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先天性尺桡骨近端融合畸形较为罕见,目前国内文献报道甚少,现将我们1987年收治二例报告如下:例1,杨××,男、5岁,足月顺产,否认有外伤史;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左前臂呈旋前位,不能旋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尚可,桡尺近侧关节无活动度,局部无压痛;X 线片示:左桡尺骨近端呈骨性融合,而桡尺远侧关节发育正常。例2,刘××,男,6岁,左前臂旋转活  相似文献   

2.
1 患者,男性,8岁,学生.出生后即有左前左前臂旋转障碍,因作残疾鉴定需要来我院检查.患儿孕1产1、足月顺产,无外伤史,无家族史.2 体检 左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固定于旋前位,肘关节伸屈功能正常,双侧前臀长短无明显差异,其它四肢无畸形.X线:左尺桡骨近端骨性融合,骨小梁串通,骨皮质相连,连接处宽约30mm,尺骨鹰嘴发育正常,桡骨发育尚好,近端向后脱位.诊断:尺桡骨近端先天性骨连接.3 小儿尺桡骨先天性骨连接极为少见.病因:桡尺骨起源于同一中胚层组织所衍化出来的软骨枝,当软骨枝纵向分节发育过程终止或两骨近端的间隙中充满中胚层组织并发生骨化均可引起此畸形.Wilkie认为:此种畸形有两种类型:Ⅰ型:尺桡骨髓腔相连,桡骨近端变形并与尺骨连接,桡骨比尺骨长而粗大.Ⅱ型:桡骨基本正常,它的近端  相似文献   

3.
桡骨短缩对桡腕关节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后桡骨短缩对桡腕关节的影响。方法:12只成人上肢标本于距关节面3 cm处截骨去除1 cm骨块,使骨块可向近端移动,制作桡骨远端骨折后桡骨短缩模型,利用压敏片测试桡腕关节面的应力分布和受力面积改变情况。结果:随着桡骨短缩的增加,舟骨的接触面积无显著变化(P>0.01),接触应力显著增大(P<0.01);月骨的接触面积轻度增加,接触应力显著增大(P<0.01),桡骨短缩≥4 mm时即有显著变化,桡骨短缩≥4-6 mm造成尺骨撞击三角骨。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短缩4 mm以上时,接触应力有显著变化,影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性,33岁,因左前臂近端肿物伴功能受限1年以"左桡骨肿瘤"入院。体检:左侧前臂近段桡背侧明显隆起,可触及一6 cm×6 cm大小肿物,质软,活动度差,无压痛,局部皮肤正常,左肘关节活动轻度受限。X线示:(左桡骨近端)可见向骨外突出的骨性肿块,广基底,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密度低于周围肌肉组织(图1A)。CT示:(左桡骨近端)骨性肿块,广基底,突向骨外周围组织,周围可见脂肪密度软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一种表现较为特殊的桡骨远端尺侧纵形骨折,无论从其骨折受伤机制或表现上都不同于一般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现报道3例如下。 1病例介绍 例1,男,58岁。左腕部跌伤3天,肿胀疼痛伴活动受限。X线片显示:左桡骨远端尺侧纵形矢状面骨折,骨折通过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块向尺侧移位。给予经腕背侧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及前臂防旋石膏外固定。 例2,女,45岁。滑倒跌伤右腕。X线片显示:右桡骨远端尺侧纵形粉碎性骨折,骨折碎块无明显移位,行右前臂防旋石膏外固定。 例3,男,31岁。左腕摔倒致伤,左腕肿胀,腕背尺侧压痛明显,左前臂旋转功能受限。X线片显示:左桡骨下端偏尺侧垂直劈裂骨折,骨折块大小约1×2cm,骨折通过桡骨远端关节面。行远端骨折块切除。  相似文献   

6.
