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期胃癌(EGC)病变局限,若能及早诊断治疗,预后良好。近年来,大规模临床筛查的普及,仿真内镜、多种新型胃镜等的应用,使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发现早期胃癌的发生与癌基因c-myc、p53、p16等的突变、端粒酶活性变化、微卫星DNA的不稳定性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早期胃癌诊断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及早发现早期胃癌,对于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胃癌诊断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治疗效果。现综述其诊断技术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3.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指癌肿的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内(M)或黏膜下层(SM)的胃癌,而不考虑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自从提出早期胃癌这个概念以来,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研究发展迅速。在白光内镜下,EGC不易识别,或仅表现为黏膜局部色泽的改变,稍显僵硬、或呈颗粒状、触之易出血等,往往难以与炎症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4.
早期胃癌诊断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早发现早期胃癌,对于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胃癌诊断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治疗效果.现综述其诊断技术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5.
6.
早期胃癌78例的胃镜诊断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胃镜及病理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7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77例术前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1例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病灶分布以胃角及胃窦最多,为57例(73.1%);Ⅱ型发病率最高,为52例(66.7%);管状腺癌最多,为38例(48.7%);病灶周围组织示萎缩性胃炎者33例(42.3%),肠上皮化生37例(47.4%),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2例(41.0%),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者70例(89.7%)。结论:早期胃癌Ⅱ型发病率最高,胃窦及胃角是好发部位,胃镜加多点黏膜活检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癌前病变和Hp感染与早期胃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的体会刘文霞副主任医师刘宁,芦月霞北京铁路总医院(100038)我院1975年至1987年纤维胃镜(以下简称内镜)检查5439例。检出上消化道肿瘤620例,胃癌394例,早期胃癌11例。现将11例早期胃癌分析如下。一般资料:11例全部...  相似文献   

8.
早期胃癌诊断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早期胃癌的发现率已达15%以上,但县一级医院EGC的检出率仍偏低。本院1989年7月至1996年2月间纤维胃镜检查25135例,EGC仅占同期胃癌总数的1.2%(9/731)。就此作者以检出的9例EGC的内镜诊断体会,着重讨论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与确诊率的有关环节。资料分析本组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为30~70岁,其中3例女性均大于60岁,高于男性。所有病例均由内镜诊断、病理手术证实。主症胃院胀满不适、早饱感6例,余为一般消化道症状。查体均无重要阳性体征。首诊拟胃炎6例、溃疡病2例、待查1例。内镜诊断除1例肉眼疑及胃癌,8例误诊…  相似文献   

9.
早期胃癌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提高胃癌疗效的关键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去瘤治疗。全球近数十年的资料表明 ,对进展期胃癌即使扩大手术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范围 ,其 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 40 %左右。而早期胃癌根治性手术的 5年生存率可达 85%以上。1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进展1 962年日本内镜学会最早提出早期胃癌 (earlygastric cancer,EGC)的概念时 ,是将 EGC定义为癌肿的浸润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 ,而不论其有无淋巴结的转移。随着对 EGC的研究的进展及大量病例的累积 ,人们逐渐认识到有必要对 EGC作进一步的区分。就胃壁浸润度而言 ,可分为三种 ,即局限于…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分析了自1983年4月~1990年3月经纤维内镜检查发现.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早期胃癌33例(其中小型,微小型胃癌9例)的临床症状、细胞学和组织学形态,着重探讨了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及色素内镜应用对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早期胃癌的诊治体会(附61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改善胃癌预后,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1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病灶大小,部位,分型,检测方法,治疗及预后。结果 61例患者平均年龄近50岁,占同期胃癌手术病例的5.7%,X线双重造影检出率为58.7%,胃镜肉眼检出率为44.3%,胃镜下活检检出率可提高为95.1%,病理诊断凹陷型者(Ⅱc,Ⅲ)居多,平坦型者(Ⅱb)易误诊,术后59例均无瘤生存,其中生存1-4年者  相似文献   

12.
正常胃上皮细胞在癌变过程中获得侵袭和转移的表型特征,深入探寻转移性胃癌中分子遗传学机制能够增进对这一生物学过程的认识,获得针对肿瘤中特定遗传学改变的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胃癌具有高度异质性,传统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十分有限.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各种分子为依据进行的分型能够对胃癌的临床治疗与预后提供更精准的帮助.胃癌分子分型包括Tan分型、Lei分型、克隆性分型、癌症基因组图集(TCGA)分型和亚洲癌症研究组织(ACRG)分型等,这些分型各具特色,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14.
 腹膜是胃癌复发或转移的最常见部位之一。腹膜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生存时间。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预后有重要影响。诸多生物标志物的不断探索和新的影像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早期诊断胃癌腹膜转移更有希望,同时随着腹腔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迅速发展,治疗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根治胃癌的最有效方法。然而,仅有30%~40%的胃癌患者可能通过单纯的手术治疗而获得治愈,大部分患者死于肿瘤的再发或远处转移。寻求手术以外的途径治疗胃癌的转移、复发显得特别重要,而分子靶向治疗成为胃癌综合治疗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6.
进展期胃癌化疗效果不佳.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新手段.目前这些策略主要包括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道的靶向治疗、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道的靶向治疗、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等.近期有关HER2、EGFR、VEGF、mTOR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阿帕替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拉帕替尼、RAD001 (everolimus)等综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报道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7.
18.
胃癌术后胃镜随诊的临床意义(附986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胃癌(GC)术后胃镜随诊的临床意义。方法 986例GC术后3周至21年进行胃镜随诊检查,每例检查1 ̄5次,结果 检出残胃复发癌75例,胃原重复癌4例,残胃癌9例,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2例,胃管,硅胶管滞留9例。其他非癌性病变包括:吻合口周围炎187例,缝线残留91例,金属钉外露4例,吻合口周围糜烂,溃疡分别为51例和22例,炎性息肉38例,疤痕性狭窄112例。结论 GC术后胃镜随诊断及时  相似文献   

19.
综合国内外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早期胃癌(EGC)的文献资料,对EGC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总结,探讨色素内镜和放大内镜等对EGC的诊断价值,以及外科手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切除术等对EGC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