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15 d卧床试验中3.0 T磁共振三维容积扫描技术评估下肢骨骼肌体积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名女性健康志愿者使用3.0 T磁共振三维容积扫描技术测量其卧床前后的下肢横截面积和肌肉体积的变化.结果 22名志愿者的下肢肌肉体积及横截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小,股四头肌体积平均减小3.874%、股二头肌体积平均减小3.406%、缝匠肌体积减小2.524%、比目鱼肌体积减小7.658%、腓肠肌体积减小13.896%,小腿最大横截面积减小5.792%,其中腓肠肌体积减小最为显著.结论 应用3.0 T磁共振的3D-FSPGR序列可以准确、客观地评估卧床试验中下肢肌肉体积和小腿最大横截面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声超和MRI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彩超和MRI分别对5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8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彩超表现高回声36例,混合回声14例,等回声和低回声8例。MRI表现SE序列T1WI为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或较高信号;GRE序列重T2WI均显示为明亮的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快速充盈25例,周边呈结节型强化19例,中心扩散型14例,延时扫描为均匀明显强化。结论随着血管瘤直径的增大,彩超显示高回声占的比例逐渐减少,而混合回声和低回声占的比例逐渐增多;MRI增强扫描显示周边呈结节型强化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快速充填型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3.
肌内血管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肌内血管瘤(IMH)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收集1995年1月至2010年6月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58例IMH完整病例,总结分析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的临床价值,描述手术方式,提出手术要点.[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连带受侵犯的正常肌肉一并完整切除肿瘤,但有2例因肿瘤侵犯膝关节囊和整个股外侧肌,未能完整切除,但术后症状明显减轻,并且肿瘤未有进一步生长.随访33例,时间18个月至13年,平均5.5年.2例复发,因复发肿瘤发展缓慢,患者无症状,未行进一步治疗.无感染病例,无恶变病例.[结论]IMH临床常以局部疼痛,或同时伴有肿物,或者仅以发现肿物为表现.疼痛往往在运动后加重.结合辅助检查可以确诊.怀疑恶性肿瘤时术前须行病理明确.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高频超声对浅表性血管瘤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以高频超声观察浅表性血管瘤的内部结构、形态分型和声像图特征,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其血供状况,以期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53例浅表性血管瘤采用探头加压试验观察瘤体受压缩后形态变化及血流情况,频谱多普勒检测血流性质和参数信息。结果 53例血管瘤中声像图特征分为类实性15例,占28%,表现为内部回声强弱不等,压缩变化小、血供少;混合型26例,占50%,表现为网格状的实性组织与液性暗区相间,压缩变化显,血流信号较丰富;以液性暗区为主型12例,占22%,表现为大小不等或相互交通的管状液性暗区,界限模糊,压缩性好,显示动静脉血流流速曲线。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浅表性血管瘤的形态结构清晰,诊断可靠,可提供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目前唯一可以对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三维组织纤维结构进行示踪的磁共振技术,此项技术最开始主要用于评价脑白质结构及神经纤维束成像,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骨骼肌逐渐成为了DTI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DTI在骨骼肌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脊椎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脊血管瘤MR影像的认识。材料方法:10例脊椎血管瘤均经X线平片临床证实。其中男5人,女5人,年龄32-58岁,平均45岁。结果:8/10在T1T2加权像上椎体呈高信号,信号强度与皮下脂肪相似,高信号的椎体内可见纵行条状低信号,在横断面上,高信号的椎体内可见多个小点状低信号,呈“蜂房”样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软组织血管瘤的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经病理证实为软组织海绵状、蔓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海绵状血管瘤在MRI上呈团块或不规则状,呈等T1长T2信号.蔓状血管瘤在MRI上可见多发流空血管影.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图像上多为高回声,血流信号丰富,加压时信号显示更为明显,大部分可探及静脉石.蔓状血管瘤在超声图像上多为液性低回声.MRI确诊5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46例,二者对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P=0.13).结论 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异性;超声可以显示血管瘤内的钙化、静脉石,MRI可显示瘤内的脉管及间质成分,对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弥散成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海绵状血管瘤为脑部血管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的非增生性血管畸形,其发生率仅次于脑动静脉畸形(AVM),而较脑静脉畸形和脑毛细血管畸形多见,由于MR检查的增多,脑海绵状血管瘤在临床中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和诊断。