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食管支架置入术能有效地解除患者的吞咽困难等症状,解决其进食的问题,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笔者对食管癌食管支架置入术18例的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3例,年龄50~68(平均59)岁,病程6~20个月。均是食管癌晚期进食困难。其中有2例为放疗后出现食管气管瘘。1.2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陆月兰 《现代护理》2005,11(22):1948-1948
对于已经有明显瘢痕狭窄或软化的支气管结核(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EBTB),传统以手术切除为主,近年来,随着可弯曲支气管镜的普及、相关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经支气管镜的腔内介入治疗的推广,EBTB的治疗策略有了很大改变[1-2],其中支架置入以安全、有效、微创等特点,易于被患者接受。我科自1996年7月~2004年4月间,采用气道内支架置入疗法治疗EBTB 52例患者,即刻疗效达100%。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2例患者,男15例,女37例,年龄16~55岁。入院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咳嗽50例,痰血8例,活动后气促5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段颈内动脉复杂性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1月14例颅内段颈内动脉复杂性病变患者接受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病例资料。术后随访3~18个月复查DSA和临床观察结果 ,收集最初及最终造影结果、病死率、致残率及临床结果等数据。结果 14例患者共成功置入Willis覆膜支架15枚,其中血泡样动脉瘤8例,假性动脉瘤3例,多发动脉瘤1例,大动脉瘤2例,技术成功率100%。Willis覆膜支架释放部位C7段3枚,C6段8枚,C5段2枚,C4段2枚;支架植入后即时造影显示病变完全消失10例,内漏4例,经球囊扩张后2例内漏消失,1例仍存在微小内漏,1例再植入1枚支架后病变完全不显影。支架覆盖眼动脉2例,脉络膜前动脉1例,患者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术后3~12个月随访复查DSA显示载瘤动脉通畅13例,轻度狭窄1例;病变完全不显影13例,1例复发。临床随3~18个月,m RS评分0分12例,1分2例,存活患者无新发神经功能缺失。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段颈内动脉复杂性血管病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短中期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4.
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7例为本院1994~1996年的住院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49~82岁。均经胸部X线摄片、胸部CT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确诊为气管或主支气管狭窄,其中纵隔肿瘤压迫致气管腔严重狭窄1例,气管肿瘤致肺内转移1例,右主支气管肺癌导致管腔严重狭窄3例,左主支气管肿瘤致阻塞性肺炎2例。主要症状为咳嗽,气急,呼吸困难,部分患者不能平卧。2)材料和器械。7例均采用国产常州市智业医疗仪器研究所生产的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及支架输送器,均采用网状支架,气管支架直径18~20 mm,支气管支架直径14~16mm,长度根据气管或支气管狭窄长度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局麻及透视下植入金属自膨支架治疗气管狭窄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5月~2013年2月共收治了15例有吸气性呼吸困难的气管狭窄患者,经口腔喉部1%地卡因溶液喷雾麻醉后,于透视下用导丝引导5F导管进入气管后经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溶液5~10 ml,再于透视定位下送入并释放金属自膨支架。结果 15例患者气管支架均释放成功,呼吸困难立即明显改善,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麻及透视下植入金属自膨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气管狭窄合并吸气性呼吸困难的方法 ,能迅速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进一步治疗创造机会,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霞 《全科护理》2009,7(31):2829-2830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成功置入血管内支架,术后出现穿刺局部皮下血肿1例,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无一例发生脑梗死,无一例死亡。[结论]术后全面、连续、动态观察临床症状,加强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ABSs)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胆道塑料支架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0月肝移植术后出现ABSs并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进行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治疗的病例资料。记录内镜治疗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技术成功率、临床缓解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总结及评价不同数目胆道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ABS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18例肝移植术后(0.5~60.0个月)患者,7例始终接受少支架治疗(3支),11例接受了多胆道塑料支架(MPSs)治疗(≥3支)。所有80次ERCP操作共76次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5.0%。7例中,1例失访,2例仍在治疗中,1例因急性排斥反应致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合并胆瘘的患者治疗失败,1例获得临床缓解,缓解率为33.3%(1/3)。11例中,2例失访,1例仍在治疗,2例因内镜治疗失败转外科治疗,余6例获得临床缓解,缓解率为75.0%(6/8)。置入1、2、3、4、5和7支架的平均支架总口径分别为8.5、17.0、24.0、28.0、36.0和50.0 F。术后早期并发症共6例次,发生率为7.5%(6/80),其中5例次发生在少支架置入操作后,1例次发生在4支支架操作之后。所有患者ERCP术后无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肝移植术后ABSs采用MPSs治疗,甚至最大化支架治疗的方法,能提供更大的胆道支撑力,临床缓解率更高,尤其对于少支架治疗存在困难的顽固型狭窄具有较大优势,同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可作为目前肝移植胆管端端吻合术后ABSs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成功置入血管内支架,术后出现穿刺局部皮下血肿1例,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无一例发生脑梗死,无一例死亡.[结论]术后全面、连续、动态观察临床症状,加强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正>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血流重建措施,逐渐被人们所接受~([1])。本研究主要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对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纳入2011年10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因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行支架植入治疗的住院患者21例为支架组,男15例,女6例;年龄46~73岁,平均(59.3±9.5)岁;高血压16例,糖尿病7例,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10月至2 0 0 2年9月我院共为35例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于4 2病变处植入冠状动脉支架31个。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中男2 6例,女9例,33~71岁,平均5 5 6岁。稳定性心绞痛1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7例,心肌梗死3例;单支血管病变2 5例,多支血管病  相似文献   

11.