患者28岁,男性,因"进行性四肢无力、肌肉萎缩10年"入院。10年前无明显诱因缓慢出现右上肢无力伴肌肉萎缩,表现为右手指抓东西、拿东西无力、困难,遇冷水时手指呈屈曲状难以伸展,伴手部、前臂肌肉萎缩,症状从远端起病向近端发展,症状逐渐加重,后又出现左上肢及双下肢无力、肌萎缩(远端为主)。病程中无感觉异常、感觉减退及肌肉跳动等不适。家族史无特殊,父母无相关表型。查体:神清语利,高级神经功能活动正常,颅神经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桡神经深支的体表定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桡神经深支的体表定位方法。方法:取成人尸体标本48具(96侧上肢标本),显露桡神经深支,在前臂中立位,分别测量桡神经深支发出点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及其与肱骨外上髁和Lister结节连线的水平距离、桡骨茎突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桡神经深支自桡神经主干发出的位置在肱桡关节上方平均为(15.4±2.5)mm。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均位于肱骨外上髁与桡骨Lister结节连线的尺侧,与连线的水平距离平均为(6.1±2.1)mm,与肱桡关节线的平均距离为(61.3±17.6)mm。结论:桡骨小头正前方或略偏外侧可作为桡神经深支近端的定位标志,肱桡关节线下方约6cm,肱骨外上髁与桡骨Lister结节连线尺侧约0.6cm可作为桡神经深支远端的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8.
胎儿 男 ,胎龄 2 6周。其母 2 7岁 ,孕第 1胎 ,“B”超检查怀疑为畸胎。查体 :母亲血压、宫高、胎儿和及胎位均正常。“B”超检查 :胎儿颅骨光环完整 ,双顶经 6 .0 cm,脊柱光点排列整齐 ,股骨长 3.4cm,两胫骨远端缺如 ,双足内翻 ,羊水平段 4.1cm。随即住院引产 ,该死胎为男性 ,体重 12 0 0 g,身长 31cm,眼距宽 ,双肩狭小 ,胸部皮下组织薄。左上肢屈曲 ,左前臂短 ,变形。左拇指无指骨 ,仅为皮样赘生物。双小腿前有骨性突出、变形 ,双足内翻。X线检查 :左侧桡骨中、下段发育不全 ,尺骨弯曲 ,左拇指骨发育不良 ,双侧胫骨中、下段发育不全 ,…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腓骨近端与桡骨远端关节面形态,对腓骨近端替代桡骨远端重建桡腕关节移植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例成人完整干燥腓骨及桡骨标本,测量腓骨近端、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倾角、弧长、周长以及腓骨近端关节面如何旋转角度,使它的后倾角与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最接近.结果:腓骨近端与桡骨远端关节面相似,桡骨远端的舟、月骨关节窝在冠矢状面的弧长分别是(1.375±0.179)cm、(1.213±0.228)cm和(1.032±0.237)cm、(1.317±0.254)cm,腓骨近端关节面冠矢状面的弧长是(1.391±0.192)cm和(1.368±0.231)cm.从冠状、矢状面比较腓骨近端关节面与舟骨窝关节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23.480°±2.476°的内倾角与桡骨远端关节面20°~25°的尺偏角相近.腓骨近端关节面旋转10°~15°时,在矢状面的后倾角与桡骨远端掌倾角相近.结论:用腓骨近端替代桡骨远端、重建桡腕关节是合适的.其最佳替代位置应是腓骨尖位于桡骨茎突处并且腓骨关节面沿腓骨长轴顺时针旋转角度10°~15°,其后倾角与桡骨远端掌倾角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0.
于1989年10月用旋前方肌肌桥修复腕部正中、尺神经损伤1例,经1年随访观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47岁,因右腕部切割伤后5个月,右手指活动不便,第2~5指麻木,发凉,指端常被烫伤也无知觉。诊断为右腕部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而入院。检查:右腕部有4cm不规则疤痕:环指指端有1×1cm~1的溃疡,  相似文献   

11.
