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与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血小板膜GPIb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早发冠心病患者120例(早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正常患者8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MIP-1α水平,应用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GPI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结果:早发冠心病组血清瘦素、MIP-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血小板膜GPI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MIP-1α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血小板膜GPI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呈负相关(P<0.01和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MIP-1α水平呈独立正相关(P<0.01),与血小板膜GPI阳性百分率呈独立负相关(P<0.01).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表现为高瘦素血症;血清瘦素水平增高可能通过影响MIP-1α分泌及血小板活化参与早发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和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6年4月因胸痛、胸闷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320例,其中240例为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冠心病患者(早发冠心病组);另80例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运动平板阴性的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早发冠心病组Gensini评分,比较两组间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瘦素水平差异,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13.87±0.31)%和(12.24±2.21)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31±0.22)%和(9.21±1.7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2,11.116,均P0.001),并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13,0.124,P=0.000,0.041);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正相关(r=0.107,P=0.008)。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早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进行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5(95%CI:0.679~0.764),红细胞分布宽度界值为12.85%,敏感度为68.1%,特异度为65.4%。结论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早发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血浆凝血因子Ⅶ(coagu lation factorⅦ,F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34例,测定其血清sICAM-1水平及血浆活化的FⅦ(FⅦa)、FⅦ抗原(FⅦAg)、FⅦ活性(FⅦc)水平;另取同期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28例、健康体检者30名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脑供血不足患者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梗死灶的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低于大、中梗死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的血浆FⅦc、FⅦAg及FⅦ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sICAM-1、FⅦc、FⅦAg、FⅦa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梗死程度有关,可作为脑梗死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瘦素与胰岛素抵抗、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检测2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比色法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放免法测定胰岛素。分别观察男、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程度、游离脂肪酸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1)所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显著正相关(分别为P<0.01,P<0.05);(2)所有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负相关(P<0.01);(3)两性别瘦素水平均与游离脂肪酸水平不相关;(4)女性瘦素水平与舒张压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收缩压不相关,男性瘦素水平与血压不相关;(5)男性瘦素水平与AUCG呈显著正相关(P<0.01),女性则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瘦素水平差异存在显著性,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瘦素与血压、胰岛素抵抗、游离脂肪酸、肥胖程度之间的联系及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早发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将209例早发冠心病患者设为早发冠心病组,同时选取100例非早发冠心病患者做对照组。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早发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与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早发冠心病组三个亚组的血浆Hcy水平随着病变累及支数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早发冠心病组的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早发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与其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男性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男性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性激素水平。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及ELISA法测定血清睾酮、雌二醇及脂蛋白(a)[Lp(a)]水平,用酶法及透射比浊法测定血胆固醇及载脂蛋白浓度。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睾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及血清钠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血清雌二醇/睾酮、Lp(a)、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健康人血清睾酮与雌二醇呈正相关(r=0.372,P<0.05),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睾酮与雌二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血清钠及HDLC呈显著正相关(r=0.341和0.356,P<0.05),与血LDL-C呈负相关(r=-0.385,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其他血脂成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男性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下降,适当应用睾酮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血浆凝血因子Ⅶ(coagu lation factorⅦ,F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34例,测定其血清sICAM-1水平及血浆活化的FⅦ(FⅦa)、FⅦ抗原(FⅦAg)、FⅦ活性(FⅦc)水平;另取同期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28例、健康体检者30名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脑供血不足患者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梗死灶的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低于大、中梗死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的血浆FⅦc、FⅦAg及FⅦ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sICAM-1、FⅦc、FⅦAg、FⅦa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梗死程度有关,可作为脑梗死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300例住院患者分为三组:ACS100例,稳定性心绞痛(SA)100例和对照组10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PG、sRANKL;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二者血清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数目及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SA组(P<0.01),且随病变血管支数增加而增高(P<0.01);与之相反血清sRANK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及SA组(P<0.01),且随病变血管支数增加而减低(P<0.01);冠心病患者OPG水平与Gensini评分水平呈正相关(P<0.01);sRANKL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OPG、sRANK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提示OPG系统可能通过干预血管炎症反应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高瘦素血症与瘦素基因的表达、肾小球滤过率、体质指数及炎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50例患者处于不同的慢性肾功能衰竭阶段,对其进行血清瘦素水平、肾小球滤过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检测,并计算其体质指数。RT-PCR法检测15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腹部脂肪的瘦素基因表达。结果137例肾功能损伤患者的血清平均瘦素水平为(20.8±1.9)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9.0±1.0)μg/L(P<0.001)。肾衰竭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质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P<0.001),血清瘦素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26,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瘦素与CRP、tHcy之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0.57,均P<0.05)。