颅内宽颈动脉瘤无论血管内介入治疗还是手术夹闭,都是神经外科非常棘手的难题。随着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的推广应用,血管内栓塞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但据报道,85%的窄颈动脉瘤可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获得完全闭塞,而宽颈动脉瘤中只有15%可获得完全闭塞[1]。鉴于单纯弹簧圈栓塞时弹簧圈易于突入载瘤动脉,无法致密填塞,目前临床已先后应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和颅内专用自膨支架来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近年来作者应用血管内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患者均为本院2005年2月~2007年12月确诊为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32~68岁,平均44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按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2例;合并颅内血肿2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1.2影像学检查本组病例均行CTA及DSA检查,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1例,后交通动脉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眼动脉3例,椎动脉1例,基底动脉顶端1例。动脉瘤直径3~15 mm,瘤颈宽度2~7 mm,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置人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置人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8例,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于支架置人后36h~5d;血栓形成后12例行急诊冠状动脉内尿激酶溶栓,11例存活,1例死亡;3例未行冠状动脉尿激酶溶栓者中1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为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冠状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32例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治疗,术后30天、3个月和1年随访采用Malek评定法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支架置入后即刻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学显示21例狭窄血管管径恢复正常,7例血管残余狭窄<10%,4例血管残余狭窄<20%,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0天时32例Malek评分均为1分;3个月时随访18例,Malek评分1分16例,2分2例;1年时随访随访15例,Malek评分1分9例,2分3例,3分3例。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输尿管内支架置入后不同类型位置异常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月36例在该院置入输尿管内支架并发现位置异常的患者资料,以寻找不同类型内支架位置异常的原因及合适的治疗方法。结果 顺行置管导致内支架位置异常15例,逆行置管导致内支架位置异常20例,1例置入时位置正常但后续操作导致异位;34例在输尿管镜或膀胱镜下取出异位内支架,1例经皮肾造瘘取出内支架,1例开放手术取出异位支架。结论 任何类型置管手术均有支架异位的可能。逆行置管导致内支架位置异常多发生于管腔内,建议膀胱镜下取出,必要时可选择经皮肾造瘘取出;腔内手术顺行置管导致的位置异常,优先考虑输尿管镜下取出,而异位于输尿管腔外的内支架可能需要借助开放手术取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因食管狭窄行食管支架置入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详细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出血的患者设为出血组(28例),未发生出血的患者设为未出血组(92例),并对影响术后出血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的伴发食管瘘、支架置入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肿瘤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均与食管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出血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发食管瘘、支架置入术后接受放疗/化疗和肿瘤UICC分期为Ⅲ~Ⅳ期均为食管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食管狭窄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后引发大出血的风险较高,其中伴发食管瘘、术后接受放疗/化疗、肿瘤UICC分期为Ⅲ~Ⅳ期均为发生大出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可有效地解决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中、术后的急性事件[1],较PTCA明显降低了靶血管的再狭窄率[2]。本文报告我院42例冠心病患者43个冠脉内Bestent支架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7年9月~1998年8月共收治42例患者,对43支冠脉内植入Bestent支架。其中男35例,女7例,年龄44~78岁,平均554岁。不稳定心绞痛12例,稳定心绞痛1例,非Q波心肌梗死3例,急性心肌梗死26例(前壁13例,下壁12例,后壁1例),静脉溶栓12例,冠脉内溶栓1例,再通7例。并发高血压15例,糖尿病5例.高血脂9例,吸烟24…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应用弹簧圈单纯栓塞82例,支架辅助26例,双导管技术2例,球囊辅助1例.结果 113例中111例成功栓塞,术中死亡1例,术中栓塞失败1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DSA造影结果 按Raymond分级:I级83例,II级19例,III级9例.出院时无神经功能障碍96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9例,重度障碍3例.全部病例随访3~40个月,均病情稳定,无再出血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38例伴动眼麻痹症状,23例完全恢复、15例部分恢复.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一种微创、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8.
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6月~2005年6月15例经内镜治疗的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为17.2%(15/87),其中食物嵌顿1例,支架远端移位2例,肉芽组织形成及纤维化(granuladon and fibrosis,GF)6例,肿瘤组织过生长新生物(tumour—overgrowing,TG)6例。1例食物嵌顿者以内镜取出食物后缓解,2例GF一直接受氩等离子体凝固器(argon plasma coaguhdon,APC)治疗,其余12例均再次放置支架而解除了狭窄。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原因是多种的,针对不同的原因可以采取不同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4年2月~2005年12月,我们共为102例冠心病患者PTCA治疗中植入了156支不同类型的血管支架,经围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2例,男79例,女23例,47~66岁,平均56岁。其中心绞痛58例,心肌梗死44例;单支病变66例,双支病变29例,多支弥漫病变7例。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 1996年 11月开始实施食道支架置入术治疗食道癌性狭窄患者5 2例 ,改善了患者的进食及营养状况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特别适用于晚期食道癌无手术指征者、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肺癌压迫食道狭窄等[1]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5 2例中男 3 2例 ,女 2 0例 ,40~ 78岁 ,平均 5 6岁。1 2 支架置入方法 通过胃镜或X线造影来确定病变范围和长度 ,以准确选择支架长度 ,支架两端不超过病变1~ 1 5cm。患者取侧卧位 ,摘除义齿 ,放上牙托 ,先下导丝 ,然后沿导丝下气囊导管扩张狭窄段 ,扩张直径以支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