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特点及 CAG对选择血管重建治疗方法的重要性。方法 :对 16 2例 ACS的表现、常规心电图 (ECG)及 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中6 5例 ECG表现为前壁导联系统 ST、T缺血改变 ,以左前降支 (L AD)单支病变和 (或 )以 L AD为主的两支病变 (后者尤以≥ 6 5岁多见 ) ;38例下壁导联系统 ,则以右冠脉 (RCA)单支病变或 (和 )以 RCA为主的两支病变多见 (后者更常见≥ 6 5岁者 ) ;前壁+下壁者多见 L AD+RCA两支病变 ;有 7例 CAG无明显异常 ,10例伴糖尿病者中有 8例 CAG为多支弥漫性病变 ;S- T段轻度下移者 (≤ 1mm )以单支、轻、中度血管狭窄病变为主 ,重度下移者 (>1mm )则以多支、重度狭窄为主。 18例急性非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 CAG示多支、重度血管狭窄为主 ,38例急性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 CAG示单支、重度血管狭窄病变为主。结论 :CAG检查能明确冠脉病变程度、范围 ,为选择高危患者尽早行冠脉重建治疗 ,降低心性猝死、心梗提供客观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cTnI水平升高伴CK-MB正常或轻度升高的冠心病(CHD)患者的冠脉影像特点。方法:入选53例cTnI水平升高伴CK-MB正常或轻度升高的CHD患者为研究组,在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同时以21例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和49例cTnI水平正常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的冠脉影像多表现为复杂病变、三支病变、严重病变,所累及的LAD、RCA、LCX、D、LM病变率与对照组中NSTEMI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cTnI水平正常的UA患者多为简单病变、单支病变、无闭塞病变,研究组与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nI水平升高伴CK-MB正常或轻度升高的CHD患者冠脉影像特点多为复杂病变.严重狭窄病变、三支病变的发生率较高、亦有闭塞病变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临床表现与冠脉血管病变的关系,判断其预后,方法: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行冠脉造影,结果:单支血管病变最多见(39.77%),单纯左主干病变少见(8.89%),无明显狭窄病人中,女性多见,平均年龄偏轻,初发劳力型心绞痛大部分为严重的单支血管病变(66.67%),静息型心绞痛三支血管病变和左主干病变占50%,恶化劳力型心绞痛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T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2例,健康对照患者组36例,采用固相层析免疫分析技术定性检测心肌TI。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心肌T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心肌 TI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 心肌T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可升高,对心肌损伤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MCP-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0例。另取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测定3组血清MCP-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血清MCP-1水平分别为31.15±4.04、24.41±3.10、12.03±3.34ng/L。3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检测血清MCP-1水平有助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血清MCP-1水平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前列环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血浆内皮素(ET)及前列环素(PGI2)的代谢产物6-keto-PGF1α在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浆中浓度变化,探讨其在UAP、AMI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检测了28例SAP、48例UAP、23例AMI及26例健康人血浆ET、6-keto-PGF1α浓度,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冠心病病人血浆ET增高 的同时,血6-keto-PGF1a下降,尤以AMI第1天和UAP患者为明显。结论:冠心病病人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其分泌的ET与PGI2失衡,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促发了UAP和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不稳定的斑块,继而出现斑块破裂、冠脉内血栓形成并导致冠脉内血流量减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类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脏性猝死(SCD)。ACS具有起病急骤、病死率高但可救治的特点,其治疗的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8.
张淑静  刘振聪  程阳  田淑梅  姜波  徐兆珍 《重庆医学》2012,41(13):1318-131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一院住院的ACS患者109例,按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提出的诊断标准及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8例,对照组40例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附一院健康体检者。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并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SAP组[(1.01±0.38)mg/L]、UAP组[(1.54±0.51)mg/L]、AMI组[(2.17±0.43)mg/L]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76±0.2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各组CysC水平收高至低依次为AMI组、UAP组、SAP组(P<0.05)。AMI组(88.6%)、UAP组(52.8%)、SAP组(23.7%)CysC异常率高于对照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ACS密切相关,可有效地反应AC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为临床预防和治疗ACS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组成及其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ACS的临床类型及治疗情况.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59.52%),急性心肌梗死15例(35.71%),心脏性猝死2例(4.76%).经治疗后显效31例(73.81%),有效9例(21.43%),无效2例(4.76%).结论:ACS的治疗应重视尽早迅速控制心肌缺血,稳定斑块,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肌钙蛋白Ⅰ (cTnⅠ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预后价值。方法 对 48例UA患者、19例SA患者和 30例正常人 ,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cTnⅠ、肌酸激素酶同功酶 (CK MB)、肌红蛋白 (Mb)的浓度 ,依据cTnⅠ≥ 0 .1μg/L或 <0 1μg/L ,将患者分为cTnⅠ升高组和cTnⅠ正常组 ,观察其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48例UA患者中 ,2 8例 (5 8 3% )cTnⅠ≥ 0 1μg/L ,2 0例 (4 1 7% )cTnⅠ <0 1μg/L ,分别为 (0 15 1±0 0 90 ) μg/L和 (0 0 79± 0 0 2 0 ) μg/L(P <0 0 1) ;住院期间cTnⅠ升高组发生心脏事件的频率为 5 0 0 % ,明显高于cTnⅠ正常组的 2 0 0 % (P <0 0 5 )。结论 cTnⅠ是反映心肌损伤的敏感、特异性生化指标 ,有助于UA的治疗干预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李秀娥  王禺  王双云 《西部医学》2012,24(9):1794-1796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检测结果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4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采用ACL900全自动血凝仪,通过胶体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血浆D-D和FDP含量及阳性检出率,AMI组比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比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比正常对照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D-D和FDP的含量可作为AMI的诊断指标及UAP和SAP的鉴别诊断指标,D-D和FDP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提高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首次心肌梗死患者878例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uo T  Yang YJ  Song R  Gao RL  Chen JL  Qiao SB  Qin XW  Yao M  Liu HB  Wu YJ  Chen ZJ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1):910-914
