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将其归入"痹症"范畴,指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  相似文献   

2.
辨证论治 关于本病的具体分型尚未完全统一,各个学者多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分证治疗。商氏等提出本病常见证候有6型:①风寒湿痹型,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减;②风湿热痹型,治宜清热祛风、利湿通络,方用白虎汤合宣痹汤加减;③寒热错杂型,治宜祛寒清热、散风除湿、通经活络,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④痰瘀凝滞型,治宜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方用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⑤肝肾亏虚型,治宜补益肝肾、强壮锦罟.仿以祛风散寨、除湿诵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指导的效果与中医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和中西医结合及康复锻炼中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对两组的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的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日常活动能力在住院3周以后,均较以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在护理后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以通过合理的中医调护,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和及时的健康教育来实现,患者的关节活动可以最大限度的得到恢复,提高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的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RA归属中医"痹证"范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湿病的发病与"乘年之虚,失时之和"有着密切的关系~[2]。年运的太过不及、司天在泉、运气同化、主客气以及客主加临等因素对风湿病的发病起着一定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的疾病,因伴有关节外症状而得名--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以综合征出现,以累及小关节为主,产生关节腔滑膜炎症、细胞增殖、渗液、肉芽肿形成等系列病证。现将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和优势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医集中有很多类似于现代类风湿关节炎的论述,如《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183;逆调论篇》中曰:“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素问&#183;气穴论篇》中曰:“饥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给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RA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且无根治方法,因此早期防治是阻止疾病进展的关键。多项研究表明体质与RA的发生关系密切,尤其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优势。文章对RA的中医体质特征做一综述,以期为防治RA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RA的病证特点,属于中医"痹证"中"历节风"、"骨痹"、"顽痹"、" 痹"等病证的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肝肾气血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在此内因基础上,感受风、寒、湿、热诸邪之外因,致使经络痹阻、气血不畅、痰淤互结而成.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1](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滑膜炎及关节外症状为主要表现,其基本病理变化为多种因素导致免疫细胞活化、炎性因子和炎性介质产生,进而引起滑膜的炎症、增生、血管翳的形成,并逐渐累及软骨和软骨下骨,如不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从近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在中药外敷治疗、穴位注射治疗、穴位埋线治疗、火针治疗、针刀治疗、针灸治疗、针药并用、灸法、中药熏蒸的研究概况,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主要证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证候分布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1例RA患者进行调查,并研究中医证候与主要症状以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不同证型间病程与关节肿痛数、畸形数等基本无关联,P〉0.05或呈散点状分布;5个证型与关节肿痛数、畸形数、RF、CRP、ESR间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主要证候分布及病情反复发作与其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病理特征关系密切,早期以邪气痹阻之肿胀疼痛为虐,中后期则以瘀滞不通之功能障碍为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文献查阅及整理,对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进行系统回顾与用药规律分析.方法 借鉴循证医学的思路与方法,按活动期用药和稳定期用药分类,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主库,检索词为“RA”、“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收集近10年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组方资料.将药物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中药的性、味、归经.结果 (1)活动期用药特点:四气方面,温性药使用频次最高,使用频率占43.2%,其次是寒性药占30.7%,平性药占18.2%.五味方面,苦味药使用频率最高,占34.9%,其次是辛味药占30.1%,甘味药占25.7%.归经方面,归肝经最多,占23.3%,归脾经占16.8%,归肺经占13.4%,归胃经占12.4%.毒性方面,有毒中药占11.4%,无毒中药占88.6%.功效方面,祛风湿药使用频率最高,占21.5%,其次是活血化瘀药占16.8%,清热药占13.6%,补虚药占12.5%,解表药占11.4%.(2)稳定期用药特点:四气方面,温性药使用频次最高,占45.6%;其次是平性药占25.1%,寒性药占23.3%.五味方面,甘味药使用频率最高,占33.8%,其次是辛味药占29.5%,苦味药占25.4%.归经方面,归肝经最多,占26.1%,归脾经占15.4%,归肺经占14.8%,归肾经占13.2%.毒性方面,有毒中药占12.1%,无毒中药占87.9%.