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贺丰  罗佳波 《中草药》2005,36(9):1313-1316
目的以君药效应成分麻黄碱为指标,采用GC-MS法考察不同配伍对麻黄碱药动学参数的影响规律,探索麻黄汤方中臣、佐、使药对君药在人体内过程的影响。方法对麻黄汤作正交设计拆成8个配伍组,每组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服药后在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麻黄碱,绘制药-时曲线;选用WinNonlin4.0.1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采用SPSS10.0软件对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时曲线均符合无滞后开放式1房室动力学模型;不同配伍对麻黄碱的部分药动学参数有显著影响(P<0.05);方中各药味对麻黄碱的部分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论臣、佐、使药对方中君药的有效成分麻黄碱的药动学参数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曾岑  李睿  曾勇  王平  孟宪丽 《中草药》2014,45(11):1597-1601
目的 观察桂枝对麻黄Ephedrae Herba中麻黄碱(E)、伪麻黄碱(PE)小鼠脑组织内分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分别ig给予小鼠麻黄、麻黄桂枝药对水煎液,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脑组织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脑组织中E、PE的经时变化,以Kinetica 5.0.11软件,对脑组织中E、PE进行非房室动力学拟合,计算E、PE的组织动力学参数,从而评价桂枝对麻黄中E、PE在脑组织内分布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麻黄桂枝配伍组中E、PE脑内tmax较麻黄组延迟,AUC0-∞降低,E的MRT0-∞缩短。结论 桂枝配伍麻黄能通过延缓麻黄中E、PE在小鼠脑组织中的分布过程,降低脑内累积分布量,同时加快E、PE在脑内的消除,从而发挥减毒作用,证实桂枝与麻黄间存在相畏、相杀的配伍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枣仁安神方中君药酸枣仁不同配伍对其主要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酸枣仁组、酸枣仁-五味子组、酸枣仁-丹参组、枣仁安神方组,灌胃给药,HPLC检测0~24 h大鼠血浆中斯皮诺素和阿魏酸血药浓度,流动相乙腈-0.03%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酸枣仁不同配伍后其主要成分的药动学差异。与酸枣仁单味药组比较,酸枣仁-五味子组和酸枣仁-丹参组中斯皮诺素和阿魏酸的达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降低,清除率CL/F增加,而枣仁安神方组中斯皮诺素和阿魏酸Cmax和AUC0-t增加,CL/F降低。与酸枣仁组相比,复方中主要成分代谢减慢,斯皮诺素和阿魏酸的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 一、方的研究(一)制方规律:1.君臣佐使,配伍得法:如麻黄汤中麻黄辛温发汗为君,桂枝助麻黄发汗散寒为臣,杏仁助麻黄止咳平喘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仲景在制方中按病情需要制定君臣佐使时,不限于用一味君药,如半夏泻心汤中就以半夏、黄连为君药。2.依照性味,多法配伍:(1) 性味同者配伍可起协同作用,如附子配干姜能温中回阳;(2) 性味不同,各取所长,增强疗效。如白芍  相似文献   

5.
虎杖及其复方中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利用非水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脂肝宁胶囊中以及虎杖药材提取物中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学。方法:大鼠灌胃给药,取血浆经水解、提取后用非水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素的含量。结果:大鼠灌胃给予含相同剂量大黄素的脂肝宁胶囊及虎杖药材提取物后药时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t1/2α,AUC(0~∞),CL(s)Cmax在脂肝宁胶囊组及虎杖药材提取物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脂肝宁胶囊中大黄素及虎杖药材提取物中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学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探索佐塔对于仁青芒觉增效减毒的作用机制,该研究通过平行给药配伍佐塔与否的仁青芒觉后,对小鼠血浆中的毒活性成分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药代动力学进行比较研究。采用LC-MS/MS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浓度,以及利用Kinetica 5.0药动学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非房室模型分析(NCA),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试验建立了同时检测血浆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LC-MS/MS分析方法,经过方法学考察,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符合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藏药仁青芒觉配伍佐塔后,马钱子碱和士的宁AUCtot都显著增加(P< 0.05);马钱子碱Cmax是非佐塔配伍组的6.25倍(P< 0.05);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缩短为非佐塔配伍组的1/8,1/4。此外,佐塔配伍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在体内的消除加快,其中马钱子碱的MRT0-t差异显著(P< 0.05),而士的宁的MRT0-∞和末端消除速率(Lz)在检验水准α=0.1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发现,安全剂量(浓度)范围内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吸收程度增加,以及此二者消除速率加快,可能是佐塔对于仁青芒觉发挥增效减毒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健康志愿者口服大黄制剂后大黄酸在人体内的药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健康志愿者口服大黄制剂后大黄酸在人体内的药代学过程。方法:12名健康自愿者单次口服大黄制剂(50mg.kg-1),分别在服药0,0.083,0.5,1,1.5,2,3,4,5,7,10h后11个不同时间点取静脉血,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药代学参数采用3P97程序计算。结果:人口服大黄制剂后,大黄酸以很快的速度从肠道被吸收入血。其主要药代学参数为最大血药浓度(Cmax)(3.20±1.08)μg.mL-1;最大浓度时间(tmax)(1.03±0.41)h;分布半衰期(t1/2α)(0.21±0.02)h;消除半衰期(t1/2β)(2.68±1.09)h;平均滞留时间(MRT)(5.31±1.78)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573.08±366.48)μg.mL-1.min-1。结论:大黄制剂口服后大黄酸能迅速被人体吸收,其药代学符合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8.