本文通过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弥散成像(DWI)和常规MR影像表现的分析,初步探讨MR弥散成像对该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回波采集重度T2*WI三维梯度回波序列(ESWAN)诊断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CA)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47例颅内CA患者的MRI资料,比较ESWAN与常规MRI序列显示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47例中,ESWAN序列完全显示颅内CA的病灶,且具有影像的特征性的"铁环征、桑椹状"或完全低信号影,与其他常规MRI序列相比,病灶检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WAN显示CA较其他常规MRI序列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CA的最佳序列,应作为CA的常规检查序列。目鸡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婴幼儿体表血管瘤治疗前后的声像图资料,并按治疗结果分为治疗有效组33例和治疗无效组9例,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瘤体大小、回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静脉流速、阻力指数)变化的差异,总结出可靠的超声随访诊断指标。结果 治疗有效组共33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57%血流信号减少,全部瘤体厚度减小、94%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降低、91%静脉流速降低,88%阻力指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瘤体长径和宽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无效组9例,其上述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组中,治疗6个月患儿瘤体厚度明显减小,与治疗1个月和3个月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频超声在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随访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瘤体的厚度变化是最主要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血管类肿瘤,在病理上与正常的血管非常相似,虽然软组织内血管瘤在临床上较常见,但发生在胸壁的较为少见.现将我院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例胸壁软组织血管瘤的MR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患者女,43岁。左小腿反复胀痛1个月。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小腿胀痛,与行走无关,无夜间痛、无活动障碍,且反复发作。曾有左踝扭伤史。体检及专科检查未见异常。X线平片:左胫骨中段骨髓腔见长椭圆形稍低密度区,边缘锐利,未见硬化缘。CT检查:左胫骨中段骨髓腔见一3.0cm×1.5cm大小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光整,邻近骨皮质受压变薄,呈弧形压迹(图1)。MR检查:左胫骨中段骨髓腔内见1.2cm×1.2cm×3.5cm大小异常信号,T1WI呈与肌肉类似低信号(图2),T2WI呈明显高信号,其内见不规则线状低信号(图3),边界清楚;增强T1WI病变明显持续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对膝关节滑膜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膝关节滑膜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增强扫描10例.结果 局限型12例,弥漫型2例.病灶主体在T1WI上5例与骨骼肌信号相近,9例稍低于骨骼肌信号;在T2WI上12例介于骨骼肌与皮下脂肪信号之间,呈高、低...  相似文献   

16.
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胎儿前脑无裂畸形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三维多层面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及怀疑前脑无裂畸形的孕妇进行三维超声扫查并获取容积图像,应用三维多层面成像(MSV)模式进行图像后期处理及分析,并同期行MRI检查,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二维超声明确前脑无裂畸形9例,怀疑前脑无裂畸形6例。MSV序列层面诊断前脑无裂畸形无叶型10例,半叶形5例,图像信息丰富,优于二维超声。MRI诊断无叶型11例,半叶型4例。MRI可以同时得到冠状矢状面与轴平面,且对脑灰质白质与大脑镰、脑裂隙结构显示明显优于二维超声与MSV。其中前脑无裂合并颜面畸形9例、合并心脏畸形4例、合并脊柱畸形1例,均经引产后证实。病理结果诊断15例前脑无裂中无叶型11例,半叶型4例。结论 MSV可从冠状面与轴平面通过序列切面观察前脑无裂畸形颅内结构病变特征(尤其是半叶型前脑无裂畸形),故优于二维超声。MRI则明显优于二维与MSV。二维超声对前脑无裂合并心脏畸形诊断优于MSV与MRI。多种影像方法联合应用,能使临床医师更加全面认识前脑无裂畸形病变特征与分型,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术中超声、术中超声造影与MRI对诊断不同级别胶质瘤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方法对术前经MRI、术中超声及术中超声造影诊断并被病理证实为胶质瘤的42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三种检查方法与病理结果在诊断不同级别胶质瘤的一致性,以及三种检查方法之间在诊断不同级别胶质瘤的一致性。结果二维超声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差(Kappa=0.381,P=0.013),超声造影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667,P=0.000),MRI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83,P=0.000),二维超声与超声造影的一致性中等(Kappa=0.476,P=0.001)。MRI与超声造影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21,P=0.000)。结论超声造影与二维超声、MRI相比在诊断不同级别胶质瘤中有优势,能为胶质瘤的诊断及初步分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2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经低频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29例患者均经超声检查,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221例,阑尾脓肿18例。低频超声确诊率为42.9%(141/329),低、高频超声联合检查确诊率为69.6%(229/329)。其中82例低频超声检查阴性或可疑,高频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单纯型阑尾炎。结论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