功效方面,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占22.7%,其次是祛风湿药占20.8%,活血化瘀药占16.1%,解表药占13.2%,清热药占10.7%.结论 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以温性为主,多辛味,及归肝、肺经药物,说明中医多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等为治则.性温,味辛,归肝、脾经等中药对治疗RA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好的指导临床遣方组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晚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月住院的16例晚期RA患者的临床特点、炎性指标及治疗情况,与49例非晚期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临床表现上,晚期组与非晚期组比较:病程分别为14.0±7.28年、2.68±4.54年(P<0.05);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100%,67.3%(P<0.05);关节畸形个数分别为2.54±3.05、2.18±2.50(P<0.05);关节功能分级分别为3.31±0.60、2.83±0.89(P<0.05),有显著性差异。晚期组血管炎(25.0%)、间质性肺病(6.3%)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生率晚期组与非晚期组分别为43.8%、14.3%(P<0.05),有显著性差异。在炎性指标中C反应蛋白、血沉、RF、球蛋白、血小板计数、免疫球蛋白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血沉(67.37±30.83mm/h)、C反应蛋白(37.83±37.91μg/dl)、RF(175.93±181.94μg/dl)明显高于正常。治疗上,晚期组37.5%患者使用中大量激素(非晚期组为65.3%,P<0.05),68.8%的晚期组患者使用1种以上慢作用药物(非晚期组为98.0%,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晚期RA以女性多见,间接提示女性患者预后差。病程长、畸形的关节个数较多而导致关节功能明显下降,生活明显受限。血沉、C反应蛋白、RF明显高于正常,血管炎、间质性肺炎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提示关节外活动。治疗上,不仅仅对症治疗,常使用中、大剂量激素或小剂量激素治疗,并使用慢作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多关节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是造成人群劳动力丧失的主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对于RA的治疗存在起效慢、疗效不确切等不足,而中医治疗RA有其独特的优势。该文将近年来文献中关于中医对RA病因、病机、治疗的认识进行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胃轻瘫病机特点与中医治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病机可分为基本病机和前行病机。基本病机为脾失运化,前行病机为血瘀、痰浊、气滞、湿阻等。治疗应采取共性治疗和个性治疗。共性治疗包括理气运脾、燥湿运脾、益气健脾、淡渗实脾和消食健脾。个性治疗包括行气燥湿、化痰降浊、活血化瘀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及其对人体细胞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三组,治疗组20例予中药汤剂清痹汤口服,两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用正清风痛宁片或消炎痛栓治疗。三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两对照组,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5%、80%、40%,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快、疗效持续稳定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抗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复杂,其病程中综合体现了滑膜增生、炎症、自身免疫、内分泌紊乱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单纯从免疫学角度难以阐释RA的发病机制和病变特点,近年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途径在RA的发病机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RA病变过程中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紊乱。中药或中药复方进入机体后能够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多途径发挥作用,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能起到很好的良性调节作用。就近年来RA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变化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感染、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均可引起RA,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一些抗原刺激诱发的免疫应答反应有关。中医药治疗RA有其独特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药物以及中西医结合等。该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关于RA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风湿性关节炎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0例,采用中医治疗(观察组),并就其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行单纯西医治疗的同类型患者40例(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治愈24例,占60%;有效13例,占32.5%;无效3例,占7.5%。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中,痊愈16例,占40%;有效12例,占30%;无效12例,占30%,总有效率为7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关节炎采用中医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肺间质纤维化慢性病程、逐渐加重的疾病特点,文章提出了痰邪致病的观点。详细论述了内伤痰邪的产生机制,认为肺、脾、肾、肝和三焦功能的失司,均可导致人体痰湿的产生。并参考现代医学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出痰有显性表现和隐性指标,并提出个人的粗浅认识,凡是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临床中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症状,或者是实验室检查出现血黏度、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升高,此时处方可从痰入手。最后将痰的致病特点总结为四个方面:起病缓慢,病情隐匿;病性复杂,兼夹他邪;痰分显隐,共同致病;危害严重,伤人形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