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辨证多见虚实夹杂。脾胃为后天之本,调养脾胃贯穿妇科疾病辨证论治的始终。赵瑞华老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硕博导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科研及教学30余年,擅长治疗妇科疑难杂病。赵老师临证谨守病机,强调辨证论治,重视脾胃在妇科疾病中的作用。笔者有幸侍诊受益颇多,现将赵老师从脾胃论治妇科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赵桂琴,第3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重点中医专科章丘区中医医院脾胃病专科学科带头人。赵桂琴老师在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方面颇有心得,临证善用运气方和经方,在疑难病治疗上屡获良效。兹举临床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3.
脾气虚证是脾胃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赵清理老师对其有独到见解,临床颇有心得。据初步统计,赵清理老师在辨证论治中,发现有近30种疾病含脾气虚证,这些病证分布在循环、血液、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等系统中,可见脾气虚证在临床上占很大比重。因此,认真探讨脾胃学说,学习和整理导师经验,脾气虚的研究是一个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导师强调: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脾气虚是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正是从这点出发的。中医早就对微量元素有一定认识,并有丰富的运用经验。《内经》曾记载了用生铁落、  相似文献   

4.
脾胃为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规律,或饥饱无常、或嗜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失调等原因均可导致脾胃系统疾病频发.中医治疗脾胃病有独特优势,历代治疗脾胃病典籍方药颇丰.魏贻光老师生前系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福建中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名老中医,其理论功底深厚,从医60余载,临床患者众多.笔者曾有幸侍诊数年,得以窥其一二,兹简要介绍其脾胃病...  相似文献   

5.
张小萍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脾胃气化学说,认为脾胃气化学说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张老师临床用药善用调理脾胃之药,并随症加减,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不少同志看了《赵绍琴临床四百法》后,希望我能谈谈赵老师临床立法用药的规律,现就几年来随赵老师临床学习的体会,谈一谈赵老师治疗温病的经验,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慢性脾胃病病情多反复缠绵难愈,治疗用药既不可滋补过偏,又不可苦寒过激。尤其在虚实错杂、寒热并存时,用药更为困难。北京协和医院张育轩老师对脾胃病的治疗用药独具心得,概括介绍如次。 1 脾胃虚弱补宜平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病程多迁延反复。大部分病人都表现为脾胃虚弱。“虚则补之”乃为正治。因用药不当或湿热有加,或令脾胃呆滞者,十分多见。张老师认为:治病贵在立法,而神则在于遣药组方。补脾胃以平补之品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51-252
总结曹泽伟教授从脾胃入手治疗五脏的经验。曹老师认为元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理脾胃在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并举例论证治五脏者应先安脾胃。  相似文献   

9.
宗修英从湿论治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喜俊  谢燕芳 《中医杂志》2000,41(5):270-272
宗修英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老师观察到因湿邪所致病证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非常注重研究脾胃病及痰湿证的诊治,曾自拟“祛湿丸”系列方,治疗三焦及皮肤湿证,取得满意的疗效。兹将其从湿论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整理总结如下。1 脾胃为枢,湿滞为因老师认为,湿邪所致之脾胃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因于外湿所致者与季节、地域、环境有关。因于内湿所致者则与体质因素有根本关系,饮食、药物、情志等因素对本病也有重要影响。湿邪内停最易侵犯脾胃,因脾胃  相似文献   

10.
胃脘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等疾病。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本病多由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或不洁损伤脾胃,郁怒伤肝,肝气犯胃,以及久病或劳倦过度、脾胃受损等原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气机不畅,最终造成“不通则痛”。老师认为,对于胃脘痛的辨证,首先应辨明其寒、  相似文献   

11.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在其著作中有专论论内外障的治疗,对后世眼科产生了深远影响.庄曾渊老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学习、研究和运用脾胃学说,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发挥,本文总结了庄老师运用脾胃学说治疗眼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和验案.  相似文献   

12.
脾胃伏火论来源及医家对脾胃伏火的认识,老师认为的脾胃伏火为虚火、食火及其病因病机。传统观点认为的口苦为肝胆热引发,老师认为脾胃伏火导致口苦,其病因病机及用药治疗、临床医案。  相似文献   