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瘦素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这些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瘦素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5,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升高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所导致的瘦素清除减少有关;体质指数的增加及全身微炎症反应可引起高瘦素血症;高瘦素血症可通过反馈抑制使患者瘦素基因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瘦素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国内外不多且结果不一致,探讨血清瘦素浓度与新疆哈萨克族(简称哈族)的血压水平及性别、肥胖、体脂、血脂、和空腹胰岛素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检测68例哈族高血压患者和124例哈族健康志愿者的血清瘦素浓度,同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空腹胰岛素(FINS)和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含量(Fat%)及腰围/臀围(WHR),并分析血清瘦素浓度与不同血压水平以及性别、BMI、Fat%、WHR和血脂、空腹胰岛素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级高血压血清瘦素显著高于2组高血压(P<0.05),2级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显著高于1级高血压(P<0.05)。血清瘦素与SBP、DBP均呈直线正相关(P<0.01,P<0.05);女性瘦素显著高于男性(P<0.001),肥胖者瘦素显著高于非肥胖者(P<0.05);血清瘦素与TG呈直线正相关(P<0.05),而与TC、HDL-C、LDL-C及LP(a)无关;高血压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瘦素与FINS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瘦素与新疆哈族血压水平相关,与性别和TG有关,且与BMI、Fat%、TG及FINS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钙蛋白T(c Tn-T)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66例行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根据术后c Tn-T水平变化分为:c Tn-T升高组和c Tn-T正常组,各33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对照组和冠心病组手术前后血清hs-CRP和c Tn-T水平,并记录冠心病组PCI手术相关情况。结果冠心病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术后hs-CRP和c Tn-T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c Tn-T升高组直接植入支架患者比例、使用支架直径显著低于c Tn-T正常组(P<0.01),支架数目、长度、球囊扩张压力总和、扩张时间总和、扩张次数均显著高于c Tn-T正常组(P<0.05或P<0.01)。结论 PCI术可诱发冠状动脉局部炎症反应,引起血清hs-CRP水平增高。PCI术引起的心肌损伤与球囊扩张压力总和、球囊扩张时间总和、球囊扩张次数、支架的数目、长度、直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36例老年2型糖尿病(2型DM)患者进行血浆凝血因子Ⅶ水平检测,探讨临床意义.方法FⅦ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FⅦAg测定采用ELISA法;FⅦc采用一阶段凝固法.并计算FⅦa/FⅦAg与FⅦc/FⅦAg比值.结果FⅦa为2.9±0.9ng/ml,FⅦc为107±25%,FⅦAg为76±19%,FⅦa/FⅦAg为3.28,FⅦc/FⅦAg为1.41,与对照组相比除FⅦAg外,其余数据均有增高,呈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2型DM患者血液具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可能,应采取防止血栓形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在生理与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活化的因子Ⅶ是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因子。因子Ⅶ水平受饮食脂肪,遗传,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冠心病患者因子Ⅶ凝血活性水平(FⅦc)明显升高,高FⅦc水平可能通过促进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参与冠心病发病,目前被普遍认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高甘油三酯与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甘油三酯水平与血浆凝血因子Ⅶc(FⅦ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I)活性的相关性。【方法】73例确诊CHD患者分为两组:高甘油三酯组(24例),正常甘油三酯组(49例)。80例对照者亦分为高甘油三酯组(40例)和正常甘油三酯组(40例)。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测定采用酶法;PAI-I及tP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FⅦc测定采用一期法。【结果】CHD患者及对照者中高甘油三酯者FⅦc、PAI-I活性均有升高,tPA活性下降,其中高甘油三酯CHD患者改变最为显著(P<0.01)。【结论】高甘油三酯与FⅦct、PA、PAI-I有明显相关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影响凝血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分析,探讨血清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384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分析各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并对血清脂蛋白(a)浓度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行相关分析.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78,P<0.01);心肌梗死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心绞痛组(P<0.01).结论: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血清脂蛋白(a)水平升高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及体质指数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50例乳腺癌患者(观察1组)、5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观察2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瘦素的水平,并计算体质指数,对3组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质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2组体质指数值、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体质指数值、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组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质指数均呈正相关(r=0.328、0.423、0.527,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瘦素水平升高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OR为1.132(95%CI 1.073~1.206),P<0.01。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体质指数的升高可能与乳腺癌发生有关,在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激素及瘦素水平变化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和瘦素水平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4例 IUGR孕妇 (受试组 )、4 0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中的甲状腺激素 [游离 T3(FT3)、游离 T4 (FT4 )、促甲状腺素(TSH) ]和瘦素水平 ,分析甲状腺激素、瘦素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  IUGR孕妇血清及脐血中 T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而 FT4 及瘦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 .0 5 ) ;脐血 FT3、FT4 及瘦素水平均与胎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0 .0 5、P<0 .0 1)。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脐血瘦素水平无相关。瘦素水平与 TSH呈负相关。结论 胎儿生长发育与脐血 TSH、FT3、FT4 及瘦素水平均有密切关系 ,对评估胎儿体重和生长发育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阑尾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方法统计学分析907例各型阑尾炎患者和697例同期择期小手术患者(对照组)术前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差异,并测定部分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Ⅸ活性(FⅦc、FⅨc)和内毒素含量以探讨差异原因。结果急性阑尾炎患者PT/INR显著长于/高于慢性阑尾炎患者和对照组患者(P<0.01),FⅦc显著降低(P<0.05),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增高(P<0.01),FIB增高(P<0.01),TT缩短(P<0.01),尤以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变化最为显著。在α=0.01水平,内毒素含量与FⅦc负相关,FⅦc与INR负相关,内毒素与INR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860、-0.753、0.723。而APTT改变不明显。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存在外源凝血途径活化,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高而增强,内毒素是外源凝血途径活化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阑尾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方法 统计学分析907例各型阑尾炎患者和697例同期择期小手术患者(对照组)术前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差异,并测定部分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Ⅸ活性(FⅦc、FⅨc)和内毒素含量以探讨差异原因.结果 急性阑尾炎患者PT/INR显著长于/高于慢性阑尾炎患者和对照组患者(P<0.01),FⅦc显著降低(P<0.05),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增高(P<0.01),FIB增高(P<0.01),TT缩短(P<0.01),尤以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变化最为显著.在α=0.01水平,内毒素含量与FⅦc负相关,FⅦc与INR负相关,内毒素与INR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860、-0.753、0.723.而APTT改变不明显.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者存在外源凝血途径活化,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高而增强,内毒素是外源凝血途径活化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YKL-40(几丁质酶-3样蛋白-1)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YKL-40浓度,比较各组间血清YKL-40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与血清YKL-40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及单纯冠心病组血清YKL-4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YKL-40水平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YKL-40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55,P<0.01)。结论:血清YKL-40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YKL-40作为一种炎症因子可能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