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痰"道源流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痰字经历了由“涕”、“沫”、“汁”、“饮”、“涎”,演变到“淡”,再到“痰”的过程。考《黄帝内经》无“痰”字,其中“淡”、“惔”、“澹”字与“痰”无关,咳吐黏液谓“涕”、“沫”、“汁”、“涎”,体内涎液称“饮”、“沫”、“汁”。汉晋时代称为“涕”、“涎沫”、“淡饮”。“痰”字始见于隋,并将“痰”、“饮”分立。唐代以后“痰”义确立,指排出体外之黏液、积聚体内之涎液、痰饮所致病证以及对复杂病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牡蛎,广东人称“蠓”,台湾及闽南呼“蚵仔”,牡蛎的肉叫“蛎黄”。古时称“牡蛤”、“蛎蛤”、“左壳”、“古贲”。清代袁枚《随园食单》别名“鬼服”,俗称“长牡蛎”、“海蛎子”、“蠓房”、“蠓莆”、“蠓壳”等。我国习见的有近江牡蛎、长牡蛎、大连湾牡蛎多种,产于我国沿海,牡蛎肉是名贵的海鲜。  相似文献   

3.
中医理论中常以“五”分类,比如“五脯”、“五气”、“五味”,此外还有“五色”、“五音”、“五方”(自然界)、“五官”、“五体”、“五志”(人体)等。  相似文献   

4.
对于时间的长短先后等概念,古人表述的方式亦与今天有所不同。首先是用词非常丰富。如表时间之短,医书中常见的就有“立”,“即”、“登”、“应(ying)”、“遽”“顿”“便”“旅”、“顷刻”、“顷时”、“瞬间”、“反掌间”、“旋踵”、“呼吸”、“奄忽”等,相当于现代所说的“立刻”、“马上”、“转眼之闾”、“顷刻之间”等。例如:  相似文献   

5.
“运”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运;“气”就是指“风”、“寒”、“湿”、“燥”、“君火”、“相火”六气。“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运用五运六气方面的有关内容来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并探讨其规律的学说,就是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运气学说。  相似文献   

6.
1972年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第9、10两简有“五 ”及“石 ”、“血痒”、“膏 ”、“泔 ”的记载。就其病名与症状的描述而言,颇似当今的淋证。本文就两简中的“ ”、“泔 ”、“五 ”进行探讨,认为“ ”是多义字,有罢病、淋证等含义,同时又是“癃”的省写,故“ ”字即“癃”字,属“淋证”。“泔 ”,为米泔汁样小便,伴小便频数涩痛的症状,类似于当今临床“白浊”的部分表现。“五 ”中的第五淋尚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7.
<正> 仲景《金匮要略》一书,对于小便辨证十分重视。通过观察小便一证的变化,可以测知津液的盈亏,并可了解脏腑的气化功能,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用药及判断预后等。此证在《金匮要略》中有“小便不利”、“不通”、“难”、“微难”、“即难”、“反便反少”、“小便溺”、“不得溺”、“遗溺”、“遗尿”、“失便”、“小便反多”、“利数”、“即数”、“通利”、“复利”、“自利”、“自调”、“续通”、“小便色不变”、“小便赤”、“尿血”、及“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之描述。其内容达八十余条,涉及十二篇之多。其中有方有证者26条,有方无证者34条,以方测证者19条,从脉辨证者1条。此证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条文略抒管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竹荪菌在真菌分类系统中属于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有长裙竹荪、红托竹荪、短裙竹荪之别,俗称“竹鸡蛋”、“蛇蛋”、“蛇蛋菌”、“蛇头菌”;雅称“仙人伞”、“竹姑娘”、“面纱女郎”、“纱罩女人”、“植物鸡”;古籍称“竹笙”、“竹笙菌”、“竹参”、“竹参菌”、“竹菌”……等名称。《辞海》(第2110页,缩印本,1989年版称“僧竺蕈”。《广西老年报》1995·1·16·4  相似文献   

9.
日期和时间     
《河北中医》2011,(5):650-650
日期和时间表达方法要求准确,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没有确定时限的时间代名词,如“目前”、“最近”、“不久前”、“今年”、“明年”、“后年”、“本月”、“上月”、“下月”、“今春”、“今冬”等。  相似文献   

10.
少,《说文解字》谓“不多也”。常言“少许”、“少量”、“少数”、“少陪”、“少礼”、“少时”等,均取“不多”之义。少又通“小”,《伤寒论》有“少腹满”、“少腹硬”、“少腹急结”,少腹即指小腹。此外,少亦表年轻,《素问·示从容论》有“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少即年轻。阳,《说文解字》谓“高明也”。高明,乃言阳光普照之象,古之“山南水北”说,也是以阳光所照为准则。如衡阳是在衡山之南,洛阳是在洛水之北,《内经》之“天为阳”、“日为阳”、“火为阳”、“外为阳”、  相似文献   

11.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绝粒”、“却粮”、“休粮”等等。“辟谷”与“服气”是气功修炼进入高层的必然。不过也有人对“辟谷”持不同认识。他们认为“辟谷”是气功修炼的“偏差”、“旁门”等等。历代丹家对“辟谷”论述很系统。为让同道能简明地博览,鄙人将古代经典中论“辟谷”与“服气”的言论,综略辑录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通常人们认为,“气穴”、“气府”、“骨空”三者同义,都是腧穴的别称。例如,在全国中医学院第四版统编教材中,这样写道:腧穴是针灸施术的部位,在历代文献中还有“砭灸处”、“气穴”、“骨空”、“孔穴”、“腧穴”等不同的名称。新编第五版教材上更明确地说:腧穴在“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显然,人们普遍认为,“气穴”、“气府”、“骨空”三者的  相似文献   