先证者(Ⅳ1)女,21岁,身高152cm.双手短而宽,手指末端短小,指甲等比缩小,各指间关节活动正常,中指明显比食指短(图1).X线照片显示双手中节指骨缺失,末节指骨短小,第3、4掌骨缩短(图2).双足中节趾骨缺失,末节趾骨短小.智力正常,无其他家族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发现,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后出现尺侧柱并发症的比例小于接受单纯行桡骨远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作者认为这与夹板在治疗周期中视腕关节为一个整体并能够提供尺侧柱的相对稳定性,能够重建腕关节三柱的稳定有关。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探讨夹板对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尺侧柱干预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基于一健康志愿者的前臂及手部CT图像建立正常腕关节三维有限元基础模型,通过有限元相关软件分网、切割造模建立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和Ⅱ型骨折2种有限元模型,以此为基础延伸建立出夹板及桡骨远端钢板固定的4种腕关节骨折有限元模型。分析各模型在轴向压缩、横向拉伸、旋前和旋后种工况下,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及相对位移变化、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及方向。结果与结论:①在横向拉伸、旋前及旋后工况下,夹板干预后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骨折模型的尺月韧带、尺三角韧带、掌背侧尺桡韧带应力值均小于钢板干预的相对应骨折模型;②在旋前及旋后工况下,夹板干预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及Ⅱ型骨折模型的下尺桡关节相对位移值均小于钢板干预的相对应骨折模型;③在横向拉伸、旋前及旋后工况下,夹板干预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及Ⅱ型骨折模型的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值小于钢板干预的相对应骨折模型;④结果表明,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后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变差,其中发生尺骨茎突Ⅱ型骨折时更为明显;在此类骨折的治疗中与单纯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相比较,夹板作为弹性固定在治疗周期中视腕关节为一个整体并能够提供尺侧柱的相对稳定性,藉此进一步揭示了夹板弹性固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尺桡骨上端融合较为罕见,目前国内尚未见报告,现将我院骨科于1982年7月14日发现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儿:杨××,男,6(1/2)岁,足月顺产,否认有外伤史。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左前臂肌肉轻度萎缩,肘关节于伸直位或过伸位时,其前臂上端桡侧掌面可见,局限性圆球形隆起,触摸局部无痛感,前臂旋前与旋后活动完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 三维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型主要是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的模型,而三维有限元模型主要是根据空间有限离散原则,将三维空间结构体分割不同区域,各区域为一单元且以节点相连接,因此节点间的变形运动是连续的,会引起周围节点及单元的相关变化。三维有限元模型精确逼真,且符合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模拟测试结果可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桡骨远端骨折:特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常见于患者跌倒时损伤,是中老年人好发骨折之一,约占全部骨折患者的1/6。 背景:近年来关于桡骨远端骨折机制偏向定性的研究多数仅限于二维分析,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结果不甚满意,而利用CT数据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可更好评估人体骨骼变异情况。 目的:通过建立尺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检测桡骨远端骨折生物力学,并进行桡骨远端骨折发生机制研究。 方法:获取1名50岁健康女性左侧上肢肱骨远端到腕关节中段CT扫描影像学资料,志愿者对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且经CT扫描显示正常,排除患有骨科相关疾病。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6.0建立尺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手腕背伸、掌屈、尺偏、桡偏时力的加载,观察记录不同载荷下模型各部分应力;分析不同模型角度时桡骨远端骨折形成及裂纹走向。 结果与结论:①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时,前臂旋前和前臂旋后桡骨背侧缘中点受压应力,随背伸角度增大而增大;前臂旋前和前臂旋后桡骨掌侧受张应力,随背伸角度增大而增大;②腕关节处于掌屈位时,前臂旋前和前臂旋后桡骨背侧缘中点受张应力,随掌屈角度增大而增大;前臂旋前和前臂旋后桡骨掌侧受压应力,随掌屈角度增大而增大;③前臂旋前背伸位及前臂旋后掌屈位时,桡骨裂纹首先出现于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桡骨远端表面受最大张力一侧,骨折裂纹沿掌远端向近背端,与骨轴线45°角方向发展;④前臂旋前掌屈位及前臂旋后背伸位时,桡骨裂纹首先出现于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桡骨远端表面受最大张力一侧,骨折裂纹沿远背端向近掌侧,与骨轴线45°角方向发展;⑤结果表明,手腕背伸、掌屈、尺偏、桡偏进行力的加载,骨折首先出现于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桡骨远端表面受最大张力一侧,裂纹走向与所受应切力和张应力方向有关。 ORCID: 0000-0002-4577-2165(夏长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𧿹趾末节缓慢增宽技术在手指全形再造中改善𧿹趾供区外形与功能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足外科一期行𧿹趾末节增宽术、二期行𧿹甲骨皮瓣游离移植手指全形再造术的患者2例:男1例,19岁,右中指Ⅱ度缺损,一期行左𧿹趾末节增宽术,二期行左足𧿹甲骨皮瓣游离移植右中指全形再造术;女1例,36岁,右中指Ⅴ度缺损,一期行双足𧿹趾末节增宽、右中指骨延长术,二期行左足𧿹甲骨皮瓣游离移植右中指全形再造术。𧿹甲骨皮瓣供区旷置后延期行全厚皮片移植术。手指全形再造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再造手指指骨愈合、成活情况及𧿹趾供区外观功能。结果 2例患者再造手指全部成活,指骨一期愈合,未发生骨不连和术后血管危象,𧿹趾供区趾甲宽度接近正常,𧿹趾外观饱满、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 𧿹趾末节缓慢增宽技术用于手指缺损全形再造,能保留𧿹趾供区较好的外观和功能,尤其是𧿹趾供区趾甲宽度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6.