川芎赤芍配伍比例对芍药苷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索中药配伍比例对中药复方药效成分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3P8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药动学模型,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法。结果:川芎∶赤芍1∶2 和2∶1 芎芍制剂给药组芍药苷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均为一室开放模型,川芎∶赤芍1∶2 和2∶1 组的药代学参数分别为 Ka = 0.0082±0.0010和0.0088±0.0011 (min-1-1), t1/2Ka=86.10±12.38和79.11±18.69 (min), t1/2Ke=119.95±27.23和98.14±10.82 (min), tpeak=169.16±21.81 和 149.39±29.51 (min), Cma = 3845.89±716.70 和 1635.81±230.95 ( μg.L-1P>0.05)。结论:川芎赤芍配伍对芍药苷的药动学特征无显著影响,提示中药配伍并不是必然地导致其中某一种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连与生地黄不同比例配伍对小檗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探寻二者最佳配伍比例。方法:给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黄连∶生地黄为1∶0,1∶1,1∶4,1∶8水煎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小檗碱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 2.0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比较各组大鼠体内小檗碱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一级二室模型,权重W=1/C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组中相同剂量的黄连配伍不同比例的生地黄,小檗碱Cmax,AUC0~t,AUC0~∞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黄连与生地黄1∶8组Cmax,AUC0~t,AUC0~∞最大。结论:黄连配伍大剂量的生地黄,可显著提高黄连中有效成分小檗碱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
麻黄汤组方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项目提出关于方剂组方原理的现代假说,从研究麻黄汤不同配伍对物质基础、药理效应、药代动力学变化的影响,进而综合分析该方组方的合理性。体外结果显示不同配伍化学成分有所变化,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也有差异;发汗及抗炎平喘等药理效应均以全方最佳;其他药味的加入对君药麻黄的减毒作用明显;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臣、佐、使药对君药体内吸收、分布、排泄过程均有影响。体内外研究结果均充分验证了所提之假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荷瘤与正常小鼠血浆及瘤体中吲哚美辛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吲哚美辛在荷瘤及正常小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经-时差异及其在荷瘤小鼠瘤体中的药动学特征,初步探讨吲哚美辛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小鼠灌胃给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瘤体中吲哚美辛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荷瘤与正常小鼠给药后,体内血药浓度经-时过程存在差异,以3-6 h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h时呈显著性差异(P<0.01)。吲哚美辛在荷瘤小鼠瘤体内4 h达峰值浓度,而后消除。较之血浆中的药动学过程,吲哚美辛在瘤体中的吸收和消除半衰期均较长,其药-时曲线下面积明显减少。结论荷瘤与正常小鼠血浆、瘤体中吲哚美辛的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吲哚美辛可分布于荷瘤鼠瘤体内,并可维持一定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2.
蔡皓  王丹丹  刘晓  陈军  蔡宝昌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4):2160-2163
目的:研究马钱子碱、马钱子砂烫炮制品总生物碱与马钱子粉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规律,探寻单成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给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马钱子碱溶液、马钱子砂烫炮制品总碱溶液及马钱子粉混悬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鼠体内马钱子碱的血浆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经3P97软件包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并计算和比较各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马钱子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二室模型,权重W=1/C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剂量的马钱子碱在3组不同的存在形式中,马钱子碱溶液组与马钱子砂烫炮制品总生物碱组在Cmax,MRT有显著性差异(P<0.05);马钱子碱溶液组与马钱子粉混悬液组在Cmax,AUC0-t,AUC0-∞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马钱子粉混悬液组值最小。结论:马钱子砂烫炮制品总生物碱组可相对延长马钱子中有效成分马钱子碱的血浆滞留时间,马钱子粉混悬液组的生物利用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的药动学,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单剂量组和多剂量组进行试验。单剂量组分周期交叉口服高、中、低剂量受试药物,多剂量组按临床常规剂量连续给药7d。采用HPLC-MS测定血浆中度洛西汀的浓度,用DAS2.0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药动学模型拟合和参数计算。结果体内药动学符合一室模型特征。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AUC0-72,AUC0-∞与剂量相关,tmax,t1/2则与剂量无关。连续口服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4d后血药浓度达到稳态。除单剂量组口服44.8mg时的Ka值外,主要药动学参数性别间均没有差异。结论盐酸度洛西汀在健康人体内符合线性药动学特征,主要药动学参数没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黄连解毒汤为例,基于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原理优化中药复方制备工艺.