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阴性小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9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AFP阴性小肝细胞癌42例,肿瘤大小为1.24-4.8cm,中位直径3.3cm。术前经B超和CT检查42例,MRI检查32例,DSA检查6例,穿刺病理8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24例,诊断符合率为57%,术前诊断为肝脏局灶结节增生8例,炎性假瘤4例,肝腺瘤4例,肝硬化结节1例,肝血管瘤1例。血AFP均为阴性。病人均经手术根治性切除。结果42例中1年生存者38例(占90.4%),2年生存者31例(占73.8%),3年生存者22例(占52.3%),4年生存者18例(占42.8%),失去联系4人。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肿瘤9例。结论依据有无肝炎和肝硬化病史以及B超、CT或MRI、DSA等影像学特点综合考虑诊断,局部介入等有创治疗选择应慎重,手术根治件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PRFA)治疗肝癌的价值。方法:1999年10月-2000年3月对7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PRFA治疗,并于治疗后每个月进行肿瘤标记物和B超检查,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或CT。结果:患者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53例,B级15例,C级2例,原发性肝癌53例,继发性肝癌17例,原发性小肝癌(小于等于5cm,未手术)21例,其中AFP阳性17例,PRFA术后转阴12例,明显降低4例,未降低1例。MRI显示肿癌完全凝固性坏死16例,根治率76.2%,小肝 癌各组PRFA术后3,6个月生存率均为90.5%-100%,大肝癌各组术后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7%-72.7%和27.6%-72.7%,结论:射频作为肿瘤透热治疗的一种方法,对于肝癌尤其是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征但位于肝中央区,临近腔静脉或肝门区的小肝癌,PRFA具有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对于大肝癌,PRFA可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普外科1996~2001年收治的8例肝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发热5例,A/G倒置6例,甲胎蛋白均阴性;OT或PPD皮试5例,4例阴性,1例可疑;CT发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3例。入院诊断肝结核1例,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3例,肝血管瘤1例,肝脓肿2例,肝包虫病1例。剖腹探查、肝部分切除、活检6例,肝脓肿引流2例,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证实均为结核。结论:对于肝功能大致正常、甲胎蛋白阴性的中、青年患者,如CT或B超发现肝区有多发性占位病变并伴午后发热、A/G倒置、有肝外结核病史或表现者,应高度怀疑本病。经皮肝穿刺或腹腔镜下行肝活检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式;如无法与肝恶性肿瘤鉴别,应尽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常规作冰冻检查,术后行正规抗痨治疗,可治愈该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肿瘤位于肝脏脏面不适于在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12例,转移性肝癌3例,肝癌破裂出血4例,全身麻醉,术中先腹腔镜探查,明确肿瘤位置确定穿刺点,然后在腹腔镜引导下,穿刺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 结果全组未发生手术并发症.4例肝癌破裂出血停止,术后复查肿瘤缩小,血AFP显著下降.术后1个月32个肝癌病灶,完全消融27个,消融不全5个,完全消融率84.4%(27/32).3个月后CT示9例肿瘤病灶完全坏死,AFP降至正常;6例病灶部分坏死.随访2~18个月,平均8.2月,15例生存,4例死亡(3例肝功能衰竭,1例消化道大出血). 结论腹腔镜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比B超引导下射频治疗定位更加准确,治疗效果肯定,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诊治小儿腹部实体肿瘤的价值. 方法 1999年8月~2004年4月,12例腹部实体肿瘤患儿(平均年龄6岁2个月)B超、CT、MRI和IVP等影像学检查,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和24小时尿VMA、NSE、血AFP等肿瘤标记物检测均未能明确诊断,均接受腹腔镜手术. 结果 11例腹腔镜下成功切取组织做出病理诊断, 其中4例改开放手术切除肿瘤.1例卵巢癌术后二次探查为阴性发现. 结论腹腔镜手术对小儿腹部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可切除性判断和肿瘤复发与转移的评估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引导氩氦刀冷冻治疗第二肝门区小肝癌的技术可行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0月至2006年6月选择肿瘤位于第二肝门区、直径≤5cm、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的8例患者进行氩氦刀冷冻治疗。治疗前甲胎蛋白(AFP)阳性者治疗后定期复查AFP。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或CT确定肿瘤是否完全坏死,以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结果AFP转阴率约为75%,MRI或CT显示第一肝门区肿瘤完全凝固坏死率为62.5%。术后0.5、1年无原位复发生存率均为100%、87.5%;血管壁损伤或大出血发生率为0%。结论第二肝门区小肝癌并非氩氦刀冷冻治疗的禁忌症,只要治疗时穿刺点选择恰当、穿刺路径合理、范围控制恰当,对于第二肝门区小肝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B超的普遍应用,使临床上发现的小肝癌病例不断增多,现就我院1991.6~1997.5小肝癌手术切除的73例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小肝癌诊断标准根据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确定,小肝癌是指单个癌结节直径≤5cm或二个癌结节直径之和≤5cm。本组根据以上标准手术切除小肝癌73例,男68例,女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6岁,瘤体直径最小1.5cm×1.2cm,小于2cm的微小肝癌11例,占15.06%(11/73)。瘤体位于左肝11例、左右两肝4例、尾状叶2例,右肝56例,占76.71%(56/73),本组病例均行AFP、B超及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8.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1  