目的 探讨首次心肌梗死 (MI)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对 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完成择期冠状动脉造影 (≤ 6个月 )的首次MI连续病例 878例的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前、侧壁MI 4 81例 ,下、后壁MI 36 8例 ,后、侧壁MI 19例 ,不详者 10例。曾予溶栓治疗者 394例 ,明确成功 176例 ( 4 4 7% ) ;MI前、后有心绞痛发作者分别占 5 9 8%和 4 8 7%。结果  ( 1) 878例中 ,单支、双支和 3支或 4支 (合并中间动脉 )病变者分别占 32 8%、2 6 4 %和 34 9% ,无明显狭窄或正常者仅占 5 9% ,合并左主干病变者占 3 2 %。MI前有心绞痛史者≥ 3支病变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心绞痛史者 ( 39 2 %比 2 8 3% ,P <0 0 1) ,而溶栓者明显低于未溶栓者 ( 30 5 %比 38 4 % ,P <0 0 5 )。 ( 2 )推测梗死相关动脉 (IRA)的狭窄程度为 10 0 %闭塞、95 %~ 99%次全闭塞、70 %~ 94 %严重狭窄、5 0 %~ 6 9%临界狭窄者分别占 2 9 6 %、2 2 6 %、37 9%和 4 9% ,而 <5 0 %者仅占 5 1% ;溶栓治疗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比未溶栓或不详组低 ,差异有显著意义 ( 2 4 6 %比33 7% ,P <0 0 1)。 ( 3) 878例患者中至少有 1处主要冠状动脉病变狭窄≥ 70 %、≥ 90 %、≥ 95 %和10 0 %闭塞者分别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脉病变的特点。方法选择148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70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7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冠脉病变特点。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病史和吸烟史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LDL-L)、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为主,狭窄程度严重(P〈0.05)。结论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更显著,常累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呈弥漫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7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观察,并与78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血浆浓度升高,其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评估CHD发生的危险性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对我科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住院的71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最重狭窄程度分为两组:非狭窄组(狭窄程度〈50%,43例)和狭窄组(狭窄程度≥50%,28例),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实验室检查等的差异。结果显示,狭窄组患者平均年龄(58±8)岁,高于非狭窄组的(52±9)岁,t=2.43,P=0.02。两组间冠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危险因素如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除狭窄组患者症状持续〈5min比例高外(X2=5.98,P=0.02),劳力性心绞痛、发病≤6个月就诊和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辅助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独右冠状动脉狭窄者无前壁缺血出现,单独左前降支狭窄、两支血管病变者均可出现前壁、下壁或混合室壁缺血。提示,从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法判断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是否合并冠状动脉固定狭窄,需要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3例80岁以上CH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本组均为男性,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者分别为84.6%、61.5%和15.4%。有吸烟史者占30.8%。典型胸痛、不典型胸痛及无胸痛者分别为61.5%、7.7%和30.8%。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心电图及肾功能异常者分别为84.6%、92.3%、92.3%和53.8%。CAG显示:冠状动脉(CA)为右优势分布者8例,占61.5%;左优势分布者2例,占15.4%;均衡型分布者3例,占23.1%。病变累及CA27支共36处,单支病变占15.4%、2支病变占46.2%、多支病变占38.5%,受累的左前降支(LAD)、右CA(RCA)及左回旋支(LCX)分别为44.4%、33.3%和22.2%。A型病变累及CA6支12处(33.3%)、B型病变累及CA12支15处(41.7%)、C型病变累及CA9支9处(25%),重度以上狭窄占59.2%。9例(69.2%)有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其中4例(30.8%)为3级。结论:80岁以上高龄CHD患者,多合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可不典型,临床检查多有异常,CA分布以右优势型居多,CA病变以2支及多支病变为主,B型及C型病变占多数、CA狭窄程度较严重,多数病例已有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4年8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脂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组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加入曲美他嗪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状况,评价其治疗有效性,同时记录患者的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状况未获得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治疗时,还需要应用相应的降血脂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著好转11例,好转62例,有进步5例,总显效率为93.6%。有3例在出院后2个月内再住院治疗,1例半年内第3次住院。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以中老年人为主,根据个体因素,采取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病进行分组,对其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单纯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冠状动脉受累程度高,血管狭窄程度重,弥漫性血管病变多见,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冠状动脉受累程度高,弥漫性血管病变多见;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相比,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冠状动脉受累程度高,血管狭窄程度重,弥漫性血管病变多见;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相比,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冠状动脉总受累程度轻,弥漫性血管病变少见,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之在冠状动脉受累程度、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及弥漫性血管病变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均能加重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且以冠心病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通心络组60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常规西药加通心络治疗,用药前后分别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参数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通心络组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