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制备工艺所得黄连解毒汤全方提取物Ⅰ,Ⅱ,Ⅲ,Ⅳ,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以黄连解毒汤全方中含量较高的栀子苷为检测指标,采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应用DAS 2.0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不同制备工艺所得黄连解毒汤全方提取物中栀子苷的药动学特征相差较大.全方水提取沉淀物组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最小且消除最快;全方水提去沉淀物组的AUC(0-∞)与全方水提物组及全方水提醇沉精制物组的AUC(0-∞)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全方水提醇沉精制物组中栀子苷的药-时曲线呈现平缓的趋势;全方水提物组的最大血药浓度(Cmax)最大,但是消除较全方水提醇沉精制物组快.结论:通过不同工艺产物中栀子苷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的比较,提示中药复方的制备工艺可根据临床给药剂型、给药时间间隔的需求而采用不同的制备工艺,为初步评价中药复方全方的制备工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甲磺酸帕珠沙星对兔体内氨茶碱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以HPLC测定兔单用氨茶碱及与甲磺酸帕珠沙星合用后的茶碱血清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经BAPP2.3药动程序拟合,甲磺酸帕珠沙星使兔血清中茶碱的曲线下面积AUC由152.0mg·h·L-1增加到361.4mg·h·L-1;半衰期t1/2由2.292h延长至6.823h;MRT由4.944h延长到9.383h,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家兔体内合用甲磺酸帕珠沙星对氨茶碱的消除药动学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在大鼠血液和纹状体细胞外液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方法 大鼠单次灌胃给予左旋多巴48 mg·kg-1和苄丝肼12 mg·kg-1后,采用脑微透析活体取样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给药后6 h内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和纹状体细胞外液左旋多巴浓度,应用3P87药动学程序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左旋多巴在血浆及纹状体细胞外液药-时曲线均符合一室模型,左旋多巴在纹状体细胞外液半衰期(t1/2)、达峰时间(tmax)、达峰浓度(ρ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63.25±25.80) min, (34.21±8.70)min,(112.98±76.85)μg·L-1,(14 443±8 744)μg·min·L-1(n=7),血浆t1/2,tmax,ρmax,AUC0→∞分别为(78.94±7.95) min, (6.763±3.579) min, (4 373±1 815)μg·L-1,(509 940±134 619)μg·min·L-1(n=7),其中左旋多巴在纹状体细胞外液和外周血t1/2相近(P>0.05),而纹状体tmax远大于外周血(P<0.01)。结论 左旋多巴在血液和作用靶部位纹状体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不完全一致,血药浓度变化规律不能完全反映药物在脑内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车庆明  陈颖  杨琳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7):1340-1342
 目的研究口服阿莫西林对中药有效成分黄芩苷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用HPLC-ECD方法测定阿莫西林和黄芩苷合并给药组与黄芩苷单独给药组大鼠的血药浓度,比较两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阿莫西林和黄芩苷合并给药组大鼠ρmax(964.94±301.18)μg·L-1,AUC0~24h(8989.35±2610.28)μg·h·L-1;黄芩苷单独给药组大鼠ρmax(2645.62±601.42)μg·L-1,AUC0~24h(28952.90±5731.42)μg·h·L-1。结论两组药动学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口服阿莫西林严重影响黄芩苷的血药浓度,应提醒临床医生和患者注意。  相似文献   

18.
该试验探讨人参茎叶总皂苷脂质体与水溶液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比差异。通过大鼠静脉注射人参茎叶总皂苷水溶液和脂质体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不同时间点的9种主要人参皂苷单体Rg_1,Re,Rf,Rb_1,Rg_2,Rc,Rb_2,Rb_3,Rd的血药浓度,通过3p97软件拟合数据。大鼠静脉给药后,血浆中可测得9种目标皂苷。水溶液的达峰时间一般在0.05~0.083 3h;脂质体的达峰时间一般在0.5 h之后。经软件拟合后,人参皂苷Rg_1,Re,Rf,Rg_2,Rc,Rd,Rb_3的水溶液均为二室模型,脂质体为一室模型;人参皂苷Rb_1的水溶液和脂质体为三室模型;Rb_2的水溶液为三室模型,脂质体为一室模型。9种皂苷脂质体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水溶液的曲线下面积,而且脂质体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清除率较水溶液的清除率慢,半衰期一般也较水溶液长。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方式,对2种剂型的药动学参数进行对比,人参茎叶总皂苷脂质体与水溶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显著不同,脂质体使药物在体内的浓度维持较长时间,降低了药物体内消除速度,提高药物疗效。人参茎叶总皂苷脂质体与传统剂型相比,提高了药物的缓释长效,为今后研发人参皂苷新剂型起到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茶碱、甲硝唑的HPLC-UV分析方法,探索茶碱与甲硝唑在大鼠体内是否存在药动学上的相互作用。方法 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氨茶碱组、甲硝唑组以及氨茶碱和甲硝唑联合给药组,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HPLC测定二者的血药浓度,采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用SPSS19.0软件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95%的可信区间判断药物是否发生相互作用。结果 氨茶碱和甲硝唑联合用药组与单用药组药动学参数t1/2,MRT,AUC0-t,VdCL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氨茶碱和甲硝唑联合用药后不产生明显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