13.
单兆伟治疗复发性消化性溃疡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镔 《北京中医》2003,22(2):16-17
单兆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任医师。单老师擅长脾胃病诊治 ,多年来致力于消化性溃疡抗复发的临证治疗与研究 ,疗效满意。现将单老师治疗复发性消化性溃疡的经验介绍如下。1 虚实夹杂为标 ,脾气虚弱为本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 ,有时类似“吐酸”、“嗳气”等证 ,现统称“胃疡” ,临床多按胃脘痛进行辨证治疗。单老师认为 ,其病因主要有情志所伤、饮食劳倦等 ,病亦在胃 ,与肝脾密切相关。忧思恼怒 ,七情刺激 ,肝失疏泄 ,横逆犯胃 ;或脾气郁结 ,纳化失常 :或饮食不节 ,或饮食偏…  相似文献   

14.
金巴图主任医师擅治脾胃、肝胆疾病,笔者有幸得金老师指导,并随侍诊,受益匪浅。兹将金师治疗脾胃病经验与用药特色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导师姚保泰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更有创新。现将姚老师诊治脾胃病的经验 ,简介如下。1 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和 /或不典型增生 ,被视为癌前病变。临床表现为胃脘痞满、疼痛、食欲减退 ,兼嗳气、嘈杂、口粘或口苦、腹胀 ,舌质红 ,苔薄黄或黄腻 ,脉弦或弦滑。全国脾胃病学术委员会将本病归属于胃痞。姚老师认为 ,本病是由于饮食劳倦 ,损伤脾胃 ,或情志不遂 ,肝胃不和 ,使胃失和降 ,气机壅塞 ;水湿不化 ,蕴痰化热 ;痰热交阻 ,损伤胃络 ;气机阻…  相似文献   

16.
气冲病灶面面观陈建民,赵明言,胡永忠,张德芳,张德珍气冲病灶通常指有病或潜在疾病的气功爱好者在自练气功或者在气功老师为其发放外气过程中,以及在气功老师为其“布场”、“组场”带功过程中,自身患病或隐患部位自然出现胀、痛、肢体摆动等自我感受和外部现象。这...  相似文献   

17.
总结秦老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认为肝脾(胃)不和是脾胃病的基本病机,因而治疗脾胃病应立足脾胃,注重调肝,临床疗效颇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许老师从事临床工作近 40年 ,经验丰富 ,疗效可观 ,尤其是对胃脘痛的治疗 ,更有独特见解和深刻体会 ,现总结如下。胃脘痛是临床常见之疾 ,以经常于剑突处疼痛为主症 ,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胃下垂、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等病。1 对胃脘痛病因病机的认识吾师认为胃脘痛的主要病因产生于两个方面 ,一是外邪侵害 ,二是情志所伤。所谓外邪侵害 ,是指病从口入 ,饮食不节而直接损伤脾胃所致。而情志所伤 ,则指长期情志不遂 ,肝气郁结 ,然后导致肝气犯胃或肝脾不和 ,而间接伤及脾胃所为。脾胃伤后气血运行不畅 ,或气郁 ,或血瘀 ,或成痰 ,或郁…  相似文献   

19.
金洪元老师是全国名老中医,擅长治疗中医脾胃病、肝胆病、肾病。笔者有幸作为其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跟师学习近2年,对金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经验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现将金老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脾胃内伤学说始创于李杲(1180-1251),其代表作有《脾胃论》与《内外伤辨惑论》.脾胃内伤学说,在当时战乱频繁,劳役内伤,发病众多的情况下,经过实践考验,证明其行之有效.在以后几百年里,虽然有少数医家对脾胃内伤学说提出过不同的看法,但还是得到多数医家的肯定和推崇,甚至与张仲景的《伤寒论》并列,有"外感宗仲景,内伤法东垣"之说.而辨别内伤与外感,也就成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关键.近几年来,跟随金寿山老师从事中医教学和临证,听了金老师的见解,他认为,脾胃学说主要内容有三:一是补脾胃,二是升阳气,三是降阴火.缺少一个不成其为脾胃学说.现在把我们对脾胃内伤学说的认识及临床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