在解剖一具发育正常的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右上肢血管同时存在以下变异:1腋动脉在距其起点3.5cm处、胸小肌深面向内下方发出一动脉干,由动脉干依次发出胸外侧动脉、胸背动脉和旋肱后动脉,最后主干延续为旋肩胛动脉.  相似文献   

17.
<正>在制作一成年男性右上肢标本时,见其桡侧腕长伸肌及桡侧腕短伸肌肌腱分支及融合变异,较罕[1]见,为增加国人解剖学数值,现报道如下。桡侧腕长伸肌起点正常,沿肱桡肌桡侧下行,在距起点92.18mm处分为主肌腹和副肌腹。主肌腹和主肌腱走行及止点正常。副肌腹沿主肌腱向远侧走行143.64mm后移行为长163.50mm,宽4.52mm,厚0.82mm的副肌腱。副肌腱沿主肌腱尺侧贴桡骨体向骨间缘绕行,在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腱深面绕向背  相似文献   

18.
程某,30岁,于1988年3月31日足月分娩一男婴,出生时身长39 cm,体重2200 g。第二胎,第二产。患儿主要表现为四肢畸形。出生后三个月测量左上肢:臂长6.5 cm,无前臂和手;右上肢:臂长4.0 cm,无前臂和手;左下肢:小腿长9.5 cm,无大腿,脚呈外翻形,脚趾五个,形态正常;右下肢缺如,但可见一乳头状未发育的下肢芽,直径约1.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桡骨头颈部手术的安全区域。方法:在30侧上肢标本上显露骨间后神经,观察其走行及其与桡骨上端的关系。结果:骨间后神经越过桡骨头上缘前方中线稍偏外斜向外下方走行,距桡骨头上缘(13.8±4.2)mm、桡骨前方中线外侧(3.2±1.1)mm处经旋后肌腱弓深方入旋后肌管,走行于旋后肌深浅两层之间,在桡骨头上缘下方(42.6±6.5)mm越过桡骨外侧中线,在桡骨头上缘下方(63.4±7.6)mm越过桡骨后平面。结论:桡骨上端后外侧3.5cm范围内为手术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多指并指多掌骨畸形一家系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证者 女,24岁,因双手先天畸形入院。查体:左手共7指,右手共8指。双手拇指部分共3指,呈完全性并指,中、环、小指完全性并指。右小指尺侧中节处可见一赘生小指。双手除右小指尺侧多指无指甲外其余手指末端均有指甲。掌纹呈通贯手。左手可触及5个掌骨,右手可触及6个掌骨,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均存在(右小指尺侧多指无关节)。X线摄片检查:双手不完全对称性畸形。双手拇指部分均为3条,其中1条发育较大,双侧拇指指骨均有3节,左手拇指有2条完整掌骨,右手拇指有1条完整掌骨。其余4指均有3节指骨,与各自掌骨相连。各关节间隙存在。右手小指中节远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