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2.
异位胸腺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部分病人合并重症肌无力。现将我科收治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杨某、女、48岁。体检时发现右胸部包块影10天入院。术前检查一般情况好,无肌无力表现,心肺物理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既往无结核病史。入院后在全麻下开胸探查,见右膈角处有(6×5×3)cm大小囊性包块,包膜完整,完整切除包块,术后病检报告:右膈肌异位胸腺瘤(以上皮细胞为主,B:型,低度恶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患者女,44岁,2006-12-01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胸闷气短,在外院诊断为"纵隔肿瘤,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在当地医院行胸腔及心包穿刺抽液治疗,症状好转后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纵隔肿瘤侵犯心包、右肺中叶。当时行纵隔肿瘤切除、部分心包切除及右肺中叶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胸腺瘤B3型。行1个周期放疗,并用表阿霉素加顺铂行3个周期化疗。治疗后胸闷气短缓解。1年前再次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并渐加重,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6年3月至1993年8月手术治疗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9例,其中2例胸腺瘤在心包内。例1,男,40岁,入院前4年因眼睑下垂,四肢肌力减退,诊断为重症肌无力。近一年出现劳累后心慌气短,重时呈端坐呼吸,X线及超声检查示心包内中量积液,病人长期服用激素及利尿药物,间断行心包抽液,效果不明显,心包积液逐渐增多,每星期需抽液一次,达600-1000ml,抽液后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右心房前壁有隆起的占位性病变,于1989年召月14日在全麻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手术探查,见前纵隔无异常改变,胸腺已萎缩纤维化,切开心包后吸出血性积液约50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叶状肿瘤(P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2例前列腺PT,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前列腺PT由上皮和间叶成分组成,上皮细胞增生,无异型性,由上皮细胞形成的囊腔被增多的间质成分挤压形成类似叶状的裂隙。例1,间质细胞轻-中度异型,核分裂1~2/10HPF,无坏死;例2,间质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5/10HPF,有坏死。免疫组化染色上皮细胞CK、EMA、PSA均(+),间质细胞Vim(+),PR(+),部分间质细胞SMA(+)。例1患者术后1年复发。结论前列腺PT罕见,可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三种类型。该肿瘤易复发和转移,恶性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2例罕见的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SCTAT),讨论该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通过临床和随访资料复习、光镜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对2例SCTAT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复习文献。临床表现均为月经紊乱和腹部包块。病理检查2例均为单侧卵巢肿块,最大径分别为29cm和9cm,镜下肿瘤均由简单和复杂的环状小管组成,瘤细胞α-抑制素( ),其中1例有盆腔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且于2年内复发并死亡。回顾分析显示,SCTAT在1994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我国文献(清华同方: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并列图书馆查阅及后参考文献核实病例无重复)中共有79例报道,包括我们的2例共约81例,但有Peutz-Jegher’s综合征(PJS)肿瘤仅1例,远低于国外报道。无PJS的肿瘤中约22.5%为恶性,较国外报道相近。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与PJS无关的SCTAT中约1/5有恶性生物学行为。α-抑制素是SCTAT首选的免疫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8岁,因发现右臀部肿物1年,于2016-03-10入院.既往病史:患者8年前因右臀部肿物于济南军区总医院行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盆底神经纤维瘤(病理号:087076).2015-03患者再次发现右臀部肿物并逐渐增大,近4个月肿物明显增大,患者感腰骶部疼痛,下腹部坠胀感.入院查体示:右臀部可触及7 cm×5 cm肿物,质软,边界欠清,活动度可,无压痛,皮温、皮色无异常.腹压升高时肿物明显突出,腹压降低时肿物部分还纳.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7岁.2002年因子宫肌瘤及右卵巢囊肿在基层医院行子宫次全切除和右附件切除术,病理确诊为移行细胞癌,术后化疗5个周期.患者第1次手术后4年无不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位甲状腺及异位甲状腺癌的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右上肺异位甲状腺癌的诊治经过,复习9例国内外文献关于肺异位甲状腺及肺异位甲状腺癌的诊治资料,同时参考国内外文献关于异位甲状腺及异位甲状腺癌的报道资料。结果异位甲状腺及异位甲状腺癌属临床少见病,其临床无特征性表现,容易误诊误治。10例患者中只有1例是术前诊断,其余均为手术切除病理明确,术前诊断率不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先治疗方式,术后辅助治疗不够统一规范。结论异位甲状腺及异位甲状腺癌的正确诊断需结合B型超声、MRI、核素扫描等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临床评价等综合资料。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再给予合理的治疗,如保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等,才能给患者带来最大的利益。提高异位甲状腺的术前诊断率,则能尽量避免误治。了解异位甲状腺癌的分期与预后,则能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抑制剂在胸腺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例晚期胸腺瘤患者使用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以“PD-1 inhibitor”、“PD-L1 inhibitor”、“pembrolizumab”、“nivolumab”或“atezolizumab”联合“thymoma”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9年9月30日。结果:患者男,26岁,B2/B3型胸腺瘤,在多次姑息性手术治疗,多线化疗,纵隔放疗后病情出现进展,后续使用PD-L1抑制剂pembrolizumab联合培美曲塞治疗,在第一次使用pembrolizumab治疗后患者出现免疫相关心肌炎,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好转,药物减停过程中患者出现心肌炎复燃,并伴随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最后在使用PD-1抑制剂后5个月死亡。在Pubmed数据库共检索到5篇文献共12例胸腺瘤患者使用免疫治疗,加上本例共13例。在这13例使用PD-1抑制剂的患者中,9例进行了疗效评价,3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6例患者疾病稳定;然而有11例患者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6例患者死亡。结论:PD-1抑制剂在胸腺瘤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同时也具有很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致死率,在临床应用中应慎重考虑患者的获益和风险。 相似文献
11.