Zhang Z  Wu M  Chen H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0):749-752,T001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肝癌的意义。适应证和疗效评价标准。方法 1999年10月-2000年10月,10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患者治疗后每个月进行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B超检查,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结果 患者肝功能ChildA级67例,ChildB级29例,ChildC级4例,原发性肝癌76例,转移性肝癌24例,小肝癌(未手术,肿瘤直径≤5cm)甲胎蛋白阳性者治疗后甲胎蛋白转阴占75.0%(21/28),明显下降占21.4%(6/28)。B超复查肿瘤缩小、MRI或CT提示≤5cm肿瘤完全凝固性坏死率85.9%(61/71)。结论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作为肿瘤透热治疗的一种方法,对于小肝癌尤其是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征但位于肝中央区,临近腔静脉或肝门区的小肝癌,是一种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新方法,对于大肝癌,PRFA可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应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13例大肝癌病人行开腹手术、腹腔镜下、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定位射频消融治疗。术前诊断检查指标包括B超、增强CT、AFP、经皮肝穿刺活检。13例中有19个肝占位病变,单发病灶9例,2-3个病灶的4例,肿瘤直径6.0-15.0cm,原发性肝癌10例,转移性肝癌3例。结果 RFA治疗大肝癌近期疗效满意,症状明显改善,食欲明显增加,生活质量良好,肝功、AFP明显好转;术后1月彩超、增强CT复查全部肿瘤体内血供消失,瘤体缩小;3月后CT显示瘤体大片坏死、液化。13例中无手术死亡,存活时间3-12个月,其中1例术后3月死于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RFA给不宜手术的大肝癌患者又增加了一种安全、打击小、痛苦小、生活质量好的治疗方法和延长生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胰腺肿瘤剖腹手术前先行腹腔镜探查的价值。方法:对12例经B超和CT诊断或怀疑为胰腺肿瘤的病人,在剖腹手术前先行腹腔镜探查,其中2例联合使用腹腔镜超声检查(LUS)。结果:1例CT诊断疑为胰头肿瘤伴少量腹水者,腹腔镜明确为原发性腹膜炎,作冲洗引流而愈。2例影像学检查见胰体尾增厚,怀疑胰腺肿瘤者,腹腔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再作LUS检查,1例为胰腺囊肿,另1例未见异常。9例腹腔镜检查确诊为胰腺恶性肿瘤病人中,3例明确已有远处转移,从而避免了开腹;另6例腹腔镜探查提示可以切除,结果其中1例由于肠系膜血管被肿瘤包绕而无法切除,余5例(5/9=55.6%)进行了根治性切除。腹腔镜探查在评估胰腺癌不可切除性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3.3%。结论:腹腔镜探查可发现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的腹膜转移,结合腹腔镜超声检查可提高胰腺肿瘤诊断、分期的准确性,使部分病人避免了不必要的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11.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分析1991~2000年间我科收治的46例PICC病人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资料。结果 (1)本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部分病例可并存乙型肝炎(20%)、肝硬化(45%),部分伴有肝内胆管结石(20%),血清AFP升高(30%);(2)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的诊断率分别为90.0%、95.4%及100.0%;(3)手术切除率为64.0%.全组病例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33.0%及26.0%;(4)生存5年以上的12例病人中,直径≤3cm的小肝癌9例,包膜完整的肿块型直径位于3~5cm肝癌3例,术后均辅助性放射治疗和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结论影像学检查能在早、中期提供临床线索,但缺乏特异性血清肿瘤标志物,治愈性切除术加辅助治疗可获得良好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胰脾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SPTP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12~57岁,平均32岁。36例患者中,SPTP发生于胰头14例(38.89%),胰颈2例(5.56%),胰体尾20例(55.56%)。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彩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检查。肿瘤直径平均(6.3±2.6)cm。患者均行手术切除 治疗,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其中腔镜下施行6例),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体尾切除+脾脏切除术8例(其中腔镜下施行4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2例(其中腔镜下施行8例),胰腺中段切除+胰肠内引流术2例,肿块局部切除+胰肠内引流术3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一般情况良好,均无糖尿病、腹泻、消化不良等胰腺功能减退情况发生,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无死亡。结论 SPTP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CT上的典型表现对于该病的诊断有帮助,但确诊仍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完整手术切除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微创化的手术和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能让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小肠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小肠肿瘤患者的诊治过程中B超、CT、小肠镜、腹腔镜所起的作用,并对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16例术前诊断为小肠肿瘤的患者均经腹腔镜证实,2例术前检查未能确诊者亦在腹腔镜下发现病灶并得到了相应治疗,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能明确小肠肿瘤的诊断,而且腹腔镜小肠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患者创伤小,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D P Pei 《中华外科杂志》1990,28(10):625-7, 638-9