13.
粥食经民间长期以来的加工传播,在各地已形成多种不同风味。如北方的“玉米面粥”、“小米粥”、“红小豆粥”、菜粥”、“腊八粥”;广州的“鱼片粥”、“猪红粥”、“艇仔粥”,以及猪肝、猪腰、猪肠煮成的“及第粥”;北京的“豌豆粥”,苏州的“鸡酥豆糖粥”,杭州的“荷叶粥”、“藕粥”等等,真是风味各异。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共同搞好辨病和辨证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病”是辨西医的“病”;“辨证”是辨中医的“证”。“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在目前来说,几乎已公认为搞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医也有“病”(病名),如“疟疾”、“痢疾”、“肺痨”、“咳嗽”、“胃痛”、“腹痛”等等,但是它的含义,仍不离“证”,不过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证候”而已。如中医的所谓“疟疾”,是以“寒热往来,发有定候”为主征或定义的,而西医“疟疾”的诊断,一定要找到“疟原虫”。中医  相似文献   

15.
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属于应用科学范畴。中医理论由两大部分组成:即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哲学理论部分)及中医理论的主体内容(医学理论部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精气神”、“五运六气”等学说,来源于哲学,也是中医理论的哲学部分。“阴阳”学说强调“阴阳互根”、“阴阳平衡”;“五行”学说将世界万物概括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物质,并以“五行生克”来认识世界万物;“天人合一”学说包括两方面内容:“天人相应”和“天人合一”;“五运六气”学说是古代原始的预测学及时辰医学;“精气神”学说是对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与宏观认识。中医理论的主体部分,包括“脏腑”、“经络”、“辨证施治”、“四诊八纲”、“理法方药”,以及中药理论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性味归经”等等。“脏腑”学说是古代对解剖学与生理学的综合概括。“经络”学说是古人对信息传导、网络调控及管道运输的宏观认识与总体理解。“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一大特点,但随着疾病谱与医学模式的改变,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两者共存,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防病治病的有效性。中药现代化、中医现代化及中医理论现代化,就是要求中医学与中医药事业“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和人才培养。因此,树立良好学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求同存异,正确理解中医理论的精髓是中医事业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肾小球硬化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的古代医籍中 ,没有“肾小球硬化”或“肾功能衰竭”的病名或病证 ,但根据其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 ,类似于“水肿”、“癃闭”、“关格”、“肾劳”、“虚劳”、“溺毒”、“腰痛”、“尿血”等。如体内水液代谢紊乱、水钠潴留时 ,属“水肿”范畴 ;肾小球滤过减少 ,出现少尿或无尿则属“癃闭” ;若又同时出现尿毒素的胃肠刺激症 ,表现为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 ,属“关格” ;长期久病 ,体质下降 ,可见反复感染 ,或贫血、心衰等 ,属“虚劳”、“肾劳” ;晚期口中尿味、昏迷、抽搐的尿毒症脑病 ,属“溺毒”。据本病的特点 ,按中医的…  相似文献   

17.
浅谈脾胃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导致体内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紊乱的一种综合病症,病情复杂多变且危重。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属于祖国医学的“水肿”、“腰痛”、“癃闭”、“淋证”、“关格”、“虚劳”、“呕吐”、“眩晕”、“肾劳”、“肾风”、“溺毒”等疾病范畴。1脾胃功能失调贯穿慢性肾功能衰竭始终  相似文献   

18.
梁贻俊 《新中医》1991,23(6):43-44
“紫斑”是指血溢于肌肤之间,皮肤呈现青紫斑点或斑块为临床特征,常伴有鼻衄、齿衄、舌衄的一种疾病。它属于祖国医学“血证”、“肌衄”“发斑”、“葡萄疫”、“阴阳毒”等范畴。常见于西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虽均为  相似文献   

19.
“消业”、“上层次”和“圆满”,是李洪志控制“法轮功”练习者的三个重要手段。李洪志一再说,练习“法轮功”必须首先去掉“一切执着心”,忘却和抛弃现实生活中“常人”的生活规则和观念,同时却要求“法轮功”练习者必须执着地、全身心投入地去“消业”,去“上层次”,以求其“圆满”。“消业”、“上层次”和“圆满”究竟是什么东西?怎样“消业”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有了病就要看医生、吃药。对此,李洪志另有高论:“造成有病和所有不幸的根本原因是业力”。因为人做了坏事,才有业力,也就是病。那得了病怎么办?“吃药是把业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幅员辽阔 ,地跨寒、温、热三带 ,气候多样 ,物种丰富。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中 ,秦岭是我国南北地理和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 ,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导致了植物的自然分布出现差异甚大的“南”“北”植物 ,这一特征反映到中药材上 ,便出现许多“南”“北”药材。这些“南”“北”药材 ,有的来源于同科不同种植物 ,有的来源于不同科属种的植物。其中具有相同功效的 ,在《中国药典》中作同一药材收载 ,如“南”“北”大黄、“南”“北”柴胡、“南”“北”苍术、“南”“北”五味子、“南”“北”山楂、“南”“北”葶苈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