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男,49岁。1985年8月22日初诊。主诉:上肢握物或下垂时,手臂充血,麻木发胀,双手背皮肤发紧,手掌发红、甚或青紫,前臂及手无汗,汗毛脱落。现病史:1985年3月起,右手及右前臂较左侧皮温低,自觉发凉。继之,双手麻木,晨起不能握拳,  相似文献   

2.
蒸汗治验     
钱××,女,59岁。1984年8月13日初诊。患者素体阴虚,一个多月来,每于夜间起床小便后,在寤而未寐之际,自觉周身一阵发麻且发热,瞬即心胸烦闷,汗出如珠。其汗出部位皆为上半身,仰卧则前半身汗出,左侧卧则右半身汗出,右侧卧则左半身汗出。并见倦怠乏力,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深红苔黄厚,脉细数。前医曾用六味地黄汤、甘麦大枣汤、玉屏风散等方治之,未效。笔者认为此乃阴虚火炎,卫阳失固所致。拟滋阴泻火,固卫止汗之法。方宜当归六黄汤加苡仁: 当归9克,生熟地各15克,黄连3克,  相似文献   

3.
例一:郭××,男性,18岁,福清籍,学生,住院号75252。主訴:右足掌趾发作性麻木一年多。患者于1962年8月間,曾下地挖河泥二天。一月后右足趾出現麻木,疑为天冷关系,不以为意。后来間歇性发作,步行3—5里即需停歇片刻,才能继续行走。次年夏天症情更有加剧,麻木延及足掌,才求治于某医院,疑为麻風,但检查未发現細菌,轉服中药多剂无效,夜来睡眠右足冰冷,无汗出。近四个月来几乎每天上午  相似文献   

4.
马××,男,12岁,学生。患全身左半侧有汗症,求治二年余,中西药迭进未见寸效,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其父母携来求治。细观患儿形体瘦弱,面无华色,骨削肉减,形寒神困,左颧红赤而右颧(白光)白,以鼻中线为界左半面汗出溱溱如处夏暑,右半而枯燥青白如临秋寒,颜面判若两人,左手腕微温有汗,右手及腕清凉无汗,脉左寸独见洪大右寸沉细而弱,舌尖红赤,质淡苔薄。家长代述:平日咳嗽不畅,遇寒益甚,食纳不佳,困倦乏力,左侧头痛,睡卧不宁。  相似文献   

5.
患者钱××,女,32岁,农民。1982年5月11日初诊。患者于产后起,即右半身无汗出,至今已历13年,尤以夏季显著,左半身大汗淋漓,而右半身皮肤干燥无汗,曾经中西医多方治疗鲜效。近年来症情加重,右半身肌肤常伴麻木不仁感,行动受牵掣,故来我科求治。刻诊左半身皮肤红润光泽,右半身皮肤干燥无华且粗糙,手指端皮色僵白,无疼痛感,反应迟钝,舌淡,苔薄白,脉细涩。此妇人荣卫虚弱,腠理不密,外受风邪,痹于肌表血络所致。拟以黄芪挂  相似文献   

6.
邓××,男,60岁。81年1月22日因头昏、身痛、突然左侧肢体瘫痪前来就诊。查:血压150/100mmHg,左瞳孔>右瞳孔,舌尖略向右偏,心律不齐,肢体麻木不仁。诊断:脑血栓形成.住院两个月诸症均减。但左侧肢体仍不利,手足麻木,左膝冷痛、时肿,足底亦常痛。舌淡,脉沉弦弱。3月28日来就诊。此乃营卫先衰,络脉空虚,邪气乘虚而入所致。药用:黄芪30克,当归20克,赤芍15  相似文献   

7.
汗出偏沮案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其证是指左或右半身出汗,另侧则无汗,临床少见。曾治一例,介绍如下。袁××,男,37岁。1979年7月19日诊。患者于两月前开始,左侧汗出,汗珠如绿豆大,以鼻尖为界,上至头顶,下至涌泉,但右侧无汗,经多医诊治无效。素体肥胖,嗜食肥甘,  相似文献   

8.
<正> 一、颅内囊虫案:候某,男,47岁,干部。左面部及左上肢频繁抽搐2月余,加重20天。伴头痛、眩晕、失眠、盗汗、左侧肢体麻木、乏力。3年前有便涤虫史。1986年10月24日省医院CT检查诊断:右顶叶囊肿(囊虫?)囊肿为1.3×1.3×1.5cm~3,周围绕一水肿带。北京某医院以右顶叶占位病变收住院准备手术。患者畏惧手术,于1986年11月10日住我院中医病区。神志清晰,颅无畸型,两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存在。左面部肌肉抽动,伸  相似文献   

9.
球麻痹病情危笃,治疗比较困难。作者取穴少,疗效高,迅速治愈两例。报导如下。一、病例简介例一,田××,男,56岁,工人,廿八天前无诱因突然头晕,呕吐,未服药入睡,醒后右侧半身麻木,口角歪斜,走路不稳,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既往有高血压史.查体、神志清楚,血压140/100毫米汞柱,左侧鼻唇沟变浅,左听力减弱,悬壅垂向右偏,左咽反射迟钝,左侧面部及右半身痛温觉明显减退,左Hornert氏征阳性。诊断:椎动脉血栓形成。例二:韩×,男,57岁,农场工人。一  相似文献   