ICHINO YUKINORI; OBUCHI MASAHIRO; SUKO KAZUYUKI; ISHIKAWA TAKERU 《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1983,13(4):733-740
A patient, a 46-year-old female, with a malignant thymoma spreadingto the extrathoracic region is described. She underwent a thoracotomyand received radiation therapy, but the myasthenic symptomsdid not disappear. A metastatic thymoma of the right mandibulawas removed 9 months after thoracotomy. Further examinationrevealed metastatic thymomas of the bone and liver. After theoperation the patient received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vincristine,cyclophosphamide, 6-mercaptopurine, prednisone) and remainedasymptomatic for 31 months. She was found to have a metastaticthymoma in the occipital lobe of the brain 3.5 years after thoracotomy,and died from infection of the lung. Distant metastases andchemotherapy in malignant thymoma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2.
142例胸腺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胸腺瘤的分期、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评价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54年1月~1997年1月收治的142例胸腺瘤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按Masaoka分期法进行分期,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回顾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手术治疗109例(76.8%),根治性切除71例(65.1%),姑息性切除16例(14.7%),探查术22例(20.2%)放疗94例(66.2%),单纯放疗6例(6.4%)。随访所有患者,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9%,45.8%,其中Ⅰ期93.8%,,79.2%,Ⅱ期79.3%,55.2%,Ⅲ期51.5%,33.3%,Ⅳ期0。结论:胸腺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病理学判断,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放疗、化疗。手术方式、分期对预后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原发肾脏恶性淋巴瘤 (PRL) 的发病率、 临床特征、 转移规律、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7例PRL患者的资料, 收集性别、年龄、症状、体征、病理类型、 B超、 CT、 PET-CT检查等资料并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生存的影响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天津市平均人口数中PRL的发病率为6.48/1 000万。7例PRL患者中男3例, 女4例,年龄10~72岁,中位年龄55岁。首发部位以单侧肾脏多见。4例以腰痛或血尿就诊, 2例在常规体检中发现肾脏肿物,1例以低热、盗汗就诊。4例行肾脏切除术, 3例行肾脏肿物穿刺活检。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其中B细胞淋巴瘤 (B-NHL) 6例, T细胞淋巴瘤 (T-NHL) 1例。均接受了CHOP或CHOP样方案化疗。男、 女性平均生存期分别为9、 19.5个月, 巨块型 (是、 否) 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 24.3个月, 体力状态评分 (PS)(0、 1、 2分) 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0.5、 10.5和7.7个月, 单纯化疗与手术联合化疗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7、 19.8个月。结论: PRL是罕见的结外淋巴瘤。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 容易误诊为 “肾癌”, 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方式推荐手术切除+化疗 (放疗) 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可能与性别、 肿瘤大小、 PS评分和治疗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卵巢类癌6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类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75年9月~2008年9月治疗的6例原发性卵巢类癌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6例患者中5例(83.3%)发生下腹痛症状,检查发现盆腹腔肿物;2例(33.3%)发生类癌综合征表现;2例合并卵巢畸胎瘤.全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均无辅助治疗.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别为:岛状型4例,小梁型1例,粘液型1例.手术病理分期:Ⅰ A期3例,Ⅰ C期3例.1例Ⅰ C期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肿瘤复发转移,行全身化疗后肿瘤未控.术后5个月死于本病.其余54例患者随诊9个月至33年,除1例死于原发肺癌外,4例均无瘤生存.结论:原发卵巢类癌非常罕见,诊断需除外转移性类癌.本病为低度恶性,早期患者可单纯手术治疗.多数预后良好.本组复发病例化疗疗效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软组织内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例原发性软组织内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结果 本病临床上无特异性,2例患者平均年龄57岁.证实均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为B细胞性,1例为T细胞性.组织学上见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像易见.免疫表型LCA、CD43、CD3、CD20、CD79α阳性;Vimentin、Actin、Myoglobin、Myosin、EMA、CK、CgA、Syn、NSE、Melon A和S-100 2例瘤细胞均不表达.结论 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比较少见,中老年患者出现软组织内弥漫性肿块,应考虑到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本病的明确诊断依赖病理学,而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癌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对3例肺癌肉瘤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 肺癌肉瘤主要症状为咳嗽、胸痛、血丝痰等,X 线示以周围型居多,还可见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镜下见癌与肉瘤成分共存,光镜及免疫组化分析可确诊.1年生存率64.4%,5年生存率26.7%. 结论 肺癌肉瘤临床特征与肺癌不易区别,预后较肺癌好,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