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总结临床防治经验。方法针对1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DF组,针对另外10例非糖尿病足患者分为ND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同时对多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总结其危险因素;两组患者均为该院及外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结果 FBG、AbA1c、糖尿病肾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性别、年龄等均为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其多种因素均可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产生影响,因此应该在病发早期积极对患者进行相关因素的筛查,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施加相关干预,最终减少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嘉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0):13-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38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老年高血压患者17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并发症等。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吸烟、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症(P0.05);并发冠心病等靶器官损害发生率21.82%高于对照组的14.29%(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危险因素为高龄、吸烟、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症,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进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短期认知障碍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2017年1月-2022年4月,均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采用手术前后简易智力量表得分评估患者是否病发认知障碍。结果:在60例患者,共12例患者病发认知障碍,与非认知障碍相比,认知障碍患者的年龄、血糖均值、饮酒史均有明显增高,且手术时间超过180min,教育年限较低(P<0.05);经Logisitic回顾分析患者手术时间、年龄、糖尿病史与教育年限是造成术后短期认知障碍的重要因素。结论:经分析,年龄大、手术时间长、教育年限低与有糖尿病史等因素是造成患者病发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故在临床治疗与护理中需给予患者针对性防范与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研究组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足患者、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病程、年龄、SBP、HbA1c、FIB、性别、周围血管病发生率、糖尿病肾病发生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医生接诊后应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江苏大学附属澳洋医院治疗的38例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及60例2型糖尿病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病程> 10年、空腹血糖(FPG)异常、血糖控制差、幽门螺杆菌阳性、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异常的占比均高于2型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 10年、幽门螺杆菌阳性、25(OH)VD <75 nmol·L-1为2型糖尿病患者伴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幽门螺杆菌感染、25(OH)VD低水平相关,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控因素,必要时在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黄英俊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34-35
目的: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并对影响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纳。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阳春市中医院收治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60例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低血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在空腹时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探究影响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以及血清肌酐等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患者自身年龄以及患者体重指数。结论: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糖是因为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为了有效降低低血糖出现概率需要研究有效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向患者宣传发生低血糖的特点以及预防的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体质分布及中医体质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152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临床调查,运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收集一般情况、体质及危险因素等信息,经统计分析得出体质分布及其与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医体质分布有其自身规律,体质分布以偏颇体质为主,占到总数的83.68%,其中兼夹体质者35例,占到总数的23.02%;且不同体质与危险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结论通过改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偏颇体质,增强抵抗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糖尿病发病的目的,是"治未病"的核心与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CHD)合并2 型糖尿病(T2DM)并发心房颤动(AF)的原因.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CHD 合并T2DM 住院老年患者50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并发AF)和对照组(25例,未并发AF),分析其并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年龄、hs-cTn T、UA、Hb... 相似文献
9.
<正>认知障碍是缺血性卒中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它不但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脑卒中的全面康复。本文对4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认知障碍患者与同期65例缺血性卒中无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钟落潭镇居民 2 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5 月 1 日在广州市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并自愿接受流行病学调查的钟落潭镇 136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
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及常用的代谢指标,包含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脂蛋白(a)〔Lp(a)〕等,以患者是否诊
断为 DPN 为因变量,各代谢指标为自变量构建 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各因素是否对 DPN 有影响。结果:136 例患者中,
DPN 组 66 例,非 DPN 组 70 例,两组患者代谢指标 CHOL、TG、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CHOL、TG 是 DPN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空腹