10.
颈神经根炎     
<正> 杨某,男,40岁,××无线电厂工程师。1978年9月29日初诊: 患者半年来颈部右侧及面部麻木而不痛,屡服羌、防、蛇、蝎、土元之属无效,故访医求诊。其形体瘦弱,劳则易倦,时自汗出,咽不燥,口不渴,无寒热,食欲正常,溲便自调,脉缓而涩,舌苔薄白不干。据述,同年3月下旬,夜卧身微汗,室外小便,晨起感觉右下颌发木,面积有铜钱大,因不在意而未即就诊。嗣后麻木日益蔓延,至7月份由颈部发展到整个面部,  相似文献   

11.
司×,女,12岁。八个月前出现双下肢痿软,以右下肢为重,不能行走,右眼视力下降仅存光感,在儿童医院神经科住院,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给与激素、多种钙等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一周前无明显病因,双下肢痿软加重,右下肢更甚,活动不利,麻木发胀,四肢发凉,伴有汗...  相似文献   

12.
笔者治愈一例左腹热右腹冷之腹痛证,颇有心得,试述如下:奚××,女,42岁,职员,1980年1月就诊。腹痛伴有左腹热、右腹凉半年余,近4日加重。三年前曾患结核性腹膜炎,经多方求治疗效不显。现腹痛且扪之左侧发热,右侧发凉,并右头晕、倦怠,脘闷纳呆,口干不欲饮,易怒善叹息,晨起作泻,右腰部疼痛不移,下肢发凉有麻木感,经期错后,舌质隐青有瘀斑,脉沉涩。辨证:腹痛(寒湿血瘀)。治则: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3.
梁××,女,46岁。患者自述:早饭后汗出,上班途中卒觉右眼动不随己意,眼胀如珠欲出,头痛,头晕,恶心,于1983年4月6日来院就诊。余以解肌和营之桂枝汤调治10余日,无好转,故令患者去外地会诊。4月17日经天津××医院眼科检查:视力左  相似文献   

14.
湿热盗汗     
案一:李××,男,50岁,干部,住院号2851。盗汗一年,于1983年5月22日入院。患者从1982年5月中旬起,每当熟睡后,上半身汗出如洗,醒后汗止,且感冷汗刺骨,伴头重乏力,畏寒肢冷,渴不多饮,大便时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此乃湿热交蒸,阻遏卫阳,营阴失守。用当归六黄汤加味。处方:当归、黄芩、黄柏、熟地黄各10克,黄芪、生地黄、苡仁、茯苓、白术各15克,黄连5克。服15剂而愈。案二:邹××,男,33岁,干部,住院号  相似文献   

15.
梁××,男,59岁。1988年5月30日诊。患者盗汗一月余,曾服当归六黄汤之类药物无效。现症:夜寐则全身汗出如浴,醒则汗止,口苦,烦躁不安,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此乃湿热蕴积,熏蒸肝胆。治拟清肝  相似文献   

16.
高××,女,37岁。1987年6月5日诊。三年前因感受风寒、疲劳、饮食不节而发病。初期左下肢关节肿胀、疼痛,右下肢结节性红斑,质硬、疼痛、神疲、无力,双下肢麻木软弱。头晕目眩、眼花、心悸、耳鸣、口干、舌  相似文献   

17.
王××,男,32岁。左半身汗出十年,加重半年。十年来,患者一直左半身汗出偏多,以情绪激动、紧张,食后饮热水,劳动、活动时为著,尤其左半侧头面部更为明显,右侧则仅少量出汗。患者经常感觉左半身汗出,以左肩部为甚,左手足经常发凉,以致冬天左手足经常冻肿而右侧则无。半年前求治于我,诊舌淡、苔薄白,脉弦而沉。先后  相似文献   

18.
黄××,女,73岁。1988年7月16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发现右腋下肿块,在县医院取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横纹肌肉瘤。尔后呈不定时低烧(38℃左右),5日前不明原因持续性高热,无汗,午后尤甚,伴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渴喜饮水,右腋下红肿疼痛,时有咳嗽,咳白色痰。查体:体温39℃,右腋下约巴掌大肿块质硬,边缘不清,触痛,双肺野呼吸音粗糙。胸片提示:双肺绞理增粗,双下肺尤著;间可见点状阴影;血常规:白细胞4×10~9/L,中性0.80,淋巴0.20;拟诊:右腋下横纹肌肉瘤并呼吸道感  相似文献   

19.
张×× ,女 ,1 8岁 ,中专生。因先天性右髋关节脱位术后 1月前来就诊。病人自诉 1月前因先天性右髋关节脱位在××医院行手术及超膝石膏外固定治疗。术后感右下肢阵发性放射样疼痛 ,且右踝关节活动受限 ,右足趾不能作背伸活动 ,右小腿日渐萎缩。在××医院检查提示右腓总神经损伤 ,建议手术治疗 ,但病人不愿再次手术 ,故来我院行针灸、推拿等非手术治疗。  查体 :右小腿较左小腿明显萎缩。左小腿腿围 2 4cm ,右小腿腿围 1 7cm ,右小腿肌张力减弱。右足呈下垂及内翻畸形。右足趾均不能做背伸活动。右小腿前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  辅…  相似文献   

20.
患者强××,女,48岁,本厂幼儿教师。1983年9月24日初诊。右臂疼痛两旬余,伸屈不便,右手指麻木,在本市×院治疗不满意,回厂要求中药治疗。刻诊:精神差,呈痛苦面容,神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