Ⅳ级狭窄动脉相应供血区域大多出现缺血病灶,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颜强  张雪萍  王永军  白洪忠  张庆  李雯 《河北医药》2013,35(10):1476-1478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短期神经功能改善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374例急性ICVD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按是否颅内动脉狭窄分2组(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非狭窄组),前者再分单支动脉狭窄和多支狭窄组,比较各组短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对可能影响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颅内动脉狭窄的ICVD患者234例(62.6%),患者短期神经功能评分差(P=0.015,t=-2.730);发现糖尿病、冠心病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26,P=0.014)、(OR=2.609,P=0.008);冠心病、高三酰甘油(CHO)是颅内动脉多支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33,P=0.001),(OR=3.062,P=0.015)。结论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ICVD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改善差,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预防ICV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