血糖、餐后 2 h 血糖、CHOL、TG 为钟落潭镇患者 DPN 的高危因素,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选取132例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相匹配的124例非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对照,分析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证素特点。结果: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医证候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虚髓减证(38.6%)、痰浊阻窍证(34.1%)、气滞血瘀证(12.1%)、心脾两虚证(9.1%)、心肝阴虚证(6.1%);病位证素主要为肾(43.0%)、脾(32.3%)、心(11.4%)、肝(7.6%);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23.4%)、血虚(21.8%)、痰浊(18.9%)、血瘀(17.0%)、气滞(8.6%)。结论: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医证候以肾虚髓减证、痰浊阻窍证居多,气虚为最主要的病性证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合并症对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证候要素的影响,为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进行多中心合作,纳入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03例,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不同合并症对证候要素分布的影响。结果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气虚、痰、血瘀、阴虚比例较高,存在火证的风险较低(OR=0.55,95%CI=0.31,0.99);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气虚、血瘀、痰、阳虚比例最高,存在气虚的风险高于无冠心病的患者(OR=3.75,95%CI=2.65,5.31),存在阴虚的风险低于无冠心病的患者(OR=0.38,95%CI=0.23,0.65);合并脑血管病的患者气虚比例最高,其次为血瘀,存在阳虚的比例高于无脑血管病的患者(OR=1.90,95%CI=1.23,2.95)。结论不同的合并症影响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在四诊合参的同时,结合合并症综合考虑,有助于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认知障碍特点和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将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54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142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制定中医证候观察表采集中医四诊信息。结果:代谢综合征组的MoCA总分、注意力、抽象能力明显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其余各项无统计学差异。代谢综合征组分数与MoCA的得分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17,P=0.04。代谢综合征组痰、血瘀最为多见,且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1),非代谢综合征组以阴虚、血虚最为多见。两组的病位均主要涉及肾、肝,其次为脾、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代谢综合征增加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风险。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多有痰湿瘀血停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以年龄、性别为匹配条件,选择脑白_质疏松(LA)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与脑白质疏松无认知障碍患者各35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A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病主要与文化程度、健康锻炼、脑力劳动、中风家族史、高脂血症相关.OR值分别为0.395,0.278,0.404,2.865,5.988,其中与文化程度、健康锻炼、脑力劳动呈负相关.LA有认知障碍(CI)组在计算能力、延时记忆、视空间能力方面明显低于LA无CI组(P<0.01);LA有CI组更常见烦躁、口干咽燥、双目干涩、肢倦身重、口中黏腻、善太息、潮热盗汗、咳笑时遗尿等症状;两组均普遍存在气血阴阳的亏虚和痰、瘀、火、郁等证候要素.多个证候要素并存.[结论]受教育程度高、健康锻炼、脑力劳动是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中风家族史、高脂血症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LA轻度认知障碍涉及多个认知域的损害;LA轻度认知障碍病机复杂.虚实并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伴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神经心理学特征,为中医早期干预,防治血管性痴呆提供辨证依据。方法选择有轻度MCI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在应用Folstein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和临床记忆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后,参照《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拟订MCI的辨证草案,对患者进行辨证,并对证候进行定量积分。结果MCI患者的最常见证候是肾精亏虚证,其次是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热毒内盛证。结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证候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从这些因素入手,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防治MCI及血管性痴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神经心理障碍,常见于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病后遗症,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失读、视空间障碍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适应和全面康复造成极大的不便。针刺疗法对罹患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有显著疗效。分别以"卒中,脑梗死,脑出血,轻度认知障碍,针刺"为关键词,对Pub 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2004—2014年近10年收录已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报道进行中英文检索,对近年来应用针刺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方法及操作加以归纳、总结。旨在指导临床应用,为治疗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提供新的思考,并指出目前应用针刺治疗本病存在的问题与对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深度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与血脂、叶酸、维生素B12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检测MCI 115例、阿尔茨海默病(AD)105例和正常老年人(对照组)80例的血清血脂、叶酸、维生素B12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研究。结果 MCI组和AD组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MCI组和AD组血清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MCI组和AD组之间血清血脂水平、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MCI组和AD组的T3和FT3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均<0.05),AD组较MCI组降低均更明显(P均<0.05)。而MCI组、AD组和对照组间的T4和FT4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TSH水平方面,MCI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D组较MCI组与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血清TC、LDL-C水平升高,叶酸和维生素B12及血清T3、FT3水平降低与MCI和AD的发病有关,TSH在MCI向AD的转变过程中可能有临床参考价值。降脂、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维持甲状腺功能的正常可能对防治MCI和AD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参乌胶囊治疗老年轻度认知损害(MC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双盲双模拟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对符合轻度认知损害(MCI)脾肾两虚,痰浊血瘀证诊断标准的166位患者,按计划分组投药,治疗组83例(口服参乌胶囊),对照组83例(口服茴拉西坦胶囊),疗程为90 d。并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记忆量表(CMS)(甲套、乙套交替使用)和全面衰退量表(GDS)对认知功能和记忆商进行评估。结果:中药参乌胶囊和茴拉西坦均可以明显改善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的各项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积分(P<0.01)。对痴呆的总体疗效,两药物效果相近。两药对记忆认知的作用也近似。对行为能力的改善方面,中药参乌胶囊的疗效明显优于茴拉西坦(P<0.05)。结论:中药参乌胶囊对MCI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常见中医证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和病房收治的300例新诊断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NAFLD分为合并NAFLD组,单纯T2DM组。记录2组一般资料,依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所有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记录2组腰围、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肝功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脂指标(TG、TC、HDL-C、LDL-C)及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各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的关系。结果合并NAFLD组124例,单纯T2DM组176例,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NAFLD组的痰湿郁阻证占比明显高于T2DM组(P<0.05),其余分型占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NAFLD组的腰围、BMI、TG、TC、FC-P、HOMA-IR均显著高于T2DM组(P均<0.05),其余指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TG、HOMA-IR。结论痰湿郁阻证是T2DM合并NAFLD患者的最常见证型,肥胖、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是T2DM合并NAFL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