In this communication, serum Ca19-9 was determined in a series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and malignant GI diseases. It was found that CA19-9 was positive in 86.7% of 30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level of 427.53 u/ml, the value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found in non-malignant control group. Serum CA19-9 determination, in this series, helped to make definit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in 6 cases, in which B-mode ultrasonography failed to diagnose, and in another 3 cases in which CT scanning was unable to 'see' the tumors. The combination of CA19-9, B-mode ultrasonography, and CT made definite diagnosis in 100% of all 30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CA19-9 deter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超声诊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胆囊癌的超声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早期胆囊癌与超声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图像分为二型:壁增厚型、黏膜隆起型。同时可发现胆结石征象。结论超声和术中探查是发现早期胆囊癌的主要方法,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提高早期胆囊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定位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超声、ECT、CT和MRI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hyperparathy roidism ,PHPT)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日至2 0 0 4年3月31日34例手术治疗的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5例患者手术前行超声检查,其中2 2例手术前的超声定位与术中所见相符合,诊断的符合率为88%。2 1例患者手术前行ECT检查,其中2 0例患者与手术中所见相符合,诊断符合率为95 %。19例患者手术前行CT检查,13人与手术中定位相一致,诊断符合率6 9 %。3例患者手术前行MRI检查均发现病变并且与手术中所见相一致。结论 超声和99mTc MIBI应该作为首选的定位检查方法,尤其是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定位诊断的准确率,若条件允许可以行甲状旁腺三维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17.
不同检查方法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评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B超、CT、MRCP、ERCP及肿瘤标记物检查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确诊为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的病例,分别比较B超、CT、MRCP、ERCP及肿瘤标记物在这些病例中运用的情况及对恶性阻黄的病因判断、定位诊断和手术方式选择的价值。结果B超、CT、MRCP、ERCP及肿瘤标记物的运用率分别为100.0%、94.6%、83.0%、33.9%及40.2%,对病因判断的正确率为86.6%、91.5%、93.5%、97.3%、77.8%,对恶性阻黄的定位正确率为92.8%、89.7%、97.8%、94.7%。MRCP、ERCP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最有价值,肿瘤标记物+B超检查及B超+CT+MRCP检查正确率大于单用一种方法。结论B超和CT可作为疑诊为恶性阻黄的初选方法,肿瘤标记物的检查可提高阻黄判断的正确率,MRCP和ERCP对恶性阻黄的定位及病因评估价值最高。对恶性阻黄的术前评估应配合各项检查,循证决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超声检查在儿童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5年9月至2019年3月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膝关节骨折患儿2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9例;平均年龄7岁4个月(9个月~13岁5个月).所有患儿在伤后2周内接受患侧膝关节X线和MRI检查以及双侧膝关节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5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小肾癌患者的B超、IVU、CT、MRI等影像学资料,比较分析各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结果:35例小肾癌病例,常规行B超、IVU检查,并结合CT或MRI检查。其中,B超诊断肾癌23例,准确率65.7%。IVU提示有肾盂肾盏受压等间接征象5例(14.3%)。21例行CT检查,诊断肾癌20例,准确率95.2%。14例行MRI检查,诊断肾癌13例,准确率92.9%。结论:综合应用B超、IVU、CT和MRI检查对于小肾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以CT检查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